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探析

2022-03-04 11:22李蕊
科技资讯 2022年2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中医教育

李蕊

摘  要:在中医药院校进行《大学语文》的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到其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将来从事行业的特殊性,制订出适宜的教学方案。结合教学实践,中医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古汉语素养的培养、中国古典诗词对学生的美育熏陶和授课内容中思政元素的发掘,具体做法包括教学内容涵盖汉字的形音義、鼓励并带领学生多阅读经典古诗词、将思政教育与教学内容巧妙结合等。

关键词:中医 大学语文 教学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1(b)-0000-00

O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Chines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LI Rui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When teaching <College Chines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colleges, we should fully consider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future profession, and formulate appropriate teaching programs.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Chinese in TCM colleges should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ncient Chinese literacy, the edific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on students'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the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The specific methods include covering the form, sound and mean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encouraging and leading students to read more classical ancient poetry, skillfully comb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the teaching content, etc.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Education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通识性课程,旨在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加深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学生的语言和文学素养[1]。而由于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将来从事行业的特殊性,中医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有其特别的课程要求和教学目标,有别于普通院校。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该文对这一课程的教学有以下思考。

1 注重学生古汉语素养的培养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发掘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工具——古代汉语。中医典籍的阅读和使用,必须要具有相当的古汉语素养。一般来说,培养学生的古汉语素养,主要是由《医古文》这门课承担的,但据笔者了解,中医院校并非所有的专业都开设有《医古文》这门课,比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只有中医学和针灸推拿两个专业开设了这门课,其他专业只开设了《大学语文》。因此,这些专业学生的古汉语素养培养的任务就落在《大学语文》这门课上。以中药专业为例,学生在该专业的高阶学习时,势必要接触古代文献,具有一定的古汉语素养,无疑能大大促进其学习效率。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应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不宜过于集中地把古汉语方面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毕竟中医院校的学生不是中文专业的,古汉语的教学过于密集过于专业,他们则不易消化。最好在文本的讲述中渗入古汉语的知识,以一种温和的方式,使学生浸润其中,“润物细无声”地提升古汉语的素养。一般来说,古汉语素养的培养,主要包括形、音、义3个方面,那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也应注重这3个方面的渗透和引导。

1.1 古汉语的字形

读书自识字始。然而,古代医书文献皆以繁体写就,这对现代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大学生来说,一般不存在因识字量不足而影响阅读现代文的问题,关键在于一般常用字,他们知其音、义,而只是不识其繁体字形,而教材以及平时阅读的读物都是简体字,他们无从接触繁体字,因此生疏。因此,教师可以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机会亲密接触繁体字,比如:教师的PPT以及板书都用繁体字,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读繁体字的文本等。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学生从一开始新鲜、生疏,再到而后面熟、建立联系,直至最后习以为常,一个学期下来,能认识不少繁体字,教学效果显著。

除识字外,关于字形,《大学语文》教学还应引导学生了解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比如:在讲解《礼记·大学》:“事有终始,物有本末,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时,“本末”,这里指事物的根本和末节,可以给学生写出它们的甲骨文字形,并让学生猜测它们的本义。一般来说,学生能够很容易猜出其本义为“树根”“树梢”,教师可以进一步指出它们为典型的指事字,从而借此跟学生讲解汉字学中的六书理论,并引出《说文解字》这本书,强调该书的重要价值,引导学生注意汉字形、义的相关性,尝试从字形推本义。

