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汉字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2022-03-01 11:22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指事成语留学生

程 杰

(西南科技大学 文学与艺术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汉字是记录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除了其本身作为“音形义”三位一体书写符号系统所固有属性外,背后蕴涵着的无数先民在劳动中获得的智慧,和彰显着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也同样值得我们传承。汉字承载着中国历史、宗教、哲学、习俗等古代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被誉为传统文化的“活化石”。[1]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留学生而言,学习和掌握汉字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和前提。“整个汉字的精神,是从人(更确切一点说,是人的身体全部)出发的,一切物质的存在,是从人的眼所见、耳所闻、手所触、鼻所嗅、舌所尝出的(而尤以“见”为重要)。……总之,它是从人看事物,从人为官能看事物。”[2]在拥有一定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汉字的这一人本主义精神也为留学生学习汉字、了解汉字的内涵和中华文化基础属性提供了便利。

一、当前汉语国际教育在汉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过程中,汉字教学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是中高级阶段的教学重难点。汉语国际教育汉字教学是指以留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掌握现代汉语汉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为教学内容,以能够掌握和熟练运用汉字为教学目标进行的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汉语教师在汉字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如下问题:

1.存在轻视汉字教学的现象

由于部分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对象是以商贸、就业、旅游和其它带有一定“功利性”的原因来学习汉语的,导致在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过分强调“人际交往互动”功能的现象,体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便是“听说”训练的占比是大于“读写”训练的。同时,汉字具有的音形义三位一体特性,对于母语为表音文字的留学生的语言认知体系冲击较大:他们对拉丁字母组合而成的汉语拼音往往是比较熟悉的,认为拼音具有一定的可读性,而二维方块字则是天书般的存在,是一种读不懂的神秘符号。由于留学生本身缺乏系统性的认知,而部分教师缺乏相应正确的引导,在对汉字的新奇感消失后,便是对汉字充满恐慌感和厌学情绪了。在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导致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有意或无意轻视汉字教学、强调口语交际能力的现象。

2.忽略汉字蕴含的文化属性

在汉语国际教育汉字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把“会读会写”当成留学生汉字教学的目标,只对学生进行汉字的读写训练,机械重复汉字“横竖撇捺”等基础笔画的简单组合,而对汉字的整个构形特点和自身具备的基础文化属性进行了选择性忽视,将汉字与汉字蕴含的文化属性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未能在汉字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此外,在汉语国际教育汉字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照搬从小自身接受的传统汉字教学模式,忽略了留学生的文化背景,默认留学生能够克服文化差异,在笔画组成字、字组合词、词组合成词组、词组组合成句子时自动建立某种内在联系和思维逻辑体系框架。但留学生并不理解一个字相关部件之间、字词间的文化联系和逻辑,使得其只好死记硬背笔画笔顺,从而更加不能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意义。

3.汉字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播结合不紧密

在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当前的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汉语国际教师的个人综合能力不足,或自身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掌握不够,导致在汉语国际教育传统文化的传播方面往往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传播。此外,由于文化背景和习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教学模式,部分汉语教师在实际讲解过程中也存在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适应性改编,以使留学生能够更好接受中华传统文化,这也让传统文化的传播受到了一定限制。对传统文化的粗浅传播致使其与汉字教学失去了联系,甚至对汉字教学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汉语国际教育汉字教学

在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过程中,留学生的汉字习得与中华文化传播是呈正相关的,两者相辅相成,文化的渗透有利于加深留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对汉字蕴涵文化的掌握也促进了留学生更好熟悉和使用汉字。因此在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过程中,是绝对不能轻视或忽视汉字教学的,汉字教学也必须有意识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四种具体造字方法和成语的运用,能够有效在汉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1.造字法与汉语国际教育汉字教学

中国文化是运用汉字思维的智慧结晶,汉字本身便是一种文化。从汉字的造字过程出发,解读造字理据,分析汉字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深挖汉字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即可以丰富汉语国际教育汉字教学过程的形象性,利用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留学生熟悉和理解汉字,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深化留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运用“四体二用”理论中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造字方法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极大简化教学流程,增加留学生对于汉字的系统化理解。拿今天的视角来看, 如果说象形是一幅图片, 指事就是用软件在图片上加上警示标记, 而会意就是一种FLASH 动画, 它用静态的画面展现出了动态的效果, 让人们通过分析画面中所画事物的关系来理解字义。[3]

