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

2022-03-04 08:29任红娜
当代体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体育

任红娜

初中生正处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心理和生理都逐步走向成熟,自我意识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以个人为中心,对学习存在一定厌烦心理。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积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体育学科为例,体育学科作为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的重要学科,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锻炼,提高自身身体机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利用体育学科,在学科教学中改善教学方法,融入兴趣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活力,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体育教学赢来新的挑战,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需要积极探究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才能发挥体育学科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基于此,文章立足初中体育教学,就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用兴趣教学模式展开探讨,探究有效教学策略。

1 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模式的意义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重要阶段,有效的锻炼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增强学生身体机能意义重大,体育学科在初中教育阶段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学生往往将学习重心过度放于文化科目的学习上,将体育学习与浪费时间相等同,从而忽略体育学习,长此以往,逐步丧失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体育学科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十分显著,为此,为有效优化初中体育教学,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应用兴趣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兴趣教学模式对优化初中体育教学的意义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1 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首先,需要从兴趣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以兴趣为内在驱动,才能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利用兴趣教学模式,能够从学生兴趣入手,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在兴趣教学模式下,教师发挥兴趣教学模式优势,利用整体管理、集体互动、团队合作等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游戏中参与到体育学习,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1.2 有助于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在反复的体育学习中逐步丧失兴趣,枯燥无味的课堂难以激发学生热情,教学效果欠佳。为此,教师可以借用兴趣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新方法增添课堂活力,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切入点,丰富教学内容,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比如,教师在讲解“足球运动”这一内容时,可以在课堂教学前组织学生观看国际性的足球比赛,让学生在观看后模拟训练,模仿不同足球运动员的动作、战术,增加学生对足球运动的认知,从而激发他们对足球运动的兴趣,感受足球这项运用的价值与功能,从兴趣入手,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的课堂学习氛围,营造积极、阳光、生动的课堂学习氛围。

1.3 有助于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兴趣教学法可以从学生心理、身体、个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从这些特征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了解,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的同时,提升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一旦缺乏兴趣对体育课的参与积极性、上课热情就不高,为此,教师利用兴趣教学法,以学生兴趣为依据,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展开多种类的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需求,从而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与此同时,通过兴趣教学法,教师在了解学生兴趣的过程中,能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素质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此情况下设置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并给予积极引导,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让其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体育锻炼的效率。

2 兴趣法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放羊式”的体育教育形式依旧大量存在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体育课相对于其他文化课而言一直被人们所忽视,将其视为学习之余的放松时间,任课教师在教学课程中也缺乏足够重视,体育教学按部就班,缺乏创新。在传统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的上课流程基本一致,上课内容也缺乏创新,流于形式,学生在完成集体集合后可自由活动,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以自身为主体,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加重视,教学设计缺乏趣味性和系统性,导致课堂存在散漫、无序等问题。以足球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简单的教学后,让学生自行解散,自由选择同学组队,进行训练,在此情况下,部分学生在解散后往往会选择进行玩耍或做其他事,并不会有序的进行足球训练,背离教师预判,从而无法达到系统性的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缺乏专业性的指导,“放羊式”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引导学生有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无法发挥体育课的价值。具有五千年文明与悠久历史的中國,重文轻武的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广泛流传,这种思想一直束缚着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再加上受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和学生都会认为:体育课就是一种文化学习的调节而已,就是随便玩玩,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学生在体育课上不好好学习,更谈不上课外去参加体育锻炼。

2.2 学生个性化需求无法有效满足

传统体育课教学内容单一,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讲述的内容多为篮球、排球、短跑、长跑等传统项目,教学活动类型缺乏多元性,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对于一些对体育课本就缺乏兴趣的学生而言,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并不能有效吸引他们的兴趣,而教学方法存在的缺陷又无法对其进行组织性的引导,学生缺乏系统性的学习。每个学生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情况各不相同,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也各有千秋,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单一难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无法让学生有效参与其中。与此同时,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丧失兴趣,单一反复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过程中的学习获得感逐步减少,学生逐渐缺失新鲜感和探究欲,最终丧失学习兴趣。

3 初中体育教学应用兴趣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3.1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关键,教师的专业能力的优劣也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实现兴趣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接受并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时刻明确自身扮演的角色,从被动转主动,让学生能够更多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与此同时,教师必须要确保自身能保持高质量的教学水平,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观念转变能推动教师的行动,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只有教师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不断改善体育教学。

