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

2022-03-01 09:58魏敏邓莹
当代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苏醒全身根治术

魏敏,邓莹

(1.北京市朝阳区双桥医院麻醉疼痛科,北京 100024;2.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 100191)

乳腺癌是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早期 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手术创伤、麻醉、疼痛等因素均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不利于术后康复,甚至会抑制免疫功能而引起肿瘤逃逸[1]。因此,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麻醉要求较高,既要抑制机体应激反应,又要避免发生严重的麻醉不良反应[2]。全身麻醉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常用麻醉方式,但气管插管等操作可引起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应激反应,不利于维持术中稳定,而增加麻醉药物剂量则会加重不良反应[3]。有研究发现,胸神经阻滞(PECS)可阻断与乳腺相关解剖结构的神经支配,从而提供良好的围术期镇痛效果[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PECS联合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2例,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37.82±9.82)岁;体重指数19.02~24.40 kg/m2,平均(22.34±2.93)kg/m2;ASA分级:I级56例,Ⅱ级36例;TNM分期:I期51例,Ⅱ期41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5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病理学确诊;女性患者;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符合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临床TNM分期I~Ⅱ期;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甲状腺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心肺功能不全等;长期服用镇痛药物史。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术前禁食禁水12 h,连接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路静脉滴注林格氏液。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0.09 mg/kg、丙泊酚1.5~2.0 mg/kg、罗库溴铵0.6~1.0 mg/kg、舒芬太尼0.3~0.5μ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行喉罩插管。术中行容量控制模式机械通气,潮气量8~10 ml/kg,呼吸频率10~12次/min。麻醉维持:泵注丙泊酚4~6 mg/(kg·h)、瑞芬太尼0.1~0.3μg/(kg·min),间断追加罗库溴铵0.15 mg/kg维持肌松。术中持续监测麻醉深度,调整麻醉药物用量,维持BIS值40~60。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ECS,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超声探头套无菌护套,将线性超声扫描探头(频率6~13 MHz)放置于患侧锁骨外侧1/3处,向外下方移动,探头寻找第3肋及其上方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由内侧向外侧进针,目标注药位置为第3肋与前锯肌之间。注入5 ml无菌0.9%氯化钠溶液水分离,超声探头距离穿刺点1~2 cm,确认针尖位置正确,回抽无血、无气体后注入20 ml 0.375%罗哌卡因后退针。探头继续向外侧移动,寻找胸大肌与胸小肌之间的间隙进针,注入10 ml 0.375%罗哌卡因。之后再行全身麻醉,全麻操作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①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患者术毕(T0)、术后1 h(T1)、术后6 h(T2)、术后12 h(T3)疼痛程度。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以及瑞芬太尼使用情况。③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头晕、低血压及皮肤瘙痒。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瑞芬太尼用量比较 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瑞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瑞芬太尼用量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time,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and remifentanil dosa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瑞芬太尼用量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time,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and remifentanil dosa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

2.2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 术后T0~T3,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T0~T3时间点组间和时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表3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注:T0,术毕;T1,术后1 h;T2,术后6 h;T3,术后12 h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低血压、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Table 4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全身麻醉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常规麻醉方式,但手术创口较大,术中易发生强烈应激反应而影响术后恢复。增加麻醉维持药物的剂量虽然可起到镇痛镇静效果,但易增加麻醉不良反应,引起术后苏醒延迟[5]。近年来,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技术不仅使阻滞更精准充分,且能避免刺破胸膜等意外[6]。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可阻滞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交感神经,临床常将其应用于胸部手术的辅助镇痛。程蕾等[6]研究发现,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瑞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由于PECS胸神经干及神经节周围注射局麻药物,在一定程度上阻滞痛觉冲动传导,对其支配区域产生麻醉作用,可减少阿片类麻醉药物的使用量,有利于术后苏醒。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可增加神经阻滞的准确性,从而发挥良好的辅助镇痛作用[7]。

PECS联合全身麻醉能提供较好的镇痛效果,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8]。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T0~T3时间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VAS评分随时间呈变化趋势,说明PECS可延长患者术后镇痛及阻滞时间。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在受到手术、麻醉、疼痛等强烈剌激后易发生应激反应,本研究中,PECS将局麻药物罗哌卡因注射到前锯肌与胸小肌间,可对第2~6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肋间臂神经、胸长神经产生阻滞作用,阻滞痛觉冲动传导,进而降低手术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9-10]。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PECS联合全身麻醉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分析原因为,PECS联合全身麻醉时可减少阿片类麻醉药物瑞芬太尼的用量。

综上所述,PECS联合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效果显著,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缩短苏醒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苏醒全身根治术
植物人也能苏醒
石榴全身都是宝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全身总动员——写话其实很简单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