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

2022-03-03 11:32淮北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安徽淮北235100
安徽建筑 2022年11期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徐 栋 (淮北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安徽 淮北 235100)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质量检测工作中,应注重各个阶段、各个结构、各个部分的质量有效检测分析,及时发现结构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运用相对应的方式解决问题,保证质量能够与标准要求相符。

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质量检测现状

目前在相关建筑质量检测工作中虽然已经开始重视检测技术的运用,但是,所应用的技术方式落后,机械设备不先进,难以确保质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的科学性。首先,质量检测期间所应用的技术理论不够先进,主要因为我国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检测技术方面的发展时间很短,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缺乏完善的理论、技术研究内容,难以确保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加之施工部门重视成本的控制、效率的管理,严重制约着各方面的检测工作效果。其次,工作过程中所运用的质量检测机械设备滞后,难以针对性执行检测任务,甚至通过人工检测、简单机械设备等执行任务,不仅无法提升检测效果,甚至还会引发严重的后果,不能为检测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与支持。最后,质量检测的工作中没有重点关注整个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的混凝土结构检测,尤其是准备环节、运输环节、安装环节,不能确保检测的科学,同时也没有按照质量检测的要求合理选择各种技术方法、工作措施,难以满足相关的结构质量检测基本需求[1]。

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质量检测技术

2.1 混凝土结构施工全过程的检测

装配式建筑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全过程,应积极运用检测技术,保证检测工作的良好运作。

准备环节。混凝土构件引进现场区域之前,应按照实际状况明确堆放的具体位置,为施工工作提供一定便利。混凝土结构引入现场之后,还需安排检测的技术人员检查部件的编号情况、质量情况、安装情况,通过检测技术明确有无质量问题。在此期间,技术人员还需掌握现场状况,将其作为基础合理编制混凝土部件的吊装计划方案,合理进行调配处理、安装处理。完成方案编制的工作之后,还需安排技术人员进行内容的审批,强化设计图纸、设计内容的会审力度。所有工作全部完成之后,还需按照混凝土部件的具体状况,科学选择塔吊段位,使得塔吊位置和大型预制构件的位置之间能够维持在一定距离,规划吊装顺序。正式施工之前,检测技术人员应详细记录技术交底的内容,归档保存技术文件,检查吊装设备状况、混凝土部件的质量,之后才能执行吊装操作工作[2]。

运输环节的质量检测。装配式建筑领域中的混凝土结构具有多元化特点,部分结构的体积大、较为复杂,而且一些非承重类型的结构较为脆弱,若在运输环节中出现磕碰、倾倒的现象,很容易导致结构受损,对整体工程质量都会产生影响。为预防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质量隐患等问题,应合理运用检测技术,对结构强度准确检测,同时还需进行运输保护方面的检查,通过有效的检测方式及时了解工程质量问题,采用相对应的质量控制措施。运输过程中采用质量检测技术,应严格检测容易出现磕碰、倾倒质量问题的塑料、橡胶、混凝土结构角等部分,一旦发现有质量、结构稳定性问题需立刻处置。

安装环节的检测技术。装配式建筑工程领域中混凝土结构安装质量的控制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安装环节中质量检测技术的运用,明确安装程序、关键点、注意事项情况等,将其作为基础部分,利用检测技术、检测措施等预防发生质量风险、安全隐患问题。在应用检测技术的过程中,应重视单个混凝土结构安装检测、不同区域结构安装质量检测、整体结构安装质量检测,无论是哪个环节的安装检测,都必须及时发现轴线偏差、平整度、垂直度、标高等问题,准确掌握其中的质量缺陷。安装期间还需重点检测连接位置的质量,明确连接节点是否有质量缺陷,及时了解灌浆质量问题,检测安装精确度问题,便于进行质量管控。

在节点方面合理应用质量检测技术。节点的质量检测工作中应利用先进的技术,检查防水性能,了解各个混凝土部件连接缝位置的防水性能,分析密封胶填充防水性能,及时掌握连接缝的质量问题、安全隐患,为工程的良好建设、提供帮助[3]。

2.2 完善检测技术的应用模式

装配式的混凝土结构质量检测工作中,为确保检测技术的良好应用,应完善、健全技术模式,为检测任务的正常执行提供支持。

完善结构稳定性方面的检测模式。在设计环节中就要计算分析抗震性能参数,缩放混凝土构件比例,也可以通过样板间进行检测,准确研究、了解部件的承载力性能,反复进行荷载静力试验,在系统进行检测的情况下,及时掌握质量问题、性能问题。

