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共双方关于中国命运的论战及现实启示

2022-02-28 16:21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共产党国民党命运

高 源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一、蒋介石抛出“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谬论

1943年3月,在蒋介石的授意下,陶希圣收集资料并撰写了《中国之命运》。书中大肆攻击共产党,对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进行污蔑,对买办的封建的法西斯主义进行大肆宣扬,对共产主义和自由主义公开表示反对。还借此机会对只有三民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国民党才能救中国等谬论进行宣传。

随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当时代表中国政府的国民党获得了丰厚的政治资本。蒋介石在撰写《中国之命运》一书的首篇——“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中着重强调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重要性并提出,“没有了中国国民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1](P205)这对国民党来说,具有重大的政治宣传意义。

《中国之命运》一书极力鼓吹国民党是抗战建国的希望所在,要求人们接受只有国民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谬论。这本被重庆舆论吹捧为孙中山《三民主义》之后最重要的一本书。除此之外,国民党还出版了一系列反共反民主的宣传书籍刊物,并责令在群众间广泛传播,为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营造政治氛围。

蒋介石“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这一口号的提出,从阶级层面来看是由其阶级性和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决定的。他希望将中国引领向资本主义社会,但鉴于中国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作为大资产阶级代表其走向独裁是必然。

二、中共作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有力反击

(一)中共理论界的有力反击。《中国之命运》一书出版三个月后,中共对国民党的反共反大众错误言论展开了一系列有力的反击,以阻止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三次反共高潮。

1943年7月12日,毛泽东率先对蒋介石《中国之命运》一书作出的有力反击,亲自撰写了题为《质问国民党》的社论发表于《解放日报》。文中对国民党妄想趁着第三国际解散的时机将共产党也解散的阴谋进行揭露,对国民党大肆攻击共产党、共产主义和自由主义,极力宣扬买办的风险的法西斯主义的言论进行批判,揭发了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极端错误言论和破坏团结抗战的极端错误行为。

1943年7月13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制定了反击国民党的反革命宣传的工作方针,会后中共中央派刘少奇同志负责开展反击国民党宣传工作。

1943年7月21日,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陈伯达在毛泽东授意下撰写的《评<中国之命运>》一文发表在《解放日报》上。这篇文章是中共当时组织的一系列批判《中国之命运》文章中的第一篇,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影响力。陈伯达在文末强调:“让以民众为主人翁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诞生出来吧!”[2](P313)。这意味着,当时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民主社会这一革命任务是非常重要和紧迫的。“我们则需在中国人民面前从思想上理论上对蒋介石封建的买办的中国法西斯体系进行揭露。”[3](P49)

1943年8月11日,《解放日报》副刊部主任艾思奇发表了题为《<中国的命运>——极端唯心主义的无知哲学》的哲学文章。文章对《中国之命运》一书中的唯心论和鼓吹中国式的法西斯主义的愚民哲学进行了有力批判。是国民党的唯心主义能救中国还是共产党的唯物主义能救中国,艾思奇在文中给出了答案:“只有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发展了和具体化了的辩证法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才是能够把中国之命运引到光明前途去的科学的哲学。”[4](P433)让人们认识到真的人民的革命哲学是与时俱进的、是辩证的。

1943年8月25日,中共为了肃清流毒,打赢这场意识形态舆论战,《解放日报》头版发表了社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文章开篇就表明了中共的态度:“如果今日的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2](P346)文章针对国民党在国际和国内的狂妄的荒谬宣传进行一一批判,并在文末再次强调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观点,与国民党“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样的表述,却彰显着不同的态度,激起全国舆论的一片哗然,这既是中共理论界作出的有力反击,也是共产党原则立场的表明。

(二)中共艺术界的有力反击。刚刚加入共产党不久的曹火星,在读了《中国之命运》一书后,其中的各种错误思想和对中国之命运的错误解读令曹火星觉得荒谬至极。不久之后,中共的社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出现给曹火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43年年末,他创作了一首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革命歌曲被百姓广泛传唱,后在《群众歌声》《晋察冀日报》等刊物上刊登发表。翌年,这首革命歌曲走进了革命圣地延安,并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认可与赞同,但建议在曲中的“中国”前加上“新”,更加符合当时国情。后来,名曲《没有中国就没有新中国》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直至今日依然在广泛流传。

