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管理探究

2022-03-04 02:11枫,艾萍,金浩,赵
现代食品 2022年1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菌株培养基

◎ 徐 枫,艾 萍,金 浩,赵 咏

(1.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锦州 121000;2.锦州市第二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3.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

微生物检验是疾控系统检验工作的重要部分,包括对食品安全事故致病因子、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的空气、公用物品、医院消毒效果、病原菌检验、抗原抗体检验和分子生物学检验等多个项目。由于微生物种类繁多,体积微小,适应性强,培养步骤烦琐,核酸检验易污染,加之取材和检验方法的问题,对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很大,为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并加以控制。

影响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因素有管理体系、环境设施、仪器设备、检验人员、培养基和试剂、标准菌株、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检验方法、质量控制及报告审核等,管理控制好这些影响因素,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的保障。

1 管理体系

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 214—2017)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编制体系文件,制定工作流程及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严格按照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运行,在人、机、料、法、环和测等方面进行控制。

2 环境设施

实验室环境和设施是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成为关键管理内容。针对实验室的设计,要求满足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1]。实验室布局要合理,采用由清洁区到污染区的单一工作流程,避免相邻工作区域的相互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相邻工作区域的隔离。有避光要求的实验室应采取物理屏障措施,要具备双路供电设施或备用电源,防止检验过程中断电而影响实验。根据需要设置无菌室、洁净室、生物安全实验室,做好无菌室、洁净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洁净度监控,保证实验环境满足标准要求。

3 仪器设备

应建立仪器设备档案,一台一档。对检验结果准确性有影响的仪器设备在使用前应采用核查、检定或校准等方式进行溯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要求,强制检定的仪器设备必须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检定,强制检定目录外的仪器设备要进行校准,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必须选择具备资质的机构进行。根据仪器设备特性,定期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保持仪器设备的稳定性。重要的大型仪器设备要由专人操作,授权上岗。

在仪器设备使用时,要填写使用记录,以便出现问题时,可以溯源。编写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制定仪器设备维护计划,定期维护。对于出现故障的仪器设备应及时进行维修,待维修测试合格后才可再次使用[2]。

4 检验人员

检验人员是微生物检验工作开展的直接实施者、参与者,其专业水平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关系密切[3]。要求检验人员应具有相应的微生物专业教育或培训经历,具备相应的资质,能够理解并正确实施检验,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和消毒知识,所以必须对人员的能力进行确认,授权上岗。有计划地对新上岗和转岗人员进行监督,使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定期进行新知识、新方法的培训,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优秀的检验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实验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对各种实验结果进行严谨的分析,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微生物检验工作具有操作复杂、技术难度高的特点,检验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在检验工作中,能够意识到检验操作的重要性,并且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和标准进行,从而减少操作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微生物检验人员还应该不断学习基础医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不仅要增强专业理论知识,还要通过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操作能力。检验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资格考试,确保持证上岗。除此之外,还要鼓励检验人员参加培训班、进修、交流会等,不断学习新型的微生物检验技术。

5 培养基和试剂

培养基和试剂的优劣直接影响检验质量,应在源头对其进行控制。建立供应商档案,确定其资质,并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价,选择产品质量好、企业信誉高的供应商[4]。

采购的培养基和试剂要通过验收,验收包括符合性验收和技术验收。符合性验收应验收培养基和试剂的品名、规格、等级、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包装、储存条件和合格证明等。技术验收要通过阳性、阴性菌株进行对照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判断该培养基和试剂是否满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培养基和试剂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6 标准菌株

标准菌株是在培养基技术验收和阴阳性对照时需要使用的,所以标准菌株的生物学特性非常重要,是判定实验结果和培养基合格与否的依据。采购的标准菌株要通过实验验证其应具有的生物学特性,同时还要做好菌株的管理工作。标准菌株由专人保管,双人双管双锁,保管人员应接受过专业培训,有足够的菌株保藏经验。菌株保藏管表面应粘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菌株名称、菌株号、保藏日期、传代次数等。保藏的菌株要定期传代,检查菌株的形态特征、变异和污染情况。每转种三代做一次鉴定,检查菌株是否发生变异,并做详细记录。菌株传代时,要标上传代的次数、传代的日期、所用的培养基。另外,菌株要有使用和保藏记录。

