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陶艺创作与时代审美的融合探究

2022-02-28 01:43潘慧杰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9期
关键词:陶塑纹饰创作

潘慧杰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

一、石湾陶塑的历史发展

石湾陶艺拥有悠久的历史,当地最早出现的遗址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晚期的贝丘遗址。石湾陶艺在汉代形成,进入唐宋时期已经拥有较大规模,到明清时期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1]。清代晚期到建国之前,受到外国入侵、国内战乱的影响,石湾陶艺的生产水平降低,发展速度迟缓,新中国成立后石湾陶艺得到了国家的扶持,继承了过去石湾陶艺的技法和精神,并在新时代实现了进一步创新。

石湾陶艺拥有观赏性艺术陶瓷,也生产与人们生活有关的日用陶瓷制品。最早石湾陶艺和建筑关系密切,主要以瓦脊装饰、宗教人物为主。在明清时期,建筑装饰艺术开始向日用陶瓷制品发展,出产各类以人、动物为形象主体的案头小品和小型雕塑,装饰性和玩赏性都很强,在当时销量巨大,颇具影响力。作为根植于岭南文化的陶塑,其创作风格深受岭南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生活需求、当地文化的影响,如人物神话故事、粤剧人物,也有贴近显示生活的渔耕樵读题材[2]。可以满足当时供奉神灵、祈求好运的宗教需求,也有对人们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在中国近代,石湾陶艺受到外来艺术品的冲击和影响,使得石湾陶艺在工艺上都进行了大量尝试。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扶持的背景下,一部分陶艺家坚持传统的创作方式,也有一部分陶艺家受到西方艺术风格、思想的影响,寻求全新的创作题材和方式,力图突破传统,让石湾陶塑朝着多元化发展,给石湾陶塑带来了新的生机。

过去,石湾陶艺一直以造型丰富、人物表情丰富吸引收藏者、使用者,而现代文化产业更为完善,许多西方国家的文化企业创作方式更具效率,并针对市场创作很多具有特色的角色设计,进入中国后,对中国传统陶艺市场产生了很大冲击[3]。美术创作方式的快速发展、群众受教育水平提升、文化潮流变迁,促进群众审美水平的提升、社会审美潮流的转变,很多年轻人可能并不适应石湾陶艺的艺术特点和题材。虽然石湾陶艺是我国属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在一定程度不再像古代那样贴近人们的生活,导致发展缓慢。

二、石湾陶塑艺术特点

(一)朴素自然

石湾陶塑以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出现,因此陶艺的题材、用途都和当时人们的生活、社会活动有关。在汉朝早期,石湾陶艺的工艺品主要面向陪葬用品、祭祀用品,并以描摹自然界动物为主,汉墓中发掘出的陪葬品主要以牛俑、羊俑为主,具有厚重的体态,风格写实,具有朴素的自然特征[4]。经过长期发展后进入清代,石湾陶艺虽然以日常用品为主,但是依然保持了朴素自然的特征,多数陶艺品并没有经过浮华的处理,大多利用当地材质去展现人物、动物的朴素状态,并且人物面部表情丰富,具有十分浓厚的生活气息。比如,钟汝荣的《街头木匠》,完全利用本土泥塑来进行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并未进行过多修饰,突出人物质朴、沧桑,具有十分浓重的生活气息。

(二)凝练传神

石湾的陶塑作品可精细可粗放,细则栩栩如生,放则元气淋漓。严谨优雅的刀塑大师陈渭岩,创作的形象细腻优雅,创作作品《拾蚬壳的小孩》《昭君出塞》,生动传神,开创了石湾陶塑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阶段。而意塑则讲究在线条、平面处理上十分简约,能抓住事物特征,形象传神,并不以对细节的雕刻追求艺术效果。比如,陈沛津的《苏武牧羊》中,就是用了简洁的衣纹,从而衬托苏武牧羊时的沧桑,以及展现苏武的鉴定神情。再如,刘传的《圣德罗汉》,作品衣纹十分简练,但是生动传神,通过刀塑雕刻五官,充分展示了罗汉内心的悠然和洒脱。在刘藕生创作的《大江东去》中,对人体结构并没有进行严谨的刻画,服饰使用简约的大块布局,但是依靠不拘形迹的特点,展示了主人公的壮怀激烈。

