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下住宅设计的同质化问题与改进创新

2022-03-03 17:55刘知己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22年1期
关键词:住宅设计同质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住宅有着与时俱进的理解和认识,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然而大多数住宅的同质化设计无法从根本上满足人们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需求变化。本文浅谈如今住宅设计的同质化问题,并从“思路拓展”、“文化赋能”与“技术赋能”三个方面,结合固始珑翠园的设计案例研究应用于现代住宅建筑的设计方法,探索当代住宅设计的创新要素与心得。

【关键词】住宅设计;同质化;文化赋能;技术赋能;固始珑翠园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2.034

引言:

在当代社会建筑业的需求量不断攀升的现况下,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也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当中,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与人们生活质量、生活观念的转变,人们也不再局限于原先那种简单基础的居住期望。而是更加注重建筑住宅的整体质量、舒适度、功能性、环保价值等附加方面[1]。因此可以说住宅的设计直接关系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活幸福感。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中国房地产业住宅营销过程的发展已经将“商业化”无限放大,更多过分地强调了它的金融证券属性与标准化属性,却忽视了住宅本質的地域性、文化性等属性。再加之如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愈发减小,住宅的同质化也更加严重,所谓“千城一面”即是如此。如何在这种大环境下通过住宅的创新设计来解决“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炒的”这一矛盾,是我们当下这个时代需要思虑与面对的。

1、住宅设计的同质化问题

如今人们把居住的场所谓之“住宅”,但其实它还有一个逐渐被忘却的名字——民居。民居作为居民居住之地中一个最为基本的场所,以及其扩展出的周边环境,它是一种基本而常见的建筑类型。而人们潜意识中似乎只将“民居”这两个字作为一种拥有传统意识的空间场所,一个并不属于当下现代社会的名词。事实上,住宅不应该是一个居住的工具、居住的空间,而应该是一个承载文化、艺术和人类情感的地方,也更应该是一个深刻展示出人文哲学主义和营造技术的场所。民居一词,也因为其自带厚重的人文主义情怀,更加超越了住宅的功能属性。那么,为何如今的社会下人们潜移默化中将“住宅”与“居民”这两个近义词相离,甚至成为了一个大众化的普遍认知?

各大城市的住宅建筑在过去的十数年中从无到有如雨后春笋般喷涌而出,发展极为迅猛,但如此快速发展的背后则是一条成体系的“标准化”住宅设计的诞生与加剧。一方面来说,标准化设计的确促进了我国城市化与住宅市场的发展;但另一方面来说,经由资本运作下的产业发展与过度的市场营销以及全球化的浪潮,这种在设计行业中四处充斥的标准化逐渐偏离本质,即使是经过了数个不同步骤的“深”加工,但其本质上还是一个披着不同风格外皮、缺乏自主性、风格性、独立性,一个没有生命的住宅之地,在不同城市不断蔓延,成为了城市肌理的撕裂者和破坏者。这种住宅设计的同质化,实则是文化内涵、地域特征与技术能力的缺失,也就造成了“千城一面”现象的产生,一座城市因此缺失了它的灵魂所在。

2、创新视角下的住宅设计理念

2.1住宅设计师的思路拓展

如何在当前同质化的困局中探求解决之道,首当其冲的便是“人”。即对于一位行业从业者来说,建筑设计师需要跳出已有的设计思维定式,打破同质化的设计模板所带来的桎梏,回归于住宅设计的基本思路并以此为伊始进行拓展与创新。可以从城市的文化、居民的期望、功能的扩展、理念的发展等不同角度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同时,设计师的思路也须得到发展,不能仅凭借经验主义,须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重视住宅的功能性、结构性以及购房者使用需求的创新,设计前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学习探索。对建筑户型的环境、采光、舒适度、噪声、温湿度等内容进行分析,提升人体工学的居住合理性,以满足建筑设计的创新发展[1]。

