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育活动对幼儿认知发展影响的研究

2022-03-01 18:38陈蓉蓉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蜗牛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

陈蓉蓉

(南京市实验幼儿园方圆绿茵园 江苏南京 210028)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带动了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创新变革与健康开展。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愈发注重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希望能够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及其实施形式进行优化,推动教育活动的顺利运行。而在这一情况下,教师需了解到多媒体教育模式不仅可加快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进程,优化幼儿园教育内容,让幼儿更好地学习知识,还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健康发展。

一、多媒体技术为幼儿园教育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在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教育工作者对多媒体技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当前有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具备了良好的多媒体教育条件,比如增添了先进的视听设备,或者接入了互联网教育平台。这显然有效改进了传统幼儿园教育活动存在的不足。

首先,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教育手段得到了更新,这是教师激活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也使得幼儿园教育活动逐渐体现出现代化的发展特征。其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丰富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教育资源,甚至丰富了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体系。教师可根据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积极开发有效的教育资源,提高自己的教学知识水平,然后推进幼儿园多媒体教育活动的健康开展[1]。最后,教师依托多媒体技术来展开幼儿园教育活动,从整体上提高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际成效,让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现代化教育作用。

二、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育活动对幼儿认知的促进作用

目前,很多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取得的教育成效,却不够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因此,教师应准确认识多媒体辅助下幼儿园教育活动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

1.多媒体教学能增强幼儿对教育活动的注意力

幼儿的学习注意力是比较分散的,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干扰。尤其是当幼儿对其他事物的好奇心超过他们对教育活动内容的好奇心时,就会使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再关注和配合教师的教育活动。幼儿的好奇心强,教师要想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就需要借助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来改进教育活动,让幼儿将好奇心放在教育活动内容上[2]。

而多媒体辅助下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因为多媒体教学比平时的教学活动更能吸引幼儿的关注,能够帮助教师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教育活动内容上。从认知教育的角度来看,教师要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就需要培养幼儿的学习专注力。教师通过多媒体辅助开展趣味的教育活动内容,可更好地达成幼儿园认知教育目标。

2.多媒体教学可凸显教育活动的具体性与形象性

多媒体辅助下的教育活动内容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幼儿能够从多媒体教学画面中获得具体的信息,还能根据形象化的画面对教育活动中涉及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认知与理解。从这方面来看,教师辅助多媒体展开的教育活动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这是因为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尚未具备良好的概念判断推理能力,更多的是借助具体性、形象性的内容来展开思维活动,从而增强自身对知识内容的认知能力。

再加上幼儿的年龄较小,缺乏认知经验,其认知能力也还在初步发展的阶段。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育活动的具体形象性,能够迎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展开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活动,在激发幼儿自主认知兴趣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满足幼儿特有的认知需要。

3.多媒体教学可显著增强教育活动的情绪感染力

在多媒体辅助下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可利用悦耳的音乐、鲜艳的图片、生动的视频等多种教学元素,有效增强教育活动内容的形象性与生动性。这种教育内容能够很好地感染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在强烈的学习情绪驱动下,自主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自主扩展自己的认知范围[3]。因此,基于多媒体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能够给幼儿带来良好的情绪体验,能够使其在听音乐、看视频、浏览图片等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波动,有效认知周围的事物,提高自身的知识学习效果。

从这方面来看,教师依托多媒体技术组织幼儿参与教育活动,可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活动氛围感染幼儿的情绪,促使幼儿主动认知事物,提升认知水平。长期下来,幼儿可促进自身认知能力的健康发展。

三、幼儿园多媒体教育活动在促进幼儿认知发展中的实施路径

1.引导幼儿参与到探究未知的教育活动中

探究性的教育活动能够刺激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其在充满探究性学习氛围的教育活动中促进自身认知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对于一些未知的知识,教师可更好地增强幼儿的探究欲望。教师要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则可依托多媒体技术合理地设计探究未知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参与这一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与探究能力。

例如,在“小兔孵蛋”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现小兔孵蛋这一故事的图片,或者播放教师自制的教学视频,让幼儿在浏览图片或者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产生好奇心:“小兔可以孵蛋吗?孵蛋是怎么孵的呢?”这种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能够驱动幼儿主动增长见识,开阔自己的眼界,从而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做的就是刺激幼儿产生较强的探究欲,使其主动开口表达自己的疑问,并与展开语言交流。这既可实现语言教育活动的教育目标,又可满足幼儿的认知需求,锻炼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师可鼓励幼儿细心地浏览图片或视频中呈现的故事内容,并对幼儿适当地提出问题,启发幼儿展开逐步深入的探究学习。比如,当幼儿看到小兔想要为蛋宝宝找妈妈时,遇到了小猪,但是小猪说蛋宝宝不是它的。此时,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小猪说蛋宝宝不是它的?每个小动物都会有蛋宝宝吗?蛋宝宝有什么不同?怎么才能认出蛋宝宝的妈妈呢?”这些问题可促使幼儿拓展自己的认知空间,学习到更多未知的知识。

在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幼儿细心地观察小兔有没有为蛋宝宝找到真正的妈妈,并且思考新的问题:“小兔在孵蛋的时候为什么要将它放在自己的身体下面呢?为什么小兔孵了好几天的蛋,蛋宝宝始终没有动静?小兔有没有成功孵出蛋宝宝呢?”幼儿在不断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可逐步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并在不断认知的过程中感受到探索未知的乐趣。

