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源 “卡脖子”风险的化解路径
——基于全球17个国家种业国际竞争力的组态分析

2022-03-01 06:57陈燕娟
中国科技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卡脖子集中度组态

邓 岩,陈燕娟

(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自加入世贸组织20年来,中国种业国际化发展成就显著,实现从 “引进来”到 “走出去”的全方位发展。“引进来”为中国种业乃至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给国内种业市场带来巨大冲击。“走出去”实现一些重要突破,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同时也受制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知识产权国际布局落后、行业集中度低等问题。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规模的种子市场,但种子进出口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种子进口数量常年居高不下,尤其是高端瓜菜种子、玉米亲本、畜禽种质资源等高附加值种源对外依存度高,存在 “卡脖子”风险。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开展种源 “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卡脖子”技术必定是在国际间科技实力、产业间发展程度与企业间创新能力强弱等多重维度下存在的系列差距[1]。种源 “卡脖子”风险来自国外,但根源在于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种业国际竞争力差距。因此,中国种业亟需探寻正确的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系列差距,从而彻底化解种源 “卡脖子”风险。那么,种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路径有哪些?各种路径是否存在特定的运行条件?哪一种路径可以化解种源 “卡脖子”风险?这是中国种业发展迫切需要厘清的重大战略问题。

1 文献回顾与分析框架

有关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①中国种业发展现状和国内外竞争态势。张延秋等[2]认为,中国种业与自己相比发展很快,和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尤其在科技创新上,中国距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种业航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黄毅等[3]测算分析,国际种业市场被寡头企业垄断,市场份额主要集中于前4名的种业集团;国内种业市场集中度相当低,迫切需要通过兼并、合并成立跨国集团。②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评析。中国农业生产用种有保障,但在一些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和弱项。中国种业整体国际竞争力水平不高[4],种业国际竞争力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美国、荷兰和法国,中国排名第28位。对种业国际竞争力贡献较大的因素是科技创新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跨国公司市场份额[5]。产业化程度低、研发体系不健全、市场化发展不足等是影响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深层次原因[6]。③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路径。万建民[7]认为,打好种业翻身仗,重在抓好种业创新。王帅等[8]提出,面临体制性制约、产业链发展薄弱及外资种业的挑战,中国亟待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种子企业。李黎红等[9]提出,中国杂交水稻发展领跑于世界,加快抢占世界杂交水稻种业科技制高点,可以助推中国种业走进国际前列。国际种业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应当不断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种业知识产权成果的运用、转化,有效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10]。

已有文献对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比较切合实际,对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也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然而,种业国际竞争力差异是技术创新、市场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卡脖子”现象的出现源于技术机会水平低下导致创新动力匮乏,源于技术机会稀少导致技术路径狭窄,源于技术机会公共性被其他技术主体的现实性独占[11]。已有研究多聚焦于单因素分析,对各种类型种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的运行机制及其条件关系缺乏深入研究。本文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种业特点,提出种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整合性分析框架,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 (csQCA)方法,研究种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的条件组态及其条件变量之间的作用关系,从而理性选择化解种源 “卡脖子”风险的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分析框架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1)定性比较分析 (QCA)方法介绍。近年来,QCA方法在管理学研究中得到快速应用,成为管理学科各领域解决因果关系复杂性的重要工具[12]。QCA采取整体视角将案例视为条件变量的组态,通过案例间的比较,找出条件组态与结果间的因果关系,回答 “条件的哪些组态可以导致期望的结果出现?哪些组态导致结果不出现?”这类问题[13]。QCA方法致力于分析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条件共同对于结果的组态效应,可以识别产生同一结果的多重等效组合方案,从而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更多的路径选择。

QCA分析结果的稳健性不取决于样本量大小,只取决于样本是否涵盖代表性的个体[14]。本文数据选自全球17个主要种业国,样本量适中,是QCA方法适合的研究对象。

QCA分为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 (csQCA)、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fsQCA)和多值集定性比较分析 (mvQCA)。本文选用csQCA方法。

