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及德育的教学方式

2022-03-01 11:22许昌新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品德德育工作德育

许昌新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孙园中心小学 江苏 宿迁 223931)

一、前言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环境将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做好班级管理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制订相关的制度,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并且要做好德育工作,让小学生既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又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新时期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要求教师采取创新的管理方式和教育模式。班主任是小学生非常信任和依赖的人,必须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为小学生的学习提升和心理成长尽职尽责。

二、班级管理和德育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学习和成长中缺乏一定的自律。良好的班级制度既能约束小学生的行为,也能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良好的班级制度能够维持良好的班级秩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个班级的学生情况有所不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具备自身的特点,制订最适合的制度。德育主要是对学生的行为品德进行教育学生,开展德育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形成正确的行为。班级管理和德育是分别针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品德素质进行教育,让小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小学生接受德育,心理素质会得到明显提高,更加有利于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新时期下,传统的班级管理和德育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小学生的需求。教师必须要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采取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更好地吸收知识。总之,做好班级管理和德育对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班级管理和德育的现状

当前,独生子女的数量越来越多,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现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将重心都放在学生的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班级管理的理念较为传统。许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依然坚持传统的管理理念,认为学生必须要听从自己。有的班主任甚至采取惩罚式的管理理念,认为学生若不听从自己,违反了班级制度,就应该接受惩罚。这种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已经不再适合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影响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其次,班级管理方式较为传统。有的教师的管理方式就是制订制度。有的教师依然采取体罚制度,不仅会伤害到小学生的身体,而且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辈子的伤害。制订制度虽然是管理班级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班主任还应利用新时期的各种网络工具,实施网络化管理模式。

再次,班主任与小学生的关系较为僵硬。许多班主任一直将自己置于管理者的地位,与小学生之间一直有距离感。班主任与小学生之间的关系将会影响到班级管理质量和小学生的学习质量。

有些班主任认为德育工作应该是德育教师的责任与义务,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德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班主任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德育知识才能够对小学生正确地开展德育。但是,实际上,很多班主任并没有接受专业的知识培训,也没有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从而影响了小学生的品德素质发展。现在很多小学生缺乏相关的品德素质,与班主任对德育重视不足具有密切的联系。

四、新时期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

(一)结合小学生实际制订班级制度

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有所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教师在制订班级制度时,一定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班主任可以制订一般制度和特殊制度。一般制度指的是针对班级里所有学生的制度。例如,遵守上下课的时间,不能迟到早退;在课堂上不能随意讲话,影响上课进度。这些制度都可以称为班级的一般制度,每个学生都应该遵守。特殊制度主要是针对一些特殊的学生制订的制度。例如,对于一些叛逆的学生制订谈话制度。通常情况下班主任会制订每周一次的谈话制度,但是针对特殊的学生就要制订每周两次的谈话制度。班主任制订班级管理制度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是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不能阻碍小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在选择班长时,班主任不要直接指定,而是让学生民主投票选举,尊重学生的选择,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在制订班级制度中,班主任还要制订一些奖惩制度。在奖惩制度中,教师必须要摒弃传统的体罚制度。对于表现比较好的小学生,班主任要积极地鼓励,让小学生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对于表现不好的小学生,班主任要适当给予一定的惩罚。这个惩罚可以与小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例如惩罚小学生多做一套卷子,多写一次作业,或者多打扫卫生等。总之,要让小学生在接受惩罚的过程中依然学习到知识。

(二)加强与小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

班主任与小学生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到班级管理质量。班级管理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班主任通过了解学生的情况来反馈管理质量,从而不断地探索出适合学生的管理方式。新时期,班主任与小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非常方便,班主任要积极地利用网络工具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当然,面对面地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放下自己的架子,针对不同的小学生选择不同的沟通内容,真实地了解到每个小学生的情况,从而为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相关的建议。班主任在管理中还要与小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教育并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班主任通过与小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小学生在课下的表现状况。