构建集中性的检测技术模式。工程中的混凝土构件是在工厂中制作,在工厂中就应检测质量、参数性能,明确结构、连接件的尺寸与规格参数是否与施工标准相符,创建集中性的检测技术应用模式,严格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性能质量。在检测技术的支持下,及时发现结构蜂窝麻面、裂缝、开洞、开口、漏筋等质量问题,要求施工部门及时解决问题,保证工程的高质量建设。并且在集中性检测工作中,还需运用试验的形式,科学处理变形控制性能参数,明确质量标准、安全标准,为混凝土结构质量的有序控制提供支持。

完善混凝土结构装配精确度的检测模式。在使用检测技术的过程中,重视混凝土结构装配精确度的检测,主要对浇筑尺寸、吊装质量、定位进行检测,严格进行工序的调控,明确有无准确配对,检测连接位置的状况,保证质量检测有效性[4]。

2.3 合理选用检测技术方法

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质量检测工作中,主要通过检测技术明确有无安装质量、尺寸偏差、变形、结构性能等问题,为保证质量检测的效果,应合理选用检测技术方法。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质量缺陷问题,可通过钢尺、卷尺等进行检测,如果条件允许可利用剔凿、成孔、超声技术等完成检测工作。

结合混凝土结构构件情况针对性选用检测技术。装配式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有很多叠合类型的构件,比如叠合楼板、梁体、剪力墙部分等,如果不能合理清理预制板面区域及不能科学进行材料振捣,就容易发生叠合面空洞、裂缝、结构不稳定等质量问题,脱空的现象发生,导致混凝土结构的承载性能、受力性能等受到影响。在此状况下,检测人员应按照混凝土结构结合面常见质量问题,使用多探头阵列超声断层扫描技术,执行质量检测的工作,也可通过冲击回波仪设备检验质量[5]。另外,可借鉴成功经验,使用各种直径的塑料管材料、各种厚度的玻璃纸隔片材料、浮土材料等进行结构内部孔洞、裂缝的模拟处理。在使用试验仪器设备期间,可以使用相控阵超声成像检测仪设备,实现结构的超声影像扫描处理,可通过8通道超声多脉冲回波形式、1通道发送的形式处理,其他的通道进行回波的接收,各个通道轮流操作,及时掌握混凝土的质量,便于施工部门有效应对和处理问题。

混凝土连接部分质量检测技术方法。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混凝土连接部分,应重视质量检测,着力进行套筒灌浆连接质量的检测,使用X射线工业CT检测技术、预埋钢丝拉拔检测技术、预埋传感器检测技术等,准确进行连接部分质量的检测分析,及时了解其质量。在应用超声波检测技术的过程中,由于此类技术在各种介质情况下的传播速度存在差异,可以准确反映出不同介质的缺陷问题,因此可以将其应用在混凝土连接质量检测的工作中,如果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套筒灌浆材料是脱空的状态,超声波在发出后会沿着钢筋套筒的外壁部分进行传播,速度比沿着径向传播速度小,但是不会出现很大的差异,无法准确进行结构脱空质量问题的检测,这就需要在检测工作中合理选用不同的技术,确保所获得检测结果具有代表性,能够准确反映出质量缺陷问题[6]。

3 应用效果分析

3.1 工程概述

某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较为复杂,工期较短。该项目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总建筑面积约71172m2,其中地上部分十三层(120940 m2),地下部分一层(17788.5 m2),采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为了保证建筑建设质量、施工工期得以满足项目要求,本项目运用混凝土结构全过程检测技术,构建建筑建设模型,通过模拟分析,为建筑施工管理和质量检测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3.2 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应用方案

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采用全过程检测技术,对准备、运输、安装和节点等环节进行系统性检测。此外,根据各阶段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较多之处进行细化总结,并将其在整体检测内容和环节中进行完善。

3.3 应用效果评价分析

应用结果显示,利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全过程检测技术可以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在检测完成后,施工进程明显加快,整体施工协调性较好,施工质量明显提高,在规定工期范围内完成了项目施工任务,并且验收合格率符合规定。因此,本文提出的全过程检测技术,可以作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检测技术。

4 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混凝土质量检测的工作中合理运用先进检测技术具有一定意义,但是目前我国部分企业所应用的检测技术落后,无法准确、及时了解质量问题。这就需要在工作中结合混凝土结构的情况,合理筛选、运用不同的检测技术,完善检测工作的流程、模式,发挥不同技术的价值。

猜你喜欢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试验之家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论结构
混凝土,了不起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