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在“信息反馈”中前行

2022-03-03 01:59山东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教育和体育科学研究院266400薛建香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8期
关键词:信息反馈袋鼠乒乓球

山东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教育和体育科学研究院(266400)薛建香

令人遗憾的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个别教师存在不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反馈的信息,或对其敷衍搪塞的情况。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建立有效的信息往返循环通道,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是低效的教学。下面,笔者试着就数学课堂信息反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破解对策。

一、从信息反馈的来源出发,讲解与感悟同行

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体,必须主动吸收各种知识信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并把接收的知识信息转换为自己的认知语言,如此方能与个人意识融为一体。教师的“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的,教学是一个交互影响与适应的过程,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对此,课堂教学要大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敢于批判,大胆质疑与反思,并发表不同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反馈的信息。

【教学“可能性的大小”一课】

为了让学生深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教师创设了“分组摸球”的教学实验:每个小组的黑色袋子里都装有黄、白两种颜色共8个乒乓球(两种颜色的乒乓球数量不等)。摸球结束后,各小组争先恐后地反馈汇报摸球的结果,教师相机板书。轮到第五小组反馈信息时,发生了异常的现象:袋子里明明放有5个黄色乒乓球和3个白色乒乓球,但他们摸到白色乒乓球的次数比摸到黄色乒乓球的次数多,这种结果和其他组反馈的信息不一样。于是该组学生开始质疑和反驳“某种物品数量越多,选中该物品的可能性越大”的结论。尽管教师费尽口舌去解释,试图说服这一组的学生,力求扭转学生的认知,但学生始终对此不理解。教师无计可施,只能无奈地说了句“你们以后会明白的”,便继续开展后面的教学活动。

【剖析】

对于统计与概率的实验操作,样本容量、试验次数以及操作方式的不同,都会影响实验结果。第五小组的实验结果出现异常——数量少的物品出现的次数反而多,数量多的物品出现的次数反而少。这很可能与黄色乒乓球和白色乒乓球的数量差距小有关,也可能是每次放回时,没有将袋子中的乒乓球混合均匀,使每次放回的球还是搁在上面,被重复摸到。面对这样的异常结果,教师单凭解释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对策】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出现了异常的信息反馈,教师应查明原因,首先让学生阐述异常信息的成因有哪些以及逻辑依据,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找出问题的症结;也可以让学生依照正规程序重新实验,通过反复试验,得出正确结论;还可以让其他小组的学生来围观实验,并进行评议,通过生生互动,用平等的交流来引导学生自省、修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要充当组织者的角色即可,不宜横加干涉。经历纠错纠偏后,全体学生都会大有收获,他们对“可能性的大小”的认知会更全面、更深刻。总之,教师要树立学生的认知是不断发展的观念,学生心智尚未健全,犯错在所难免,这是学生真实认知的直接反映。而学生反馈的错误信息也是有价值的,这一过程能完整暴露学生的思维,教师正好可以沿着这一思维方式因势利导,将学生导入正途。

二、从重视信息反馈的目的着手,结果与过程并重

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主要针对思维活动,而不是数学结论。在教学操作活动中,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也不容忽视,教师要妥善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内容】

师:今天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先自学,然后交流自学成果,遇到问题可以问老师。

生1: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高÷2”。

生2: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可以表示为S=ah÷2。

生3: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一个平行四边形,且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依靠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来的。

师:同学们自学得很好,下面我们就运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剖析】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乐观地认为学生单凭自学就可以弄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实际上,学生只是记住了公式的结构。如果教师深究:“你能用图示来推演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估计能难住一大半的学生。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对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只是从课本零散、碎片化的图示记忆中获取的,这样获取的知识是模糊的、间断的,只有通过操作才能完成内化吸收。

【对策】

面积计算公式理解起来难度不大,通过强化记忆也可以奏效,但是这样学到的知识,学生只会呆板地套用,不能灵活变通。因此,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应是教会学生通过亲自推导公式来学习转化思想,让学生在操作中意识到图形之间的联系与演变,并在这种转化推导中,感受几何图形转换的巧妙和乐趣。为此,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应先带领学生回顾四边形面积推导过程,形成转化的基本思想,再结合学习内容,自主探究转化方法和推导过程,最后进行反馈。也就是说,课堂中的反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反馈,还要关注思想方法的反馈。学生的思考结果是反馈的重点,推导出结果的经过和使用的方法也应该是反馈的焦点。教师要善于观察这些隐蔽的信息,破译学生的思维暗语,这样,就可以在促进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妥当处理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三、从信息反馈的范围切入,个体与全体共生长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适当照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人都有所获益。因此,真正高效的数学课堂应该调节好个体与全体的矛盾。

