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类专业“项目制”教学的适用性研究
——以西安工商学院相关专业为例

2022-03-01 12:15菅凤侠
今传媒 2022年1期
关键词:项目制专业教师

李 静 菅凤侠

(西安工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200)

2020年3月,西安工商学院从独立学院成功转设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面向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改革中坚持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跨学科教育、个性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全方位融合,同时在实践方面落实“项目制“教学,深化校企合作的“二元育人环境”培养模式。

“项目制”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思路上以“项目驱动”为核心,教学过程围绕“项目”实践创作展开。“项目制”教学要求学生注重理论结合实际,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具体任务,从而提升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影视传媒类行业与“项目制’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随着5G时代下媒体融合的发展,我们把传媒行业实际项目工作流程引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校体验相关工作岗位的真实场景,紧扣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

本课题以西安工商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9、2020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项目制”的教学方法,对其培养过程及效果进行观察,并分别从传媒课程中引入“项目制”教学存在的必要性、实施过程、质量保障措施、反思与启示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传媒类人才培养中引入“项目制”教学的必要性探析

近年来,影视传媒类专业受到很多高校青睐,发展较快。据笔者了解,西安市绝大多数的高校都开办了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与艺术、影视摄影制作等艺术类专业,尤其是影视传媒类专业在招生时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火爆现象。但很多高校其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模式还与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区别不大。适逢民办院校转型的关键时期,教学改革还没有成熟的经验,目前的传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还存在很多弊端。具体表现如下:

(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在社会发展转型的大环境下,人工智能即将普及,大学生就业压力空前加剧,加之传媒行业的内容创作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只有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及行业需求。但实际上许多地方性高校影视传媒类专业的教学模式单一,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尤其是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对未来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特质缺乏认真调研,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特色不突出。如此循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人才荒”难以调和的问题。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据笔者调研,不少高校传媒类专业存在以理论课为主,且相似课程内容重复开设的情况。以西安某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专业理论课的安排缺乏知识层面的连贯性,有重复开课之嫌。例如,《新媒体概论》《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网络媒体研究》等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大量重复;《中外电影史》《电影大师研究》《影视经典赏析》等课程在内容上也存在相似之处。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了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影视行业发展尤为迅速,对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实用性要求较高。由于目前不少应用型高校的教师一毕业就进入学校,缺乏实践经验,他们的授课内容与当前行业需求不能有效挂钩,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摄影与摄像》《非线性编辑》《影视特效与包装》《平面设计》等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其他的实践教学均分布在如《短视频创作》《纪录片创作》《影视编剧》等课程中,实践内容都是课内实践,学生不能出校门,且受限于每周2节课程的创作时间,导致大多数的作品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缺乏创作。此外,教学中实践与实训环节多在校内完成,与企业的合作也多流于形式,实习考核只需要学生提供用人单位证明,而对其真实学习状况缺乏考察和检验。

以上种种,说明了当前不少高校中的传媒类教育与行业发展有一定脱节,不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2019年,西安工商学院成立了影视创客孵化中心,深化教学改革,采用“项目制”教学模式,使所有学生不同程度地参与到项目的操作中,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二、“项目制”教学模式的优势与特点

(一)符合学校定位,利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高校转型问题,提倡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能型大学转变,地方民办本科高校的定位主要是服务于地方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专业技能型、应用型的综合性人才。高校影视传媒教育的应用性、实践性要求加大 ,但如何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是最大难题。引入在国外及国内高职教育已开展多年的“项目制”教学,为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从学生特点来看,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媒类专业学生属于艺术类考生,一般情况下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对学习理论知识的欲望较低,尤其缺乏钻研精神。另外,还有一些学生上了大学后,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得过且过,只求混个文凭。针对这一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很难扭转学生的学习习惯。而采用项目制教学方式,学生需要自己组建团队,分工完成任务,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且在完成项目任务后,容易产生成就感。基于传媒类学生的特点,“项目制”教学更适应学生学习需求。

(三)从行业发展来看,它符合媒体业务的运行模式

近年来,各级各类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在新闻报道、节目制作、大型活动、品牌营销乃至基础建设中都越来越多地实施项目化运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运用“项目制”教学符合各类媒体业务的运作模式,也使学生就业后能更加适应媒体的工作环境。

三、传媒类专业项目制教学实施

(一)常规性项目制教学实践

在教学改革中,以“项目制”的方式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将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以项目的形式安排于每个学年,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最核心技能,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大项目,该项目包含大一至大三所学的专业素质及实践技能,而每一项技能又以小项目的形式分布在不同学期或寒暑假。每个学期的项目内容与课堂教学的理论相同步,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分阶段、分步骤地完成子项目,最终完成整体项目,完成毕业汇报,从而实现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下面笔者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项目制”运用的实践过程为例,探析项目制教学运行的过程。学生刚入学的第一年,课程多以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理论为主,如第一学期开设了创意写作训练项目,第二学期开设的新闻采写实训项目,让同学们以参与项目的形式完成校园或学院公众号的推送以及学院活动新闻的采编。第二学年,分别开设了电视节目制作实训和新媒体视听节目制作实训等项目。第三学年开设了无人机航拍实训,专业采风实践项目。至此,学生已经能够掌握前期策划、中期录制、后期制作等全流程的专业技能。

(二)开展校企合作,拓展项目制教学深度

除了常规性项目制教学活动外,还要积极联系实习实训基地,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学生入学后,首先组织大一新生去实践基地参观和调研,直观感受媒体或企业的工作氛围和行业常态。在平时的教学中定期邀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名师进校开讲座或进行技术指导,让学生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将部分实训项目放到企业完成,由企业进行项目实践技能考核。学生实训项目按照企业实际运作制定,按照企业的管理完成学习和绩效考核,实现企业真实环境实训。此外,也要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一方面便于和企业共同管理学生,一方面积累了一线实战经验,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实践指导。

