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券政策的扩散机制研究
——面向282个地级市的事件史分析

2022-03-01 07:53郭俊华黄嘉宜徐倪妮
中国科技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政策科技政府

郭俊华,黄嘉宜,徐倪妮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 200030)

自2012年江苏省宿迁市率先借鉴国外经验试点创新券之后,创新券作为一种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方式日益受到国内地方政府的重视,纷纷出台相关文件进行创新券试点工作,一时间,创新券成为刺激中小企业创新、加速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政策。截至2019年底,已有194个地级市采纳创新券政策。科技创新券政策的扩散机制如何,哪些因素影响该政策的创新扩散?针对这一问题学界鲜有相关研究。为此,本文聚焦于政策扩散的影响因素,探讨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券政策扩散的现状与趋势,运用事件史分析 (Event History Analysis,EHA)方法的离散时间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剖析影响地方政府采纳创新券的障碍和资源,以期进一步推广科技创新券政策,解决中小企业创新资源紧缺、创新动力不足和产学研合作难等问题。

1 文献综述

1.1 科技创新券政策

科技创新券政策是由政府部门制定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为 “创新货币”的制度安排,以提高地区科技创新水平,解决中小企业经济实力较弱、创新资源匮乏等问题。目前国外针对创新券的研究集中在创新券的机制介绍和实施效果评估上,以某一地区实施情况的研究为主。整体文献较为丰富,研究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如文献分析法[1]、案例分析法[2-3]、问卷调查法[4]、实验法[5-6]等,表明科技创新券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和地区经济效益有积极作用。国内学者对科技创新券的研究处于发展阶段,研究阶段和主体经历了变迁,分别从最早的对国外创新券实践经验的总结[7-9],到科技创新券在我国实施应用的可行性分析[10-12],再到目前科技创新券的国内实践研究和效果评价[13-15],视角相对单一,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和案例分析法为主。在评估研究中也有学者使用定量分析法分析科技券的市场调节机制[16],但落脚点在企业绩效,总体来说目前科技创新券政策研究的研究主题还需要进一步丰富。

1.2 政策创新扩散

纵观对政策创新扩散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Berry 等[17]的观点进行研究和细化,将影响政策创新扩散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两个大类,提出整合创新扩散模型。国外研究的政策创新扩散模型主要分为四类,分别是全国互动模型[18]、垂直影响模型[19]、区域传播模型和领导-跟进模型[20]。国内对政策创新扩散的研究开展相对较晚,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集中于理论介绍比较、影响因素和扩散机制等主题,尤其是结合中国实际提出新的分析框架。例如,张克[21]、吴建南等[22]、朱旭峰等[23]分别对 “多规合一”改革、效能建设、城市低保制度等公共政策的创新扩散进行了探讨。在政策扩散的机制、模式研究以及基本分析框架构建方面,我国学者非常注重本土化的结合,产生了很多有建设性的研究成果。例如,王浦劬等[24]提出自上而下的层级扩散模式、自下而上的推广模式、区域和部门之间的扩散模式、领导-跟进扩散模式四种基本模式。杨代福[25]提出政策创新扩散整合性框架,该框架由层层深入的影响因素—扩散机制—源动力三部分构成。

综上可见,国内学者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成果丰富,但是理论深度仍然不足,鲜有提出整合性框架的文献,尚未有学者将科技创新券这一重要的新型创新政策工具与政策创新扩散理论相结合,对创新券的扩散特点和采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因此,本文在相关理论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科技创新券政策扩散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并基于2012—2019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以此丰富科技创新券政策的研究视角,对现有文献做出有益补充。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本研究综合考虑政策创新扩散理论、府际关系理论和晋升锦标赛理论,结合Berry 等[17]提出的内外部因素框架和杨代福[25]提出的整合性框架,从内外部两个方面探究科技创新券政策试点扩散的影响机制,内部因素包括内部的公共需求、政府资源与能力、领导人特质,外部因素包括中央政府的压力、省级政府的压力、府际学习与竞争。

