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化视角下的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探索

2022-03-01 18:38高红莲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书籍管理人员现代化

高红莲

(巨野县工人文化宫 山东菏泽 274900)

现代文化是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平以及行为规范的总和[1]。它不仅表现出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也表现出了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现代文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图书馆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平台,当今读者对于图书馆的需求越来越多。图书管理只有把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才能开辟出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篇章,才能更好地将现代文化发扬下去。

一、现代文化视角下的图书管理工作的意义

就目前的经济发展来说,高效的图书管理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图书馆本身的有效发展上,也体现在社会学习和科研上,还体现在现代文化的友好传承上[2]。

1.促进图书馆本身的长远发展

对于图书馆自身的发展来说,图书管理工作为图书馆能够进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管理是每个社会组织的核心内容,一个有效的管理才能促进这个组织能够健康发展。对于图书馆来说,图书管理是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图书管理是对馆内的图书最大限度地实现它的借阅功能、更新功能以及维护功能[3]。通过有效的借阅管理、更新管理以及维护管理,让图书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尽可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这既是图书馆存在的意义,也是图书馆存在的使命。

2.促进社会学习和科研

图书馆是社会大众进行社会学习和科研的重要地方。由于图书馆自身丰富的图书内容,给社会大众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学习资料,也给科研人员进行有效科研提供了不可获取的信息辅助。不管是社会学习还是科研,都需要图书资料的有效支持。因此,对于图书管理工作来说,促进社会学习和科研也是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体现。图书管理工作者在辅助社会学习和科研建设过程中,见证了社会学习和科研建设的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3.促进现代文化的友好传承

对于现代文化的传承来说,图书馆是图书集中存储的场馆,更是文化汇集的场馆[4]。基于图书馆自身的发展特点,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大众的文化发展。鉴于图书馆对文化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就要加强对图书管理工作的有效重视。图书的有效管理,不但能够给社会大众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力量,还能将现代文化进行友好的传承。

二、现代文化视角下的图书管理工作的弊端

从当今图书馆的发展状况来看,在图书馆里面看书的大多都是学生或者退休人员。虽然图书馆里的图书种类众多,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到文化生活,应有尽有[5]。但是,由于图书馆自身的条件有限,对于不同种类的书籍,其所呈现的内容并不够全面,所有馆内图书也没有很充分地被利用。这就是当前图书管理工作出现的亟待解决的管理弊端。

1.图书资源不够全面

鉴于图书的种类多、内容杂,给图书的有效存储增添了很大的困难。一方面,图书馆的有限空间,使得在呈现纸质图书方面不得不舍弃一些内容。这就使得图书的种类齐全,但是内容不全面。另一方面,图书馆的有限资金,使得在图书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过程中,很多有利于图书馆发展的技术不能得到很好呈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子图书的高效发展。电子图书不仅能够节省图书馆的可利用空间,还能形成一定程度的资源融合。图书资源的融合,既能扩充图书内容的深度,也能扩充图书内容的广度。因此,由于资金的限制,也制约了电子图书的发展,进而使得图书资源的呈现不够全面。

2.图书利用率较低

科技的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都在借助于手中的有效电子设备,完成知识和文化的摄取。图书馆不再成为他们获取知识和文化的唯一途径,这就使得图书馆中的图书利用率在急剧降低。当今的图书馆还是以纸质书籍为主,电子书籍虽有所发展,但是并不完整。而图书管理人员的观念相对落后,他们对于图书的利用率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导致图书馆中存有一些观念比较落后的图书资料。这样不仅浪费了图书馆的有效空间,还阻碍了其他新内容的加入,使得闲置的书籍越来越多,图书利用率越来越低。

三、现代文化视角下的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措施

1.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图书管理人员是图书管理工作的领路人,也是图书馆长久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图书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是衡量图书管理工作能够高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对于传统的图书管理人员,他们对图书的管理意识比较薄弱,对于新兴事物的接受度也不高。为了让当代的图书馆能够有效地进行现代文化的传承,必须先从图书管理人员入手,提升他们的自身素质,包含管理能力,以及对现代化技术的接受能力以及现代化设备的使用能力,进而完成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

(1)自身的管理能力

对于图书管理工作者来说,不仅要有对图书的基本归类和整理能力,还要有对图书的及时更新和维护能力。对于社会大众来说,陈旧的书籍所陈述的理论已经不符合社会的发展,他们对于这一类书籍是没有阅读欲望的。这就需要图书管理人员针对社会大众的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动向,进行书籍的有效维护和更新,摒弃那些观念陈旧的书籍,提升新观念书籍的占有率,进而满足社会大众的阅读需求,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图书管理人员可以对大众近期所阅读的书籍做一个有效的统计,从书籍的名称和内容出发,去探索大众的心理倾向,抓住大众的阅读方向。另外,图书管理人员也可以就图书馆内的读者做一个有效的问卷调查,统计他们最喜欢的书目,以及最想要读的书类。这样也能够更加准确地抓住社会大众的喜好,进而实现图书的有效更新和维护,提高存储图书的质量,实现高效的图书管理工作。