(2)案例选择。选择美国、荷兰、法国、德国、日本、瑞士、匈牙利、意大利、加拿大、丹麦、罗马尼亚、智利、奥地利、西班牙、阿根廷、比利时、中国等全球17个主要种业国作为研究案例,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①研究案例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这17个国家2017年种子出口额合计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比例是81.99%,对全球种业的代表性较充分。同时,17个案例中既有全球公认国际竞争力较强的8个国家,也有国际竞争力较弱的9个国家,有利于对比分析。②案例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国际种子联盟、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每年都会定期公布世界各国种子出口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数据,其他数据也能通过文献或调研获取。通过对不同来源资料的三角验证,可以保证数据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2 变量及赋值

(1)结果变量:种业国际竞争力。种业国际竞争力指一国种子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主要表现为种子出口优势、全球种子市场占有率和跨国种业企业规模。本文选择种子出口额全球占比、跨国种业公司全球市场份额和拥有世界排名前20位种业企业数量3项指标作为结果变量的测量指标,并采用德尔菲法,邀请熟悉相关领域的9位行业专家评定各项指标权重,所测算的综合指数基本能够反映各国种业国际竞争力高低。

(2)条件变量。文献分析发现,影响种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7个,全部选定为本文研究的条件变量。

知识产权国际布局。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根本目的是获取和维护竞争优势,国际布局则是将知识产权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的前提和加速器[15]。通过有效的知识产权国际布局,种子企业运用法律手段在国际市场建立知识产权特权,发挥知识产权的放大功效,实现垄断收益最大化[16]。种业知识产权特权能否在国外实现主要取决于植物新品种权的有效授权。美国、荷兰等国植物新品种权国外授权数量全球领先,与其种子出口额全球排名基本一致。因此,采用植物新品种权国外授权数量来评价该国种业知识产权国际布局水平。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知识产权保护直接影响种业竞争优势的价值实现。市场目标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越高,企业就可以利用知识产权优势发掘更多市场机会、拓展更大发展空间。种业跨国企业一般都会围绕目标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选择市场和技术进入方式[17]。各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同该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以及综合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大体一致。因此,本文采用国际知识产权联盟发布的 《世界知识产权发展报告》作为各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评价依据。

自主创新能力。植物新品种权是种业创新能力最主要、最直观的体现形式[18]。植物新品种权业经提交申请,证明该品种已经完成育种流程,可以计入创新成果评价自主创新能力。从种业国际竞争的角度看,植物新品种权国外申请数量比国内申请数量更能体现创新能力差异。各国种子出口额与其植物新品种权国外申请数量显著正相关,与国内申请数量关系不显著,见表1。因此,本文选择植物新品种权国外申请数量作为该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依据。

表1 2017年部分国家植物新品种权申请、授权及种子出口情况对比

创新环境优势。创新环境对种业创新主体、集体效率、创新行为都有重要协同作用,创新环境优势可以反映该国种业创新与竞争的大环境和基础条件[19]。本文采用全球创新指数评价各国种业创新环境优势,数据源于 《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

生产区位优势。种子生产不同于普通农作物种植,尤其是杂交作物种子生产对温光条件非常敏感[20],需要通过反复试验筛选满足特定环境要求的种子生产基地,由此形成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种子生产区位优势。本文采用德尔菲法,邀请熟悉相关领域的9位行业专家对各国种子生产区位优势进行评比。

贸易竞争力。贸易竞争力指数是进行国际竞争力分析时比较常用的测度指标,一般用一国进出口贸易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来分析,其值越接近于-1表明竞争力越弱,越接近于1则表明竞争力越强[21]。从国际种子联盟统计数据中可以摘录各国种子进出口贸易额,本文据此计算种子贸易竞争力。

行业集中度。行业集中度指该国种子市场前几家最大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总和。提高行业集中度是增强种业竞争力的基础要素。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技术资源和种子市场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并通过垄断实现盈利能力和竞争力提升[22]。这也是提高种子行业集中度的核心价值所在。该指标根据统计数据、文献资料整理后测算。

(3)变量赋值。与相关分析技术不同,QCA分析的是集合而非变量,因此需要对测量变量进行校准,以使原始测量具有可解释的集合意义。所谓校准,就是给案例赋予集合隶属的过程,即判断某个案例是否属于或多大程度上属于某个集合。具体而言,研究者需要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案例情境对变量赋值,将其校准为集合。在清晰集比较分析中,每个条件变量和结果变量均被视为1个集合,每个案例在集合中均有隶属分数。校准后的集合隶属度只存在0或1两种情形,1表示完全隶属该集合,0则表示不属于该集合。