2.1 内部动机

一项政策创新的合理性在于是否是对公共需求的响应,Walker[20]提出,政府政策创新的主要动力就在于迎合内部公共需求。从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机出发,存在一种 “问题倒逼改革创新”的逻辑路径。采纳政策创新的动机之一是解决实际问题,实际问题带来的压力使政府主动或被动采取某种创新改革行动以解决问题。考虑到科技创新券政策的特性,经济发展需求和创新需求是两个首要的需求。

在经济发展需求方面,有研究发现地方人均GDP对扩散影响的正负关系不同,通常要根据政策特性来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与该地区是否采纳政策创新呈正相关关系[26];黄安胜等[27]在研究中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政策扩散中发现,由于政策特性,人均GDP越小,经济发展的内部需求越大,越容易采纳该政策。科技创新券政策的实践表明,在一个省内率先采纳创新券的地级市往往并不是人均GDP排名前列的城市。在民营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亟需地方政府采纳科技创新券政策,以解决中小企业创新资源稀缺和创新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提出假设H1: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越低,政府对科技创新券的需求越高,该城市采纳科技创新券政策的可能性越大。

科技创新券政策具有普惠性特征,以虚拟货币的形式通过市场调节机制降低中小企业的创新壁垒,提高中小企业创新绩效,从而进一步提高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带动经济发展。大量研究表明专利数是衡量创新绩效的重要指标[28],而发明专利比起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专利,更加能够直接有效地体现一个地区的创新产出[29]。基于内部动机的考虑,本文认为一个地区发明专利不足时,更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发明专利数量,因此更加有动力采纳科技创新券政策。因此提出假设H2:地级市发明专利数量越少,政府对科技创新券的需求越高,采纳科技创新券政策的可能性越大。

2.2 政府资源和能力

政策创新扩散中的资源/障碍因素指的是政府方面能够促进或者阻碍政策创新扩散进度和效果的因素。已有研究证实组织想要实现创新,需要具备松弛的资源状况,因此本文认为政府的资源和能力在政府创新中至关重要,因为一项创新的出现会消耗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马亮[30]在研究公共自行车制度时发现地级市政府的财政资源越丰富,则采纳政策创新的概率越大。对于科技创新券政策而言,其本质上是一项财政补贴政策,很多地级市政府也同时配套了相应的财政科技资金来支持这一政策。因此提出假设H3:地方科学财政资源投入越多,该城市采纳科技创新券政策的可能性越大。

政府规模在科技创新券政策落地中也至关重要,一般而言规模越大的政府组织包含越多的资源,可能具有更高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此外,较大的政府规模意味着具有更多的公共管理方面的专业型人才从事政府管理活动[31]。大多地方政府在出台创新券的政策文件时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创新券的申请受理、审核发放、结算兑现等具体工作。为了防范诚信风险,由创新券的管理部门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这些均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资源。因此提出假设H4:地方政府规模越大,该城市采纳科技创新券政策的可能性越大。

2.3 领导人特质

中国的决策体制主要表现为 “领导中心模式”,组织部门中一把手的特质和能力会很大程度影响对某一政策制度的认识和态度[32]。已有的相关研究表明,地方党政领导的年龄通常是影响创新扩散的一个重要因素。较为年轻的政策企业家相较于更为年长的领导者具有更开放的心态、更新的知识,展现出更强的学习能力,也因此能够更容易采纳创新。在地方政府官员晋升的过程中,年龄因素往往具有重要作用。Landry[33]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官员年龄与所获得的晋升机会成反比。从事政治仕途的官员在55岁以后就很难再有继续升迁的机会,也就失去了进行创新的动力[34]。因此提出假设H5:地级市领导人的年龄超过55周岁,则该市采纳科技创新券政策的可能性下降。

政策创新的提出与接纳往往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教育程度越高的领导人对于政策创新的接纳程度越高,领导人的教育程度对创新政策的采纳具有正向影响[23]。科技创新券政策涉及政府产学研四类主体,较为复杂,同时对创新券的面值金额抵用规则、发放规则都需要结合本区域情况因地制宜,政策整体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学历高的领导人更倾向于采纳此项政策。因此提出假设H6:地级市领导人的学历越高,该市越有可能采纳科技创新券政策。

