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南部支持美国加入国际联盟的原因

2022-03-04 23:25王弛
西部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国际联盟

摘要: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解决国际纠纷而创建的国际组织,它的建立有利于减少战后武装冲突、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十四点计划”提出者的美国就是否加入国际联盟的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并且引起了美国国会里民主、共和两党的国联之争。由于传统思想、党派之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以及与布尔什维克主义对抗等原因,南部议员多数选择支持美国加入国联。

关键词:美国南部;国际联盟;国联之争

中图分类号:K7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3-0105-04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美国从资本输入国转变为资本输出国,成为各国战争物资的供应商。这促使美国更新技术、扩大生产,经济实力迅速攀升。然而,美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并不相匹配。巴黎和会的召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途径。1918年1月8日,时任美国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以下简称威尔逊)向国会发表了他的“十四点和平纲领”,这是美国外交史上由孤立主义迈向国际主义的重要转折点,也是美国的战后和平蓝图。之后,威尔逊动身赶赴法国参加巴黎和会,以寻求协约国对“十四点计划”的认可。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正式召开,威尔逊在会上提出“十四点计划”,这是美国在这一时期夺取国际话语权的表现之一。巴黎和会上,“四巨头”,即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蒙梭和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内部矛盾重重,在就国联盟约经过数次争论之后,最终于2月中旬,首先同意通過国联盟约。然而,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中的国联条款虽然在巴黎和会上得到通过,却在国会投票时面临强大势力的阻挠,难逃“国联之争”。

一、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提出

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计划”,其中的国际主义思想与美国北部传统孤立主义外交思想相违背,这一新的外交政策引起了南北两种思想的碰撞。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苏俄在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之后,提出了和平倡议,该倡议得到了许多和平人士的热烈响应,他们谴责协约国,要求其对和平倡议进行响应。出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考虑,威尔逊适时地推出“十四点计划”,倡导以和平方式而不是以战争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问题。正如他在西部巡回演讲之中所说的“……这个盟约不仅仅是为了结束一场战争,它的目的是防止任何类似的战争。”[1]5这就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获得主动权。其次,由于苏联的成功建立,一些中欧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态度有所动摇,由此,这一计划是对中欧国家发动的一次和平攻势[2]421。再次,这有利于巩固美国人对于这场战争“正义性”的信任,稳定国内民心。“因此,我要证明,这不仅是一项美国条约,而且是一项表达了在对德国战争中团结在一起的伟大人民的心声的条约。”[1]7威尔逊始终强调这一切都是为了和平,但也是为了破坏苏联的攻势。最后,“十四点计划”的提出,迫使协约国放弃不利于美国的战争行动,以共同对抗苏联的政治攻势、舆论攻势和意识形态攻势。

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计划”最后一条是建立国际联盟,它代表了新的国际秩序,就是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代替旧有的以战争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争端的欧洲思维。然而,在美国内部关于是否同意加入国际联盟则有着长时间的激烈讨论。一方认为加入国际联盟会丧失美国的主权独立性,国际联盟会员国可能会以此为借口干涉美国内政,另一方则认为这是一个否定旧有秩序,同时主导国际新秩序的良好时机。其中,以美国南部为主的民主党议员主要支持同是民主党人的威尔逊总统,以美国北部为主的共和党议员主要支持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亨利·洛奇(HENRY LODGE)。

