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住区设计

2022-03-03 17:55冯然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22年1期

【摘要】通过分析新加坡邻里中心与没过波特兰模式,对中国国内新时代的居住单元进行梳理。并从辐射范围,社区尺度,工作教育配套,公共交通,环境等方面阐述,总结出属于中国特色的住宅空间。

【关键词】邻里中心;居住;国内研究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2.064

引言:

根据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至可供其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的地方,将个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集中布置,使活动需要的交通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各个城市的商业中心及居住区分布的形态,工作教育地点与居住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生活的出行半径,如果行动轨迹交叉的多,那么必定会增加碳排放及出行时间,本文将以这个理论为基础分析居民的日常行动半径及基本生活单元配套。

1、基本生活居住单元模块分析

如果希望将人们锁定在某些区域行动,就需要保证人们的活动半径内可以满足他购物的需求,如果有一站式的社区商业,可以满足买菜,母婴及药店的功能需要,就能更少的减短居民的出行距离。

1.1新加坡邻里单元模块

在此方面,新加坡经验较为丰富,形成邻里单元-邻里中心-新镇空间结构设计,策略为TOD(公共交通引导模式)+SOD(公共服务设施引导模式)+EOD(环境引导模式)三种模式引导规划思路。其核心理念是“相对平衡的独立社区”。将人们的生活基础需要控制成邻里单元,再由邻里单元形成大型社区(如表1)。

1.2美国波特兰模式

美国波特兰城市核心区为11.13km2,60m*60m是波特兰的典型街区尺度,在美国大城市中算最小的。波特兰路网密度为25km/km2,街道面积占总用地的40%,由街道与公共空间构成的开敞性用地占城市用地的50%。政府按照“20 分钟社区”概念进行土地混合开发,并创建密集的自行车交通网络,将人们日常行为活动出行距离控制在20 分钟步行、自行车和公交出行范围距离以内,以减少城市机动车交通量,这些日常的行为活动包括上学、上班、购物、休闲、娱乐等。波特兰口袋公园的面積在0.5-1.5英亩左右。

1.3中国现有居住单元模块

中国结合自身情况,在苏州金鸡湖工业园区也运用了新加坡模式,但将邻里服务中心分为了便利型,小型中型大型邻里单元四个级别,分别包含了12大功能(如表2)。天津则在中新生态城升级了邻里单元2.0,社区分为“生态细胞-生态社区-生态片区”三级体系,其中生态社区的邻里中心服务半径约500m,服务人口约30000人,规划占地规模一般为1.5hm2。

1.4基本居住单元模式总结

根据上文分析,并且结合中国内陆现状,人们基本需要降低为超市,母婴,药店。这说明在500米内,最起初的生存居住细胞是这三个功能。

(1)传统邻里中心缺乏社区医院。上海已经提出500m内能到达卫生服务站(150-200平米),800-1000m内(15分钟)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00平米)。然而现在中国的社区医院辐射半径基本在2.5km左右,服务6-15万人口。而在英国,首先是在社区医院确定是否患病,再凭着确诊单去大型医院。笔者认为应当在邻里中心/基本生活单元中设置社区医院或社区卫生所。

(2)设置绿化游园,根据德国的规划思路和波特兰的游园设置,加上上海2040规划,提出400平米以上的公园和广场,5分钟内步行可达率90%,应当将绿地和游园考虑进入平时的基本生活单元。人们的基本生活满足之后,需要有交往和休息的空间,加上有孩童的家庭绿地游园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中国现有的邻里单元虽已与商业配套形成互补之态,并未生搬硬套新加坡模式盲目开展扩建和发展各类业态。但是在邻里中心3.0的时代,应该将医疗及休闲考虑进去则更为妥当(如表3)。

2、居住单元组合模式

2.1组合模式辐射范围控制

(1)成都的新川片区(如图1)结合新加坡规划,在10.34平方公里的园区范围内设置8座城市综合体,平均一个综合体服务1.29平方公里。同时结合教育(幼儿园小学中学等),社区配套。但是在规划区域东南角缺乏设施配套网点,加上东侧紧邻中和农业生态示范园区,自然形成大面积的产业园区,难以避免未来会形成夜间空城,平时购物较难的情形。

(2)山西太原晋阳湖作为最重要的滨水区域,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太原都市圈的明天。通过将新加坡新镇+邻里中心的概念落地,用TOD+SOD+EOD的设计手法优化了控规。用地为4.3公顷,规划人口13万人,设置了1个新镇中心+5个邻里中心,平均一个综合体服务0.7平方公里。相对于新川规划的1.29公里服务范围,密度更大,服务会更加全面。 图2即为控规调整前后对比,修改之后,商业分布更加合理,居民从各个居住小区到达商业中心更加便捷。