(三)豪放不羁

创作不拘一格、风格豪放,是石湾陶艺的重要特征,石湾陶艺的创作者看重从整体感觉出发,使用刚劲有力的线条,实现鲜明的视觉效果。从清代开始,陶艺家开始使用更加简单的线条处理人物面部,展示人物的超然气质,也获得了非常逼真的面部表情[5]。在明快的风格下,陶艺家也融合了多种技法,包括贴塑、线塑、刀塑都得到充分应用。在罗小平的《愚者》中,利用了中国画传统的大写意方式,充分展示了人物的内心感受。泥塑《铁拐李》则使用捏塑和大写意方式,不拘小节的处理展示了铁拐李的不受拘束,豪放豁达。

三、石湾陶艺现状分析

(一)石湾陶艺的市场状况

石湾陶艺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过去得到了国家的重点扶持,但是在外来商品、艺术品的冲击下,石湾陶艺的市场在不断萎缩,存在生产线单一化、产品品类少、民俗化等问题,产品的销量不断下降。相对景德镇瓷器,石湾陶艺在公众中的知名度相对较低[6],其产品存在摹古化、同质化问题,很多陶艺作者的思想比较僵化,单纯模仿古代陶艺作品,同时由于对著作权保护不足,导致工艺师开发出新形象并获得市场销量后,当地会有大量其他工艺师对其作品稍加修改后临摹仿造。同质化严重导致行业内部竞争加剧,进一步压缩了产品的市场价格,为保证利润,工艺师必须降低质量,导致当地产业的恶性循环。虽然近年来地方政府支持和民间推动让石湾陶艺大师作品的拍卖价格飙升,但是并没有推动和完善石湾陶艺的产业建设,石湾陶艺的品牌塑造不足,距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二)石湾陶艺发展问题原因分析

1.传统手工艺组织形式对创作的限制

石湾艺人的手工艺生产、创作方式十分传统,依然采用师徒制的方式传承技法,重视技术保密性,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对过去陶艺创作手法的传承,但是也导致产品开发僵化,开发观念过于滞后。多数工作室并不接受外来设计师进入工作室制作作品,在陶艺大赛的评选中也存在排资论辈、相互包庇的情况,对外来的新技术、新创意存在抵触因素,导致石湾陶艺品的颜色釉品种类缺少创新,也缺少对外部设计元素、创作思路的吸收,严重制约了石湾陶艺品的发展[7]。传统师徒制也导致产品高度相似,创作题材局限性很大,如很多作品以罗汉、观音、历史名人为主,在宗教影响式微的时代背景下,很难满足消费者需求[8]。一些拙劣的模仿、模具化制造方式,也使得产品只有外形,缺少神韵,失去了石湾陶艺的优势。

2.西方文化对大众审美观念的影响

国内的现代流行艺术受到西方国家影响严重,很多创作者都习惯模仿西方流行艺术,并不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感兴趣。在传统元素使用上,大多也仅仅停留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符号的移植,缺少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探索。公众对艺术品的喜好也受到西方的影响,很难接受传统艺术风格[9]。公众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也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趣味,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人们更倾向动感更强、颜色更加丰富的手工艺品,而石湾陶艺存在风格单一化的问题,由于生产形式的影响,很多创作者对颜色、工艺的使用也十分保守,导致作品千篇一律,观众审美疲劳,也限制了石湾陶艺的自身发展[10]。在题材上,石湾陶塑作品仍然以神仙、宗教题材为主,经过长期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创作模式。现代人群信仰宗教比例很少,在文创产业比较发达的市场环境中,具有创意、新奇的文创产品据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3.脱节于消费者需求

石湾陶艺具有很强烈的岭南文化特征,立足当地人民生活,在最为繁盛的明清时期,所生产的各类案头小品、小型雕塑都和人们的生活接轨,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从石湾陶艺的发展来看,立足人们生活是走向辉煌的基础,而如今石湾陶艺并没有完全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在题材上过于老旧,美术风格也和当下艺术作品区别明显,在装饰空间时并不和谐,难以满足现代生活的美学品味,导致产品失去往日的实用性。

四、石湾陶艺的产业发展分析

总体而言,石湾陶艺的困境来自技术过于传统,创作理念、生产方式落后于时代,于现代化的文创产业存在一定脱节,缺少对传统设计理念的落实,未能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到工艺品中,导致很难满足现代审美需求。虽然在收藏领域,石湾陶艺艺术品具有较高的价值,但是收藏品和日常用品的生产模式不同,石湾陶艺需要提升自身在日用品中的知名度,做大当地陶艺产业,提升整个产业链对人才的承载能力,在继承延续石湾陶艺传统精神同时,推动石湾陶艺的发展。

