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2-03-01 11:22曹雪莲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思维

曹雪莲

(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中心小学 新疆 阿勒泰 836500)

前言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影响发生改变。再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也更高。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还要具备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塑造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能力。

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当前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创新意识。一方面,信息技术自身带有的实践性和开放行特点,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计算机得以展现;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信息技术,吸收基础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计算机本身带有的可操作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有着天然的热情。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看到互联网上更广阔的世界。为了探索世界,获得新的认知,小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渴望也随之延伸。让他们更愿意主动学习信息技术,武装自己,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应用与实际课堂上,计算机发展对学生未来发展仍旧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会让小学生创新成效更好,为学生的未来提供更多的可能[1]。

2 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弊端

(一)教学思想未完全转变,限制学生创新空间

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还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整体还呈现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成为了输出式授课的产物,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理论讲述和操作演示,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课堂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学生能做的只有跟着教师的演示机械地操作,缺少创造性的延伸,不利于对学生兴趣的引导,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效果自然也不佳。

(二)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阻碍了创新思维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在当前背景下,有许多学生已经在校外学习过类似少儿编程等计算机操作,但不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仍旧是一片空白。受到学生水平差异的影响,教师尝尝忽略了学困生和学优生的教学感受。学困生对于计算机缺少理解,在基础操作都尚且不明了的情况下,更遑论创新能力;而对于学优生而言,简单而基础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于更高阶段技术的渴望,想要尝试创新,却不知从何下手[2]。

3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做到与时俱进,跟随时代发展

要想让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实现,一定要对传统教育观念进行更新。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精神得到萌芽。在信息技术教学开展过程当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身心发展、情感丰富、生动活泼的小学生。在学生成长的过程当中,知识学习只是很少一部分,并不是全部。所以,教师也应该将自身的教育眼光放置的更加长远,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信息鉴别及评价相关知识点的过程当中,教师在课前可以把重点内容标出来,对微视频进行制作,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当中进行运用。在后续教学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探讨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和难点,让学生群策群力,合力解决的方式来对难点进行突破。在整个课程教学当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整个课程氛围都更加和谐、民主、和平等,达到理想中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贴近实际生活,激发创新欲望

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融入生活日常,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会融会贯通。例如,在学习《发送电子邮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给最喜欢的老师发送一封邮件,内容不限定。让学生自己编写文字,发送到老师的邮箱。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电子邮箱的发送,同时在内容上有所创新。再例如,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于动物是很喜爱的。所以,在日常当中,教师也可以引入动物元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产生更加高涨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本身学习意识、能力、兴趣的不断增强。例如,在对图形的大小、旋转、移动等相关操作技巧进行讲解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对金山画王软件进行引入,以此作为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得到不断的激发和增强。比如,在教学开展中,教师可以先借助情景创设,在大屏幕中为学生展现出大森林的景象,其中包含各类动物,比如野兔、狐狸、狗熊、松鼠、小鸟,让学生可以被图画所吸引。在后续教学,就可以借助童话的方式对新课进行导入。使得学生可以在背景图上对喜爱动物进行填入,引导学生在此过程当中对转向、变形等技巧进行运用,使学生积极投入到任务的完成当中。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创作灵感源源不断,并能够引导学生在想象美和兴趣当中提高创新和创造能力。

(三)革新教学内容,增强创新意识

要想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培养,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应该将教材内容作为立足点,但也应该突破教材的限制。教师在教学开展过程当中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通过教学内容适当的调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更高层次的展现创新动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安排的过程当中做到灵活多变,拓展延伸,可以选择一些与当前社会发展密切结合的内容,带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不断的增强。例如,在讲解“排版编辑”相关内容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选择一篇自己书写过的质量比较高的文章,让学生对文字进行输入,开展排版和编辑工作。在后续,针对于学生制作的作品,对于一些比较优质的作品,就可以鼓励学生对自身观点进行融合来对自己所创造的作品编写吸引人眼球的介绍,在网络平台当中进行发布。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展现出更加高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不断的增强。

