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姚校长的一封信

2022-03-02 08:10林歌
中学生博览 2022年3期
关键词:厦大恩师关心

您好!高考结束之后,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不写这封信,就这样拍屁股走人,那我也太不够意思了。因为中学六年,尤其是高二、高三这两年,我在厦大附中收获到的,远非学识与成绩。

高二这年是我的磨难年。相信您记得我那张满是红印的脸。那是我返校的第一周,我在走廊与汪老师交流,您经过我们之后,不到5分钟,我双腿发软,身体上的虚弱使我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老师见状后,立马将我扶到了医务室。

即便如此,那也已经算是我的恢复期了。高二下学期之初,我就因为面部“毁容”未能上学。到期中考时,又黑又厚的痂已经完全覆盖了整张脸,夜晚瘙痒难忍,经常晚上10点上床,却不能入睡,直到次日上午8点左右,才由于全身疲惫麻木慢慢昏睡过去。醒来时,枕巾上已布满斑斑脓血之迹。

我并不是一个怯弱之人。返校之时,我的学业已耽误三个月。比这更讨厌的,则是旁人的眼光。我说“讨厌”,是因为占据我内心的并非害怕,而是“仇恨”。在校道走路,遇见路人用看见怪物的眼光看我,我会努力记住那些人的样貌,想要日后杀死他们。在食堂排队,看见初中学弟对我议论纷纷,我常常在想,要不要冲上去揍他们一顿。

这并不是开玩笑,在面对心理上的极大挑衅之时,校规校纪是没有任何约束力的。生性不好惹的我,往往会想:“就算被开除,被取消住宿资格,我也要教训他们。”父母常说:“不要怪他们,人都会有好奇心。”但是这种似真似假的“大道理”谁会愿意听呢?

希望您不要生气。当那天您从我和汪老师的身边走过时,您也用了一种“好奇”的目光看了我很久。我一直和您对视,我知道这样很没有礼貌,但是,对不起,我当时只是认为您与那样用看怪物一般看我的人一样,或者说,和那些议论我的人一样,都是一群将自己的猎奇心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小人”。尤其是您在经过我身边后,仍然回头观望的样子,令我越来越怀疑:我真的看起来很恐怖吗?

请原谅我,因为那时的我,是一个十分喜欢黑夜的心理变态。每天最痛恨的事情,莫过于太阳从东边升起,白光普照大地。至于第二痛恨的便是走出宿舍,硬着头皮见人了。我到现在一直认为,我高中的转折点,便是从母亲口中得知,校长竟然帮我寻医问药了。

那时的第一反应是愣住。第二反应自然是我之前真是太蠢了,居然把关心我的人当成仇家,把君子当成了伪君子。第三反应自然是感恩!

在受到了您的初次关照后,我最明显的心理变化是,不那么想打架了。原因也很简单:姚校长是位好人,是位德高之人——我不能在他的“地盘”上生是非,给老人家添麻烦。

渐渐地,这颗种子开始发芽。我发现在厦大附中,这样的好人很多。汪老师经常关心我的身体情况,拉我出去谈心。吴邦忠老师在课堂上严厉地指着我的物理作业问:“怎么三个月没读,一道题都解不出来?!”事后又关心地说:“千万要抓紧跟上。”还有欧昌友、陈黎铃老师一句“回来啦”,陈文贵老师一声担忧“你的脸是怎么啦?又长痘啦”等,这些都是抹不去的记忆。印象最深的,还有李秀富老师,他高二时并没有教我们,也就是说他不了解我的情况。那时一轮复习,他要求我们自主填写学案。我一个连新课都没有上过的菜鸟,怎么可能写得来?于是,我交了空白卷,被他检查时发现了,训了两句。我很不甘心,没好气地说:“我根本不会,没上过这节内容!”心里已经不打算学生物了,破罐子破摔!我是真没有想到,他居然过后反过来询问我的情况,让我有困难尽管找他。这让我感动万分。

从仇恨不平,到释怀放开,这一过程我也仅用了半年多。我常常觉得,我好像死过了一次,现在的我,拥有的是第二次生命。

高三这一年,我和其他人一样,跌跌撞撞一路走来。我自认为我不容易,我有“眼压高”的症状,除了要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心理上的障碍,还要克服身体上的困难。

有人说:“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我想这句话对,也不对。确实,世上很多事都是冷暖自知,別人不可能为你承担本该属于你的痛苦。但是,产生坚强的动力、产生坚强的源泉、产生坚强的催化剂,却是实实在在可以从旁人处获得的。在厦大附中,我被给予的,正是这些源泉、动力、催化剂,这也许比“坚强”本身更有价值,更为永恒。

高考放榜,我618分。这在人才济济的厦大附中不算太好。但我同样感激有这样的分数。比这更令我感激的是分数之外,我的其他成长,还有与附中的恩师挚友的相识相知。

我感谢在我目前为止最艰难的时光遇见附中,遇见姚校长及其他恩师、同学。也庆幸能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厦大附中,也献给自己。

最后,祝您身体健康,祝厦大附中蒸蒸日上!

2020届毕业生林歌

编辑/广丽

猜你喜欢
厦大恩师关心
如何面对“贴上标签”的关心
厦门大学:一场流动的圣洁
你的关心会不会成为别人的负担
执此长情
没有难度哪有高度
漫话“戴高帽”
关心
黄济恩师,您听我说
午睡与关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