浅析新形势下交通行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价值创造

2022-02-28 22:39方世豪黎越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价值创造内部审计国有企业

方世豪 黎越

摘要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深刻的要求,在促进企业落实发展战略、提升治理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方面,内部审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梳理总结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向价值创造型转型的必要性,从审计计划管理、审计实施规范、审计工作质量、审计成果运用四个方面探讨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价值创造

中图分类号 F239.45;F2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949(2022)03-0178-03

0 引言

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审计理念,及时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内部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延伸和触角,在“三线模型”中,为组织治理和风险管理工作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提供独立且客观的确认和咨询。在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理应不断探索价值创造渠道,拓展审计空间与外延,切实发挥内部审计督促企业在贯彻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企业改革发展战略、提升现代治理能力和风险防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1 内部审计发挥价值创造的实施背景

1.1 国际内部审计行业理念发展的潮流趋势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成立至今,已多次修改内部审计的定义。当前最新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1]。从定义的更新与拓展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增加价值”概念的重要性,它表明了当前内部审计实务注重在企业内部发挥增值性与建设性的特征。

1.2 党和国家对内部审计的发展要求

党和国家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我国于1983年成立审计署,随着国家审计的发展即开始发展内部审计,在1994年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审计法》中明确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进入新时代,在2018年召开的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增强审计监督合力。审计署2018年发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将内部审计称为“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将内部审计从传统的以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計为主提升为囊括现代治理、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现代审计。

1.3 公司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深刻要求

随着中国能建提出“再造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能建”的目标,在企业发展改革的过程中,亟须稳妥处理好高效发展与业务合规之间的关系。在传统观念中,后台监督往往与“限速器”“减震带”等名词联系在一起,在强发展、重效益、争一流的新形势中,要避免对发展的掣肘,内部审计就必须立足公司战略大局,在查错纠弊的基础职能之外,充分发挥咨询、服务作用,不仅能查找问题、提出建议,还能促进管理、服务全局,在以价值为导向的过程中重构职能定位[2],主动围绕战略规划和管控难点,在做好“经济卫士”角色的同时,成为公司经营管理的“专业智库”,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推动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和优化管理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2 国有企业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创造的途径探讨

2.1 拓宽视野,科学谋划,高质量开展计划管理

审计计划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起点,从源头影响着内部审计的质量,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强计划统筹管理,提高审计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对公司的发展战略、管理工作实情、过往审计开展情况进行统筹考虑。一是新发展、新思路,审计应加强研究上级单位和公司的战略部署和核心业务,做到国有资本拓展到哪里、上级决策部署到哪里,审计力量就覆盖到哪里,以推动公司战略的落实落地为目的制定计划。例如作为中国能建的内部单位,审计计划就应更加关注“1466”战略、“334”工程等涉及顶层规划的落实,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二是新形势、新变化,审计工作应主动对接经营管理要求,树立以成果定计划的指导思想,重点关注公司的高风险领域和薄弱环节,突出对重点事项的常态化监督。三是新环境、新情况,审计工作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可通过开展审计计划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公司各领域、各岗位、各职级员工的意见建议,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及时了解公司改革发展的难点、经营决策层关心的热点及涉及职工群众切实利益的事项,不断拓展审计领域的广度和深度。

审计计划的制定应重点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审计项目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受限于审计部门的资源配置,在一个完整年度内能开展的审计项目数量是有限的,相较于全面铺开,追求项目数量规模,更应注重质量和效果,审计计划应突出公司当前经营管理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领域,评估轻重缓急,做到分类管理、分时序开展审计。二是审计项目关注点和覆盖面的关系,在公司当前管理众多项目公司的背景下,审计应从注重单一领域审计向全生命周期管理审计转变,以财务收支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控审计等传统审计为基础,着力实施服务于公司提质增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方面的专项审计,开展更具前瞻性、战略性和价值性的审计工作。

2.2 依法依规,健全流程,提升审计工作价值

内部审计工作应贯彻国家审计“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精神,在严格遵守制度规定的前提下,规范审计流程管理,高效开展审计工作。

在审计程序上,需抓好审计项目实施的前、中、后三个环节,做到统筹管理、完整规范。一是在前期的审计方案制定环节,应充分有效地做到审前调查工作,根据调查情况合理制定审计方案,保证方案的契合性、可行性。二是中期的审计工作实施环节,应做到审计证据准确完整,审计事项与前期方案的审计内容一致、无遗漏,审计程序规范有序,审计评价客观准确,确保审计底稿中所反映的问题和风险事实清楚、定性准确、数据可靠。三是后期的审计报告环节,报告应立足于审计底稿的真实情况,做到事实清楚、整改建议切实可行,能发挥建设性作用,形成有效促进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

在审计形式上,可探索从单点离散审计向多点联动审计转变[3],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加强对数据的筛选、整理和分析,形成审计现场作业与远程数据分析相结合,将项目做深做透,形成精品审计项目。后期将审计结果和专项调查相结合,通过对一个典型项目进行深入审计后,再对类似项目在同一方面的问题开展审计调查,发现同一类项目存在的普遍共性问题,达到一审多果的目的。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应对同类型问题进行汇总、评估、分析、归类,重点从体制、机制、政策层面上梳理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改进政策、创新机制的意见和建议,科学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公司决策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在审计重点上,应落实国家发展要求,围绕公司中心工作,持续拓展审计的新方向,使内部审计焕发新的生命力。应遵循《“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指导,以推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为目标,将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混合所有制改革、科研项目投入与成果转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监管等作为重点方向,切实落实国家对加强国有资本监管的要求。