2.4 府际关系

结合我国政治制度和政策情景下府际关系理论中提到的强制和压力因素,本文将府际关系因素分为纵向扩散和横向扩散,纵向对应中央和省级政府,横向对应省内同级政府。首先,我国的府际关系决定地方政府政策采纳会受到中央政府的垂直影响。中央政府会通过政策规划、指导意见和行政指令驱动地方政府采纳政策,也可能会采取一些弱激励机制,以政绩 “表彰”“通报”等方式促进地方政府的政策采纳。中央政府曾在相关政策中明确提出要研究探索创业券、创新券等公共服务新模式,随后大多数省份结合自身情况也出台了创新券的专项政策。省政府不仅是地级市政府的直接上级,也是连接市政府和中央的重要一环,因此中央政府和省政府作为层级政府的纵向压力,都会对地级市政府采纳科技创新券政策产生压力。因此提出假设H7:中央政府压力与地级市采纳科技创新券政策正相关;H8:省级政府压力与地级市采纳科技创新券政策正相关。

政策扩散还受到邻近效应的影响,表现为地理上相邻的地方政府更容易形成低成本的沟通网络[20]。Berry 等[26]发现一个州政府是否采纳政策创新的可能性与邻近州是否采纳该项政策有关;马亮[35]也认为地区的政策会受周边地级市政策的影响。同时,在学习-竞争机制中,与其他省份的城市相比,由于同一省份的城市面对着同一省政府的考核,地级市之间的竞争通常在省内进行,更愿意将其省内的兄弟城市作为竞争对手。目前全国很多省份比如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等都将扶持中小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面对 “政治锦标赛”的压力,地方官员要想获得政治上的晋升,必须通过政策创新来提高竞争力。因此提出假设H9;地级市所在省份的其他邻近城市科技创新券政策采用率越高,该市越有可能采纳科技创新券政策。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

目前我国大陆共有地级市293个,由于数据的有效性和可获得性、覆盖范围和结论的代表性,本文暂不考虑近年来撤区设市而新增的地级市 (山南、林芝、日喀则、昌都、三沙、吐鲁番、哈密)以及贵州的铜仁市、毕节市和海南的三沙市、儋州市等11个地级市,采用的分析样本为282个地级市。

3.2 变量测度

(1)因变量。因变量设置为地方政府对科技创新券政策的采纳 (adopt)。根据事件史分析的离散时间模型,这是一个虚拟变量:当某个地级市在某分析年份采纳了科技创新券政策,则将该年记为 1,该年之前的所有年份都记为 0;在事件史分析中,采纳年份之后的所有数据均需删除。

(2)自变量。在内部动机因素中,以人均GDP和发明专利数量分别度量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发展水平,记为pgdp和patent。其中人均GDP通过历年的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获得,为了避免异方差,进行以10为底的对数变换;样本对象所在年份的该变量值为分析年份前一年的人均GDP对数值。发明专利数量通过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 (CNRDS)收集整理,同样做对数处理,取一期滞后项。

在政府资源和能力中,以前一年的地方科学支出与地方财政支出的比值衡量科技资源投入,记为input;以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就业人数的对数值来表示政府规模,记为gov。两个变量的数据都来源于历年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领导人特质因素中有市委书记年龄 (age)和市委书记学历 (edu)两个变量,通过党政领导干部资料库和网上简历获取,都使用虚拟二分变量进行测量:若该市的市委书记年龄超过55周岁记为1,否则为0;经过查找发现由于全国市委书记的学历都是大专以上,因此对学历也进行二分变量编码,市委书记学历为硕士及以上取值为1,本科及大专取值为0。

在府际关系因素中,2015年6月,国务院颁发了 《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首次在中央层面正式提出要研究探索创业券、创新券等公共服务新模式,所以将2015以前的年份记为0,2015及以后的年份记为1,以此来衡量中央政府压力,记为central。此后,各省份陆续出台了相应的科技创新券试行细则和管理办法,因此若某省政府在某一年发布了省级层面的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则将这一年及之后年份记为1,在此之前的年份记为0,以此来衡量省级政府压力,记为province。省内城市采纳率反映地理因素和同级政府的压力,用本省内已采纳科技创新券政策的同级政府数量与本省所有同级政府数量的比值来测量,记为neigbor。