二、南部民主党议员支持美国加入国联的原因

“美国南部”这一说法是在美国内战结束后,人们习惯将要脱离联邦政府的11个南部邦联州称之为南部邦联(Confederacy),在这一时期,美国南部邦联州主要支持民主党。民主党出身的威尔逊总统在最初提出“十四点计划”时,美国南部出身的联邦议员均表示对其支持,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是美国南部的扩张主义传统思想。美国内战之前,南部邦联就盛行扩张主义思想,许多领导人希望脱离美国,建立共和国,并且向南扩张,以获得人口、土地并且推行南部制度,即奴隶制。这些领导人在当时被称为“吞火魔术师”。威廉·L·巴尼(WILLIAM L.BARNEY)在1972年出版的著作《分裂之路》(The Road to Separation,1972)中,将弗吉尼亚州的埃德蒙·鲁芬(EDMUND RUFFIN)、南卡罗来纳州的罗伯特·巴恩韦尔·瑞德(ROBERT BARNWELL RHETT)、阿拉巴马州的威廉·劳恩德斯·扬西(WILLIAM LOWNDES YANCEY)、密西西比州的约翰·A·奎特曼(JOHN A.QUITMAN)等定义为南部“吞火魔术师”的“典型例子”。在美国内战时期,美国南部邦联政府就是被扩张主义者统治并且为他们的潜在帝国设计的。当时的南部邦联临时总统同时也是参议员的杰斐逊·戴维斯(JEFFERSON DAVIS)就领导着一群向往热带的扩张主义者,他的行政机构聚集着这些人。他们之中的詹姆斯·D·B·德·鲍(JAMES D.B.DE BOW)在南部颇具影响力的杂志上倡议“在地理上扩张奴隶制”并且成为“南部在贸易上合并古巴的主要宣传者。”[3]他们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法律上做好了扩张的准备,同盟宪法的条文就鼓励扩张领土。《南部邦联宪法》第四条第三款允许获得新的领土,并规定奴隶制在新领土中的合法性[4]。随着战争的发展,为了获得国际的支持和援助,美国南部的扩张主义思想更加隐蔽,“整个拉丁美洲的人都害怕南部人在离开联邦后开始新的活动向南扩张奴隶制,只要它发现自己处于战争状态,它就会否认扩张主义计划……”[4]因此,南部扩张主义传统思想在这时要求不以一种侵略性的形象示人,因为那样无法达到预期的国际认可与援助。之后,南部邦联宣布放弃对外扩张,转而以经济方式与墨西哥进行“合作”。事实上,南部邦联政府仅仅是为了在内战期间获得古巴的前宗主国西班牙的支持。但是,他们对拉丁美洲扩张政策的放弃并没有得到外部的支持,于是其扩张政策变得更加激进,并最终走向了内战的失败。从一个方面来看,威尔逊的国际主义思想是对美国南部传统思想的一种继承,提倡以更加温和的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用协商代替战争,以此得到西方国家的支持,甚至拉拢弱小国家,使得美国在国际上掌握话语权。威尔逊在印第安纳州里士满的演讲中说:“它(国际联盟)是为了保护世界上弱小的人民,而不是为了强化强者。”[5]21实际上,国际联盟依旧是西方列强的一个国际组织,只是它对于别国的干涉更加隐蔽。与此同时,它也有着本国内政被干涉的问题,这是之后美国孤立主义势力忧虑的地方,这为国联之争埋下了隐患。

二是党派之争。威尔逊在印第安纳州波利斯体育馆的演讲中说道:“在这份给同胞们的报告中,我最关心的一件事是他们应该忘记我所属的政党和他们所属的政党。我以民主党人的身份踏上了这段旅程……我不想让任何人记住(我的党派身份)……”[5]25威尔逊多次在巡回演讲中都提到他认为国会的国联之争不应该涉及政党之争。然而,国联之争中的党争因素,并不如他所说的如此少,反而异常浓厚。威尔逊是民主党人,在美国南部的佐治亚州、南卡罗来纳州长大,故而他能当选总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对南部忠诚。民主党人在谈及1912年推举威尔逊为总统候选人时说道:“正如威尔逊对南方忠诚,而获得1912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6]186因此,民主党人“对国际联盟的大量支持是沿着党派路线流动的”[6]186。南方的民主党参议员在国联之争的最初,就对威尔逊表示了支持,并且团结在他的周围。由此,民主党中的一部分人是由于党派的因素才支持加入国际联盟的,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威尔逊的坚定支持者,也有摇摆不定的。同时,党派之争的因素在威尔逊的行为之下难以避免。最初,威尔逊向国会发表“十四点计划”后,北部议员们对集体安全原则和加入国际联盟这两项内容就有所争议,这一时期美国的主流外交思想是孤立主义,而北方的议员主要是共和党人,他们也同样秉持这一观点。威尔逊的国际主义思想和“十四点计划”方针,与北方传统思想截然相反。之后,威尔逊在向国会发表完“十四点计划”讲话后,不与外交委员会(当时主要成员为共和党人)深入讨论,就坚持前往法国参加巴黎和会。最后,在选择美国赴巴黎和会代表团上,威尔逊选的全是支持“十四点计划”的民主党人,仅有一位不是那么支持共和党的共和党人。这几个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共和党人的极大不满,认为自己的意见被忽视。同时,在1919年国会换届中,威尔逊为了顺利通过“十四点计划”,由民主党人占据参议院与众议院的多数席位,他呼吁民众投给民主党人,这引起了部分支持“十四点计划”的共和党支持者的不满。最终,1919年国会选举,共和党占据了参议院多数席位。美国南部各州不仅在选票上支持美国加入国际联盟,而且在舆论上也对其表示支持。南部报纸指责“共和党人继续反对国际联盟”[7],让党争色彩更加浓厚。南部各州的报纸社论从党派的角度猛烈抨击以外交委员会主席洛奇为首的共和党人,《阿肯色州公报》发表评论称“虽然威尔逊‘让世界为民主而安全’,但参议院却试图‘让民主在世界面前变得可笑’”[7]。