1.2 古汉语的字音

了解一些音韵学的知识对提升古文阅读水平无疑是十分有益的。音韵学被称为“绝学”,全面的学习是比较困难的,中医院校的学生没必要专业学习,但有关语音演变的基本理念和常识却是必须具备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确立古今语音不同的观念,即明代陈第所提出的“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可以以诗歌押韵为例,比如:学生们非常熟悉的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学生们会不自觉地把“斜”读为xiá,之所以变读,正是因为语音的演变,使得现代汉语中“斜”不能与“花”押韵,而在中古音中,它们同属麻韵,完全可以相押,藉此跟学生灌输古音语音有别的理念。然后再在具体的文本讲析的过程中适时加入音韵学的知识。比如:在讲解《论语》时,有一地名“费”,读作bì,学生一般都会读作fèi,教师在纠正学生错误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向学生解释读作bì的原因,即古今语音不同,古无轻唇音,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应按古音来读。再如:《礼记·大同》篇:“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矜”上古为见母真部字,“鳏”上古为见母文部字,语音是非常相近的,因而可以通假。但如果如此跟学生解释,他们会觉得难以理解。可以采取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解释:现代汉语中声母是j、q、x的字有一部分在古代声母读作g、k、h,现代有些方言还保留着这一古音现象,比如西南官话中“街敲鞋”等字,结合方言,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课堂参与,教学效果非常好。

1.3 古汉语的词义

词汇是语言的要素之一。词汇系统的演变是语言演变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为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以及词义的演变,其中于古汉语学习最为重要的是词义的演变。词义的演变又包括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完全不同以及同中有异。其中,需要教师重点关注的是古今词义完全不同和同中有异的。古今词义完全不同的词虽然不多,但却是阅读古文献最大的拦路虎,不多加注意,很容易造成误解。古今词义的同中有异主要表现为词义范围、词义感情色彩、词义程度轻重等方面的不同。此外,汉语的词义系统是非常的繁杂的,一词多义现象非常突出,若要厘清某个词的意义系统,须找出其根本,即本义。而词的本义与汉字的形体有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将词义与上文关于字形的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探求词的本义,进而以简驭繁地掌握词的引申义以及整个词义系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在课文的讲述中,适时地将以上内容讲解给学生,多举例证,掌握汉语词汇系统演变的规律,以提升学生自主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

有些近义词,在现代汉语中界限已经模糊,但在古代汉语中我们还是要做严格的区别,否则有可能会影响文义的理解,如“沐”和“浴”。《说文解字》:“沐,濯发也”“浴,洒身也”,强调是洗的不同部位。现代汉语中,“沐浴”连用也意义不分,泛指洗澡。在《晋公子重耳出亡》中:“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这里的“浴”只能解释为洗身子。而在“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中,“沐”也只能解释作洗头发,因为古人认为心脏主导着人的思想和情绪,洗头发的时候要低着头弯着上身,心脏也跟着倒过来,心脏方向反了,想法也就会跟着变,本来会得到接见的,现在则“宜吾不得见也”。如果把“沐”现代汉语的语感解读,则在这里将变得十分费解。像这种近义词的区别,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也应对学生加以提醒,不然在阅读古文献时,很可能会造成似是而非的困境。

2 注重中国古典诗词对学生的美育熏陶

《大学语文》的课程设计一般都有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部分,而中国古代文学史内容浩繁,选择哪些内容重点讲授,不同的老师可能选择不同,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在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语文》课堂,宜多多讲授中国古典诗词。

叶嘉莹先生[2]曾说过:“读古诗词最大的好处是让人心灵不死。”哀莫大于心死,所谓心灵不死,就是让一个人的内心保持柔软、湿润、敏感,而不至于只沉溺于眼前的物质追求,对其他的一切都麻木不仁。自然界四时的变化带来了春风、夏雨、秋月、冬雪,人心也会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被触动,只是大多数人忙碌于现实生活,忽略了这种触动,但品读敏感的诗人的诗句却可以勾起人们这种隐秘于心底的悸动,于是我们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中领略到早春若有若无之美,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感受到夏日连天荷花之美,从“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体会到人生无常之叹,也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幻化出边塞雪景之壮观!此外,人事的变动同樣也能引起人心之动,如朋友相聚、亲人离别、逐臣弃妇、征夫思妇……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千百年下的我们读来仍然觉得惊心动魄、潸然泪下,因为人类天生之共情能力。而人与人的共情能力有高下之分,医学院校的学生,因为他们将来从事职业之关系,尤其需要强大的共情能力。多读经典的古诗词,保持内心的温润和敏感,无疑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共情能力。因此,这也提示我们在讲授文学史部分时,应避免教师满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经典作品,加以品味,再分享感受。