(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还要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要引导小学生创立班训、班规、班级口号等,让小学生感受到班级是一个大家庭。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要引导小学生积极地发挥自身特长,为班级荣誉而奋斗。

在新时期,班主任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做好班级文化建设。例如,班主任可以建立一个班级网站,将小学生学习和活动的照片及时上传到网络上保存下来。班主任要及时完善网站,让小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增强小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小学生只有对班级充满感情,才会愿意遵守班级制度,从而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四)进行新型教育理念的引进和管理观念的优化

作为小学班主任,不仅管理过程中一定要科学,而且评价观念也一定要新颖,就目前的教育体制来看,传统的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已经逐渐落后,如果依然使用陈旧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教导,对其日后的发展则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小学班主任应该对自身的管理方式和理念要进行及时更新。例如,在表彰学生的时候,不能只局限于学习成绩的评奖,可以增加一些实践奖励、创意奖励等,从各个方面去鼓励培养小学生的能力;再如,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可以结合小学生周边的一些实际案例,让小学生得到直观上的认识,促进其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另外,在进行教育方式的选用时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准指导,促进自身教学思维的提升,让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时代的要求相吻合。

五、新时期班主任德育的策略

(一)全面了解学生

正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虽然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教师也无需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敌人,但是加深对学生的理解,对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逐步靠近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同时也要知晓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从而更好的把控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及时的提供指导建议,规整学生的发展方向。

首先,在刚刚接触学生群体时,班主任不能过于急躁。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班主任需要与学生朝夕相处,在观察学生一言一行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情况,获取学生的信任。只有学生能够真正的信任班主任,才愿意主动的卸下心理防备,才能够愿意向班主任打开自己的心理大门,接纳班主任的建议与教育。这样一来,在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时,便会事半功倍。

其次,班主任一定要尊重学生彼此之间的差异。虽然,小学生并没有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但是由于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所以在性格认知与习惯方面,仍旧会存在较大的区别。在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时,班主任需采取不同的方法,尽量贴合于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

(二)结合实践活动

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中,要将德育与班级管理结合在一起,充分地发挥德育的作用。新时期,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时,不要采取“知识灌输”方式,要结合实践活动和实际生活来开展德育,让小学生切实掌握德育知识,提高品德素质。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积极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到德育熏陶。比如,在五一劳动节的时候,班主任可以带领小学生开展植树、打扫卫生等活动,并让小学生学习一些劳动模范事迹,让小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学习到优秀的品质。班主任可以播放一些具有良好品德人物的视频让小学生观看。例如,2020年疫情期间,有许多优秀人物都是值得小学生学习的榜样。小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优秀人物的品德,能够促进自身思想品质的提高。

(三)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在未来的人类社会发展中,更加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小学阶段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基础点,提高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各项素质标准都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拥有突出的某项特长。例如,在小学阶段发现小学生对于绘画很有艺术天赋,教师可以从这方面着重培养,并引导善于把学习艺术的精神运用到学习文化知识这方面来,这样“以点带面”地促进学生学习喜好两不误。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在教育过程中有更多的时机发现与发掘学生潜能,因此,班主任既要培养学生的个性爱好,又要引导学生的爱好精神支撑学习知识,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目标。

(四)班主任自身要做好榜样

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一定要树立好良好的榜样,让小学生在无形中受到影响。首先,班主任要掌握扎实的德育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德育水平,才能有效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其次,班主任要具备良好的品德。班主任若说的和做的不一致,会使得德育没有说服力,甚至会给学生树立坏的榜样。例如,班主任在班级中要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不能因为学生学习成绩差而对学生区别对待。特别对于班级里的后进生,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积极地为学生的学习提出合理的建议。总之,班主任是德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人物,必须具备良好的品德素质。

六、结语

小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班主任要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地尊重小学生的意愿,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合适的班级管理制度;要积极地与小学生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开展趣味性强的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受到德育;班主任还要以身作则,为小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猜你喜欢
品德德育工作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