考虑到基于定性锚值 (分界点)的校准过程在标准设定上具有较强主观性,参照谭海波[23]的做法,借助Tosmana软件所给出的建议值,并结合样本数据所体现的具体情况,以避免矛盾架构为标准[24],将样本中各前因要素及结果按照 “二分归属”原则赋值为0或1,见表2。

表2 结果变量和条件变量的设定

3 研究结果

3.1 必要条件分析

运用fsQCA3.0软件分析各条件变量的必要性,结果见表3。高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分析结果中,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一致性高于0.9,其他条件的一致性低于0.9;低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分析结果中,低行业集中度、低国际布局、低自主

表3 必要条件分析

创新能力、低创新环境优势的一致性高于0.9,其他条件的一致性低于0.9。可见,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解释高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低行业集中度、低国际布局、低自主创新能力、低创新环境优势是解释低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3.2 条件组态分析

QCA分析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解释高国际竞争力的发展路径有3种类型的条件组态,分别对应1组条件变量。总体一致率为1,说明满足3种类型条件组态的国家均呈现出高国际竞争力。总体覆盖率为1,说明3种类型条件组态可以解释所有高国际竞争力案例。总体一致率和总体覆盖率高于临界值,表明实证分析结果有效。

表4 高国际竞争力的组态分析

条件组态1: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知识产权国际布局*自主创新能力*行业集中度*生产区位优势*贸易竞争力 (*表示 “和”,下同)。该组态下,创新环境优势对结果而言无关紧要,其他6个条件都存在。该组合反映发展历史悠久、综合实力雄厚的种业强国,种子生产条件好,资本和技术优势大,非常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属于全球种业创新主导者。满足这一条件组态的案例为荷兰、美国、法国、德国、丹麦。此类国家拥有比较全面的种业国际竞争优势,无论是种子出口数量、全球种业市场份额还是跨国投资,都处于领先地位。因此,该路径可以被命名为 “投资-出口型”,能够解释约55.6%的高国际竞争力案例。

条件组态2: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知识产权国际布局*自主创新能力*行业集中度*~生产区位优势*~贸易竞争力 (~表示 “非”,下同)。该组态下,创新环境优势对结果而言无关紧要。该组合反映种子生产自然条件较差,贸易竞争力不强,但拥有行业集中度、知识产权国际布局、自主创新能力等条件优势,同时还有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国家。满足这一条件组态的案例为瑞士和日本。此类国家也有种业国际竞争优势,但竞争力主要通过跨国投资实现,本国种子出口数量少。因此,该路径可以被命名为 “投资主导型”,能够解释约22.2%的高国际竞争力案例。

条件组态3:~创新环境优势*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知识产权国际布局*~自主创新能力*~行业集中度*生产区位优势。该组态下,贸易竞争力对结果而言无关紧要。该组合反映具有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高生产区位优势的国家,尽管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知识产权国际布局、行业集中度、创新环境优势等条件,但作为跨国公司种子生产基地,按照国别统计的种子出口额全球占比高,从而也形成了种业国际竞争优势。满足这一条件组态的案例为匈牙利和意大利。跨国公司在国外开展规模化种子生产,最担心技术溢出不当导致知识产权损害。全球具备生产区位优势的国家很多,必须同时具备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才能被跨国公司选作种子生产基地。因此,该路径可以被命名为 “生产-出口型”,能够解释约22.2%的高国际竞争力案例。

3.3 潜在替代关系分析

对比分析3种类型组态的条件组合,可以识别7个条件变量对于种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差异化适配关系。创新环境优势对3种组态无关紧要或只是辅助条件,组态1具备其他全部6个条件。组态2、组态3都具备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主要差异在于知识产权国际布局、自主创新能力、行业集中度、生产区位优势4个条件。满足组态2的国家具备知识产权国际布局、自主创新能力、行业集中度3个条件,不具备生产区位优势;满足组态3的国家具备生产区位优势,不具备知识产权国际布局、自主创新能力、行业集中度3个条件。可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知识产权国际布局、自主创新能力、行业集中度对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具有组态效应,并与生产区位优势存在潜在替代关系。

