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题:高中历史教学考的有机融合

2022-03-02 21:23王波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4期
关键词:说题教师素养

王波

[摘要] 说题是一种集教、学、考有机融合的综合性主题研讨活动。教师通过说题,不仅有利于试卷讲评效率的提高和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而且有助于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与学习,提升区域教研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说题;教师素养;区域教研

说题是教师在做题的基础上,对习题的背景来源、审题分析、解答思路和答案依据以及此类型解题规律等思维过程进行阐述的一项教科研活动。[1]与试题命制局限于单方面的文本交流不同,说题是一种集教(背景来源和审题分析)、学(解题思路和学生理答)、考(拓展延伸和思维启迪)有机融合的综合性主题研讨活动。对于教师而言,把题目解答出来并能讲给学生听懂,实质是教师的业务功底和逻辑思维的集中展示。鉴于此,说题活动在近年来备受推崇,不仅有利于促进试卷讲评效率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良好教研氛围的形成,还可以弥补教师在学科教育测量学方面的缺失,促其思考“如何运用方法来分析教育活动”[2]。近期,笔者受邀参与了湖州市高中历史教师说题活动的评审,试题选取的是2020年浙江省选考历史第29题。

战争犹如一场瘟疫。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警示世人:邪恶终将被战胜,和平之花终将绽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略)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中“这次大战”直接造成的“如此巨大”的政治结果,并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犹太人和中国人为例,列举世界局部及全面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的典型事实,并指出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的意义。(5分)

(3)20世纪的战争与以往不同,20世纪的和平来之不易。认真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指出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科学家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反思。从汲取历史教训,维护世界和平的视角,指出两次世界大战所昭示的真理以及人类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5分)

整个过程选手的展示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交流作用。针对本次说题活动,结合自己的些许思考,就如何有效说题谈几点感想。

一、研读试题,说清命题立意

命题立意,即试题命制的意图和出发点,包含为什么考(主干知识、时政热点或易混易错),怎么考(创设情景、呈现材料或图文结合),考什么(知识、能力或素养)等问题。具体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所具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命题立意具有层次性,好的立意直接影响试题质量和测评价值,同时对教学起到引领和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在说题时,首先要识破命题人的意图,说清试题立意。

本题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以情景为依托,以考查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具体问题时体现出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为主题立意。命题背景在题头中阐述为“世界大战的浩劫警示世人”,并结合一系列与战争有关的材料设计问题考问学生。试题在难易度上偏难,属于知识考查中的中高阶思维,体现了选拔性考试的功能和特点。该题有较强的综合性,涵盖了历史选修三和选修四的教材,精心设计了三个情景考查学生对一战爆发的原因和影响、二战中法西斯的罪行、正义审判的影响等学科主干知识的掌握。试题的命制充分彰显以史育人的功能,表达了对和平和真善美的追求,凸显了学科素养中家国情怀的培育。通过解答,引导学生得出两次世界大战所昭示的真理及人类正确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学会理性思维和客观评判,引导学生信奉合作共赢的理念和自觉担当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

二、选择策略,说清解题思路

解题是从已知的感性材料出发,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联系、分析和整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日常检测或大型模拟考后,经常听到有学生抱怨“看到题目我一点思路都没有”,因此优化解题思路理应成为说题教师关注的问题。

正确审题是答好题的前提,题目中的图文是解题的信息源,必须充分审清题意,综合所有条件,提炼全部信息,进行整体感知,为形成解题思路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鉴于此,我们将本题的解题思路归纳如下:

1.阅读题头,定位教材,明确答题方向。本题所涉及内容包括人教版选修三一战、二战以及选修四人物“爱因斯坦”等相关知识。

2.倒读正做,分步解读。所谓“倒读正做”,即先读问题,带着问题找材料作答,如本题中第一问的指向为材料一,则作答时无需理会材料二、三,这样既指向明确又节省了时间。

3.抓住限定词和关键词,落笔有痕,全面分析。问题中的限定词指向如何作答,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进行简述、分析、列举和指出等,限定词不同,答题的方向也就不同;问题和材料中的关键词则诠释着答题的具体内容,如政治结果、根本原因、典型史事、意义和反思等,材料阅读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必要的勾画和分割会使材料易于处理,增强答题的信度。