(2)现代化技术的接受能力

科技的发展,不仅带动社会的巨大进步,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上,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图书管理人员来说,对于现代化的技术要有接受能力。这里所说的接受能力,不仅体现在一定的认识程度上,还体现在一定的学习程度上。图书管理人员要对现代化技术给予一定的认可。现代化技术能够简化他们的工作内容,进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这就是现代化技术的作用。图书管理人员要进行图书现代化管理的相关内容的有效学习,进而弥补自身对于现代化知识的欠缺。提升图书管理人员对现代化技术的接受能力,不仅是现代化技术能够有效应用于图书馆建设的必备条件,也是图书管理工作的形势所趋。

(3)现代化设备的使用能力

对于图书管理人员来说,有了现代化技术的接受能力,还要有对现代化设备的使用能力。现代化设备在图书馆里的应用,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图书管理人员要想不被社会淘汰,就必须熟练掌握现代化设备的使用能力,完成自身与现代化设备的良好衔接。从使用能力的培养上,图书馆可以组织馆内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技能的有效培训,也可以聘请一些专业人员参与图书管理工作。通过有效的培训,以及专业人员的参与,提高图书管理人员对于现代化设备的使用能力。另外,图书馆为了提升图书管理人员对于现代化社会的有效使用,还可以制定一些奖励制度,鼓励图书管理人员运用科学技术完成图书管理工作。这不但能够大大地增加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还能够把图书管理切实做到位。

2.加强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图书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它不仅要丰富人类的知识视野,拓宽人类的思想认知,还要提高人类的道德情操,强化人类的精神文明。从这个层面上说,图书管理工作也是一种服务工作。因此,图书管理人员要从读者角度出发,加强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进行图书管理工作的有效创新。

(1)人性化服务

所谓人性化服务,就是以人为本,为读者精心提供一个读书过程中的优质服务。人性化服务主要体现在给读者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便捷的阅读体验。首先,舒适的阅读环境。图书管理人员要为读者创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可以有几张桌椅供读者阅读书籍时使用。这样可以让读者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之中,避免注意力的分散。其次,便捷的阅读体验。由于图书馆中的图书众多,使得读者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图书的寻找获取上,这就大大地减少了读者读书的欲望。因此,对于图书管理,图书馆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完成图书位置的有效检索,让读者能够更容易获取自己所需图书的准备位置,并且一目了然;另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图书管理工作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将大量的电子图书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让读者在图书馆也能够感受到科技的力量。电子图书的使用,还能够促进资源共享。这样在丰富了图书馆的书籍资料的同时,也能节省图书馆的使用面积。人性化服务就是要尽可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进行图书管理工作,让读者对于现代文化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能够给读者一个全新的阅读体验。

(2)个性化服务

所谓个性化服务,就是针对不同的读者需求给予不同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个性化服务主要体现在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上。例如,孩童就需要一些图画书以及童话故事书等,学生就需要一些关于学习的资料或者教辅材料,成年人根据不同的社会角色需用不同的书籍资料。图书管理人员要认真观察不同人群对于书籍的不同需求,进而确定读书需求,然后再进行图书的及时更新,以便尽可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另外,个性化服务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高效体现。图书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大数据技术,完成读者信息的有效分析,或者根据读者以往的阅读书目进行统计和整合分析,进而为读者推荐其有可能会要阅读的书目,以实现每个读者的高级定制。这样的个性化服务,不仅能够给读者一个被高度重视的存在感,还能够给那些没有目标的读者一个阅读方向的指引,让其能够为自身的发展获取更多的精神食粮,实现自身发展的最大可能性。

3.加强图书馆的阅读氛围

阅读氛围是读者进行有效阅读的必要条件。图书馆作为读者进行书籍借阅的场所,要给读者营造一个更适合读书的氛围。

(1)建立阅览室

阅览室的建立,是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良好的阅读环境,就需要图书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的秩序管理以及应急事件的有效处理,还需要一些规章制度的制约以及警示性的标语。针对现场管理,图书管理人员可以实行轮岗制,以完成阅览室以及图书借阅过程的有效管理,帮助读者解决问题的同时,维护阅览室的秩序,保障读者的阅读过程能够不被打扰,顺利完成。针对规章制度,图书管理人员要建立健全图书管理制度,将可能发生的不利事件进行有效的制度规范,如书籍的借阅保管制度,要保证书籍的完整性,不能损坏或者丢失。针对警示性标语,如禁止大声喧哗,禁止打打闹闹等。把这些警示性质的标语贴在墙壁上比较显眼的位置,让读者一进来就能看见。规章制度的建立是对读者自觉性的有效检验,现场管理人员则要对不自觉的读者进行有效的干涉。这样双管齐下,必然会将阅读氛围治理得井井有条。

(2)建立移动终端

市场经济时代,为了满足人们的快节奏生活,移动电子产品得到广泛普及。图书馆也要借助移动电子产品的发展速度,将图书管理由线下转移到线上,建立线上图书的移动终端,让读者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有效地获取知识和信息。通过对移动端的有效管理,帮助读者提供一个更快捷的读书平台。线上图书的管理工作要更及时,对于那些利用率为零的图书,及时下架,上架一些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图书推荐给读者,供读者阅读。这样不仅有利于优秀的文化传承,还有利于读者对社会发展形成的高度认知。线上的图书管理工作,更有利于进行个性化服务的定制。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现代文化,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角度和发展方向。加强图书管理工作的有效创新,在社会文明建设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加强自身的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同时,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然后再给读者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图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这一系列的有效创新措施,图书管理工作势必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为现代文化的良好传播提供一个更高效的平台。

猜你喜欢
书籍管理人员现代化
鲁迅与“书籍代购”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