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外交发言人不同意策略对比研究

2022-03-03 03:46贾云舒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立场语料警告

贾云舒

(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不同意”指“对先前的言语(或非言语)行为所持有的一种反对的观点”。[1](P36)根据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理论,“不同意”是交际中应避免的“面子威胁行为”。[2]但某些语境下,不同意言语的使用具有策略性和目的性。国外对不同意言语行为研究起步较早,也有部分学者关注到了不同意言语行为,根据现有文献,研究主要聚焦西方文化语境下的不同意言语行为,研究视角包括会话分析、[3]礼貌和面子视角等。[2,4]

也有一些学者关注中国文化语境下不同情景中的不同意言语行为,如Shum和Lee融合话语途径和互动途径,分析了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际情境中说话者使用的不同意策略,这些不同意话语在交际参与者看来是合适的、策略性的行为。[5]而Zhu分析日常非正式场合交际情境下的强烈不同意言语行为,发现其有助于维持或增强面子和人际关系。[6]这些研究从人际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涉及教学、网络等不同语境,鲜少涉及政治话语。Mao和Zhao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对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中的不同意策略进行分析,发现外交发言人使用不同意表达策略维护国家“面子”并塑造国家良好的道德形象,印证了前人研究关于“不同意并不总是面子威胁行为”的观点。[7]

综上所述,对政治话语中不同意言语行为的研究尚不充分,因此,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出发,对中美外交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不同意言语表达策略进行对比分析。

一、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本研究从跨文化对比角度出发,采用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所选取的语料进行研究。主要回答以下研究问题:(1)中美外交发言人分别使用哪些不同意表达策略,表达形式有哪些;(2)中美新闻发言人使用的不同意表达策略有何异同,产生异同的原因是什么。

2.研究语料

本研究语料分别来源于中国外交部官网和美国国务院官网,选取两国同一时段(2019年)记者会的转写文本。为平衡两个语料库的长度,选取30篇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转写文本,组成“中国外交发言人语料库”,共94 261字;10篇美国国务院新闻发布会转写文本,组成“美国外交发言人语料库”,共61 316词。

3.研究步骤

首先,结合语境判断两个语料库中出现的不同意表达策略,进行分类和人工标注;其次,对语料库中出现的不同意表达策略进行数据统计,并探讨发言人是如何运用不同意表达策略表达国家立场、维护国家面子的;最后,对比两国发言人的策略使用,结合实例定性分析。

二、结果与讨论

(一)中美外交发言人不同意策略分布情况

中美外交发言人不同意策略分布情况

基于Culpeper、Bousfield等人提出的不礼貌策略,[8-9]通过观察和分析语料,中美不同意策略的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中国外交发言人主要使用提出反对意见、给予负面评价、提出反问、表明立场、列出事实、警告/威胁等6种不同意策略,而在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话语中,增加了“打断”策略。不同策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接下来将对这些策略及其表达形式简要进行举例说明。

1.提出反对意见

提出反对意见指发言人直接给出与话语参与者相反的看法。如例1,发言人直接指出记者的提问有“事实性错误”。中文语料库中,经常出现“我要纠正你一下”“根本不是”等话语;英文语料库中多用“No”“I didn’t say that”“I don’t agree with it”等表达。

例1 你提的这个问题中有事实性错误。中国和法罗群岛地区并没有在谈自贸协定,何来取消一说?

2.给予负面评价

“给予负面评价”指发言人运用负面词汇对某一议题进行评价。如例2中出现的“rich”和“ridiculous”,此外,还包括带有贬义色彩的动词(如undermine、threaten等)、名词(如shame、trap等)。中文语料中经常出现“不专业”“不负责任”“诽谤”“别有用心”等负面词汇。

例2 MR PALLADINO:I haven’t read that comment,but I confirm that you read that comment to me. And my immediate reaction would be that’s rich and that’s ridiculous.

3.提出反问

“提出反问”主要形式包括“反义疑问句”“否定疑问句”。[6]相比于陈述句,反问的反对效果更加强烈,如例3。

例3 你说的不是实情吧?难道你没有关注吗?

4.表明立场

表明立场指发言人否认与话语参与者有共同立场。如例4中的“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通过语料统计和观察,两个语料库中均出现指称词“我们/We”“中方/The United States”“中国政府/the government”以表达国家立场。表达个人立场的指称代词“我/I”在英文语料库中出现较多。如例5,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会使用“I don’t think”“I think”等句式表述自己的观点。

例4 中方对美方执意签署该案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例5 MS ORTAGUS:I don’t think that there-there is no change in our policy, as the Secretary indicated a few days ago.

5.列出事实

列出事实指发言人通过引用、列出数据信息等方式论证观点。这一现象在中文语料中出现较多。如例6,发言人以具体数据为支撑,列出事实,反驳美国质疑中国宗教自由的观点。而在英文语料中,这一现象仅出现了10次。

例6 目前,中国各类信教群众近2亿人,其中2 000多万人是穆斯林,宗教教职人员38万余人,宗教团体约5 500个,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14万多处。这些基本事实不是美国个别政客可以任意抹黑的。

6.警告/威胁

Bousfield认为威胁策略旨在通过攻击听话者的面子,[9]改变其行为。如例7,美方发言人通过表述行为将带来的后果,对话语参与者进行威胁或警告。表警告的词包括“urge”“call on”等词。中国语料中,多出现“敦促”(如例8)、“要求”等词,主要进行警告。

例7 MS ORTAGUS:…That would make them ineligible for admission into the United States…

例8 ……我们敦促美方摒弃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发展和中美关系,不得实施有关法案中的涉华消极条款,以免损害中美关系和两国重要领域合作……

7.打断

例9中,美方发言人直接打断记者提问,以一种更加直接的方式表达了不同意的观点。值得注意地是,在中文语料库中,并未发现这一现象。

例9 QUESTION:But don’t you think that if there are two presidents of Venezuela, neither of whom —

MR ABRAMS:There is only one president of Venezuela, and there is a former president of Venezuela.