4.依据分值,明确答题要点。考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漏答某些重要知识点的现象,依据分值答题可以有效避免偏差。如上题第一问共5分,一戰爆发的根本原因比较明确,分值1分;“政治结果”结合所学知识至少答4点方可。

5.回归教材,规范作答,使用历史专业术语。浙江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对教材内容的直接考查,如教材中专题导语、课前提示及正文中结论性的语句、重要图表等内容出现在考题中的频率很高。本题第一问的政治结果、根本原因以及第二问的典型事例答案均来自教材正文的表述,因此回归教材,找到相应的出处,有助于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要关注细节,在思维的模式化和答题的规范性上做好文章,答题过程中注意卷面清洁,字体工整,尽量不涂改,争取句句能得分。

三、拓展延伸,说清思维启迪

教学评比视角下的说题,除了说清试题本身的命制意图和解题思路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同行思考,发挥区域教研活动的辐射引领作用。说题教师要多角度、多方位地对试题进行拓展和延伸,促进同行对相关试题作深入研究。与此同时,将说题效应迁移到课堂中去,开阔学生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升学科素养,实现课堂教学由教师“教得好”到学生“学得好”的转变。

思考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体会人性的理智与疯狂,反思战争的经验和教训,引导学生认识到正义力量是不可战胜的,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学科知识与学科意蕴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关知识在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会以其他题型出现,教师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说清试题的拓展延伸。

首先,关注战争与选修、必修教材之间的联系。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为防止核战争、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的史事,奥斯维辛集中营等具有警示意义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所做的伟大贡献等知识都涉及跨模块的整合,引导学生体会历史知识间的关联,有助于建构知识体系,加深对历史的整体认识。其次,关注战争与国际秩序的演变。通过梳理战争的基本史实,理解战争的发生、发展与国际秩序变动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助于学生从长时段和宏观层面感悟历史的发展脉络,提升历史的理解能力,如关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或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与发展,等等。再次,关注战争与文明之间的关系。新航路开辟后,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与冲突在促进世界交流和整体发展的同时,也给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带来不同程度的灾难,而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更是严重阻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世界因多样而精彩、文明因交流而发展,承认文明的差异性、摒弃战争思维以及傲慢和偏见,才能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才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特色展示,提升说题价值

命题立意的解读、解题思路的优化和试题的拓展延伸等是从文本层面为说题做必要的准备,“说得好”即特色展示才是打动评委、脱颖而出的关键。怎样才能说出效果呢?笔者认为说题教师应注意以下三点:

掌控节奏,析亮点。本次说题过程中部分教师思路清晰,讲解到位,但时间掌控不合理导致超时,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任务。因此,教师要在说清基本环节的前提下,合理取舍、分清主次、突出亮点。

言语得体,讲生动。说题是对教师语言水平和课堂表现力的集中展示,精练的教学语言加之授课的激情会提升现场的教研氛围。欲达成这一目标,说题者可以采用如下措施和方法:语言表达上做到发音准确、语句连贯;语调上避免平铺直叙,注重抑扬顿挫和变化起伏;肢体语言寻求表情、手势和身体的协调一致,等等。

整体设计,善结合。题要说得好,还需关注多方面的有机结合。其一,板书与文本相结合。板书设计体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是说题内容的核心体现和整体设计的缩影。其二,台上与台下相结合。说题过程中要有必要的交流和互动,具体环节和目的要以拓展学生思维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旨归。其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说题既要有具体的实践,又要有必备的理论作支撑,做到理例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说题需遵循一定的模式和掌握必要的方法與技巧。说题者从宏观层面对试题的把握、微观层面对试题的解读,是教师精准理解历史学科课程性质,深度思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以及认真研究教、学、考相统一的集中展现。通过说题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推动教师自身研究命题解题规律,反思教学经验,优化对学生的答题指导,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保波,黄忠杰.谈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说题[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8):43-44.

[2]朱德全.教育测量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说题教师素养
引领示范,培养学生的说题能力
分析现状,巧用评价,提高学生说题能力
一题多变之有效说题
浅谈师生问答细节的教育思考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中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美术教学中的随堂欣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