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国内玉米市场形势分析及展望

2022-03-03 17:47焦善伟
种业导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总体进口玉米

焦善伟

(河南省粮食交易物流市场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2022年以来,国内玉米市场呈现由强转弱行情走势,价格水平总体高位箱体震荡,市场购销较平淡,不同区域差异化特征表现明显。其中,上半年国内玉米价格整体呈上涨态势,特别是3月份后,随着市场购销的陆续恢复,受俄乌冲突导致国际粮价进一步上涨、疫情防控、国内小麦价格走强等影响,市场看涨信心提升,供需出现阶段性偏紧格局,带动玉米现货价格较前期明显抬升;进入第二季度,随着春播逐渐结束、夏收陆续展开,产区基层售粮行为阶段性增多,下游需求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企业补库增多而得到一定提振,但终端消费仍较疲软,玉米价格震荡偏强运行;6、7月份,用粮企业原粮库存在前期得到有效补充后保持较高水平,加之超期稻谷定向销售、政策性玉米拍卖持续进行,低价进口谷物陆续到港、南方早春玉米逐渐收割上市等,市场供给水平总体充足,但高温、高湿天气叠加集团性消费减少,下游需求偏弱,部分深加工企业陆续进入检修期,玉米市场看空氛围浓厚,价格持续走弱,截至8月中旬华北部分地区玉米价格跌破2 800元/t。后期来看,在秋季玉米上市之前,需求不振仍将继续主导市场,玉米购销将表现平淡,价格在新陈交替供应下总体将呈小幅震荡走势;9月中下旬后,产区新玉米将陆续进入收获上市期,初步分析在种植成本提高、供需双方博弈心态仍较强、国际市场传导等综合影响下,新粮收购价格总体平稳运行,涨跌幅度将有限。

1 预计玉米播种面积下降,产量基本持平

在国家及地方协同发力、共同推进下,2022年玉米生产进展总体顺利。从面积看,在国家“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的政策导向下,主产区大力推进大豆和油料提升工程,扩大东北大豆面积,并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受此影响,预计2022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稳中略降。据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发布的最新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预测,2022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4 253.3万hm2,比2021年减少80万hm2,减幅1.8%[1]。

自玉米播种以来,春玉米产区大部分土壤墒情较适宜,气象条件总体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夏玉米产区尽管6月份高温少雨影响播种出苗,但因灌溉设施完善,以及后期光温水条件总体利于玉米生长,加之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2022年产区玉米单产有望创历史新高。据中央气象台综合分析的玉米播种以来农业气象条件、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模型结果,预计2022年全国玉米平均单产较2021年增加。辽宁省减产,玉米单产较2021年减少1.5%以上;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河南省、贵州省增产,玉米单产较2021年增加1.5%以上;其余各省产量持平,玉米单产较2021年增减幅度均在1.5%以内[2]。基于此,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预计,2022年我国玉米产量将达到27 256万t,较2021年略增。但考虑到面积减少,局部地区遭受多雨渍涝、高温旱情等不利天气影响以及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农机装备还不成熟等因素,后期部分地区玉米生产情况还存在不确定性。

2 下游需求疲软,预计玉米消费增长空间将受限

进入2022年,受疫情多点散发、防控形势严峻及国内外经济形势等影响,终端消费总体表现疲软,加之成本高企,饲料养殖及深加工行业均出现阶段性亏损压力。从生猪养殖来看,在去产能化过程中,养殖端惜售压栏与终端消费低迷相互博弈,2022年以来生猪价格由弱转强,养殖效益也逐渐好转并实现扭亏为盈。目前,国内生猪养殖产能去化在合理范围内,饲料需求相比2021年有所下降,这也是2022年玉米消费端表现不振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1—7月,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16 111万t,比2021年下降4.7%。其中,猪、蛋禽、肉禽饲料产量分别为7 014万、1 792万、4 857万t,较2021年分别下降7.4%、4.7%、7.1%。预计短期内生猪养殖去产能对饲料消费的影响还将维持,但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学校开学及传统双节的到来,将带动终端消费逐步回暖,加之养殖端进入盈利区间,长期看生猪养殖行业需求将逐渐回升。

