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实践力的培养路径

2022-03-03 12:43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第一中学李素梅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活动教师教学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第一中学 李素梅

新时代倡导学以致用的实践导向,高中地理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地理实践力作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广义的地理实践力指的是借助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即能恰当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培养的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户外地理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地理观测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行动能力和品质。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核心阵地在课堂。高中地理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和自然环境相贴合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的热爱。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实践意识

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核心阵地在课堂。教师可以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融入教学设计中,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适时调整教学策略,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自然地理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对地理实践的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出发,将地理相关知识原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地理知识变得鲜活有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或家里的瓷砖,通过动态视频告诉学生坚硬的砖或瓷是泥土加热形成的,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之后再引入变质岩形成的相关知识和原理,这样学生就能进行比较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从而加深对自然地理知识的印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比学校在不同季节的作息时间表,从中发现作息时间和季节、温度、日出日落时间等的关系,从而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变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感悟地理环境变化和人们生活的关系。教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帮助学生理解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知识和原理,能促进学生积极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将地理知识原理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从而全面提升地理学科综合能力。

二、设计演示实验,感悟地理原理

自然地理活动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等,不同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实践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学生在理解自然地理活动时较为困难,只能凭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经验去想象自然地理活动过程,缺乏真实贴切的感悟。为了避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丧失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地理演变的过程,为学生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自然地理视野,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大气温室效应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如透明塑料袋、塑料薄膜、玻璃瓶、温度计等,设计有关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定期记录实验数据,在互联网上整理和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最终实验结论。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更加深刻地感悟到自然地理变化的奇妙之处,增强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

三、拓展课外活动,实践得出真知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仅靠思考和推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走出课堂,在户外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悟地理知识,在具体的人文环境中体会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在课外开展考察活动,使高中地理课堂更加活泼,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理解现实问题。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课本必修二第一章和第二章的教学内容重点是人口、乡村和城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切实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人口迁移现象,观察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关于人口迁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调查活动,调查家庭人口的迁移情况,并基于调查数据绘制相关表格和统计图,在省市区地图上做出标记,观察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农民工现象,了解这一人口迁移现象背后的社会问题。在第二章“乡村和城镇”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调查与空间结构、城区布局和城乡景观等相关的社会问题:学校附近某一功能区的形成和变化;当地特色文化景观及其保护;从市中心到郊区,人们选择住在哪里?在开展这一系列地理调查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团结起来组成小组进行调查。由于地理知识涉及的方面较多,相关数据十分庞杂,学生只有通过小组合作才能获得更加出色的学习效果。小组内可以就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展示结果等一系列调查环节进行分工,锻炼调查实践过程中的团结意识和协调沟通能力。学生可以通过采访、调查或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还可以灵活运用各种官方网站进行数据查询。还有一些个别的调查活动则要求学生借助电脑或手绘将分析结果以图画或板报的形式进行展示,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在大自然下直接观察和测量,在真实环境中开展考察活动。在考察活动开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有序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例如,在进行天文现象观测活动时,要借助学校实验室相应的器材,如望远镜、指南针等;在野外进行地貌考察时,需要用到照相机。教师可以提前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地理知识,为学生提供理论基础和考察方向,为接下来的活动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时,教师可以亲自带领学生在晴朗的夜晚进行简单的天文现象观测活动,指导学生依照观察现象、收集资料、记录分析、整理总结、交流展示的活动步骤进行学习,从而使考察活动有条不紊,学习活动高效顺利。在教学第四章“地貌”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时,教师可以将与这两章学习内容类似的考察活动结合到一起开展,组织学生观察家乡的地貌和土壤,学生在选定范围时可以选择熟悉的周边环境,便于随时考察并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通过积极参加地理考察活动,有助于学生锻炼实践能力,学会分析整理信息,提高综合思维的能力等,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切实提高其地理实践力。

四、利用网络资源,开阔地理视野

网络为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提供了海量的资源。从数据资源的收集到开放合作研究共同体的建立,网络世界为我们提供了其他学习媒介无可比拟的优势。互联网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充满刺激挑战的学习环境,对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信息技术素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互联网上对待相同的问题有着多种观点,看待事物也有许多不同的角度,学生通过收集整理网络上相关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看待事物的视野,从而丰富社会经验。如“对雨林是开发还是保护”这一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且涉及价值争论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通过扮演情境角色中的人物来进行激烈的讨论,从而加深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情感,进一步理解不同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中的问题。

许多无法呈现的宏观地理实验和过程,可以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以虚拟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这些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计算机软件,可以通过演示或模拟自然地理现象,揭示地理原理。例如,手机的GPS软件能帮助学生绘制地理环境的等高示意图,还能快速得出参考点的海拔位置,这样就避免了直接进行大地测量的传统测绘方法,简化了操作程序,方便学生的操作实践。

五、结语

为了切实培养高中生的地理实践力,教师应当从多个角度出发,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恰当融合课内课外的相关知识,通过课内的情境设计、模拟活动和课外的调查、考察等一系列教学设计,推动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活动教师教学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最美教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