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基金助力南京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建设

2022-03-03 12:24陈英杰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1期
关键词:科学基金双一流一流

张 盈,陈英杰,陈 军

(1.南京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处,江苏 南京 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3)

0 引言

南京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南中医”)创建于1954年,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涉及医、管、理、工、经、文6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体、中西医结合、多学科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于2017年入围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和江苏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医药科研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科研经费的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通融”为项目导向,着力培养中医药创新体系和创新人才,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及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是科研教师受益面最广的项目类型之一,并对从事科研的教师自身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南中医自1986年以来,一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科学基金已成为学校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和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学校“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间获批项目显著上升。本文通过介绍南中医“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间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分析了科学基金对南中医“双一流”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

1 “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科学基金申请和资助概况

1.1 总体申请资助情况

“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南中医共申报科学基金项目5 101项,获批资助项目811项,累计资助经费达3.6亿元,平均资助率为15.9%,如表1所示。这10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基金申报数、资助数、资助总经费都呈上升趋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从2015年“双一流”建设初期到“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申报数大幅度增长,其中在2019年突破1 000项大关,达到顶峰。资助数也从2011年的35项增加到2020年的115项,增长率达228.6%。资助经费在“十二五”收官之年突破3 000万元,“十三五”期间总资助金额均稳定在4 000万元左右,在2019年达到最高值6 239万元,较2011年翻了两倍。资助率方面,10年来年均资助率为15.9%。

表1 “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间南中医科学基金申请与资助情况

1.2 资助项目类别

如表2所示,“十二五”及“十三五”时期南中医获批科学基金共涉及9个项目类别。所获项目资助格局基本以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为主,其他基金项目类型为辅。10年间共获面上项目418项,占获批项目总数的51.5%;青年基金项目381项,占获批项目总数的47.0%;重点项目3项,占获批项目总数的0.4%;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及专项基金项目各2项,占获批项目总数的0.2%;重大项目、应急管理项目及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占获批项目总数的0.1%。由此看出南京中医药大学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呈稳固增长趋势,尤其从“双一流”建设开始青年基金迅速增加,这与学校近年来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及积极出台各种鼓励青年教师申报基金的政策密不可分。同时,“十三五”期间,重大重点以及人才项目也陆续开花,为下一个5年“双一流”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表2 “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南中医科学基金资助类别分布 (单位:项)

1.3 资助项目学科建设

“十二五”及“十三五”这10年来,南中医在基金委医学科学部、管理科学部、信息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化学科学部及数理科学部均有申请和获批。但由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是典型的中医药特色院校,所以医学科学部共获批769项,占比94.8%,立项数远超其他学部(见图1)。这些项目的获批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也为南京中医药大学传统优势学科——“中药学”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化学、管理、数理等学部申报数和立项数也在逐步寻求突破,这体现了“双一流”高校学科布局不断交叉延伸的特点,表明了南中医的综合科研基础实力的不断提升。

图1 “十二五”和“十三五”南中医立项科学基金在各学部分布情况

由图2可以看出,南京中医药大学在医学科学部中主要集中在九处和十处,分别是中医学(占比48%)、中药学(占比27%)、中西医结合(占比10%)、药物学(占比3%)、药理学(3%)及其他偏临床医学学科(占比9%)。其中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占比超过七成,体现了南京中医药大学传统特色中医药学科在科研实力中的主体地位。“双一流”建设初期,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实现深度融合,坚持医教研一体化发展方向,努力将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科学研究相结合,标志着南京中医药大学开创了医学科学部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发展的新纪元。

图2 “十二五”和“十三五”南中医立项科学基金医学科学部一级学科分布

1.4 高层次项目人才培养

科学基金的存在给了高校、研究院所等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莫大的信心与希望,其敞开申报模式对全国科研人员都能做到公平公正的准则,同时这也是大多数青年科研人员首次获得国家级资助项目的重要来源。“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累计获得381项青年基金项目,占所有资助项目的47%。这就表示有381名科研人员获得了国家基金委的认可,极大地提升青年科研人员的信心。科学基金是他们参加工作后获得的第一项国家级项目,科学基金的资助对于培养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兴趣,帮助他们探索、发掘相关领域研究的新问题[2],探索科研项目的研究历程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科研基金在带动青年人才成长的同时,也带动了全校的科研气氛。“双一流”建设以来,南京中医药大学高层次项目相比以前也有显著增加。目前,2016年获得优青1项,2019年获重大项目1项,2016年、2017年、2019年分别获重点项目1项。从表3可见,重大重点数量可观,可由首席科学家领头形成一个个系统的科研体系,多角度地围绕一个核心科学问题进行研究。但是人才项目严重缺乏,说明人才培养存在断档,未能及时传承,而“双一流”建设如“及时雨”一般,既可以帮助人才学科的梯队建设,又能大大提升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实力。

表3 “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南中医高层次项目情况

2 科学基金促进成果转化

南京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建设同样离不开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而基础研究就是原始创新和应用研究的源头。南京中医药大学拥有中医药高校唯一的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它很好地帮助科研人员从理论走向实践,探索并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转移工作。比如,南京中医药大学围绕国家“双一流”学科中药学承担多项科学基金,有“基于肠道菌群介导的五味子醋制增强收敛止泻效应机制研究(81873008)”“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莪术醋制增强血瘀证脂质代谢调控作用机制研究(81973483)”“基于整合证据链的郁金醋制增强疏肝止痛作用机制研究(82173975)”等。基于这批科学基金前期的研究成果,学校与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全国中药企业十强)进行校企共建,以现代中药高端学术研究、中药制药关键共性技术为重点发展方向,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互流及资源共享,以此更好地建设“双一流”学科。

3 讨论

从上面一系列数据可以看出,经过两个五年规划,南京中医药大学科学基金在申报数、立项数、立项类型上都实现了飞跃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科技成果转化,科学基金很大程度上助力南京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建设,从而使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仍存在很多的不足,例如缺少高层次、高水平的大项目,科研尖端人才的断档等,具体表现在优青和杰青的匮乏。在“十三五”开始时期,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4],方案指出“双一流”建设要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打造更多的学科高峰,从而带动学校发挥优势。当前国家对于中医药事业发展高度重视,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交叉科学部,在传统优势学科的带动下,鼓励多元素、跨学科交叉融合。南京中医药大学要紧抓机遇,在科学基金等科研经费在“双一流”中医药院校的聚拢下,努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聚力重大科研成果转化,扎实推进“双高”建设,奋力谱写国家“双一流”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新篇章。

猜你喜欢
科学基金双一流一流
中国科学基金制的创立及其对传统科研体制的变革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工作座谈会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自动化学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申请人代表性论著期刊影响力分析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从2010—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