【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

1只袋鼠1只口袋,2只耳朵4只爪;2只袋鼠2只口袋,4只耳朵8只爪;3只袋鼠( )只口袋,( )只耳朵( )只爪;( )只袋鼠( )只口袋,( )只耳朵( )只爪……

师:你们还能往下推算吗?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达吗?(学生在作业纸上演算。随后教师点名四位学生上台展示规律)

生1:a只袋鼠a只口袋,a只耳朵a只爪。

生2:a只袋鼠a只口袋,b只耳朵c只爪。

生3:a只袋鼠b只口袋,c只耳朵d只爪。

生4:a只袋鼠a只口袋,2a只耳朵4a只爪。

师:同学们能用字母来表示耳朵数和爪数,这种方法很好!(此时,还有学生欲言又止,但是教师并没有让他们发言,而是直接开展后面的教学)

【剖析】

上述教学案例中,面对学生反馈的不同信息,教师没有耐心细致地审查不同信息背后的隐情(学生这样想的思维方法),也没有引导学生将各种信息进行对比、辨析、整合与修正。如虽然生2、生3总结的规律不正确,但是也能反映出其合理科学的一面,能想到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袋鼠的耳朵数和爪数,这说明学生知道耳朵数、爪数与袋鼠只数(口袋数)是有差别的。用字母表示耳朵数和爪数的时候,究竟是换用新字母还是沿用同一字母合适,主要看耳朵数、爪数与袋鼠只数之间有无数量关系,只需让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对比辨析,就能从异同点中发现数学规律。

【对策】

上述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是一种普遍现象。一旦学生说出教师的教学预设,教师就会停止探索,甚至为了赶课时,有的教师直接摒弃其他学生反馈的信息。在实际教学中,能快速反馈出正确信息的多是优等生,其他还未来得及反馈信息的学生则被剥夺了发言机会,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就被扼杀在萌芽状态,长此以往,将会影响班级整体水平。因此,教师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反馈,让他们自主交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辩论商议,从而弄清楚字母表示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直面学生反馈信息的分歧,调整教学策略,管控分歧、求同存异,并找出不同信息的“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的“同心圆”。

四、从信息反馈的汇聚着力,思维与经验共长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多边的学习生态,其间有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有师生之间的智慧交融与碰撞,还有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反刍的体验历程。故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较为精准地把握这些互动、活动中的信息反馈,以期修正教学活动的走向。教师通过改进教学的方式与策略,能让学生真正投身由数学知识组成的探究活动中,并在整个活动中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学生只有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学习感知,才能学会分辨、思考,从而提升思维的活力,加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使得他们的数学素养发展更上一层楼。

【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

师:看看屏幕上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课件略)

生1:有小鸡在吃东西,我好像还能听到它们叽叽喳喳的笑声呢!

生2:还真是这样,它们好像在说“这个东西真好吃!”。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棒!还有谁来补充?

生3:那边还有很多小白兔,它们的毛可真白呀!像雪一样。

生4:天空中还有好多漂亮的云朵,像棉花糖,也像小绵羊。

生5:云朵好像在唱歌,你看那张开的小嘴,一定是在唱歌。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那有没有谁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呢?

【剖析】

审视上述教学案例,如果不是教师那句“那有没有谁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呢?”,还以为这是一节精彩的阅读写作课。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会被这样的场景给带偏。正视这一现象,不得不让笔者再度考量教学情境设置的方式和效度。

【对策】

案例让笔者深思,如何抓住教学信息反馈,及时地改进教学策略呢?笔者认为,教师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打造教学情境无可厚非,也是值得推崇的。然而,课件设计、视频拍摄等都必须围绕教学的主题展开,务必服务于教学的需求,立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地甄别课堂中生成的各种信息,并灵活地驾驭好资源,使之成为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力量。

回顾教学情境,当生1说完时,教师就应该发现这个信息与教学的实际走向不同,就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如果此时对学生及时引导,可能就会是另一番景象了。如教师可以追问:“那么有几只小鸡是聚在一起的?它们这样的组合一共有几组?”这样提问也许就能把学生的思维拉回到数学上来,而学生也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使整个教学活动变得精彩无比。

综上所述,只有让课堂教学反馈覆盖全体,尤其是分层照顾到所有学生,教师才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进行后续教学。教师注重反馈信息的同时,还要精准帮扶后进生,并利用集体扶助他们独立探究,让他们融入集体,赶上班级平均水平。也就是说,课堂反馈也要兼顾全体与个体,要做到不落一人。教学的成败,有时直接受课堂反馈的影响。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科学地传递信息,正确地处理反馈的信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高效课堂才会成为可能。

猜你喜欢
信息反馈袋鼠乒乓球
乒乓球悬浮术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袋鼠
靠拢的乒乓球
我自己可以做
袋鼠
浅谈信息反馈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知识窗》第1期读者评刊表
《知识窗》第5期读者评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