(一)加强与文创行业合作,丰富产品题材

游戏、动漫、电影是当代人娱乐、接触文化的基本方式,人们在玩游戏、看电影、动漫的过程中能感受故事,进而会对与故事相关的周边产品产生购买欲望。很多周边产品并非与原作完全一致,而是在原作的基础上二次创作,也具有独特风格,一些风格独特的产品也很容易得到消费者青睐[11]。石湾陶艺的精神内核并非题材或创作内容,而是放荡不羁、不受拘束的创作风格,通过与当代文创团队合作,开发热门IP的周边产品,用简练的形体、丰富夸张的表情、多样的人物姿态延续石湾陶艺的风格吸引年轻人,可以在延续精神的同时打开现代手工艺品市场。

(二)充分利用现代技术

与现代手工艺术品相比,传统石湾陶塑釉色相对单调,虽然能塑造并保留了传统特征,却也让题材和创作风格受到限制,十分不利于石湾陶艺的产业建设。在审美不断变化的今天,石湾陶艺应引入更多现代技术来解决颜色和工艺问题,利用技术降低工艺师顺应时代审美潮流。石湾的泥、釉材料大多厂家自产自用,相对景德镇,石湾陶艺的材料种类数量偏少。景德镇除了拥有瓷土优势外,陶瓷材料研发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艺术釉色系列化,能满足不同艺术风格、艺术形式需求,使得景德镇的产品十分丰富。石湾陶土并不具备优势,釉色品类丰富度也很低,仍然依靠手工雕塑增强作品效果,严重限制了产品创新。

为解决陶艺材料问题,应重点进行材料品类的研发,解决石湾陶土含砂量过高、杂质多的问题,针对釉色开发不同类型陶泥。也可以根据需要,从其他地区购买陶土,降低原料加工难度,也有利于不同特色、质感陶泥的开发。当地应加强组织,并与具备研发能力的厂家、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加快对陶瓷材料的创新研发,优化加工工艺,方便工艺师丰富创作形式和创作题材,获得更多的特殊效果。

(三)推动陶瓷产业升级转型

对于佛山而言,石湾陶艺的经济价值比较低,但是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围绕石湾陶艺建立文化产业有利于推动地区文创产业、旅游业的发展。目前,佛山进行旧城区改造时已经开始重视对旧厂房的保护和升级,并建立陶瓷博物馆、创意产业园,推动陶瓷产业的升级[12]。为进一步推动当地陶瓷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完善研发平台,并着手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建设。

五、时代审美下的石湾陶艺创作

(一)造型表现技法

石湾陶塑的技法丰富,刀塑、按塑、捏塑、贴塑等都得到了发展。石湾公仔陶塑对比很多现代文化形象来说高度写实,在情感的表达与审美输出上都非常明确。很多传统的人物陶塑造型都是完整的全身像,虽然也适度进行了夸张化处理,但是与目前的文创周边产品相比,依然缺乏现代人的情感寄托与审美需求等精神层面上的设计,会导致人们产生疏离感。所以在陶艺创作时,应该考虑用现有技法创作更为贴近现代人精神需求的形象,实现对传统的突破,满足当下对审美的需求。钟汝荣的《美女与野兽》,使用了动漫角色设计方法中夸张的造型、生动扭转的肢体、超越现实又比例和谐的形象,充分体现了现代审美意识。儿童陶塑壁画《童心贺华诞》则使用了平面壁画的方式,用陶片拼凑的方法展示欢庆场景,里面呈现的则是小朋友稚拙的刀塑痕迹,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的方式。

(二)工艺手法改造

在传统贴塑手法下,会用模具印出人物头饰、衣饰等部分,以及手工捏制出的纹饰,保留其泥性和艺术性。石湾陶塑人物服饰一般使用整体塑成,再在其上面使用单层贴饰,制作时手工贴饰能在已经设计好的造型上使用捏制技法,塑造不同的纹理特征,丰富陶塑的变化,从而获得更加独特的效果。目前,由于创作的形象越来越多元,人物衣着折皱处理要求则不同。比如,一些飘逸耽美的形象,使用单层贴塑很难达到折皱处理效果,可以用多层贴饰满足处理需求。例如,先根据人物造型特点贴塑服装,然后进一步根据人物神态、动作、姿势处理服饰的裙摆、衣摆、袖口,使人物的动感更强,具有更加丰富的装饰效果,能提升艺术价值,也满足当下消费者对人物角色形象的动态追求。为进一步丰富艺术表现方式和丰富审美需求,可以融合雕塑手法,采用浮雕堆贴的方式,通过贴塑之前进行雕塑处理,可以让贴花具有更丰富的立体效果。例如,黄松坚和黄志伟合作的《春夏秋冬》,仕女的头饰和花篮就是用了浮雕贴的方式,具有很强的新奇感。

