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段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与策略

2022-03-03 04:37包彩霞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提问技巧小学数学

包彩霞

[摘 要]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教学中,若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够严谨、周密,则会导致问题无法达到预计效果,难以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为此,教师应该及时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拓展小学生的认知范围,要让提出的问题具有诱导性、层次性、开放性和趣味性,能够体现重点、构建情境、启发思维,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实现知识内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35-0094-03

问题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在数学课程中,提问往往比解题更为重要。简言之,数学课程本身就是提问、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提问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在思考和探究时,就能够实现自我意识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根据高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借助诱导性、层次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将问题作为主线,合理操控数学课堂,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一、小学高段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1.诱导性

课堂提问是发散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教师既能展现教学技巧,又能借助问题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在联想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在课上巧妙提问,主动唤醒学生内在的情感认知,达到激发思维的效果。

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出示四张扑克牌,分别为2、3、6、Q,并提问:“假设Q代表12,从中选两张,是否能够通过计算得出24?”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首先自主思考,接着合作交流,罗列出算式2×3、3×6、2×12、3×12,最终得出2×12=24。乘数中有两位数,与之前学过的一位数乘一位数相比,更为复杂。为让学生掌握几十乘几的规律,教师提问:“10×4应该如何计算?”学生在思考后得出10+10+10+10=40,四个十为四十。教师继续提问:“有更简单的算法吗?试着比较这些算法的异同点?”教师诱导学生采用对比、分析的形式,总结计算规律,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乐趣。

2.层次性

对于一些难度系数比较大的问题,教师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课上提问的时候,考虑到班上学生的认知需求,教师应设计不同的问题。对于优等生,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探索意义的问题,让优等生经过一系列思考后,启发全体学生的思维。而一些基础题目、综合类问题的设置则是以巩固学生学习效果为出发点,将基础中等的学生考虑在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设计一些难度系数不高的问题,让他们经过反复思考和复习后能回答问题,帮助学困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

以“长方形的周长”为例,当学生理解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后,让基础中等的学生说出已知长方形的宽、高,以及如何求得周长,而对优等生则是假设知道长方形的面积,问如何求得周长。由此可见,结合各个层次学生的认知意识,通过设问、提问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避免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对于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教师可设计一些小问题,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他们在思考的时候养成耐心学习的良好习惯。

3.开放性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提问模式,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框架内。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给出的回答往往出人意料,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围绕着某个中心点展开知识探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維。基于开放式的提问模式,让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内,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究,实现自我意识的全面发展。

一方面,教师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提出开放性问题,深度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利用已有的认知,结合问题中的已知条件,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和探究,给出正确判断,最终得出结论。以“长方形的周长”为例,教师提问:“假设利用6个边长为1 cm的正方形,将其拼接为大的长方形,试着说说此时长方形的周长应该如何计算?”教师提出这个问题,不仅要求学生采用动手实践的形式拼接、探索和发现,还要求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通过多种拼接方式,加深对长方形的长、宽的认识,巩固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给予每位学生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例如,教师提问:“三年级(1)班有15位男同学、25位女同学,据此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想要计算出全校三年级一共有多少学生,还需要知道哪些已知条件?”教师提出这些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和获取能力,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且这类问题往往能够给予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数量之间的潜在联系,初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4.趣味性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模式应该新颖且有趣,让学生在思考答案的时候感到愉快,并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三年级学生是活泼好动的,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心理,采用故事情境、谜语、游戏等多种形式,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有效结合,解决学生在心理上面临的困惑。假设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够新颖,过于单一,就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必定会削弱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趣味性,选择新颖、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解决问题。

例如,在“间隔排列”的教学中,让学生叙述图形展现的规律,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总结规律,使数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深化学生对数学规律的综合认知。教师提出趣味性的问题:“黑板上的♂符号表示男生,♀符号表示女生。按♂♀♂♀♂♀♂♀依次排列,男女生各为多少,人数是否相同?”学生回答:“男生、女生各为4人,人数相同。”教师再提问:“学校的栅栏是怎样排序的?”学生回答:“一个柱子接着一个栅栏,再接着一个柱子一个栅栏,两头是柱子,两者的个数不同。”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内的情境图,并提问:“试着比较每行中物体的个数,说说有什么共同点。”结合图中给出的信息,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要求学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实现数学和生活的有效结合。这种趣味性的提问形式,能够逐步让学生进入到对应的情境内,让学生联系现实情况解决问题,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积极投入到数学问题的探究中。

