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文要素中得法 激发整本书阅读兴趣

2022-03-01 11:22徐小杰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标题整本书要素

徐小杰

(重庆市涪陵城区实验小学校 重庆 400800)

语文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等,就是构成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统编教材以语文要素为主线编排教学内容,单元中的某些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着方法的学习与运用。语文要素为我们一线教师指明了教什么的方向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是单元教学的抓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而培养这些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语文实践的重要载体,统编教材倡导学生要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和课外的沟通,指向《课程标准》关于语文实践能力的要求。小学第二学段是阅读的关键期,阅读整本书已逐渐成为主要的阅读方式。

怎样激发中第二学段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个方面,“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其意义在于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思维训练,有利于心理品质的成长。如何将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如没有具体的方法指导,就会让学生错过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期。通过教学统编教材的粗浅经验,笔者觉得可以借助单元语文要素训练点,习到阅读方法,激发学生从阅读一本书的选文走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笔者将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说明。

一、取法于课内,聚焦单元语文要素,落实目标习得阅读方法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成长”这个主题编排了《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三篇课文,向学生展示了不同时代少年儿童成长的故事。三篇课文篇幅较长,课文用不同的方式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标在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之一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三年级开始,教材就多次把理解、概括作为语文要素,分列于各册、各单元,其中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提出了“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七单元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综合起来,本单元可以迁移运用先前的单元的学习方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既要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还要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体现语文要素安排的系统性和发展性。

因此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两个:

(一)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英雄雨来》一文用序号直接标出了课文的六个部分,课后练习提供了第一部分的小标题,要求学生仿列小标题,并用自己的话说说主要内容。在课文第一部分的结尾处用泡泡提示了“每读完这部分后,我要停下来想一想,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的阅读方法。

教学时,先让学生速读课文,比较本篇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进而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特殊结构,初识在长课文里标上序号可以使文章层次愈加清楚。再让学生留意课文中泡泡的提示,边读边思考: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尝试归纳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通过这样的梳理归纳,学生发现课文的六个部分的内容都是围绕雨来写的。这时,教师再出示课后练习的第一个小标题范例,学生再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发现这个小标题在概括主要内容上要先把握主要内容,再删减提炼成词组或者短语的。学生通过比较前面第一次学习是对主要内容的概括,而小标题有“语言简练,抓主要人物的事件”的特点。这时教师总结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学习“主要人物+事件的方式来把握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话把几件事合成一句话,把人物省去,不能遗漏主要信息。学生用上这样的方法编写课文后面五个部分小标题,并思考这样拟小标题的理由。最后借助小标题说说主要内容时做到:用自己的话说,根据小标题之间的关联选择合适的连接词将连起来说,可以对小标题进行适当的扩充。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从复杂到简单的概括过程,不断提取信息、删次取主、把握要点、串联内容的过程。

本单元精读课文《小英雄雨来》提示拟小标题的方法;略读课文《我家的男子汉》迁移运用这一阅读方法,结合文中的小标题把握主要内容,说说为什么称这个孩子为“男子汉”,体会作者的情感;《芦花鞋》再次运用这样的阅读方法,给每部分拟小标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在园地“交流平台”提醒学生归纳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这样有层次的教学,让语文要素得到落实,学生也自然习得阅读方法,对阅读产生兴趣。

(二)感受不同时代儿童成长的故事,体会人物的特点与品质。《课程标准》对于中段的阅读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和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小英雄雨来》课后习题第一题提出了“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的阅读要求。读懂人物形象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有难度,联系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习了批注,关注小说的细节描写以及反复特色,感悟英雄形象。对课后问题再次细化,提出了“课文的哪些部分最能体现雨来的英雄品质?”,重点学习课文的第四部分雨来三次说的“没看见”,思考雨来为什么这样说?引导学生联系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感悟人物品质,批注在课文旁。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在那样的情况下你会有怎样的表现?进一步体会雨来在敌人威逼利诱时,雨来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和坚强不屈。在此基础上,学生讨论雨来为什么能在鬼子面前表现得这样勇敢坚定。引导关注“上夜校”的部分,特别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反复出现,进而体会反复的语句可以衬托人物的英雄形象。