深加工方面,下游市场需求疲软使得玉米淀粉、酒精走货滞缓,深加工企业产品库存相对较高,开机率总体处于偏低水平,部分企业随着夏季传统检修期的到来而提前停工检修,以降低产品库存及亏损压力。据有关机构测算,截至8月中旬,黑龙江某企业每生产1 t玉米酒精理论亏损94元,山东某企业每生产1 t玉米淀粉理论亏损126元。后期随着新玉米陆续上市,原粮成本将有一定程度下降,加之终端采购备货需求将回暖,深加工企业开机率也将随之回升,但总体上预计产能增长有限。据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预计,2022—2023年度国内玉米工业消费量约8 100万t,比2021—2022年度增加100万t,其中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要严格控制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3]。

3 替代品比价优势减弱,玉米消费优势将回归

2022年以来,尽管替代品在饲料企业的使用中依然比较普遍,一定程度上抑制玉米消费,如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上半年以来玉米在饲料中的添加比例降低,其中7月饲料企业生产的配合饲料中玉米用量占比为30.3%,较4月份下降10.5个百分点,且对比前6个月数据也总体呈现下降态势。但与2021年同期相比,则呈现增长态势,其中7月份玉米用量占比增长7.4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国内小麦高位运行,进口谷物数量下降,加之小麦饲用替代优势不再,使得玉米消费优势有所回升。

据海关数据,2022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玉米1 359万t,比2021年减少11.1%[4];进口均价2 086元/t,比2021年提高370元/t。截至8月上旬,主产区普通小麦主流收购价在3 080~3 140元/t,对比同期华北黄淮玉米价格,仍高出200~400元/t,小麦饲用不具备性价比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超期稻谷定向拍卖持续举办,从3月10日开始至今,为稳定饲料原料供应提供了重要来源,据了解,多数饲料企业均采购了糙米饲料。后期来看,随着新季玉米陆续收获上市,新粮供应增加、性价比优势回归,将利好玉米消费提升。

4 种植成本继续提高,将对后期玉米价格提供支撑

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俄乌冲突等影响,能源、化肥等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国内农资产品价格也明显提高;同时,2021年以来,国内玉米价格高位运行,种植收益较好,使得东北地区地租成本有所上涨。基于此,2022年农民种植玉米的成本继续增加,据卓创资讯调研,东北三省一区平均地租成本约52.1元/hm2,比2021年上涨22%,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涨幅近30%;化肥成本平均约12.3元/hm2,比2021年上涨25%。9月中下旬,随着主产区玉米陆续收获上市,种植成本的提高将成为支撑收购价格的重要因素。

5 国际粮价总体上涨,预计年度内进口规模将下降

2022年度,受部分主产国不利天气影响作物产量预期、俄乌冲突改变粮食供应及贸易格局、全球流动性宽松等影响,国际粮价出现持续大幅上涨行情,导致进口成本随之明显提升。但随着乌克兰粮食外运渠道防控、主产国玉米生长状况好转,5月份以来国际粮价包括玉米在内承压下滑。其中,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7月份食品价格指数环比下降8.6%,为2008年10月以来最大月度跌幅,领跌的主要是植物油和谷物指数[5]。尽管如此,由于俄乌冲突仍在持续,地缘政治风险增大,加之海运运力受限、后期异常天气负面影响仍存等,国际粮价持续下跌的空间也有限。受此影响,预计2022年度国内谷物进口量将低于2021年度,但仍将维持较高水平。据海关数据,2022年1—6月我国累计进口谷物及谷物粉3 213万t,比2021年减少5.1%。其中,进口玉米1 359万t,比2021年减少11.1%;进口大麦377万t,比2021年减少33.4%;进口高粱602万t,比2021年增加25.7%;进口小麦494万t,比2021年减少7.8%。从玉米进口来源国看,2022年以前,我国玉米进口量的70%来自美国、29%来自乌克兰。但受俄乌冲突影响,从5月份开始,乌克兰玉米进口量大幅下滑,美国玉米进口量增加,且2022年开始从巴西进口玉米,进口渠道不断拓宽。

猜你喜欢
总体进口玉米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收玉米啦!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我的玉米送给你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