(四)做到灵活提问,启发创新观点

在对信息技术教育进行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重视问题引导,应该通过灵活的提问,让学生迸发出更多创新的火花,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教育效果[4]。在这其中,教师应该紧密地结合教学内容,积极提问,带动学生在创新意识方面得到不断的增强。例如,在讲解“幻灯片”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对任务驱动法进行设定。比如,可以让学生借助幻灯片来对个人简介进行制作,要求学生在制作的过程当中所做的作品应该包含图文之间的混排结构、艺术字相关标题等等,让学生的情绪变得更加高涨。在后续,教师就可以对一些优秀作品在全班面前进行展示,让学生从其他人的作品当中吸取到更多的灵感,展开想象,让每一个人所做出的个人简介都更有特色。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和引导能够让学生展现能力,创新创造,带动学生在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得到启发。让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当中获取到驱动力,真正的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适当进行课堂延展

教师要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创新能力,那势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不拘束于课本知识,将学生的创新思维融入实践操作。例如,针对《编辑幻灯片》,在教会学生基础操作后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有相当信息技术基础的学生,可以鼓励其对幻灯片动画切换等操作进行探索和实践;而基础相对的薄弱的学生可以一对一协助帮助理解。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创新思维的锻炼。例如,在对画笔操作技巧进行传授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立足作业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可以让学生尝试着用画笔来对立体画框进行绘画。在这其中,教师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进行思考,一共有多少种画法?比如,在这其中,很多学生的概念比较强,可以对三维立体式的线段进行运用,从而对任务进行完成;还有的学生会利用窗口边框,在放大之后对任务进行完成。让学生可以集思广益,积极的拓展思维。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带动学生实现创新思考,为学生问题的探索和解决埋下伏笔,真正的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发展的带动。

(六)整合空间资源,锻炼创新思维

在对学生本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应该注重空间资源的良好整合,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带动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和拓展[6]。在这其中,应该立足教学内容,让学生实现创新运用,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例如,对于电子邮箱的使用以及网络信息的浏览和搜集,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都应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实现创新运用。比如,当学生掌握网络信息搜集技巧之后,教师就可以在班级当中对一些多元化的资源进行开辟,比如健康知识科普专栏、天气预报小能手。让学生可以轮流负责板块的设计和资源的录入、呈现、展示、编排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使学生懂得学以致用,能够在实际运用的过程当中实现创新创优、灵活发展,真正的展现出活动价值,让理想的教育效果得到真正的实现。

(七)设置带有创新空间的练习

教师在完成教材教学后,应当给学生留有适当的创作空间。设置一些有层次的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实现知识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装饰工作表》时,教师可以留下一个命题作业,让学生在文件的基础上对工作表进行装饰。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审美喜好和所学去实践操作,培养学生个性化的特点。在这其中,教师可以对分层任务式的操作训练模式进行引入。可以将班级当中的学生群体按照ABC三个层次进行划分。C层次的学生群体只需要对基础内容进行操作即可;B、A层次的学生更多的侧重在拓展延伸上。这样就能够使得不同的学生群体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当中都能够获取到发展和延伸,在无形当中带动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和能力得到持续的增强。

(八)提倡小组合作,开放创新思维

小组合作有利于小学生创新思维的交流整合[3]。在小组交流中,学生既能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获得新的想法和思路,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小组合作,也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习作效率,提高作品的完整性。在这其中,教师可以对互联网的便利性积极的进行利用。比如,可以立足互联网来对微信群、QQ群等进行构建。在信息技术学习、任务探索以及作业完成过程当中,当学生出现一些创意的想法和观点时,就可以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突破时间、地点和空间的局限性,投入到交流和探索当中。教师也可以及时的对学生的创意思维和火花进行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使得学生的创意空间得到拓展,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创新精神和意识的培养效果。实现对学生创新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获取到更加长远和宽广的发展。

结论:小学信息技术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冲突,反而能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教师改变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差异化特征培养创新能力;同时,也在创新能力培养时,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教师们也要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更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借助互联网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