(3)控制变量。控制变量包括可能会对科技创新券的采纳产生影响的城市人口规模 (pop)、区域位置 (location)和城市级别 (level)。城市人口规模反映该市的规模状况,以常住人口总量的对数值衡量。区域位置反映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各自的发展特点,整理分析地方政府创新奖的获奖数量区域划分,发现东部区域获奖最多、西部次之、中部数量最少[36],会对政策采纳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将区域位置作为控制变量;城市级别通过城市大数据和专家评选,可较好地反映一座城市的政治地位、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活跃度等综合发展情况。各变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来源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测量方法和数据来源

3.3 模型设定

本研究运用事件史分析进行实证检验,事件史分析有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两种形式,实际操作中时间往往以离散的单位测量,当时间单位很大时 (比如月、年或者十年),则使用离散时间方法更为合理。本文时间以年为单位,因此采用离散时间 EHA 模型。模型中被解释变量是风险率或者发生率,指个体在某一特定时间发生事件的概率,但发生比无法直接观测,因此一般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以本研究为例,当一个城市在某个年份t采纳了科技创新券政策,则因变量为1,否则为0。使用的自变量数据是时间序列的面板数据,兼具时间和横截面两方面,根据事件史分析的假设即删截时间并不能提供有效信息[37],对采纳后的数据进行删截。模型设定如下:

logit(Pi,t)=logit(Pi,t/1-Pi,t)=β0+β1×

pgdpi,t-1+β2patenti,t-1+β3inputi,t-1+β4govi,t-1+β5×

agei,t+β6edui,t+β7centrali,t+β8provincei,t+β9×neighbori,t+β10popi,t-1+β11regioni,t+β12leveli,t+μi,t

式中,Pi,t为i地级市在t年份采纳科技创新券政策的概率,β0为随着时间推移的基本风险率,Pi,t/1-Pi,t为发生比 (odds),β为变量的回归系数,pgdpi,t-1、patenti,t-1、inputi,t-1、govi,t-1、popi,t-1为相应的滞后一期项,μi,t为误差项。

4 实证分析

4.1 科技创新券政策扩散的时间和空间特征

(1)扩散的时间特征。图1所示为2012—2019年每年采纳科技创新券政策的城市数量和累积采纳率,可以发现,该政策在时间上呈现出显著的扩散趋势,扩散轨迹表现为S曲线,这与政策扩散理论的一般特征和过往研究相符合;每年采纳城市数量差异较大,从2012年只有宿迁一个城市开始试点,到2017年的峰值,有69个地级市实行科技创新券政策。2018年以后,采纳城市数量呈现递减趋势。本文将科技创新券政策扩散分为三个阶段:①试点探索阶段 (2012—2014年)。2012年9月,宿迁市在全国率先尝试由政府向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券,这一鼓励、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举措极大地刺激了中小企业投入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宿迁的成效得到了全国关注,随后两年其他城市开始逐渐试点创新券。②快速发展阶段 (2015—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 《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 (国发〔2015〕32号)明确提出,研究探索创业券、创新券等公共服务新模式,这使得创新券政策在省级层面迅速推广,地级市也纷纷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配合互联网浪潮下电子政务的发展,浙江等省份的科技创新券公共服务平台纷纷上线。③稳定发展阶段 (2018年至今)。2017年以后科技创新券地级市采纳数量逐年递减,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主要地级市已经采纳,另一方面也因为科技创新券政策在国内的实践已经逐步成熟。从累积采纳率曲线可以看到,2012—2017 年明显递增,2018—2019年增速显著放缓,呈现典型的创新扩散的 S曲线模式。

