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鸣八易其稿谱出《红梅赞》

2022-03-02 08:10高倩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阎肃杨明江姐

“紅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作为歌剧《江姐》的主题曲,《红梅赞》半个多世纪来,影响深远。参与创作的88岁的著名作曲家羊鸣同样深爱这首歌曲。

1947年,13岁的杨培兰虚报了2岁,再加上个子长得高,如愿参加了解放军。行军路上,杨培兰觉得自己的名字不够有军人气概,于是改名为“杨明”。杨明被分配在文工团,1949年,15岁的杨明创作的第一首歌曲《庆新年》,发表在东北军区的《部队文艺》上时,杨明第一次使用了笔名“羊鸣”,因为曾有人打趣,说他写的曲子像小羊叫。

1962年,羊鸣遇到一部极为重要的作品。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岩》出版后,阎肃只用了18天便完成了歌剧《江姐》的剧本初稿,但相较之下,音乐部分的创作要坎坷得多。

起初,羊鸣与作曲家姜春阳历时一年交出了第一稿,却被领导彻底否定。为了更加贴近江姐的人物原型,四川籍作曲家金砂也加入创作。他们和阎肃一起南下采风,再次提笔时,大家决定从川剧中寻找灵感,“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然而,因为“靠”得太过,对四川音乐元素生搬硬套,这版“筋骨有余,柔情不足”的版又被“枪毙”了。于是,阎肃、羊鸣等又一次启程,去各地采风。除了四川,又去了江南一带,吸收越剧、杭剧、婺剧等当地音乐的元素。民间戏曲的表现手法、板腔等精华融汇成了《江姐》的音乐基调。

“没有好的歌词,我们怎么作曲呢?领导压我们,我们就压阎肃。”被逼到“走投无路”时,阎肃从兜里掏出两个月前写的一段关于梅花的歌词,朗读起来:“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傲雪凌霜的红梅意象,一下子抓住了羊鸣。从精神到形象,红梅都能和江姐联系起来,正像是她的化身。音乐的灵感来了!“那真是从血液里喷出来的东西。”羊鸣感慨。《红梅赞》虽然时长只有几分钟,但创作时,他曾8次易稿,修改20余次,“每个音符都不放过”。反复推敲后,一个个音符如待放的花苞般层层展开,直至凌寒盛放,荡气回肠——江姐作为革命者的刚毅与作为女性的柔情,在音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1964年9月,歌剧《江姐》在北京首演,轰动一时。当年10月,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观看了《江姐》。据悉,毛主席一生中只看过两部歌剧,一部是在延安看过的《白毛女》,另一部就是《江姐》。

(摘自《北京日报》 高倩/文)

猜你喜欢
阎肃杨明江姐
红色基因与艺术传承
认错不能拖
江姐的信使 :一生无悔的选择
1920s—age of progress and liberation
成全
成全
四分之一只烧鸡
《阎肃人生》里的阎肃
歌剧《江姐》的故事(三)
“江姐”大战“鼠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