一门课的课时有限,课堂上教师带着学生阅读经典的篇目也就十分有限,因此,示范性的古典诗词精读也显得非常必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比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3],学生们都很熟悉,也非常喜欢,也都赞同这是一首好诗,但若追问此诗好在哪里?大多学生则答不上来。因此,就需要教师示范学生如何去阅读和欣赏古诗词,以此诗为例,可以从形式、声律、内容等多方面去感受它的“好处”,进而引导学生将之运用到其他诗歌的鉴赏中去,逐步提升他们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此外,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对诗歌创作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讲唐代的格律诗时,教师不妨跟学生拓展些汉语诗律学的内容,如律诗的押韵,《平水韵》的由来,基本的格式,平仄关系,如何作对、作粘,对仗的要求等等。考虑到学生非中文专业,可以只讲最基本的格式,不必涉及拗救等复杂的变格。课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次平时作业,按照课上所讲的诗律学知识尝试创作一首五言律诗或绝句,对诗歌内容和意境可以不做过多的要求,但格律务必准确。通过自己动手创作,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格律诗的格式。教师也应及时地将学生的创作情况反馈给他们,这样也可极大地燃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主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生们的潜力是无穷的,有的学生还真能写出不错的诗篇和精彩的对仗句。

3 注重授课内容中思政元素的发掘

“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根本任务,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在中医院校的课堂上推行思政教育尤为迫切,因为学生们将来从事的是救死扶伤、济世救民的工作,德行的培养应是首要的。

《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不乏思政的内容,但如何在课堂上将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巧妙结合,却是需要授课教师精心设计的,因为一味地空洞说教,非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适得其反[4]。比如:《晋公子重耳出亡》这篇课文,十九年的流亡经历,重耳蒙受过屈辱、忍受过饥饿、遭遇过困厄,但对他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讲解时,如果教师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苦难教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甚至内心抵触,不妨在讲完课文后引导学生们思考假如没有这十九年的流亡经历,重耳会怎么样,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然后再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指出他们之所以能够坐在大学的课堂里学习是源自他们若干年前的选择,而他们现在的选择又决定着以后的人生走向,从而引导学生们珍惜大学时光、不可虚度光阴。有位同学后来在一次作业中,分享了他高考失利选择复读的心路历程,曾经他内心十分地纠结,然而在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了解到人生选择的意义,他终于释然。可见,课堂上不着痕迹的思政教育是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5]。当然,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精心的课堂设计。又如,在讲到《论语》中关于“仁”的思想时,学生们大多只知道“仁者爱人”及“克己复礼为仁”两句,而且理解也不尽准确,如果教师生硬地把“仁”與医者仁心的思想联系起来灌输给学生,未必能取得预期效果。不妨先把《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所有论述都集中起来,把何为“仁”讲解透彻,让学生理解“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矣”“我欲仁,斯仁至矣”,那么不必再着意强调,“仁”的思想自然能影响到学生们的言行举止及人生选择[6]。

总之,面对中医院校的学生,我们在进行《大学语文》的讲授时应充分考虑到其特殊性和需要,制定出适宜的教学方案,以求培养出德、智、美等多方面优秀的社会栋梁。

参考文献

[1]  马学海.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J].文学教育(上),2021(11):82-83.

[2]  叶嘉莹.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2018:2-15.

[3]  黄天骥.说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J].书城,2020(1):30-34.

[4]  王莉.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路径[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3):107-110.

[5]  赵佳.高职语文项目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洛阳:洛阳师范学院,2020.

[6]  徐斌.高校思政教学中融入儒家思想的价值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4):120-123.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中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