最直观的教学——象形字。象形字在所有汉字中是最具写实性的文字符号,同时也兼具一定的写意特征,且多为人体(部件)、动植物、工具和其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事物。如山()、鱼()等。因此象形字是最具形象性的,能够直观展示人类观察事物的过程和结果。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从象形字入手,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象形字表现实物与象形字本身,通过两者的直观对比,建立最直接的视觉联系,让留学生第一眼便能明白这个图片或字表达的意义,加深汉字和实物之间的联系,再展示实物到甲骨文、篆书、隶书,到今天汉字符号的演变过程,分析其中蕴含的人本情怀,帮助留学生建立起汉字是与人类社会密切联系的认知体系。逐步推理的过程——指事字。指事字是通过添加最具有典型性和标志性的指事符号,在形象化的基础上能够一眼辨认出其所表达的含义。如本的金文为,即在木的根部添加指示符号,表示树根部分,取根本之意;交的甲骨文为,表示人两腿(脚)相交的一种状态。在具体汉字教学过程中,以留学生对象形字已有的认知为基础,可以运用Flash动画或视频重点突出指事部件,让留学生明白指事字的关键所在,即为什么要选取这一部分表达含义,它们之间有什么文化意义和联系。再通过对指事字演变过程的分析,指出其中“画龙点睛”之笔,帮助留学生进一步明确汉字形与义之间的联系,即选取最明显的特征表达最核心的意义。

抽象组合的思维——会意字。会意字是将两个具有相同类别或属性的部件组合在一起,将两个原本不同意义的部件通过一定的抽象思维过程,起到表达新的意义的过程。如从字()表示一个人跟着另外一个人做相同的动作,有跟从的意思;析()表示用斤(斧头)砍树,分析一词现在仍保留了这一方面的意思。因此会意字是两个部件经过抽象思维组合而成的,在汉字教学过程中,通过两个不同部件的叠加,让留学生先自己思考探索其可能表达的新的含义,建立初步的汉字逻辑思维,再留教师解释正确答案,并讲清楚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帮助留学生理清汉字形与义之间的辩证关系。即明晰这个字为什么这么写,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便不言而喻了。

音形义的紧密结合——形声字。形声字由表示读音的声符和表示意义的形符组成,在现代汉语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如到字,至表示其意义,刀(刂)表示其读音;躬字的声符是弓,形符是身,因此便发“弓”声,表示亲身去做的意思。形声字体现了汉字的高度浓缩的精华效应和经济性精神,实现了音形义的高度统一。汉字教学中,先帮助留学生建立形符和声符的概念,明白汉字是具有表音和表意功能的,再举出汉字形声字中常见的声符和形符,让留学生对形声字“有迹可循”,并且可以自己理解形声字表达含义和可能的读音。辨析形声字后,可以帮助留学生更好掌握汉字的读音和意义,留学生便可以初步试读和理解一些基本汉字,并且有助于其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

2.成语与汉语国际教育汉字教学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组成成分,一般是以四个字为凝固结构单元,表达固定的整体性意义,风格典雅,基本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一个成语一般为一个故事或者典故。在汉语国际教育汉字教学过程中中,在掌握基本核心词汇后,通过成语的引入,可以有效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相较于单个汉字,成语中的每个字(词)都有着固定准确的表达和含义,通过整体性意义的把握,分解成语后再对单个字进行溯源,能够加强汉字与汉字之间、汉字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同时通过对相关汉字关联文化的分析,能够帮助留学生加深对汉字和传统文化的理解。如“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先对留学生讲清楚故事来源和字面意思,即“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然后再对单字进行逐字解释,守有守候守着的意思,株是地面冒出的树桩,待便是等待,整个成语背后是在讽刺那些想要不劳而获或者不知变通的人。在分析兔的时候,可从兔是十二生肖中第四个生肖和嫦娥奔月中玉兔等方面进行拓展,丰富汉字和成语的内涵,在汉字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既使留学生对成语故事和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加深了了解,也让留学生对相关汉字有了更好的认识,更使得汉字与传统文化能够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在汉字教学中,通过向学生讲授汉字的文化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地道的汉字意义和中国文化,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呆板、机械地记忆汉字字形和字义。[4]运用成语进行汉字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是一项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过程。通过成语中单字意义个性与成语意义共性的比较,能够突出单字在成语中的意义、功能和作用;通过单字与整个成语意义的联系,既能方便留学生对单独汉字的理解,也能使其掌握汉字表达的意义和汉字背后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成语中单字与其它文化、背景知识的串联,能够丰富汉字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加深留学生对汉字文化和相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性把握。

三、结语

汉字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功能,能够加深留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接受。在汉字教学过程中通过汉字造字法中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造字理念和成语的运用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既可以丰富教学,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也可以帮助留学生了解汉字的整体逻辑性和系统性关系、建立汉字思维,从而更好熟悉和使用汉字。

猜你喜欢
指事成语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画说汉字——百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文学阅读中提问的“三性”与“三指”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
拼成语
猜成语
指事理论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