结论:以上2个案例,疏密程度根据城市出行交通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各有千秋,更加密集则会覆盖的更加完备。建议采用辐射1平方公里,步行10-15分钟内为宜,辐射5-10万人为宜。

2.2居住单元街道尺度控制

中国的住区项目中,尤其是郊区大盘经常出现300-400m左右的尺寸,大型小区对于出行相对不容易,上海在规划导则中明确指出居住社区内,道路间距宜小于200米,公共活动中心区内小于150米。对已建成地区改善路网微循环,道路间距超过200米的商业商办或公共设施解放,建议增加公共通道或已有公共通道,避免街坊过大。最终形成高密度路网系统,构建完整的步行网络。同时增加公园,广场不同层级公共活动中心,满足日常生活。

机动车道路网格将城市在基本街坊的基础上更加细分,使得60m~100m的小街坊占城市街区大于50%的比例,更加便于行人及自行车通行。

2.3工作,教育配套设计(SOD)

在工作配套方面,以上海2040规划要求距离,鼓励在商务聚集区,科技创新园,产业社区及周边1000米内新增商品住宅,开发商自持租赁,提高租赁住房比重,促进职住平衡。土地的复合利用,促进居住与就业适度平衡,同时针灸式在社区嵌入创新办公空间,联合办公,让工作生活的界面交融。

在教育方面,上海15分钟生活圈则明确辐射半径,即300m内到达幼儿园,500m内可达小学,800-1000m内到达初中高中。同时加上轨交的覆盖网格为城市中心区600m,郊区1500米,密集的轨交线路让上班上学出行极为便利。

另外在这一方面规划较为成功的案例为成都新川区域。成都新川根据新加坡经验实行密路网小街坊,城市街区大小以200-300米左右划分。其中产业,住宅,商业形成5:3:2比例的用地。以图1图2可以看出,职住用地分布较为均衡,非传统城市将居住区产业用地分开,而是在产业用地边1000米内设置居住用地,减少了上下班通勤时间,也缩小了居民日常行为半径(如图3)。

2.4多层次的公共交通(TOD )

上海包括轨道交通站点和地面常规公交站点在内,内环内300米服务半径内全部覆盖,内外环,新城,新镇地区500米半径范围内全覆盖。而换乘则在轨交站点周边150米范围内,统筹布置地面公共交通换乘点,社区停车场,自行车/共享单车存放点等。

新川在城市交通方面设置四横四纵城市主干路网,3条地铁和社区公交保障园区内外通达,使用新能源公交车作为园区内部主要接驳工具,BRT系统经天府大道,华阳大道连接园区内外,在园区内周彼岸设置平均间距1000m的站点。其中地铁1.6.20号线站点四周是商业或者商住混合用地。

太原晋阳湖西侧片区TOD设计中(如图4),结合新镇中心的商业用地设立公交枢纽站/首末站,强化该片区与邻近地铁站的公共交通走廊,及与 周边公交网络的衔接,吸引更多市民以“地铁➕ 公交”作为主要出行手段。

2.5环境系统(EOD)

成都新川新区每800m半径设置小游园,通过绿化带串联,与大型中央公園形成多层级丰富的绿化系统。此案中绿化与设施配套布局结合,值得指出的是在青岛胶州规划导则中,幼儿园与5000平米的公园结合,也是SOD+EOD的示范案例。当然也可以结合基本的基础生活单元辐射形成带游园的邻里中心(如图5)。

太原晋阳湖沿着原有水系形成环路,并且结合新镇中心/邻里中心设置小游园。每个邻里公园为1-1.5公顷,与新镇中心形成一个整体(如图6)。

结论:

当今社区发展及必要的邻里中心配套已经成为重点,前进需要思考,发展也需要时间。建议新区可以先进行部分片区试点,追踪调查之后再发展。

根据上文的研究及调查,现总结如下:

(1)鼓励城市多中心,疏散人流,缓解中心压力

(2)居住区与科研工作区域相邻,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在1000m半径内解决居住问题。

(3)控制居住区街坊面积在2-4公顷,并塑造连续活力的街道界面。

(4)公共交通覆盖面更广,在600-1500m范围内增加商品房建设,并增加配套。

(5)结合商业街配套基本生活单元。

参考文献:

[1]薛社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M]//薛社普,梁德才,刘 裕.男用节育药棉酚的实验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7-73

[2]金俊.中国紧凑城市的形态理论与空间测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120-128

[3]李盛.新加坡邻里中心及其在我国的借鉴意义[J].国外城市规划,1999(4):30-31

作者简介:

冯然(1987.06-),女,汉族,籍贯:江苏,所在院校:东南大学,职称:工程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