图1 科技创新券政策创新扩散曲线

(2)扩散的空间特征。在科技创新券政策扩散的空间特征方面,可以总结出三大特征:①中央政府压力下的纵向扩散。2015年国务院发布政策提出探索创新券公共服务新模式后,地方政府开始积极推行创新券政策;2016年和2017年采纳城市数量迅速增长,说明中央政策极大地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行为。2016年采纳的城市80%都是东部地级市,而2017年采纳的城市超过73%都是中西部地级市,反映出东部相比于西部对中央政策的响应更快。②省级政府压力下的纵向扩散。典型案例是浙江省,2015年2月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和财政厅出台政策,明确提出推广应用创新券政策,规范引导省内创新券实施。自此全省开始积极响应,纷纷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并推广落地到各个县和区。截至2020年8月30日,全省11个市、97个县 (区)先后出台创新券专项文件。在这种扩散机制中,省级政府与中央政府相比,在纵向的扩散压力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③省内同级政府压力下横向扩散。地理位置因素在扩散中也非常重要,2012年宿迁市率先启动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2013年与之地理及经济水平相近的淮安也开启试点,苏北其他城市如盐城、徐州也逐步推行创新券。从中可以看出,同一省内同级城市在地理位置、考核压力、经济压力等方面都存在相似性,这些邻近的关系使得科技创新券政策采纳呈现横向扩散特征。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列出了主要变量的1668个观测数值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知各变量的VIF值均远小于10这个临界值,说明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经过对数处理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创新发展水平、政府规模、城市人口规模等变量显示出较小的变化差异。在领导人特质的相关统计变量中,59%的市委书记年龄超过55周岁,且基本都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反映出地级市委书记普遍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和较高学历的特点。在外部影响因素中,从横向扩散来看,同一省份同级政府采纳率最高为97%、最低为0,纵向扩散方面约有50%的观测点受到中央政府的政策压力、20%的观测点受到省级政府的政策压力。

表2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4.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表3列出了基于logistic回归的事件史分析结果,从整个模型的拟合程度来看,拟合优度较高,表明模型的整体解释力较佳。在内部动机因素方面,人均GDP变量在5%水平上负向影响科技创新券采纳,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地级市实行科技创新券政策的动机越强烈,H1得到支持。实践资料显示,初期采纳大多是同一省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如江苏宿迁、广东清远,宁夏石嘴山等,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发展需求是一个重要的采纳动机。从发明专利数量来看,尽管相关系数显示为负数,但是未通过显著性检验,H2未得到支持。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本文选取的发明专利这一变量或许不能综合反映地区的创新需求;另一方面从晋升锦标赛理论来看,政府官员晋升考核主要是以 GDP 增长率为标准,导致对创新发展的重视程度不足。

表3 科技创新券采纳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政府资源和能力因素方面,地方政府财政科学支出与科技创新券政策扩散存在正相关关系,尽管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是也可以说明地方财政科学支出对科技创新券政策采纳存在一定正向影响。从地方政府规模来看,达到在1%水平上显著,政府规模每增加一个单位,科技创新券采纳的概率会提高约19倍。可见地方政府规模对科技创新政策的采纳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H4得到支持。政府规模越大意味着有更多从事公共管理的专业人才,知识网络更为丰富,提供更多的思路;同时科技创新券政策使用流程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包括合理的政策顶层设计、使用流程中的企业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搭建、诚信风险监管等,需要政府投入大量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

在领导人特质方面,地方领导人的年龄和学历对科技创新券政策采纳的影响均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H5和H6得到支持。第一,市委书记的年龄与科技创新券政策扩散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年龄较小的地方领导人具备更强的晋升动力,也拥有更与时俱进的知识储备,因此更容易采纳政策创新,这与过往晋升锦标赛和政策扩散相关研究结果相吻合。第二,市委书记的教育程度对科技创新券政策的采纳有显著正向影响,地方领导干部梯队的学历水平普遍较高,也可以说明在职期间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同样有助于领导干部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更新换代的知识接受和创新能力等软性能力提升,从而推动创新政策的接受度和采纳度提升。