2.2文化赋能住宅设计创新

自1978年我国商品化住宅萌芽的出现,发展至今已有四十余年,通过这数十年的努力处理城市人口人均住宅源不足的情况,时至今日得到基本解决。在全球浪潮不断加剧的当下,标准化住宅的刚性需求时代已经结束,鉴于市场的改善或人们对生活和居住的实际需求,越来越有必要将当地文化回归到城市住宅当中。设计住宅,更应该说是设计民居,每一处城市、乡村、地区的民居都因为与众不同的文化而拥有着其独特的地域性。显而易见,当代民居的设计方案中,当地文化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探索出属于当地民居独有的文化符号,以及当地文化背后所孕育而出的建筑形式,再将其赋予至当地的民居设计当中。

研究住宅的地方文化特征,包括地理、文化、行政和交通,探索历史和地方文化的独特建筑风格和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通过使用这种创新设计理念,即“文化赋能”为住宅配备地方人文情怀,使住宅项目与地方文化相互交织、融合,最终成为城市文化发展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2.3技术赋能突破住宅建设之困

在二十一世建筑设计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结合了国家大力推广的房住不炒主旋律以及绿色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以此达到推动我国新型城市化建设发展的目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便是在设计中使用“技术赋能”的手段进行设计创新,以此来提升房屋的设计、功能、耐久、环保、质量等水平,打造出适合居民长久居住的良好房屋品质,才能促进、满足当下居民们日益发展与改变的最新需求,并且保障人民能够长居久安的生活保障。

但无论如何,在当下住宅设计的技术层面上来说,仍有两大难关摆在设计师的面前亟需攻克:第一,新型住宅的生命周期得到延长,现有的传统建造手段能否得到及时的革新进步与其相匹配;第二,在如今互联网高速日新月异的发展下,现有的住宅建筑空间的非适宜性很难在隐私保护性上得到充分的保障与满足。这就是为什么说积极创新营造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因为只有不断提升住宅的建造技术,才能与时俱进,在满足人民住房需求的前提下,更好地建造出质量过硬的住宅,也就能更快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更新和迭代。

在现有的住宅建造模式下,住宅建设完毕后,它的使用空間形式基本上被永久固化,难以为满足将来居民的需求进行二次改造,这样就使得当下的住宅只能满足短期内的居住需求,无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灵活变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同部分头部房企与日本日中建筑住宅产业协议会合作与2012年和2015年,先后分两批启动了我们中国人民百年住宅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国传统建筑经济科技公司集团率先进行了分析相关数据技术应用系统的研发和设计,推动我国住宅设计的技术发展创新。时至今日,这些研发和设计工作已在全国近100个新住宅项目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这些新研发的技术是以打造“健康百年”为目标的核心支撑体系,即打造出一座有百年寿命的住宅,这些百年宅通过技术赋能的手段在多方面进行了提升,如在设计方面,住宅的功能较之以往更加灵活多变;房屋内原本相依的排水同层承重结构框架体系的设备和管道被技术分离,从而达到延长结构的使用年限;更加环保健康的绿色建筑材料被大量使用;更新了房屋内置部件的装配策略;房屋隔震技术与生命周期得到定期维护等。

又如在住宅的建造方面,为了达到延长住宅的使用年限这一目的,项目通过强调了住宅房屋的整体化与精细化相结合的融合策略,给将来居民对于变化居住空间的需求得到满足;采用同层不落板排水措施,提高厨卫空间灵活适应性[2];通过对于房屋整体结构的重新分析与规划,在最大程度上将房屋内部空间扩展,其功能也可以更为灵活地伴随居民在未来的需求而变化;在为了达到将住宅主体结构的耐久得到大幅提升这一方面上,有的项目也通过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与使用量的标准,或是增加其内部的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等一些措施,从而使得住宅的整体使用寿命达到了百年之久。这些新型住宅营造技术的诞生可有效地提升住宅健康评价指数,通过“技术赋能”为住宅设计破局,促使建造出能够解决当下人们迫切居住需求的百年住宅。