实验后的菌株、储存经确认或验证不合格的菌株、超过保藏期限的菌株要进行销毁,销毁时必须按照菌株的危害程度严格进行个体防护后,由两人共同操作,同时填写压力蒸汽灭菌器使用记录和菌株销毁记录。

7 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

样品采集过程中若操作不标准、不规范,无法确保采集样品的有效性,影响检测结果[5]。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采样,每件样品的采样量应满足微生物指标检验单位的要求,采样过程中保证无菌。采样后做好标识,送检样品的标识要求具有唯一性,填写好样品名称、样品编号、采样时间、采样地点、批号、数量和保存条件等信息。

根据检验目的、食品特点、批量、检验方法、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和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的规定等确定采样方案。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如果食品安全事故是由批量生产加工的食品污染导致的,按照二级采样或三级采样法采集,重点采集同批次食品样品。如果是由餐饮单位或家庭烹调加工的食品导致的,重点采集现场剩余食品样品,以满足食品安全事故病因判定和病原确证的要求。

运输过程中保护好样品,避免样品的玷污、变质和损坏。对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样品应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执行。

保留的样品,粘贴好留样标识,保存在清洁、干燥、避光的环境中,对保存环境有要求的样品,应监控环境温湿度,填写环境监控记录。不同样品要分区存放,避免混淆。

8 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直接影响检出率的高低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时应优先使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并定期查新,保证使用的标准是现行有效的。在使用新标准方法前,要进行方法验证,验证内容包括方法所涉及的环境设施、人员技能、仪器设备、培养基和试剂等必须满足新标准方法的要求。对方法掌握的熟练程度将影响检验结果,要求定期采用盲样考核、加标试验等方法进行考核,以便能正确熟练掌握检验方法。

9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因素,质量控制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可采用定期使用标准物质、定期使用经过检定或校准的具有溯源性的替代仪器、对设备的功能进行检查、运用工作标准与控制图、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验检测、保存的样品再次检验检测、分析样品不同结果的相关性、对报告数据进行审核、盲样检验检测、实验过程的空白对照、阴阳对照及加标试验等进行监控。外部质量控制可采用参加权威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或实验室间比对等手段。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可以多途径多手段进行质量控制[6]。实验室应根据工作需要,制定质量控制计划,通过质量控制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检验能力。

内部质量控制是判断实验是否成立的重要依据,是保证实验数据准确的手段,通过内部质量控制,可以保证实验的可信度和质量。以下以某医院的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为例,分析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某医院发生患者术后感染,对无菌包进行检验,是由于无菌包灭菌不合格造成,更换灭菌合格的无菌包,杜绝了院内感染的发生。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如表1所示。

表1 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表

通过内部质量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与实验有关的各个因素(包括培养基、标准菌株、培养箱、无菌室等)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保证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应该积极参与实验室间比对活动、能力验证活动,从而科学评估实验室在本领域的技术地位,明确差距和不足。通过不断的改进,提高实验室的技术水平。

10 报告审核

建立报告审核制度,明确各级审核人员职责,履职尽责,保证发出报告的准确性。如表2所示,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20年,经过授权签字人审核,发现错误报告81份,全部改正,准确无误发出检验检测报告。

表2 2020年审核前后检验检测报告质量问题分析表

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质量目标是检验检测报告的一次交验合格率≥97%,经过对检验检测报告的审核,使各科室都能达到中心的质量目标,为客户提供真实、可靠、准确的数据和结果。

除了控制好以上各种影响因素外,还需建立提高微生物检验质量的规章制度。规范的、严谨的、完整的质量管理制度,是促进微生物检验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提高检验质量的保障。实验室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进一步完善检验程序,防止其他因素对检验工作带来的影响。要把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检验人员身上,提高工作责任心,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能够顺利执行、规范执行。检验人员的素质水平也会对检验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必须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升管理效果。

11 结语

开展微生物检验工作可以发现不合格样品和致病因子,为各项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于预防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和疾病控制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做好微生物检验工作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提高检验人员专业能力,是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菌株培养基
不同水质和培养基对紫金久红草莓组培快繁的影响
植物根际促生菌Bacillus mycoides Gnyt1菌株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浅谈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毛木耳优良杂交菌株的选育*
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的确认工作(二)
做好农作物种子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建议
食品检测实验室中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香菇耐高温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