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酒客病”探微*

2022-02-28 16:11祝贝贝黄书婷渠景连郭永胜
河南中医 2022年12期
关键词:嗜酒酒客内蕴

祝贝贝,黄书婷,渠景连,郭永胜,2

1.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酒客病”见于《伤寒论》第17条:“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对于“酒客”的认识,历代医家大都认为是指嗜酒之人[1],指出平素嗜酒之人湿热内蕴,得甘而呕,故不可予桂枝汤。但将“酒客病”指代湿热之人,是否为仲景原意呢?又由于对“酒客病”之“病”认识不同,从而演化为“酒客病”“酒客病中风”“酒家病”“酒家病中风”等分歧,对后世理解《伤寒论》第17条造成困惑。故本文基于《伤寒杂病论》原文,结合《黄帝内经》以及历代伤寒注家所述,探求《伤寒论》“酒客病”之旨如下。

1 “酒客”认识

对于《伤寒论》第17条中“酒客病”不可予桂枝汤的认识,历代医家大多认为其原因为“酒客”湿热蕴于内,喜辛而恶甘。如《伤寒来苏集》曰:“平素好酒,湿热在中,故得甘而呕。”《医宗金鉴》言:“酒客,谓好饮之人……乃湿热熏蒸使然。”《尚论篇》指出:“酒客平素湿与热搏结胸中。”《伤寒寻源》总结先贤认识,概括为:“诸家皆以酒客胃中湿热素盛。”《注解伤寒论》言:“酒客内热,喜辛而恶甘”。

这一认识沿用至今,即认为“酒客”为嗜酒之人,将“酒客病”的致病因素概括为湿热。如李克绍[2]认为平素嗜酒之人必内蕴湿热;陈亦人[3]称平素嗜酒之人而胃多湿热;郝万山[4]亦指出“酒客”为平素嗜酒成性之人,饮酒过度则湿热内盛等。这些认识成为主流观点,与统编教材认识一致,即平素嗜酒太过之人,多内蕴湿热,应当禁用桂枝汤[5]。

2 历代医家对“酒客病”的认识

对于《伤寒论》“酒客病”之“病”的认识,历代医家有不同的看法,可分为两类:或认为是“病太阳中风”,如陆渊雷;或称是病名之意,如吴谦、刘渡舟等。由此关于“酒客病”一词的认识衍生出四种观点:①“酒客病”(偶尔过量饮酒之人所生病);②“酒客病中风”(偶尔过量饮酒之人病太阳中风);③“酒家病”(平素饮酒之人所生病);④“酒家病中风”(平素饮酒之人病太阳中风)。

2.1 “酒客病”状似太阳中风,不可误服桂枝汤“酒客病”,即偶尔过量饮酒之人所生病,发病特点是发病迅速,此时伤人的多为酒本身,如酒气、酒性、酒味之类,过量饮酒,调护不当,酒热内盛,伤津耗气[6]。《灵枢·营卫生会》曰:“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清。”指出酒性剽悍清利。《素问·痹论》曰:“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指出卫气亦剽悍滑疾。酒入于胃,必求同类,故直走卫分,卫外屏障受损,故汗出恶风;酒气与胃气相搏,故表现为发热;《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而大饮,则气逆。”酒上行头面,扰乱头部气血正常运行,表现为头痛,这与《伤寒论》桂枝汤证类似,即“病酒状似中风。”故易被误诊为太阳中风证而误服桂枝汤。过量饮酒而停蓄于胃,其治需以通利,若反以含有甘味之大枣、炙甘草与辛甘温之桂枝的桂枝汤,则胃气更加壅滞,郁极而上逆,则发为呕吐。

2.2 “酒客病中风”,暂不宜桂枝汤,而后可与甘药偶尔过量饮酒之人,调护不慎,则病太阳中风。该病与《黄帝内经》中漏风一证相似。漏风,又名酒风,是指饮酒后感受风邪所致。《素问·风论》曰:“饮酒中风,则为漏风……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则身汗,喘息恶风。”漏风病的临床表现与桂枝汤证有类似之处,均有汗出、恶风等主证。酒气与谷气相搏,郁蒸于内,以致腠理开泄而感受风邪,故汗出恶风。正如《圣济总录》所称:“酒入于胃,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其气剽悍,与阳气俱泄,使人腠理虚而中风,令人多汗恶风”。

而针对“酒客病中风”的治疗,因其过量之酒仍停蓄于胃,暂时亦不可用桂枝汤。胃中停蓄酒饮缓解之后,若仍有汗多、恶风等腠理不固之证者,可随证治之,并不忌甘药。如《寿世保元》用黄芪六一汤加味,以治醉后当风而额上常有汗出者,其重用黄芪以益卫固表,甘草调中,再伍以肉桂、白芍解肌祛风而调和营卫,方中各药“用蜜炙十余次”,且黄芪、甘草皆为甘味药。