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首先,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败国之一,德国的处置问题也纳入了威尔逊的宣传范畴。1919年9月4日,他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演讲中说道:“它(国际联盟)力图惩罚历史上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德国企图对世界和文明犯下的错误……”[1]5德国作为战争的发动者之一,许多美国民众都表达了对它的厌恶,并且希望国际联盟对德国有制约作用。其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南部民众选择支持威尔逊。威尔逊带领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赢得胜利,提高了民众对他的信任度和支持度,甚至一些人提到威尔逊给他们带来了安全感。正如美国南部报纸《小石城报》评论道:“由于威尔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巴黎和会期间的成功,他与阿肯色州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信任关系。”在迎来战争胜利后,许多民众继续保持着对威尔逊的支持,同样赞成他的“十四点计划”,这是对威尔逊信任的延续。最后,无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的民众,第一次世界大战都给他们带来了灾难的后果。虽然美国本土并未作为主战场,公共基础设施、房舍等并未遭受戰争的损害,然而美国作为参战国,派遣了大量的军人赶赴欧洲参战,并且有着一定数量的士兵伤亡。根据相关记载:“美国动员了400多万军队……军队损失32万余人,其中阵亡11.5万人,伤20.6万人,被俘4500人。”[8]尽管战争最终取得胜利,但是无可避免地给美国民众带来了巨大创伤。在结束战争后,美国民众渴望和平,害怕战争再次袭来,破坏他们的平静生活。因此,国际联盟所提出的和平协商国与国之间矛盾、通过仲裁解决国际纠纷,保护弱小国家权益等内容,满足了人民追求和平、安宁生活的愿望,得到了渴望和平的民众所拥护。

四是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制约。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削弱苏俄在1917年提出的和平倡议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消极影响,同时获得政治上的主动权。苏联提出和平倡议后,赢得了世界上许多渴望和平的民众的支持,这让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漩涡中的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局面,而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适时提出,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话语权和意识形态上同苏联斗争。特别是其中的限制军事手段条款,也被认为是对和平倡议的对应反制。南部一些支持者更是将美国是否加入国际联盟看作“世界联盟和世界布尔什维克主义之间的一种选择”[7],积极支持国联条款在国会通过。更有一些极端支持者将两者完全对立,认为如果不加入国际联盟,就是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主义。当然,南部也有小范围的“十四点计划”反对者,如代表南部少数民族的3K党、少数的孤立主义支持者和抗议和平解决方案的浸信会。总体而言,美国南部在国联之争上是支持威尔逊的。

威尔逊在后期因为身体原因无法继续进行政治宣传,同时民主党内部也因为观点相左分化成多个派别。自1919年3月到1921年7月的美国国会国联之争历时两年,展开了五次表决,最终宣布美国不加入国际联盟。

三、结语

国联之争以威尔逊为首的国际主义派失败告终,而美国南部在国联之争中出力甚多。他们选择支持威尔逊观点是有多方面因素的。首先,作为受到美国南部拥护的总统威尔逊,他提出的建立国际联盟赢得了南部人的支持,这被南部人看作是他们扩张主义传统的一次延续。若是国际联盟通过,美国就能够以国际联盟成员国的身份“支持”与“帮助”弱小国家的权益,甚至能在欧洲事务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其次,随着国联之争的展开,党派问题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问题。尽管威尔逊数次在演说中强调此次事件无关党派,仅是为了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和平,但是事件的走向无可避免地走向了党派之争。再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提高了民众对现任政府的支持度,因此,在“一战”后提出新的外交政策也得到了许多民众的支持。同时,国际联盟有关于惩治德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条款赢得了渴望和平的民众的支持。最后,是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抵抗。作为苏俄1917年和平倡议的应对措施,加入国际联盟得到了美国南部一些布尔什维克主义抵制者的支持,他们认为美国若是能够同样地提出和平倡议,将减少布尔什维克主义在美国的扩散,减少对其的支持。

参考文献:

[1]THOMAS WILSON.Adress at Columbus,Ohio[M].Washington D.C:Washington Goverment Printing Office,1919.

[2]刘绪怡,杨生茂.美国通史: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J.D.B.DE BOW.Convolutions of a Slavery Expansionist[J].Journal of Southern History,1951(12).

[4]ROBERT E.MAY.The Irony of Confederate Diplomacy:Visions of Empire,the Monroe Doctrine,and the Quest for Nationhood[J].Journal of Southern History,2017(1).

[5]THOMAS WILSON.Adress at Coliseum:Indianapolis,Ind.[M].Washington D.C:Washington Goverment Printing Office,1919.

[6]JOHN MILTON COOPER JR.The Warrior and the Priest:Woodrow Wilson and Theodore Roosevelt[M].Cambridge: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1983.

[7]MICHAEL A.NELSON.Arkansas and the League of Nations Debate[J].The Arkansas Historical Quarterly,1997(2).

[8]R·R帕尔默,乔·科尔顿,劳埃德·克莱默.现代世界史[K].何兆武,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585.

作者简介:王弛(1996—),女,汉族,福建南平人,单位为西南大学,研究方向为美国史。

(责任编辑:朱希良)

猜你喜欢
国际联盟
“双高”建设下高校国际联盟研究
从道德教化到政治参与:国际宣教会与1920年代的国际禁毒运动
浅析华盛顿体系
康德的国际联盟构想及其现实性限度
基于产学研国际联盟的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分析与实践
大赦国际:美军在叙“犯下战争罪”
国际联盟裁军会议的历程
全球视野下美国K-12混合与在线教育的现状与未来——与K-12在线教育国际联盟副主席艾雷森·鲍威尔博士的学术对话
从凡尔赛体系到雅尔塔体系的历史比较研究
对1933年《关于难民国际地位的公约》的历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