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2-03-01 09:58矫政祥
当代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参差飞秒屈光度

矫政祥

(沈阳爱尔眼科医院屈光手术科,辽宁 沈阳 110001)

现阶段,由于电脑手机的普及及应用,视力下降人群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人们的学习和工作[1-2]。屈光参差是指患者的双眼屈光度数不等,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当双眼屈参差>2.50 D、视网膜成像相差>5%时,双眼会因物像难以融合发生弱视、立体视觉损害、视疲劳、敏感度降低等状况。作为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代表,SMILE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具有切割更精准、微创效果更佳、无需角膜瓣制作的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眼科领域,且疗效显著,受到相关医学专家的认可[3]。本研究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行SMILE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的20例患者(26只患眼)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及双眼屈光度差值的变化,旨在评价SMILE对近视性屈光参差矫正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行SMILE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的20例患者(26只患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例(14只患眼),女10例(12只患眼);年龄16~35岁,平均年龄(22.3±5.23)岁;其中单眼屈光不正6例,只接受单眼SMILE手术。纳入标准:术前均行角膜屈光手术相关检查;年龄≥18岁且双眼等效球镜差均≥2.00 D;术前角膜厚度≥500μm,且患者1年内屈光度变化不超过±0.5 D;术前软性角膜接触镜停戴时间均>15 d。排除标准:青光眼、角膜炎、圆锥角膜等眼部器质性病及风湿病糖尿病等全身疾病;有角膜帽撕裂、角膜帽撕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者。

1.2 方法 使用德国CarlZeiss公司生产的VisuMax飞秒激光仪(波长1 043 nm)和NIDEK公司生产的AR-1型自动电脑验光仪进行手术。具体方法: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调整好弧形压平镜,使用飞秒激光仪在术眼位置以500 kHz的频率,保持脉冲能量为175 N,分别对透镜的后表面、侧切面、前表面及角膜帽的2 mm边切口处进行扫描,开展负压吸引术。将激光斑间距保持在距透镜边缘1.9μm的位置和距基质透镜表面4.5μm位置。将基质透镜透过显微镜进行钝性分离并完整取出,术毕。由同1位有丰富经验和娴熟技术的医师主刀完成以上所有的手术。安排所有患者术后均佩戴透明眼罩,然后使用0.1%氟米龙滴眼液(Santen Pharmaceutical Co.,Ltd.,批准文号:H20181090)滴眼,每天4次,用量每周递减1次,直至停药;使用德国生产的0.1%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每次2滴,每天4次,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使用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参天制药株式会社/Santen Pharmaceutical Co.,Ltd.,国药准字J20150106)滴眼,每次2滴,每天4次,连续治疗7 d。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复查裸眼视力、屈光度改变情况、最佳矫正视力。

1.3 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和屈光参差程度。根据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患者的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并记录检查结果。应用自动电脑验光仪测量患眼屈光度,每只患眼测量3次,计算平均值。应用IOLMaste测量眼轴长度,测量5次并取平均值。判断患者治疗前后的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及双眼眼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变化情况术前26只患眼平均裸眼视力为(4.02±0.28)D;术后1周,25只患眼(占比96.15%)视力均达5.0以上;术后1、3、6个月,26只患眼视力全部达到5.0以上。术后1周、1个月内,所有患者的裸眼视力均逐渐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阶段,所有患者双眼裸眼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22只患眼最佳矫正视力不变,4只患眼最佳矫正视力比术前提高1行,最佳矫正视力均保持在同等或上升水平,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变化情况

2.2 患眼手术前后屈光度变化比较 术前,26只患眼散瞳验光平均等效球镜为(-3.98±1.66)D;6只非手术眼散瞳平均等效球镜为(-0.07±0.79)D。所有患眼均得到有效矫正术,且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双眼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SMILE术前术后裸眼屈光度比较

3 讨论

屈光参差是指患者的双眼屈光度数不等,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定义标准。参照儿童弱视斜视防治组制定的屈光参差标准将我国的病理性屈光参差定义为:两眼球镜相差超过1.50 D、柱镜相差超过1.00 D的屈光参差现象。当双眼屈光参差>2.50 D、视网膜成像相差>5%时,双眼会因物像难以融合发生弱视、立体视觉损害、视疲劳、敏感度降低等状况。对于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来说,近视度数较高的患眼仍可看到近处物体,而靠对侧的正视眼或度数较低眼,弱视的发生率较低[4-5]。目前临床上对屈光参差的矫正方式以角膜接触镜、框架眼镜、屈光手术为主[6-7]。传统上屈光参差矫正方式主要使用框架眼镜,但校正后双眼存在2.00~2.50 D的差别,而且无法对屈光参差程度较高的患眼进行完全矫正,部分患者无法忍受框架眼镜矫正[6]。角膜接触镜对高度屈光参差者非常适用,且双眼物像大小相近,但对大散光患者效果不太理想,而且其清洁和佩戴都比较麻烦,长期佩戴可能会发生角膜感染。目前公认效果较好的为准分子激光手术,其精准性高、屈光参差矫正效果良好,无棱镜效应产生,能有效消除或削减物像不等情况,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SMILE飞秒激光是实验室条件下最短的一种脉冲激光,切割精准度高、微创效果更好,无需角膜瓣制作,使用SMILE飞秒激光对屈光参差进行矫正,规避了传统框架眼镜的不良反应的同时又可对角膜缺氧、接触性感染起到预防作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与既往术式相比优势明显[7]。作为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代表,SMILE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具有切割更精准、微创效果更好的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眼科领域,且疗效显著,受到相关医学专家的认可。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26例患眼)的临床资料,观察记录患者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双眼屈光度差值的变化来评价SMILE对近视性屈光参差矫正效果,研究结果对SMILE手术的稳定性、安全性、有效性做出了充分的验证。术后6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不变的眼有22只,最佳矫正视力比术前提高一行的眼有4只,最佳矫正视力均保持在同等或上升水平,说明SMILE手术安全性较高且术后裸眼视力不受术前影响。

综上所述,SMILE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应用于近视性屈光参差治疗中屈光状态稳定、不受术前双眼近视程度差异影响,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到良好的状态,SMILE方法对屈光参差矫正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参差飞秒屈光度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全飞秒与半飞秒的区别
调整切削屈光度对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疗效的影响研究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疗效
参差多态而功不唐捐
溴丙烯在800nm和400nm飞秒激光强场下的解离电离
阿托品与复方托吡卡胺在儿童验光的差异比较
飞秒成像:拐角也能拍照
参差的版图需要一道河流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