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不典型血管瘤的影像表现
——2022年读片窗(2)

2022-03-03 06:26王龙胜
安徽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状位棘突椎弓

王龙胜

1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23岁, 双下肢行走乏力1个月, 近一周症状加重,体检:体温36℃、脉搏58次/分、 呼吸16次/分,血压108/62 mmHg(1 mmHg≈0.133 kPa)。颈软,活动自如,颈椎生理弧度存在,背部、下腰椎椎体棘突、椎旁肌肉、骶髂关节周围压痛及叩击痛(-);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双下肢膝反射减弱,腱反射减弱,病理征未导出。双侧股四头肌、胫前肌、踇指背伸肌、踝关节跖曲肌力4级,四肢末梢血运良好。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83 U/L,红细胞沉降率2 mm/h;K-LC:K链2 220.00 mg/L,λ链1 400.00 mg/L,K/λ1.59;男性肿瘤十一项:癌胚抗原1.65 ng/mL,甲胎蛋白2.24 ng/mL,总前列腺特异抗原0.948 ng/mL,糖类抗原19-93.35 U/mL,铁蛋白108.00 ng/mL,CA72-41.57 U/mL,游离前列腺抗原0.23 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4.40 ng/mL,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1.30 ng/mL,糖类抗原502.86 U/mL,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0.70 ng/mL;2021年6月24日查结核抗体:结核分枝杆菌抗体阴性(-)。

2 影像检查所见

CT平扫示T10椎体右侧、双侧椎弓及棘突骨松质破坏,测CT值约62 HU,其内散在点状、条状稀疏排列高密度影,病变处呈粗大网眼状改变,病变边界清楚,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肿胀(图1、2);MRI平扫示T10椎体右侧、两侧椎弓及棘突内见斑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图3、4),抑脂T2WI序列上呈明显高信号(图5),DWI呈高信号(图6),ADC图呈混杂高信号,测ADC值约1.4×10-3mm2/s(图7),病变边界清楚,呈轻度膨胀改变,局部突向椎管、椎间孔,所在部位的脊髓、右侧神经根受压,增强扫描病变呈明显强化(图8、9)。

图1 CT平扫横断位骨窗

图2 CT平扫横断位骨窗

图3 T1WI矢状位

图4 T2WI横位

图5 T2WI抑脂矢状位

图6 DWI

图7 ADC图

图8 MRI增强扫描横断位

图9 MRI增强扫描矢状位

3 病理结果

病理见灰白不规则组织,大小1.5 cm×1.0 cm×0.3 cm,镜检纤维软骨样组织周围见厚薄不一血管增生。病理诊断:混合型血管瘤。

4 讨论

椎体内血管瘤是一种发生在椎体内的良性血管错构瘤,生长缓慢,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中老年女性居多[1],单发或多发,好发于胸椎,其次为腰椎。此病病理上表现为瘤样增生的血管组织,其由大量薄壁血管和血窦构成,位于骨小梁之间,部分骨小梁被压迫吸收,部分反应性增粗,增粗的骨小梁呈纵向排列。椎体血管瘤按组织成分的不同可分为毛细血管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其中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

临床表现:较小的血管瘤临床上通常无症状,多为偶然发现,较大的椎体血管瘤可向周围膨胀,蔓延至椎弓根、椎板、棘突等附件区,临床可有局限性疼痛表现,当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或向椎管扩张时对脊髓或神经根有压迫时,可表现神经根疼痛、感觉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等脊髓压迫症状。

影像表现:典型的椎体血管瘤影像表现有特征性,病变主要位于椎体内,病变边界清楚,椎体形态没有改变,无椎旁软组织肿块,椎间隙正常;X线平片表现为病变椎体密度减低呈“栅栏状”或“网格状”改变;CT表现病变椎体骨松质内散在增粗、高密度点状、稀疏排列的骨小梁,病变椎体呈粗大网眼状改变;磁共振表现病变呈短T1、长T2,信号欠均匀,抑脂T2WI序列上呈明显高信号,在T2WI上,随着TE回波时间的延长信号逐渐增高,在DWI上呈高及稍高信号,ADC值减低或稍减低,增强扫描时,椎体内血管瘤呈明显强化表现。少数椎体血管瘤影像表现不典型:①病变部位不典型,发生在附件或主要在附件;②椎体形态发生改变,压缩呈楔形改变[2],或膨胀样改变;③密度、信号不典型,CT扫描病灶内呈软组织密度,低密度脂肪成分少,MRI扫描呈长或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主要是由于病灶内富含血管成分而脂肪浸润较少有关。本例椎体血管瘤病变主要发生在椎体附件,并有轻度膨胀性改变,MRI呈长T1长T2信号,表现不典型。

鉴别诊断:①骨髓瘤,也可表现椎体内栅栏状改变,与椎体血管瘤影像表现相似,但骨髓瘤为恶性病变,常表现椎体广泛骨质疏松,病变为多中心穿凿样骨质破坏,残存的骨嵴较椎体血管瘤更粗大,病变在T1、T2及压脂序列上,其信号较椎体血管瘤低,ADC图上信号减低明显,T1WI特征性的“椒盐状”改变。增强扫描病变强化程度低于椎体内血管瘤,且常有椎体周围软组织肿胀;另外骨髓瘤尿本-周蛋白增高,有助于鉴别。②椎体转移瘤:一般有原发病灶,老年人多见,椎体病变以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病变边缘不清楚,呈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轻中度强化,而椎体血管瘤的信号在常呈短T1长T2信号,在T2上随回波时间延长而增高,增强扫描尤其是在延迟扫描上可见明显强化,矢状位上椎体血管瘤常呈“栅栏状”改变。

猜你喜欢
状位棘突椎弓
棘突记忆合金内固定装置生物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手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改善情况分析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及椎旁肌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颈椎矢状位参数及其在疾病和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正常国人脊柱骨盆矢状位排列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研究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