本篇课文中多处描写了还乡河的景色,除了让读者感受到还乡河美丽的风景,对烘托人物形象起了重要的作用。教学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开始写还乡河美景有什么作用?人们听到枪声,都以为雨来被枪打死了,为什么作者还要写还乡河的美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发现还乡河景色与雨来的关联,这样可以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形象。

二、得益于课外,巧用单元语文要素训练点,从选文走向整本书阅读

本单元《小英雄雨来》(节选)选自管桦的整本书《小英雄雨来》 ,《芦花荡》节选于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这两本书都是关于成长主题的小说,很适合第二学段的学生阅读。如何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整本书?就可以联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训练点,借助拟小标题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同时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将课外阅读课程化落到实处。笔者特设计阅读整本书《小英雄雨来》《青铜葵花》的阅读记录单,让孩子边阅读边思考,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乐于运用到课外阅读整本书。但每本书的阅读方法侧重点不同,如《小英雄雨来》侧重于结合所拟小标题概括一章的主要内容,关注环境描写的句子,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青铜葵花》每章内容以有序号出现,阅读时预测故事会有怎样的发展、变化,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拟好小标题,再借串联起来概括一章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人物美好品质。

这两本书的故事情节跌拓起伏,很吸引人。阅读时还可以迁移三年级上册预测的阅读策略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边读边预测,停下来想一想故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会有怎样的结果等,阅读后边时再到进行验证猜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同时制定好阅读整本书的计划,阅读时可以选择朗读精彩片段、制作人物形象卡等阅读方法,围绕阅读记录单或者探究的话题,从文中筛选关键信息,联系上下文或阅读积累形成自己的理解。当然,在引导过程中,教师根据阅读进度适时上好的导读课、推进课, 进行读书方法的系统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真正的将课内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整本书。

三、探索课外延伸,开展读书活动,分享整本书阅读的收获

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整本书的兴趣,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笔者在班级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分享阅读整本书的收获,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一)讲一讲,人物形象出体会

文学经典是人类思想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值得细细品味传诵。小说包括环境、人物、情节三大要素,讲经典的故事片段可以丰富口头语汇,增强语感,感受人物形象。因此,在晨读中,语文课上,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进行《小英雄雨来》《青铜葵花》经典故事片段讲述,适时配上雨来遇险时的紧张音乐或青铜和葵花采芦花时优美的轻音乐,让雨来和青铜的命运牵引着学生的心,从而营造浓的读书氛围。在讲述中,把静止的书面语化为声情并茂的语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学生素养的提升看得见。

(二)写一写,阅读积累乐摘记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检查孩子的阅读效果,根据第二学段学生年龄特征和课程标准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结合每本书的特色,读完《小英雄雨来》以读书笔记进行呈现 ,综合了图画、文字的优势,形式简单,个性表达,富有趣味,备受学生欢迎,也让学生对整本书有了深入的了解。

(三)演一演,小组合作一台戏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学习课文《西门豹治邺》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改编课本,并表演课本剧,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老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从《小英雄雨来》《青铜葵花》中选片段,改成课本剧。角色分配、排练 、准备合适的道具、穿插音乐,老师适时督促过程,直至读书节向家长的汇报演出都由学生负责。通过表演,学生对人物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也懂得了不同语气演绎不同的人物形象,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有了自我提升,在活动中再次激发他们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当然,读书活动的开展方式多种多样,教师选择时要根据整本书的文体特点,结合不同年龄孩子的特征,筛选合适的活动才行。

整本书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续,极大程度的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阅读的审美情趣。统编教材教给了老师阅读的方法,适时借助单元语文要素,不同的文体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好整本书,激发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积累语言,提高阅读品味,提升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小标题整本书要素
《论语》整本书阅读
让机关文稿小标题“亮”起来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精心打造心灵的小窗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