2.3 “酒家病”多湿热,不喜甘药,可变通用之“酒家”多指“长期嗜酒之人”,酒家病的发病特点是病势缠绵,此时伤人的多是因酒而致的一系列病理产物,如湿、痰、水饮等。医家对于“酒家病”有两种认识:一为平素嗜酒之人,多酒湿内留,郁久化热,以致湿热稽留中焦,湿热内蕴外蒸,导致气血失调、营卫不和、脾胃失协,而见身热、汗出、头痛、恶心、呕吐等症[7]。其症类外感,而实非外感,治当清热化湿、理脾和中。若误用桂枝汤,则因甘味助湿,温性增热,必然加重病情而引起胃气上逆,发为呕吐。另一观点为平素长期饮酒之人,无论罹患何疾,因其湿热内蕴,得甘而呕,均不可予桂枝汤。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对经文的发挥。

一般而论,酒虽易助湿生热,但酒之伤人与体质密切相关。《景岳全书》谓:“若以阴虚者纵饮之,则质不足以滋阴,而性偏动火,故热者愈热……若阳虚者纵饮之,则性不足以扶阳,而质留为水,故寒者愈寒。”指出酒成于酿而其性则热,汁化于水而其质为寒,因体质之偏颇,或酒性伤阴、或酒质伤阳,不可执一而论。而酒对人体的影响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病情多由实证转为虚证[8]。故“酒家病”虽不宜用甘药,然应该根据病情所处阶段,而随证治之。如《临证指南医案》记载:“虽酒客忌甘,然救其苦寒药伤,勿拘此例。”指出长期饮酒,伤及脾胃,又因药误而致中气困败,当以甘药补中。

2.4 “酒家病中风”,可予桂枝汤加减“酒家病中风”,即平素饮酒之人病太阳中风。《伤寒论今释》称:“酒客,谓常素嗜饮之人;病,谓太阳中风也。[9]”此处“酒客”当为“酒家”之意。嗜酒之人,湿热内蕴,脾胃乃伤,外有虚邪贼风侵袭,内外合邪,而得太阳中风病。针对此种情况,各医家亦有不同的认识。

2.4.1 不可用桂枝汤而宜改他法此观点遵循仲景条文,谨守不可用甘药之经义,医家大多持此观点。桂枝汤于湿热患者不宜,其中的桂枝之味辛不能散邪,而性温反助热;芍药之酸,不能益阴而性柔反助湿;甘草、大枣均为甘味药,甘能守中,其性壅满,不利于湿,导致湿热壅遏,则胃气上逆而出现呕吐。《尚论篇》称:“酒客平素湿与热搏结胸中,才挟外邪必增满逆,所以辛甘之法,遇此辈即不可用。”其治当“用辛凉以撤其热,辛苦以消其满。”沈金鳌称赞危亦林推荐的葛根芩连之法,并指出:“若魏伯乡、柯韵伯辈俱宗之,凡遇酒客病,使人知所以用药”。

2.4.2 可用桂枝汤加减“酒客”患太阳中风,由于外有风邪,内有湿热,故虽可用桂枝汤解肌祛风,但当去味甘之甘草、大枣,加清解酒湿之葛花、枳椇子等。如若单用桂枝汤,则其中甘温之药助湿增热,使中焦湿热益甚,以致胃气上逆而呕吐。陆渊雷认为,治酒客中风,若桂枝证悉具,鉴于有不可予桂枝汤之戒,当以加减治之,“于桂枝汤中去草、枣,加葛花、枳椇子以解酒,应手而愈”。

2.4.3 某些情形下可用桂枝汤对于“酒客病中风”,运用桂枝汤的论点相对较少。“酒客病”主要为湿热内蕴体质,此其常;但亦有部分并非湿热者或湿热较轻者,此其变。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言:“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指出对于湿热内盛之证主以清热利湿而利小便,但若初起表虚湿热不甚者[10],并不禁用桂枝汤法[11],为湿热证患太阳中风病的解表法开启了先河。

郑钦安指出:“酒客有喜甜食者,有不喜甜食者,不得执一而论。”而《伤寒论》第17条乃“专为得汤则呕者说法也。”若有“酒客病桂枝汤证”而喜甜食不呕者,仍可予桂枝汤。并且在不同的季节或地域,酒客之质亦不尽相同。对于酒客之中风证,《伤寒论今释》有时运用桂枝汤加减治疗,但有时亦用桂枝汤原方:“其后遇酒客,则用桂枝原方,不复加味,虽愈期有迟速,从无得之而呕也,因知酒客服桂枝汤而呕者,盖偶然之食,不可执以为常。”盖其意为平素嗜酒之人得太阳中风病,若其素体湿热不甚,仍可与桂枝汤解表[12]。故“酒家病中风”当随证治之,并不一概禁用桂枝汤,临证需辨别“酒家”之体质。