(二)中美外交发言人不同意策略使用异同

1.相同点

根据前表数据统计可知,中美外交发言人不同意策略的使用既有差异,也存在相似之处。首先,从策略的整体使用来看,中美双方使用最多的都是“表明立场”(中方27.14%,美方29.61%)。其次,从表达形式上看,双方均使用较为直接的表达“提出反对意见”。在表明立场时,双方均倾向于集体立场表达。对于“警告”策略,双方均使用“敦促/urge”“要求/call on”等表警告的动词。

2.差异

中美外交发言人在策略数量、策略使用频率的顺序、表达形式方面存在差异:首先,在7种不同意策略中,在中方发言人话语中出现了6种,没有使用“打断”策略,而美方发言人话语出现了所有7种不同意策略。从策略使用的频次排序来看,中美双方也存在较大差异。美方发言人“提出反对意见”的频率明显高于中方发言人,而相比“提出反对意见”,中方发言人更倾向使用“给予负面评价”“警告/威胁”。其次,虽然“提出反问”和“列出事实”策略在双方不同意策略使用比重中均位于后两位,但两者的所占比重存在较大差异(中方占比分别为9.52%和9.05%,美方为2.23%和5.59%)。

从表达形式上看,对于“给予负面评价”策略,中方发言人通常会从道德角度对话语参与者的行为进行评价,这些表达方式与“诚”和“实”等道德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如“罔顾事实”“不负责任”“虚伪”等。对于“表达立场”策略,虽然双方都以集体立场为主,但与中方发言人相比,美方发言人表达个人立场的情况较多。对于“警告/威胁”策略,美方多通过陈述后果威胁或警告话语参与者。而在中国语料中“敦促”“要求”等警告类的词出现居多。

(三)中美外交发言人不同意策略异同分析

1.相同点原因分析

发言人和记者之间存在权势差异,这种权力的不平衡性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不同意言语行为的产生。从记者的反应和追问也可以看出,这种行为是为交际参与者所接受的,是政治话语中经常发生的现象。

阐述代表机构的立场,维护代表机构乃至国家的“面子”是外交发言人的职责之一。因此,7类不同意策略中,两个语料库中 “表明立场”策略所占的比重均最大。通过表达立场,发言人不仅能够间接地反驳一些敏感、挑衅性的问题,同时也能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在这种共同的外交语境下,其话语也会产生一定的共同点,双方都使用“中方/the statement”“我们/we”等指称词表示政府和国家立场;使用“敦促/urge”“要求/call on”等话语对他方进行警告。

2.差异原因分析

中方发言人没有采用“打断”策略,而美方发言人语料中却出现了这一策略。根据对语料的观察,打断策略一般出现在记者追加提问的过程中。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中美新闻发布会问答模式的不同。中国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通常采用一问一答的模式,发言人和提问记者的会话大多通过一个“提问—回答”序列就可以完成,表达的正式化程度高。而在美国新闻发布会中,记者和发言人的对话形式较为灵活,经常出现多轮对话,这就为美方发言人实施打断策略创造了条件。

文化因素是影响不同意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受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美国人的说话方式具有直接、明了的特点,而中国文化植根于儒家思想的土壤,更倾向“含蓄”的表达方式,故就 “提出反对意见”策略的使用频率来说,美方发言人明显高于中方发言人。此外,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价值观崇尚“诚信”,因此,在使用“给予负面评价”策略时,中方发言人通常会将其与道德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在“提出反问”策略的使用中,也体现了中方发言人对话语参与者的道德批判。另外,中国文化讲原则,明是非,发言人多次使用“列出事实”策略,为反驳话语参与者提供了数据和事实理据,更具说服力,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着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差异,中国文化崇尚集体主义,作为代表政府和国家立场的外交发言人,在“表达立场”策略中,中方发言人集体立场表达居多。此外,某些语境下,“我们”不仅代表中国政府,也代表着中国人民,这也是中国政治外交话语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实现与公众的“关系联结(assignment)”,[10]从而激发公众的情感共识。而美方使用指称代词“We”更倾向于代表美国政府。并且受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美方发言人有时也结合个人经历阐述立场。但通过语料发现,中方发言人也会采用集体立场和个人立场相结合的方式表达立场,有学者认为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可以将其看做是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一种创新和发展。[7]

三、结语

本文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及美国国务院记者会的转写文本为语料,对中美外交新闻发言人不同意策略进行研究,探讨了其背后反映的语言特点、文化背景的差异,希望能够丰富跨文化语境下不同意言语行为的研究。未来可基于真实的机构性话语语料,对其他政治话语中不同意策略的使用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立场语料警告
实验室警告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武术研究的立场
扬 善
“毁容”警告:你的“牙龈线”正在后移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锐志车ABS、VSC、防滑警告灯点亮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Reliability assessment consideringdependent competing failure process and shifting-thresh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