2.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参与认知游戏活动

教育活动游戏化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教育发展趋势,也符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理念。在这一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想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健康发展,则可将教育活动创造性地设计成认知游戏活动,并依托多媒体技术来展开具体的认知游戏活动,让幼儿能够在这一游戏活动中体验到足够的认知乐趣,并在充满乐趣的学习活动中扩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例如,在“黄色水果有营养”这一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先向幼儿展示“香蕉”这一水果,鼓励幼儿初步参与到“我会辨认香蕉”的认知游戏活动中来。幼儿在这一游戏活动中会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对“香蕉”的认知,如:“香蕉是黄色的”“香蕉是弯弯的”“香蕉是甜的”等等。这一浅层的认知游戏能够活跃教育活动的氛围,教师可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幼儿放映更多黄色水果的图片:“你们能从中找出香蕉吗?”。

在幼儿成功找到后,教师可鼓励幼儿通过快速抢答的方式参与下一步的认知游戏活动:“如果让你找出‘黄色水果’,那么这里哪些水果是黄色水果呢?”。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放映一张张水果的图片,幼儿需仔细观察教师的动作,快速抢答图中哪个水果属于黄色水果。教师还可以让幼儿通过开火车的游戏方式描述自己吃过的某种黄色水果,并且每个幼儿说的水果都不能重复。

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可鼓励幼儿从多媒体画面中指出自己要说的水果的图片,然后展开描述。比如,幼儿指着多媒体画面中的梨子说:“我吃过梨子,它甜甜的,但是我不吃它的皮。”其他幼儿也可选择不同的黄色水果来展开描述,这样趣味的认知游戏活动能够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对“黄色水果”进行有效的认知,使其认识到“黄色水果”吃起来很好吃,而且有营养,每天都可以吃。

3.在教育活动中注重开拓幼儿的认知空间

幼儿虽然积累了一些基本的认知经验,但是其认知范围较窄,认知能力也较薄弱,教师应注重适当地在教育活动中开拓幼儿的认知空间,让幼儿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展开新的一系列认知活动,使其丰富自己的认知经验[4]。例如,在“认识蜗牛”这一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可先调动幼儿已有的认知经验:“孩子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蜗牛吗?一般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它们呢?你们可以描述一下自己见过的蜗牛吗?”。

幼儿对外界事物拥有较强的好奇心,而且喜欢到自然环境里去玩耍,因此有很多机会可以看到蜗牛。教师提出这些问题,首先,可以让幼儿回忆自己见过的蜗牛,然后初步在脑海里形成一种认知印象,为幼儿接下来的认知学习活动奠定了基础。教师可抓住机会,给幼儿放映蜗牛的图片,并通过放大功能将蜗牛的每个细节部位都呈现在幼儿的眼前,让幼儿先对蜗牛的外形特征进行充分的了解。其次,教师播放视频让幼儿看到蜗牛的生活环境,以及蜗牛爬动的全过程。最后,教师引导幼儿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甚至了解蜗牛爱吃什么,进而引导幼儿了解蜗牛给植物带来的危害。之后,教师可引导幼儿展开思考:“我们常在很多蔬菜的叶子上看到蜗牛,蜗牛会带来什么危害呢?”在幼儿逐步认识和了解蜗牛之后,教师还可一步步地继续拓展幼儿的认知空间。比如,教师可让幼儿了解食用蜗牛:“为什么有的人会养蜗牛,甚至将蜗牛当成食物呢?它们对身体是不是有好处呢?”幼儿在这一教育活动中可学习到许多关于蜗牛的知识,能够促进自身认知能力的发展。

4.在教育活动中注重发挥幼儿创造性思维

幼儿在学习活动中会发挥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想象力与创造力可帮助幼儿更好地认知事物、学习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所开展的教育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在良好的思维活力下创造性地认知事物,从而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健康发展。例如,在“美丽的树林”这一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融入丰富的信息化美术教育资源,让幼儿通过浏览图片的方式了解直线、曲线、三角形和圆形等线条的形状及其特征,并启发幼儿展开想象:“如何用这些线条来装饰表现一棵树呢?”

此时幼儿会自主制作这些线条的装饰物,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装饰出不一样的树,将它们都根据一定的间隔放置起来,可以形成一片美丽的树林。为了让幼儿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教师还可引导幼儿展开思考:“如果让你给这片美丽的树林表现出某些季节的特征,那么你会怎么做呢?”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放映一些不同季节事物的图片,刺激幼儿的感官,使其自主了解具有某种季节特征的事物是什么模样的,如:春天的叶子应该是青色的;夏天的叶子是繁茂的,而且是绿色的;秋天的叶子开始枯黄;冬天的树木会裹着雪花等。

此时,教师可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认知创作更佳的美术作品,给先前创作出来的“树林”添上新的装饰物,使其体现出一定季节的特征。为了让这片“树林”更符合现实生活中的树林,教师可鼓励幼儿展开思考:“一棵树应该包括哪些部分呢?如何通过颜色的使用和搭配,表现出一颗完整的树呢?”于是幼儿开始展开了联想,想到了树的树干、叶子、树根、树冠、花朵、果实等等。幼儿可基于此,完善自己的美术作品。通过这一美术活动,幼儿可促进自身美术创作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健康发展。

结语

总之,幼儿园教师基于多媒体技术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可从不同方面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然而,当前教师更关注多媒体教育活动最终的整体成效,对幼儿的认知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幼儿园教师应认识到在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性,注重优化多媒体环境下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旨在实现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蜗牛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蜗牛说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小学多媒体教学刍议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探索
PBL+CBL联合多媒体教学在血管外科见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