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抵:摔跤吧!勇士

2022-02-28 02:00桃子茶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角抵壮士蚩尤

桃子茶

随着几年前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大火,更多的人发现了摔跤这项运动的精彩一一身强力壮的运动员两两相搏,凭借力量和技巧将对方击败,紧张激烈的氛围能瞬间感染所有观众,让人热血沸腾。

除了摔跤外,还有一种徒手格斗的项目叫作相扑,也许你的脑海里自动浮现出了胖胖的日本相扑选手,但事实上,中国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相扑和摔跤运动,而它们都起源于古代的竞技活动一一角抵。

角抵者的头上真的有角吗?

其实最开始,这种徒手互搏是很严肃的,不是喊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和谐比赛,而是用于战争之中。在氏族部落时代,不同部落之间经常会发生战争,当时的士兵没有锐利的兵器,一旦兵器折损,就只能和敌人徒手搏斗,赌上性命打个你死我活。这种互相扭打、两两较力的作战方式最早被称为“角力”。

南朝文学家任防在《述异记》中写过一个传说:上古时期,黄帝部落和蚩尤部落曾进行过一场大战,蚩尤部落的人头上长着尖尖的角,在打仗的时候用角四处冲撞,赤手空拳的人根本无法抵御。在黄帝部落艰难取胜之后,为了警示世人战乱带来的灾祸,也为了庆贺来之不易的胜利和安定,一种名叫“蚩尤戏”的游戏流行起来。人们戴着牛角和相貌凶恶丑陋的面具,扮成传说中蚩尤的模样,三三两两地冲撞、搏斗,以此来取乐。

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开始罢武礼、息兵事,将前朝的“角力”改名为“角抵”,变成一种带有表演性质的娱乐活动。秦二世胡亥就特别喜欢看角抵,当他津津有味地欣赏角抵表演的时候,就算是丞相有要紧国事前来求见,也得吃闭门羹。

到了汉代,角抵出现了兩种不同的玩法:一种延续“蚩尤戏”的形式,丰富了情节角色,成为中国戏剧的雏形;另一种则演化为两两相搏的体育竞技活动。演角抵戏的人可能会戴夸张的牛角和面具,但作为体育竞技的角抵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山东临沂的金雀山汉墓曾出土一幅汉代帛画,画中的人正在进行角抵比赛,两个人大张着手臂,怒目而视,作出跃跃欲扑的动作。还有一个人拱袖肃立在一旁观看,似乎是这场激烈比赛的裁判。

万人空巷的相扑大赛

从晋代开始,角抵又有了另一个贴切的名字一一相扑。在“全民体育热”的唐代,相扑更是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连皇帝也是相扑比赛的热心观众。宫中还成立了职业相扑队,专门收罗和训练相扑能手,入选的壮士们被称为“相扑人”,专门在宴会、祭祀等重大场合进行表演。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相扑运动传到了日本,逐渐成为日本的国技。

唐代的相扑比赛往往作为压轴好戏登场,负责把整场宴会的气氛推向高潮。等其他演出全部结束之后,左右两队将士把大鼓敲得响彻云霄,人们的心跳也跟着鼓声的节奏变得急促起来。这时候,相扑壮士就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场了。他们上身赤裸,袒露着肌肉发达的铁臂铜肩,下身光腿赤足,只在腰胯间束一条短裤。在震耳欲聋的呐喊助威声中,壮士们抱腰勾腿,缠斗在一起,誓要决出个高低胜负才罢休。

这么热血又有趣的活动,当然不能只关在宫中给王公贵族欣赏。宋代,相扑开始在民间盛行。尤其是在汴梁、临安这样的繁华大都市,人们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还可以到“瓦子”去聚会玩闹、看表演。毫无疑问,相扑是表演界的“明星”,只要相扑比赛一开场,露台就会被围得水泄不通,居民区的巷弄里空空荡荡,因为大家全都跑出去看相扑了。

相扑比赛不仅要比拼力量,技巧也很重要。宋代的民间相扑艺人靠卖艺吃饭,因此往往身怀“绝技”,从他们的江湖绰号就能看出来:撞倒山、金板沓、曹铁拳、宋金刚、倒提山、董急快……没点制胜的招数,都不好意思出来行走江湖。这个时期还涌现了不少女子相扑高手,根据《梦粱录》的记载,当时临安城内就有赛关索、嚣三娘、黑四姐等人,她们经常参加相扑比赛,赢得奖品满载而归。

明清以后,“摔跤”这个叫法流行起来。来自大草原的清朝皇室,带来了满族的传统摔跤形式“布库”,和中原的角抵、相扑一结合,把摔跤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清代的御前侍卫大都是摔跤高手,他们既有能力保卫皇帝的安全,还能在宴会中随时下场比赛。

从角抵到相扑,再到摔跤,这项竞技运动在我国盛行了数千年,无论在哪个朝代,都备受人们的喜爱。

猜你喜欢
角抵壮士蚩尤
角抵在唐代社会各阶层的开展状况解析
由辽墓壁画看辽代的休闲娱乐活动
《八佰》壮士英雄归来
大战蚩尤
传统伦理与古代角抵治理研究
壮士出川
蚩尤之歌
戍边壮士歌
中、日、韩蚩尤信仰与蚩尤演艺说略
黄帝战蚩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