二、小学高段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1.巧妙提问,体现重点

教师的巧妙提问,需要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引导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更为高层次的知识探索中。提出的问题需要使学生产生争议,有了争议他们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尤其是经过教师的一系列合理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交流,方能解决问题,这不仅让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获得满足,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为此,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根据教材中的内容,采用“课前设置问题—课上产生疑问—课后主动思考”的形式,构建完善的提问框架。

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学习了[12]后,教师先让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的白纸分为8份,并在其中1份上涂颜色……接着提问:“没有涂色的部分应该如何表示?”有的学生说是[17],这是错误的。为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分数的表达方式,教师从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的表示开始讲解,问学生这三个词分别表示什么,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引导性,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方向,学生也开始认识到错误的原因,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知识点的构建往往是相互联系的,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的知识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当学生学习某个新知识的时候,往往需要旧知识作为支撑,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两者的衔接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温故知新,将新知识放在整个框架中思考,设计出一些导向性问题,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

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第一个问题:“是否还记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点,如40÷2=、30÷3=、50里面有(      )个5?”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班级组织吹泡泡比赛,小王4分钟吹了120个泡泡,平均每分钟能够吹多少个?”通过这种巧妙提问的形式,让学生从两位数的知识顺利过渡到三位数的知识,并解释计算规律,通过问题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2.精确提问,创设情境

课堂提问的精准性,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简单且准确,具有极强的灵活性,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也必须紧扣当下的热点话题,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反复探究和实践,进行有效提问。

第一,提问要考虑难易程度。提的问题不能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自然也不能让学生认为问题是极为简单的,而是应该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后得出正确答案。如课堂中的提问过于粗略和浅显,会让学生养成不善于动脑的不良习惯;如课堂中的提问的范围过大,则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逐渐对数学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认知需求,掌握好提问的难易程度,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准提问,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发展和成长。

例如,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出示长方形的花坛、正方形的菜地,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出花坛周长,如何得出菜园篱笆的长和宽,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而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能够唤醒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深度思考,教学从原本单一的知识阐述逐渐衍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和体验得到的活动,方便学生接受知识、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二,提问的语言要准确。数学教师的语言水平是提问的关键,提问的语言应该言简意赅,尤其是分析教材内容的时候,需要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并以此为依据展开探究,设计出的问题即不能有任何歧义,又要体现出本章节的重难点知识。

例如,在“平移和旋转”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转圈圈和开火车的游戏,等到两个游戏完成后,问学生是否发现其中的区别,接着提出问题:“升降机、推拉窗这些物体会发生什么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哪些地方没有变化?”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陆续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第三,提问应该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思考空间。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习惯性将多个知识点包含在内,环环相扣,学生没有消化的机会,这种提问方式过于直白,且缺乏诱导性。因此,教师设计提问的时候,应该将问题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

3.深度提问,启发思维

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基于数学课程的丰富性和层次性,以及对概念的高度阐述,当学生在探索问题的时候,教師应该为其提供良好的现实原型,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有效过渡,通过理论指导实践,教师在讲解概念、法则和应用题解题思路的时候,需要深度提问,及时启发学生的思维。

首先是对概念的提问。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知”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设计问题:“分数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如何准确定义分数?请举出和分数相关的生活案例。”

其次是对法则的提问。数学法则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对法则的设计,应该将重点放在如何应用法则的层面,以及使用这一法则需要注意的地方。

最后是对应用题的提问。例题是学生探究知识的有效手段,而习题则是巩固知识的一种方式。教师在出示题目后,可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如何寻找解题思路?哪种解题方法最佳?”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习惯,通过提问,对数学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及时反思,并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全面、准确地得出解题思路。

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提问,对提高教师的教学工作水平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保证提问的诱导性、层次性、开放性和趣味性。同时,教师应该围绕着相应的教学目标,通过巧妙提问、精确提问和深度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成波.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误区及有效性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11):115-116.

[2] 张美秀. 基于提问能力培养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 学苑教育, 2021(22):39-40.

(责编 杨偲培)

猜你喜欢
提问技巧小学数学
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
简析初中英语教学课堂的提问技巧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