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研学型课堂”教学主张的实践路径

2022-03-02 15:43浙江省宁波市鄞江中学杨路易
新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研学教材细胞

□浙江省宁波市鄞江中学 杨路易

一、借助研学方式组织教学内容

1.深度发掘教材

深度发掘教材内容,整合学科研学任务,这是教师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生物学科教学有比较固定的教材,教师对教材展开深入研读,搜集更多研学内容素材,为学生研学任务设计提供信息支持,能够有效提升研学设计品质。

如教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从生物圈到细胞》,学生对教材做深入阅读,对细胞相关概念做对应解析。教师设计研学任务:人体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结合多媒体图片展开研究学习,在父母与子女之间,什么细胞成为遗传物质传递的介质?人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展开研读学习,教师对学生研学过程做观察,并及时作出干预,帮助学生顺利建立研学认知。学生对细胞相关概念有一定了解,对遗传学也有生活认知,教师适时推出研学任务,并提出具体问题,给学生规划清晰研学路线,让研学活动顺利展开。学生有主动探索意愿,教师针对学生关注点展开设计,学生接受起来不存在什么困难,研学活动效果更为突出。教材是学生研学基本载体,教师要做出针对性引导,让教材发挥关键作用。

2.开放信息来源

教师设计研学任务时,不能局限在教材之中,如果能够借助教辅材料、网络信息渠道展开素材搜集,势必为任务设计提供更多正面支持。生物教学与学生生活认知有多点对接,教师围绕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展开具体设计,投放适合的研学任务,能够对学生形成多点激发,促使学生主动进入到研学行动之中,在深入探索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做信息搜集,合理运用信息手段做助学操作,其实践效果会更为突出。

学生信息来源渠道众多,教师要做出对应设计,引导学生做信息搜集活动,在信息整合处理过程中建立研学认知基础。例如教学《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材围绕人体细胞展开研究,先交代组成人体的基本元素是C、O、H、N,然后概述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教师针对学生概念解析情况组织研学任务:组成细胞的元素有20多种,借助多种信息渠道展开搜集,对这些元素的特点做对应研究,推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种类,特别是相关实验内容,能够直接进入研究核心,做好信息搜集和整合,将典型素材进行共享处理。学生手中有一些教辅材料,而且随时可以进入网络展开信息搜集,在接受研学任务后,都能够主动展开信息搜集,课堂学习进入佳境之中。教师与学生直接交流,了解学生研学进程,及时作出指导和组织,确保研学学习顺利展开。

二、利用研学理论推演教学过程

1.创设研学情境

情境具有很强代入感,教师借助情境设计推出研学任务,往往能够产生更强激发动力。生物学科具有抽象性特征,一些研学内容也具有实验属性,教师在具体设计和组织学生展开研学操作时,要对情境设计方法做创新处理,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研究的启示,这样能够产生更多助学作用。

教师设计研学情境,需要进口研学内容,提升情境设计适配性。如教学《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师先做演示实验,用一滴墨水滴入清水之中,可以看到墨水开始扩散。学生进入实验观看环节,教师继续设计:如果两种溶液被一层玻璃纸隔开,它们会发生扩散吗?可以通过观看大屏幕获得更多答案。学生看多媒体动画视频,对物质跨膜运输现象有了一定认知。教师适时推出研学任务:展开生活观察,列举生活中动物细胞吸水失水的现象,并做详细解读。学生大多有生活经历,以及生活认知积累,自然能够形成更多回馈。因为有前面的实验观察经历,都能够顺利启动生活思维。有学生开始列举生活案例:洗澡时间过长,可以看到皮肤出现了一些褶皱,这肯定是水分子渗透的结果。也有学生说,我们吃瓜子太多,嘴唇会发干,说明瓜子将其中的水分吸收太多。教师对学生列举情况做分析评价,课堂学习气氛活络起来。

2.开展即时对话

即时对话是针对互动学习而言的,教师在研学任务设计时,要求学生展开多种对话交流活动,能够产生更多研学启示。如问题讨论,实验操作、信息整合、案例解析、观察交流、操作互动等,都带有对话特征,教师做出对应设计,引导学生展开自主交流,能够为研学带来更多助力支持。

课堂对话设计时,教师要根据研学内容进行匹配组织,选择师生对话,还是选择生生对话,需要作出科学评估。在教学《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时,教师借助合作实验展开研究设计:绿色叶片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需要用到新鲜的绿色叶片,还有定性滤纸、无水乙醇等材料。先采集一些绿色叶片,然后设计实验操作步骤。第一步,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第二步,制备滤纸条;第三步,画滤液细线;第四步,分离绿叶中的色素;第五步,观察和记录……学生跟随教师展开实验操作,教师不断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将实验进行到底。教师设计师生互动性实验研学任务,通过师生对话形式展开教程,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迪,确保研学活动顺利展开。

三、运用研学主张推出教学活动

1.质疑释疑活动

质疑释疑是研学常用方式,教师要做好对应设计,引导学生展开主动学习,在深入思考和主动探索中建立学科认知。研学活动没有固定形式,教师鼓励学生展开主动质疑释疑学习,布设研学任务,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

教师组织学生主动质疑释疑,需要作出必要的引导和启示,以顺利激活学生学科思维,形成多点启动。如教学《细胞的分化》,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细胞形态、结构多样的图像信息,让学生做深度思考:什么是细胞的分化?你能够列举哪些细胞分化的实例?细胞分化有什么特点?研究过程中,你遇到哪些疑问?不妨用问题形式呈现出来。学生观察图像信息,展开独立思考,对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生提出一些研学问题,教师对学生设计问题做归结整合,形成问题集锦,然后要求学生做集体讨论,课堂活动交流气氛逐渐形成。教师推出研学任务,利用问题展开调度,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思考。

2.实验探索活动

生物实验任务众多,教师要做出理性设计和投放,根据学生操作条件做对应组织,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建立学科认知。学生对实验探索有更高期待,教师抓住学生心理展开设计和组织,为学生提供更多研学机会,以提升教学适配性。教与学达成更多和谐,研学探索才能顺利推进。

学生对实验有特殊情结,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以提升实验设计对接性,让学生顺利进入实验操作环节,在亲身体验中建立研学认知。在教学《细胞的癌变》,教师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患癌症的人会日渐消瘦?为什么癌症能够引起多器官衰竭?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主动探索的意愿,纷纷进入到教材之中,对相关内容做认真研究。为激发学生研学主动性,教师继续设计任务:在我们生活中,有不少长期吸烟、饮酒的人,这是不良嗜好,展开对应调查,对身边熟悉的癌症患者做统计,看看有多少人有吸烟饮酒嗜好,做出调查报告。学生对这个内容很敏感,自然能够对熟悉的人做询问调查,顺利拿到相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做出处理,形成调查报告。教师推出生活调查实践性活动,给学生提供研学机会。癌症患者在生活中有很多,学生对这些病人发病原因做调研,能够获得最直接的佐证。

生物学科教学中推出更多研学任务,能够对学生带来更多探索契机,阅读更多素材、搜集学科信息、展开生活观察、推出社会调查、进行生物实验,都属于研学探索行动范畴,教师要做出对应设计,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让研学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研学包括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学生的学习研究,而重点是学生的学习研究,教师要为学生学习研究做出更多辅助和指导,确保学生学习研究活动顺利展开。

猜你喜欢
研学教材细胞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DANDY CELLS潮细胞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潮细胞
细胞知道你缺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