3.2 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满足兴趣需求

体育教学如若依照传统的教学流程展开教学,课堂教学势必枯燥、无味,为此,教师应当积极了解学生心理活动,并结合一些新兴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教学生体育技能外,也可以在课堂中积极融入文化知识教学,立足体育学科,为学生普及体育背景知识,既可以为学生讲述体育发展史、奥运会发展历史和各届奥运会中发现的趣味体育故事等知识,也可以为学生讲述体育名人人生经历,吸引学生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此同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指导者,应当积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或不喜欢某一项体育项目的原因,通过深入了解,对学生进行有效性的引导,带领学生不断了解体育活动的魅力,鼓励其尝试参与其中。对于因为恐惧等原因不敢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疏导学生心理,了解学生心里想法。有的学生可能由于篮球打不好,虽然想参与,但因害怕自己做的不好而退缩,存在畏惧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从基础教学出发,加强学生的基础训练,让学生充分了解参与篮球运动的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篮球基础技能,增强其参与的信心。而对于害怕沙坑跳的学生,此类学生可能是害怕摔倒,也可能是对跳沙坑这一运动缺乏足够的了解,从而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普及跳沙坑的相关知识,并结合多媒体播放跳沙坑的专业动作和注意事项相关视频,让学生学习、掌握正确方法,并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耐心,不断对其加以鼓励,采用赏识教育的方式,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断克服对部分体育运动的恐惧,参与到体育课堂中。

3.3 以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开展情境主题活动教学

其实,初中学生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兴趣点,例如,一些学生可能对篮球感兴趣,而一些学生对田径感兴趣,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好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应当充分结合这一情况,充分放大学生的兴趣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增设各类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与此同时,由于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上也存在差异,所以教师有必要深入到学生的具体生活中,充分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性和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开展不同内容的体育活动。例如,针对一些学生喜欢打篮球的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篮球场上运球;喜欢足球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带球跑,根据学生的兴趣偏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相关体育运动中,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运动需要。

3.4 组建兴趣小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教师也不断重视兴趣教学法的运用,为了让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生活有趣,教师可以依据班级内部学生兴趣爱好,将学生组合成不同的兴趣小组,让学生之间进行体育活动,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与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沟通,通过有效的互动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体育学科与语文、英语等学科不同,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多数都需要学生与同学互相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基于此,教师在立足兴趣的基础上,可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根据学生的兴趣情况,进行同类化分组,从而能让学生在过程中既能乐于参与体育学习,又能让其在团队合作中感受不一样的学习魅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可提前对学生的体育项目兴趣、喜好做好调查,进行统计分类,将兴趣相同、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授课过程中,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度,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做好领导、指导工作,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体育活动,自主训练体育项目。与此同时,为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趣味性,教师还可将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丰富教学形式。教师在依据兴趣完成学生分组后,可让各个小组积极收集其体育项目的相关知识,如: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发展意义等,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开展知识竞赛,各组完成相关体育项目训练后,进行知识竞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参与了体育学习,又能再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相关体育项目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更深入学习的欲望,让其在过程中丰富学生的人文科学水平。而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和查阅资料过程中都需要互相配合与帮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3.5 加强教学整体性,确保学生学习效率

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法必然是优化体育教学的有效方式,然而与此同时,要想确保兴趣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其重要作用,首先还需要从宏观角度出发,从教学整体性考虑,要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从而才能确保兴趣教学模式的有效施行。在传统教学中,多数教师普遍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有效性差。因此,教师首先需要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从学生个体发展角度出发,因材施教,教师既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统一化的教学内容,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在课堂中积极开展跳绳、沙坑跳等项目,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此同时,在学生自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训练情况,始终做好指导工作。

3.6 游戏教学法,培养學生运动意识

课堂教学中,游戏教学方法的应用,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提升体育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兴趣爱好,选择有趣的方法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体育知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民间游戏内容,如踢毽子、跳绳等等,将此与体育教学内容充分结合,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体育知识,以此提高体育运动教学效果。例如,学习田径运动内容时,教师可以融入“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利用趣味游戏进行热身运动,调动课堂氛围,为学生高效学习打下基础。初中生对“老鹰捉小鸡”的游戏都不陌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人作为保护“小鸡”的母鸡妈妈,然后由教师充当老鹰的角色,教学前几分钟进行游戏互动,让学生一边跑一边躲避老鹰的追赶,通过学生之间的游戏互动,为田径运动教学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中,促使体育教育更好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十分明显,教师为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积极探究教学创新。首先,教师应从自身出发,转变教学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要以现代化教学理念为指导,积极学习兴趣教学模式相关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在此情况下,结合多种不同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中心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体育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