(三)中共新闻界的有力反击。1943年7月,毛泽东亲自起草电报,分别向中央局、中央分局、区党委、八路军驻各地办事处等地发出,要求各地响应延安的宣传方针和相关政策。经过我党七月的宣传攻势,粉碎了国民党的反共阴谋,我党取得了有利地位。在8—9月发动反对中国法西斯主义运动中,通过对《评<中国之命运>》等文章继续广泛传播和发表了许多反法西斯的文章等方式开展思想斗争。10月起《解放日报》暂时停止对国民党的揭露言论,但在陕甘宁边区相关新闻工作一直在继续。

(四)围绕中国命运探讨的深化及其理论成果。历经两年的时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理论界、文艺界以及新闻界都担负起了自己的责任,坚持真理,对错误的声音进行批判,最终我党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对这次争论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总结。

毛泽东将《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讲话定为中共七大的开幕词,对两种中国的命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一种是有人已经写了书的;我们这个大会是代表另一种中国之命运,我们也要写一本出来。”[3](P1102)指出只要有正确的政策,我们一致努力,全力争取光明前途和光明的命运的任务必定能够完成。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所致的闭幕词《愚公移山》中强调:“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们大众。”[3](P1205)并要求全党同志在中共七大闭幕后,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对党的路线进行传播,并给予广大人民群众最广泛的解释。

中共七大产生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第一,中共七大使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也更加系统化、理论化,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从理论的角度进一步明确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二,中共七大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的历史经验,加深了人们对党的性质、党的宗旨以及党群关系等问题的认识,从历史的角度进一步回答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三,中共七大明确了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斗争方向,从未来的角度进一步阐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四,党的七大确立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必胜、人民必胜的信念,从党性修养的角度进一步确定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共七大的召开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的总结,使人们更加清晰了中国革命的人民立场和领导力量,同时也形成了全党共识,统一了全党的认识,传递出了我们党的声音。至此,这场国共之间的理论斗争以我党胜利圆满结束。

三、国共双方围绕“中国之命运”理论斗争的现实启示

(一)在理论斗争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反复的理论斗争中创立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与各种错误思想进行斗争。在论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渐明确了革命道路的正确方向。

在这次国共双方论战的过程中,中共理论界、艺术届和新闻界纷纷发声,给予国民党有力反击,这不仅仅只是口号之争,更是一次国共双方革命理论和革命路线的斗争。在争论的过程中,国共双方分别阐明了各自的指导思想、革命理论以及实践主张。最终国民党的一系列革命主张不但没有得到人民的认可,相反得到了来自多方的批评。这也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层面上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实践层面上革命道路的科学性、正确性。毛泽东思想在这次理论斗争中逐步深入人心,同时也推进了新的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路和一系列的正确主张也得到了传播,而且在传播的过程中使革命道路和实践主张进一步系统化。

理论界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在今天我们也同样面临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时代化的问题,不难发现,思想文化领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杂音”和“噪音”存在,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勇敢应对这些“杂音”和“噪音”,对问题不断地进行深入探讨,阐发出正确的观点,为解决中国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时代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作出贡献。

(二)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次国共理论斗争发生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阶段,使我们党能够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赢得了民心和领导权。

这次国共双方围绕“中国之命运”展开的理论斗争,国民党因政治目的对历史进行曲解,使其在国内失去信任、失去民心,为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和观点得以广泛传播创造了良好契机,使得人民对党的理论的认识更加深化,由此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逐渐成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体现了我党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始终保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特征。

如今,中国共产党更要为人民守好江山。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5]守江山的难度不亚于打江山,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初心的考验,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与担当的验证。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进一步从人民性的角度验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历史命题。

(三)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当国民党“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这一谬论被公之于众后,中共作出了相应的一系列有力反击,对国民党错误言论批判赢得了当时意识形态话语权,毛泽东还强调:“我们共产党也要进行宣传,要根据群众的实际情况去讲。”[3](P59)可以看出,此次论战,中共实现了意识形态话语权和领导权的攻防转换,并取得了这次论战的最终胜利。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历来对一切错误观点的态度,就是坚持真理,勇于斗争,多次与党内党外的各种错误言论和行为作斗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在当今生活中,我们要抓住机遇,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批判错误思想,同时也要高度注重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在互联网上,当一些西方的错误观点出现时,我们要守好网络阵地,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必须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今天,我们也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样才能赢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取得胜利。

猜你喜欢
共产党国民党命运
共产党为人民百年千年万年
共产党是好琴手
命运的更迭
快过关了
命运秀
共产党颂
共产党到底是共产党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