在审计沟通上,应加强信息互享,推动内外衔接,构建内部审计与其他职能条线的信息沟通机制。内部审计是一项强调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工作,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服务的价值创造作用,避免内部审计成为信息孤岛,需要丰裕媒介的信息沟通渠道。一方面,公司应充分重视各种管理信息对内部审计开展的支持作用,保障内部审计部门及时了解公司的业务动态和控制重点,以便更好地把握方向、开展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向公司及职能部门发送审计简报或相关审计问题,对于突出的潜在风险事件或典型审计问题,内部审计可以督促职能条线改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质量,通过审计建议函、意见书等形式提供管理建议,明确各职能条线监管重点,努力实现业务协同、成果共享。

2.3 完善体系,加强报告管理,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标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提升工作质量对于内部审计同样具有重大意义[4]。依托健全的管理体系、完善的管理程序、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可以极大地强化审计组织,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在审计管理体系上,企业首先应提高政治站位,完成管理体制上的设置转变。2021年新修改的《审计法》着重强调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国有企业应构建党委、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的内部审计领导体制,让“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体制在公司落地生根,切实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公信力。其次要严格程序、健全制度,建立完善审计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工作的具体要求、目标、审计事项以及审计开展的规定流程和指标等,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做好审计全过程的各项工作。同时要拓展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提高内部审计的主動性,不断前移审计关口,将审计重点从事后审计监督向事前、事中审计延伸,形成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审计工作全覆盖。最后需坚持过程控制导向和结果考核,制定更加严格的审计项目验收标准,更加详实的考核标准,更加新颖的考核方式等,把控审计工作的关键环节,提升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

在审计报告管理上,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主要体现和审计结论的形成基础,直接关系着审计项目开展的成败,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必然要加强审计报告质量管理。内部审计部门写好审计报告,需注重逻辑表述,重视规范要求,审计报告不是审计证据和发现问题的简单堆砌,撰写报告时应对审计项目获取的资料开展系统分析、归纳、总结与提炼,注重表述的层次清晰、概念准确、判断正确,撰写前应认真推敲、精心设计,按照规范格式表述,定量分析需数据支撑、定性结论有制度支持,语言表达做到用词准确,反映的审计结果需简单明了、直述事实,避免华而不实或拐弯抹角。同时审计报告需突出项目个性特色,不同的审计项目针对的是不同的审计对象,具有不同的审计内容,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避免千篇一律。审计报告应坚持客观评价的原则,准确把握评价范围和原则,既要对正面的事项提出积极评价,又要敢于直面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严格做到审计的范围、事项、证据与评价意见相匹配。

2.4 夯实整改,构建闭环,加大审计成果运用力度

内部审计工作应重视审计整改落实,不断夯实全覆盖、保长效的整改落实机制,通过发挥内部审计的专业优势,及时协调各管理条线力量,从体制机制着手在源头开展防范与整改工作,确保审计成果在最快时间取得经济效益和管理成效,提升内部审计成果的增值性。

在审计成果运用上,应加强协同联动,齐抓问题整改。新《审计法》最重要的修改方面之一即是提出要形成权威高效的审计工作运行机制,通过明确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责任,规定各层级单位对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的监督责任,健全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的运用机制。在日常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审计整改联动机制[5],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定期督办整改,在落实整改责任的同时,也为相关部门了解制度执行效果、流程环节设置、风险隐患排查、改善后续管理思路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支持。同时应不断优化整改有效性的评估标准,建立问题整改清单,夯实对账销号,严格监控整改落实质量。例如,探索将审计问题整改完成率纳入被审计单位的年度业绩考核指标范围当中,以考核的强制性倒逼整改质量,并可定期通报典型案例,分析归纳问题的共性原因,促进相关单位举一反三、持续改进,避免“屡审屡犯”。

内部审计工作除了开展审计项目外,审计的咨询服务职能同样不容忽视。内部审计部门要通过深入一线,对基层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及时答疑解惑,及时识别、防范化解相关风险,通过发现问题的形式及时纠偏导正,发挥审计对合法合规管理经营管理的指导、服务作用。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发挥纽带作用,通过充当基层单位与公司领导之间沟通的桥梁,在一线广泛倾听基层诉求,运用审计思维综合分析基层遇到的现实问题与困难,查找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合理、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将问题反馈给公司的同时,跟踪问题解决的进展情况,切实为基层办实事、服好务。

3 结语

新形势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将来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任务将更加艰巨,责任也愈加重大。当前的内部审计应站在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职能定位,找准审计重点,发挥价值创造,确保内部审计能够长期、持续地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健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郑石桥,李娴娴.增值型内部审计:理论框架和例证分析[J].会计之友,2017(5):131-137.

[2]赵聪.促进企业良治,服务价值提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探析[J].经济管理文摘,2021(17):71-72.

[3]刘誉泽.我国非现场审计理念及实践路径研究[J].审计研究,2017(2):13-20.

[4]陈伟通.试论“十四五”时期如何加强国有集团企业内部审计[J].中国内部审计,2021(8):26-29.

[5]古继洪.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探讨[J].财政监督,2018(21):84-88.

猜你喜欢
价值创造内部审计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基于价值创造与可持续增长的现金流量管理模式探讨
浅谈价值创造视域下的国有企业内部财务控制问题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