生产区位优势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禀赋[25],属于不可控条件变量;知识产权国际布局、自主创新能力和行业集中度是主观可选的发展要素,属于可控条件变量。因此,对不具备生产区域优势的国家,提高知识产权国际布局、自主创新能力和行业集中度是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3.4 稳健性检验

为了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本文通过改变测量方法 (运用csQCA和fsQCA进行测试)和调整一致性阈值 (将阈值从0.8提高到0.85)分别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都显示前因条件组态基本相同,证明研究结论具有较高的稳健性。同时,本文也尝试对结果变量 “非”(低国际竞争力)展开分析,但实证研究结果没有发现能够解释低国际竞争力的条件组态。因此,实现高种业国际竞争力的条件组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稳定性,而导致低国际竞争力的条件组态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4.1 研究结论

(1)存在投资-出口型、投资主导型和生产-出口型3种条件组态的种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

(2)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知识产权国际布局、自主创新能力、行业集中度对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具有组态效应,并与生产区位优势存在潜在替代关系。

(3)作为主观可控条件,提高知识产权国际布局、自主创新能力、行业集中度是克服自然条件不足,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4.2 实践启示

对比 “投资-出口型”国家,中国种业各项条件都存在系统性差距,组态1显然不是中国种业可选的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对比 “生产-出口型”国家,中国不具备生产区位优势,且短期内不可能改变自然禀赋,组态3也不是中国种业可选的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对比 “投资主导型”国家,中国种业在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国际布局、自主创新能力、行业集中度4个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但这4个要素都属于可以改进的条件变量,所以组态2是中国种业应该选择的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公司就是采用这一路径。由于条件变量联合作用才能形成组态效应,中国种业可以从4个方面同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1)全面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贯穿于种业研发、生产、经营全过程,是种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26],在种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激励、纽带和保障作用。作为农业和种业大国,中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既要立足国内,也要放眼全球。当前,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关键措施在于:扩大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范围和保护坏节,有效维护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激励育种原始创新,从源头上解决品种同质化问题;加大惩罚性赔偿数额,完善侵权赔偿制度,提高种业法律法规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威慑力。

(2)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布局。近年来国内植物新品种创新数量呈井喷增长态势,但由于知识产权国际申请不及时、数量少,种业知识产权国际布局仍处在 “低端锁定”状态[27]。政府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建立植物繁殖材料出口审批绿色通道,定期发布全球主要种业国植物新品种权申请指南,开展种业国际知识产权申请培训等措施,为中国种业知识产权国际布局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还要加强种业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平台建设,探索建立DUS测试报告共享、品种测试结果认证等跨国种业合作机制,推进中国种业实现更高层次知识产权国际布局。

(3)不断增强种业原始创新能力。由于分子育种等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种业国际竞争逐步向原始创新纵深拓展。只有建立有利于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中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才能得到稳定、持续提升,种源 “卡脖子”风险才会逐渐减少。为了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中国种业需要加强对已有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创建种质资源管理与共享平台,为育种创新提供更多优异种源;重视育种技术创新,开展育种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为育种创新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培育种业创新主体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在商业化育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企业与科研单位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

(4)进一步提高种子行业集中度。从种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国际种业巨头的发展经验看,提高行业集中度可以快速实现种业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及市场竞争力提升[28]。近几年,中国种子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政府不仅要出台针对性支持政策,鼓励种子企业整合产业资源,也要培育第三方机构开展植物品种权价值评估,建立种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健全种子企业并购重组定价标准和交易程序,提高种子企业产权转让效率和成功率。同时,还要建立行业退出机制,引导企业主动、合法、有序退出种子行业,并严格执法,依法撤销不合法、违法企业的种子生产经营资质,净化、优化种业发展环境,促进种子产业向优质企业集中。

猜你喜欢
卡脖子集中度组态
浅谈力控ForceControl V7.2组态软件在自动化控制工程中的应用
本期导读
种子科技:打赢种业翻身仗 如何破解“卡脖子”难题
全省农业科技“五五”工程暨农业“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推进会在黄冈召开
卡脖子与保鲜问题
新广告商:广告业周期性在弱化,而集中度在提升 精读
Rh XIII—Cd XVI 离子4s24p3—4s4p4 能级与跃迁的理论计算*
组态软件技术现状与发展
高职“工业组态技术”课程建设探析
我国物流产业集中度与市场绩效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