(三)传统纹饰改造

纹饰具有装饰、美化陶塑的作用,石湾陶艺经过多年发展,纹饰变化丰富,并能根据陶塑的题材进行调整,强化陶塑的特征。例如,缠枝花纹饰舒展自如,卷曲有度,包含着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动物纹饰大多受到宗教图腾影响,象征同天神;最常见的象征吉祥的纹饰包括龙凤、鸟兽、牡丹、莲花等纹样,具有较高的写实性。但是,传统纹饰在布局上比较谨慎,大多采用对称布局,在寓意上相对保守而严肃,并不适应现代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现代纹饰则更无意义图形应用更广,年轻人的精神需要追求更为轻松的装饰意境,具有很强的简约风格。在制作时,传统纹饰多使用模具直接印制;现代纹饰则根据不同形象设计,以手工捏制为主。所以石湾陶艺需要融合现代元素进行纹饰的再创造,并且要打破对称布局,融合现代构图理念,在不对称情况下保证纹饰分布的和谐性,激发纹饰的活力。

(四)肌理效果的改造

在对肌理效果的改造中,不仅可以改变装饰图案,而且通过使用新材料、新技术获得不同的肌理效果。比如,现代很多手工艺品想要获得蕾丝中工整重复并且浪漫的纹理,使用传统材料很难达到理想效果。为了获得类似纹样,可以将蕾丝浸入泥浆进行烧制,经过烧制后,蕾丝由于高温被燃烧干净,但是图案被保留了下来。针对复杂纹理处理时,还可以使用3D打印技术,通过扫描和打印,能获得十分复杂的肌理效果,增强肌理的层次感。

在石湾动物陶塑肌理处理技法中,胎毛技法被广泛使用。该技法主要依靠在胎骨上用工具表现走兽、飞禽等动物皮毛、翎羽的技法。使用写实性的胎毛装饰技法,作品十分逼真,具有清晰的自然特征。但是在社会审美多元化,新材料被广泛使用的背景下,艺术创作的语境和元素都变得更加丰富,所以胎毛技法也得到了创新。在当前的创作中,突破过去一个塑像仅用一种胎毛技法的传统,能丰富羽毛种类和层次。比如,在何惠娟的《诗情画意》中,通过工意结合,综合使用贴塑、工笔羽毛技法刻画白鹭,能让白鹭羽毛变得更富有层次感,也让形象更富有趣味。

(五)装饰手法的再创造

石湾陶艺的经过长期发展,有很多不同的装饰语言元素和装饰手法,如复式装饰、上釉装饰、异质结合等,不同的装饰手法会影响艺术效果。针对当下的时代审美,对作品装饰一方面要继承过去的装饰手法,另一方面也要将其他装饰手法、材料融入到陶塑中,获得新颖的效果。例如,可以利用颜色更加现代的釉色进行装饰,使陶塑拥有比过去更鲜明的色彩,增加对比色的使用,提高视觉冲击力。在新材料使用时,可以将玻璃工艺融入到陶艺的创作中,依靠玻璃更高的可塑性,丰富装饰造型,同时玻璃在光纤的反射、折射属性上与陶瓷有所不同,利用玻璃和陶瓷对光的不同作用,可以增强陶塑的层次感和通透性。

六、结语

石湾陶艺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尤其在西方文化艺术的影响下生态语境转变,导致了石湾陶艺和现代生活、需求的割裂,虽然保留了过去的艺术特色,却依然很难被年轻市场广泛接受。石湾陶艺需要接受现代审美,并在现代审美环境下进行创新。石湾陶艺生产需要迎合全新题材,加强与文创企业的合作,丰富产品线,同时要引进和开发技术,降低创作人员的创作难度,丰富创作手法,推动创作手法的转型。最后,应加强在创作时对手工技法、创作手法、纹饰等方面的创新,迎合当下的审美需求,更加贴近公众的生活。

猜你喜欢
陶塑纹饰创作
虎啸山林,傲骨嶙嶙
——陶塑《虎啸山林》的外貌形态及内涵分析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蜡染的纹饰探讨
汉代陶塑审美特征对中国现代陶艺创作的启示探讨
雕漆纹饰的修复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一墙之隔》创作谈
陶塑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