在府际关系因素方面,中央政府压力和省内城市采纳率与创新券采纳具有统计上的高度显著性,均达到1%的显著性水平要求;省级政府的压力尽管与创新券扩散呈正相关关系,但并不显著,H7和H9得到支持,H8未得到支持。从创新券实践来看这或许与试点机制有关,一些省份采用的是省级政府推行模式,在推行创新券的初期,大多数城市以试点为主,如苏北五市、黑龙江哈尔滨、安徽马鞍山、宁夏石嘴山、吉林松原等地,这些城市普遍是省内后发城市,经济发展需求和创新需求强烈,采纳创新券的内部动机很强。试点城市取得良好成效后进行汇报,从而影响到省级政府的行动。因此就科技创新券政策而言,在中央和地级市政府维度,直接体现了中央对于地级市政府的强烈推动力,呈现出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压力;在省级和地级市政府维度,不少地区的省政府受省内几个地方率先采纳政策创新的影响,发布统一的省级指导文件和管理办法来推动全省的创新券试点,呈现出自下而上的压力。此外,省内政府采纳率对科技创新券政策的采纳影响远远大于中央政府的压力,其中中央政府的压力每增加1个单位,科技创新券政策采纳发生比提高2.54倍;省内政府采纳率每增加1个单位,采纳发生比达46.75倍之高。表明在科技创新券政策这一创造性的公共服务新模式的扩散机制中,横向扩散的学习和竞争效应强于纵向的强制效应,侧面反映了地方政府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当一项创新政策在邻近地方政府被采纳并证明可行有效时,政策决策者处于竞争压力和同行压力,会主动进行学习和模仿。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政策扩散视角切入研究科技创新券政策,归纳了创新券扩散的时空特征,并以282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利用事件史分析模型实证检验创新券扩散的影响因素,得到研究结论如下:①科技创新券政策扩散呈现典型的S形时间曲线,空间上东部地区具有明显先发优势,扩散机制上存在纵向扩散和横向扩散效应;②内部动机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更愿意采纳科技创新券政策,创新发展水平与创新券采纳呈负相关关系,但这种抑制作用并不显著;③政府资源与能力方面,政府规模对科技创新券政策采纳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科技资源投入的影响不明显;④在领导人特质方面,年轻化和学历水平较高的干部群体更有采纳创新券的动力;⑤在府际关系方面,中央政府压力和省内城市采纳率均是创新券采纳的关键性因素,其中横向扩散的府际竞争与学习机制相较于纵向自上而下的压力,对创新券采纳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①重视政策创新横向扩散效应,优化同级政府间学习和竞争机制。可以通过构建地级市政府之间的创新政策交流网络方式促进同级政府间的学习和交流:一是搭建省级线上交流平台;二是各地级市政府要有针对性地建立政策咨询制度;三是各地方政府之间可以建立官员定期互相访问机制;四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和优势,打破传统媒体的束缚。②加强地级市政府自身资源和能力建设。地级市政府可以通过简化申报程序、“线上平台一条龙”服务等,切实提高科技创新券的使用效率;同时,应加大本级政府财政预算的科学投入,加强创新券资金保障力度,从而对下辖县区的创新券采纳提供进一步的财政支持,为科技创新券政策后续持续优化和长期运营提供坚实的保障。③优化政府机关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注重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提高。在选拔和培养干部时,关注经济指标的同时更要注重创新指标,选拔具有较强创新意愿和能力的高学历干部,完善地方人才引进的制度建设。另外,要注重对领导干部的长期培训,丰富培训内容,及时对知识更新换代,使较为年长的领导干部也能学习新的观念和经验,突破年龄的局限性,激发创新采纳意愿。④重视内部动机对创新政策采纳的影响,构建科学激励机制提高地方政府创新率和采纳率。个体层面上可以对官员进行激励,将对政策创新采纳列入绩效考核指标;组织层面上对地方政府创新采纳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支持,如搭建创新券的管理服务平台等。从省级层面压力不显著观察到的地方自主性来看,上级政府也应该适当放权,激励地方政府积极自主创新。综上三管齐下提高地方政府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愿,让越来越多的像科技创新券这样被证明有很好实践效果的政策工具加速推广,提高地方的综合治理能力和创新水平。

猜你喜欢
政策科技政府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