3、固始珑翠园的概况

固始珑翠园位于信阳市固始县成功大道东段,东临大史河,西侧紧邻根亲公园,自然环境和景观条件较好。本项目基于用地特定的区位和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以规划案中的现代化、园林化,缔造出一个充溢着时代感、富有高品质的住宅空间,同时也以打造出一个不同质化的新型现代居民住宅为理念,将固始珑翠园的内部建筑与外部景观进行有机融合,模糊两者边界的概念,通过合理的规划调控本项目中建筑的布局,力求打造出一个集文化、技术为一体,能够有效体现出新型住宅建筑的民居。

3.1项目定位

固始珑翠园,珑字取“巧楼玲珑,聚五行”,翠字取“绿色,借指满园绿意。”,园字取“供人生活、休憩之所”。意寓为更是望为拢萃之地,茂盛生长,人杰汇聚,达到一种恬淡、宁静的生活文化和与草木山川共处的至美境界。不止养身也要养心、养性的共通精神。固始珑翠园项目自始至终以“文化赋能”与“技术赋能”为设计原则,力求打造出一座可追求一生的“百年宅”。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且建设符合当地独特的民居,本项目遵循从环境与城区空间的整体性出发,统筹布局用地、道路、绿地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等空间,兼顾城市空间形态的需求,塑造富于特色的城市社区。

3.2文化赋能

固始珑翠园于根亲园畔,依托山地独特环境,在亲近自然的语境下寄托了对诗意栖居的向往。人们对于住宅质量以及居住品质和更多灵活要求的不断提高,但这份诗意,应该是持久而隽永的,并伴随岁月变迁沉淀出独有的韵味。因此,设计唯有在场所本身的文化特性引导下做出适应性的回应,才能将契合此时此地的生活方式融入空间,在绿水青山之旁构筑出钟爱一生的怡然家园。

固始之地位于信阳,如同信阳之于河南。由于地缘原因,与其他区域文化交流较多,自身文化较为独特鲜明,与当地所处河南中原地区文化略显不同,乃为文化交融,多元文化荟萃之地。如自古以来便植根于血脉中的根亲文化、拥有众多省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文化、地处淮河地区的淮河文化、浓厚爱国主义色彩的红色文化、被誉为“固始文风甲中州”的书法文化、包罗万象的移民文化、丰富独特且山清水秀的“茶、竹、禅”生态文化、地势走向高低起伏的地理文化等等。这些独属于固始之地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积累与沉淀,无论是对于当地居民的内心影响还是城市现象都是属于牢不可分的紧密部分。

因此,如何通过对固始地区使用文化赋能的手段并应用于本项目的规划设计中,最为重要。

经过深思熟虑,本项目从多方面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如打破固化思维,避开了同类项目在设计时对于中轴对称的大广场、核心地区放置大景观等同质化设计,而是巧妙地将固始县当地特色的地域融入建筑设计当中,模糊建筑与绿化的界限将其化整为零,并通过对于建筑朝向、人形流线、景观布置、组团划分等规划上的改变,从而巧妙地表达出固始包罗万象的移民文化。

又如基于固始最为特色的根亲文化,本项目以此为灵感将其切入设计当中,通过实地探访固始县当地居民的家庭生活方式并对此进行探究与分析,得出固始最为看重孝道与家庭团圆的结论,因此对于住宅内部空间上则是通过打造出大范围的阳台、客厅户型,满足了固始居民于团圆节日期间的家庭亲族活动的需要。

文化赋能不应该仅限于历史传统文化,也应包含当地生态文化等地域文化中,在景观设计中,本项目考虑到了当地独特的生态文化与地理条件等因素,因此因地制宜,采取了固始当地本土自有植物融合于景观中,并加以利用固始高低起伏的地势来打造出此起彼伏、多层次融合、绿色植物以群落展现的特色景观,结合珑翠园的建筑风貌,组合出形态、质感巧妙融合的四季观景效果。