3 “酒客”“酒家”词义辨析

3.1 “酒客”之意“客”一词,从宀,从各,表示外来者到屋室寄居之意,本义是客人,宾客[13]。《说文解字》云:“客,寄也。”《左传》曰:“凡自外至者皆曰客。”《句读》称:“偶寄于是,非久居也。”如《伤寒杂病论》提到“客气邪风”“客气上逆”“客气动膈”之类。《注解伤寒论》解释为:“客气者,外邪乘胃中空虚入里。”由此可知,“客”有自外而至,或不久居之意。

《伤寒杂病论》中,关于“酒客”的论述共有两条,除《伤寒论》第17条外,另一条为《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该句提到“酒客”为“极饮过度者”,其意乃指无节制大量饮酒者。另外,就仲景的书写体例而言,对“平素……之人”称之为“某家”,如《伤寒论》中记载有“喘家”“疮家”“衄家”“亡血家”等,均可理解为平素患有某种疾病之人。故此处若为平素嗜酒之人,当为“酒家”,而非“酒客”。因此,“酒客”可解释为偶尔饮酒之人,若饮酒不加节制,酒后失于调护,可发为“酒客病”。

3.2 “酒家”词义“家”一词,《说文解字》注:“家,居也。”即家是居住的地方,是寄身之所。《伤寒杂病论》对于“家”的称呼非常多,有“风家”“喘家”“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汗家”“冒家”“呕家”“虚弱家”“虚家”“湿家”“痉家”“失精家”“咳家”“中寒家”“支饮家”“饮家”“黄家”等。后世医家在注释中将“某家”译为“平素患有某种疾病的人”。正如《高注金匮要略》所称:“凡言家者,俱指夙病,如酒家、风家、亡血家之类。”故“酒家”可译为平素饮酒而生病之人。

4 “酒客病”与“酒家病”

酒自外来,故以酒为客。若“以酒为浆”,或酒后失于调护,即时发病,即为“酒客病”。若长期饮酒,酒反客为主,居于体内,破坏阴阳平衡,即为“酒家病”。故按张仲景《伤寒论》书写体例,“偶尔过量饮酒之人”当称为“酒客”,而对“平素饮酒生病之人”当称之为“酒家”。《景岳全书》言:“酒……少饮之未必无益,多饮之难免无伤,而耽饮之,则受害者十之八九矣。”指出饮酒致病与饮酒之量、饮酒频率等有关。

《尚论篇》谓:“酒为湿热之最。”长期饮酒最易导致人体湿热内蕴,故“酒家”病多为湿热之疾。湿为阴邪,重浊黏滞,正如《温病条辨》所言:“其性氤蕴粘腻,非若寒邪之一汗即解,温热之一凉即退。”湿邪致病以及祛湿均是一个缓慢过程,且病情缠绵难愈,时休时作。而“酒客病”作为偶尔饮酒过量所生病,并无长期饮酒病史,故其致病因素并非多为湿热。

虽然“酒客”“酒家”两者病因与致病因素并不一致,但或由于古人用词习惯,或因张仲景仅谈及“酒客”未谈及“酒家”之故,后世医家在阐述“酒客”或“酒家”时,常忽略二者的差异,而多以“酒客”代指“酒家”。如《临证指南医案》对于“酒客”“酒家”一词亦有互用的现象,或称言:“平昔嗜饮,胃热遗肺,酒客忌甜”“又有酒客,里湿素盛”“酒家少谷,胃气素薄。”将“酒客”“酒家”均指代为平素嗜酒之人。

5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酒客”“酒家”的词义考证,指出“酒客”为“极饮过度”,即偶尔过量饮酒之人,“酒家”为平素嗜酒之人,而古文献中常将“酒客”“酒家”混淆使用,尤其是常将“酒客”代指为“酒家”。故而历代医家对“酒客病”的认识,有“酒客病”“酒客病中风”“酒家病”“酒家病中风”等四种:“酒客病”指“偶尔过饮而病”,其病状似太阳中风证,不可误服桂枝汤;“酒客病中风”即过饮之人病太阳中风,其治暂不宜用桂枝汤,而后可予甘药随证调治;“酒家病”为平素饮酒所生病,多为湿热内蕴而致气血营卫失调,不宜用甘药,但若酒病伤中,当需变通运用甘药调中;“酒家病中风”为平素饮酒之人病太阳中风,当随证治之,有时并不禁用桂枝汤。而结合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运用词语体例与条文次序所蕴经义,认为“酒客病”为“偶尔过饮而病”最符合仲景本意,其他三种观点为诸医家结合临床实践对于《伤寒论》的阐发,亦可为当今中医临床实践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嗜酒酒客内蕴
从外缘到内蕴:《红楼梦》异文的诠释空间与小说特质
梅信
酒客病辨析
梅信
陶渊明“性嗜酒”之原因探讨
触及内蕴情感 体现家国情怀——《新闻访谈: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创作有感
冷暖人生一碗酒
在对旧时光的回眸里发掘生命的内蕴——王峰《旧时光里的小团圆》读札
清肠汤合中药灌肠对湿热内蕴证溃疡性结肠炎血沉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