(三)建立师生项目合作团队和工作室

在国家大力提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背景下,专业教师选拔人才,鼓励学生组建项目团队,成立影视工作室,同时与学校负责“双创”的有关部门积极沟通,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撑和指导,如提供办公场地等。学生自愿组建团队成立工作室后,教师协助学生办理营业执照等手续,帮助同学积极拓展社会资源、洽谈项目。在第一次项目运作中,教师参与其中,对项目的开展进行指导、把关,直到项目顺利交接。经过一次完整的流程,教师把权力与责任下放给学生,由其主要成员完成工作室经营、管理以及与社会的对接,自负盈亏。一位教师可同时指导多个工作室,但最多不超过5个。此外,各个工作室还定期举办交流活动,讨论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经验,相互学习,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

(四)项目制教学的逐级推进

针对大一、大二低年级学段的学生,专业课教学要注重理论结合案例分析,不能过度强调实践操作,这是因为低年级学段的学生知识面较窄,实践性技能不够熟练,如果过分依赖项目制教学,有可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产生对“项目制”的抵触心理,降低学习兴趣。随着年级的增高,逐渐加大“项目制”教学的比重,尤其是大三年级,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参与校企合作或者创立影视工作室,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四、传媒类专业项目制教学质量保障

(一)建立多样化的师资队伍

项目团队的指导教师由设计与创意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相关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组成,专业教师队伍中有高级职称的占40%,有行业背景的实践型教师占40%,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占20%;企业导师聘请校企合作单位中主管业务的领导或项目经理,以及实战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一线人员。院系领导、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制定项目教学的课程体系,策划不同项目的具体教学内容,明确项目实践中每位教师的分工和职责,全流程跟踪、指导学生,并最终通过对项目成果的评估完成对教师的考核及评价。

(二)完善项目制教学管理机制,注重考核过程化

基于“项目制”教学初期实施状况调研发现,学生的考勤管理存在问题:如果管理宽松,一方面会给部分学生带来“摸鱼”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会增加按时到岗学生的不满情绪;如果过于严格,会打击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采用全过程考核、灵活机动的方式来进行考勤管理。

项目组建后,指导教师要对团队成员从前期调研、文案策划、拍摄、剪辑、包装与特效、公众号营销与宣传等全过程进行指导和把控,并对整个项目的所有环节进行细致严格的时间把控,按阶段考核。比如对调研报告、策划方案、视频素材、后期制作、宣传思路等每个环节严格记录考勤和质量评分,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在每个项目结束后采取“项目成果”分享会的集中汇报形式,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参与打分,增加项目汇报的仪式感。

(三)构建多元化评价标准

在项目的评价标准上,以成果论成败的“一刀切”评分方式无法衡量学生参与项目过程的复杂性,也会打击一部分同学参与项目的信心。因此,我们对“项目制”教学的评价采用了“过程”与“成果”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并让项目团队成员及其他年级、专业的学生都参与到评价打分环节。

教学项目评价总分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项目内部成员评分,占总分的40%。项目组的负责人为成员的考勤及工作态度打分,占比20%;项目成员互评,即学生之间对合作者态度、能力的评价,这部分占比20%。为了避免学生评分的主观和情绪化,我们会使用统一的工作量表来进行评分。第二部分是项目成果质量评价,占总分的40%。由3位以上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估,从前期策划、画面、声音、剪辑、客户满意度等专业角度对作品打分,核算总分后取其平均值计入总分。第三部分为其他学生打分,占比20%。在成果展示环节,邀请校内外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从自己的个人审美出发,对作品打分。项目成果的最终成绩,由以上三部分综合而成,保障了评分的客观公正。

另外,校企合作的项目主要根据企业的管理方式对项目的完成质量进行考核,与工资、业绩与绩效挂钩。教师根据企业考核的成绩,并结合对学生的态度评价,最终作出考核。

五、项目制教学适用性反思

(一)与传统课堂教学管理的冲突

西安工商学院实行“项目制”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方式。每个学期设置1-2个项目教学,其余课程仍采用“传统课堂”的教学管理模式。对于参与项目中的学生,如何平衡项目实施和正常上课的时间以及项目成果和平时课程的学分问题;对于学校来说,如何协调学生项目参与和正常上课的管理问题;对于老师来说,如何保障“项目制”教学和课堂教学质量、项目过程中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如何配合协调等具体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究来完善。

(二)与传统课堂教学管理的融合

在传媒类专业中,进行“项目制”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放弃或者削弱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理论知识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如《广播电视概论》《艺术概论》《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外电影史》等,开设此类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影视传媒专业的知识面有所掌握,同时为后面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和提升实践技能打好基础。还有一部分专业课程如《非线性编辑》《摄影与摄像》等更适合课内“项目制”实践教学模式。课内“项目制”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学生逐步掌握实践技能。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前期课堂讲授与学生练习结合,后期实践部分可采用项目制的方式,让学生组建团队以完成任务并在学期末提交实践报告和项目作品。

六、结 语

“项目制”教学在国内外高职教育中已有不少成功的典范,应用型本科院校引入“项目制”教学还在实验性阶段。要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项目成果,学校必须与合作单位进一步加深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从师资队伍组建、课程设计、教学方式、产教融合等多方面进行改善提升,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跨专业知识,练就更强的专业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趋势,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项目制专业教师
最美教师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运作机制与治理逻辑
多学科协同的项目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参与式教学理念的环境设计专业项目制教学研究
校企合作推动项目式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