3.3技术赋能

为了将固始珑翠园打造成一个可长久居住的“百年宅”,本项目通过技术赋能的手段并从“反固化”的思维方式出发,从定制的角度,解剖项目特性。“用变化应对变化”作为主要的设计策略,根据朝向、道路、高差、景观等,变化相应的建筑及户型在设计上要做出反应;同时为了使固始珑翠园在未来也适用于更多的居民需求,在具体的设计手法上采用各个部分归为一体的整体化设计手段,即极致化、整体化、精细化、竖直化、纵向化,五化合一,打造一生住宅。

为了进行极致化设计,本项目将外部资源最大化利用,内部资源最大化挖掘。将外部的根亲公园与大史河景观纳入本项目的规划体系之中;把建筑的内部庭院景观和周边水系景观纳入建筑体系。

本项目的整体化设计则是以规划、建筑、景观三位一体为主旨,根据周边资源布局整体规划,根据景观条件设计室内布局,使得三者同步,从而结合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的多层次分解,墅化产品,将住宅价值最大化。

在珑翠园的精细化设计方面,通过对建筑、结构、设备三位一体的设计方式,解放内部空间,功能自由变化,以一生之宅为目标,可适应不同家庭结构的变化。利用了在同一平面内不落板排水措施,达到了提高厨卫场所的灵活多变性。通过住宅内部的结构优化,最大程度上缓和了室内装修的固化限制,为居民未来签订,自由改变了整个生命周期的功能。延长学生主体进行结构耐久年限,项目管理建设中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我国混凝土工作强度等级至C40,水泥用量不少于320Kg/m,将钢筋保护层厚度可以增加40%(不同构件分别达到增加6-15mm)等措施,将主体经济结构寿命延长至100年,从而达到以一房一院为目标、以一梯一户为标准,一室一厅为基础,更好地适应多代更迭,服务两口之家到未来的多代同堂的目的。

除了上面三化之外,本项目还融入了加上竖直化与纵向化相结合的设计,达到拒绝固化的目的,并最大可能挖掘内部价值,将洋房别墅化。而顶层、露台与阁楼在设计上同样也是深度结合,力求創造出不同的生活体验。

固始珑翠园在建筑表现方面也做出了创新性的突破设计,整体建筑以简洁大方的中式新古典风格为主,立面灵活划分,以高明度、中饱和度的色调作为主色调,形成协调统一的城市色彩;以具有中原地域文化情调的低明度、中饱和度的较为明快的辅助色调作为点缀和衬托,以丰富城市色彩。沿街的建筑群形成了生动多样的天际线和和谐丰富的街道立面。形成了完整的街道景观。高层建筑屋顶与建筑的整体设计和城市空间环境相协调,彰显城市形象。

结语:

总之,城市住宅建筑的设计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水平的高低。因此,在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中须体现建筑本身功能与文化、技术的完美结合,既能使城市住宅建筑发挥出耐用、实用的功能[3],又能尽可能地将住宅创造出一个满足新时代人们居住需求的居住空间。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在住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并不断进行改进与创新,从“千城一面”的同质化设计中破局,为人们创造出更好的住宅条件与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马杰文.创新视域下的住宅建筑户型设计探析[J].科技与创新,2021(18):137-138+141.

[2]刘知己.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技术与文化赋能高品质住宅建设[N].中国建设报,2021-01-13(007).

[3]李荣.浅谈城市住宅建筑设计的现存问题与改进创新[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05):68-69.

作者简介:

刘知己(1974-),男,汉族,河南省信阳市,工程师,合城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猜你喜欢
住宅设计同质化
同质化管理在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青年写作同质化现象”二人谈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残疾群体住宅设计
民办学院应用型财务人才培养能力定位及模式
简析住宅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网络视频直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住宅设计中“不同人群”的设计需求
有关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