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学校送教上门的新挑战、新要求和新收获

2022-03-05 23:11蔡海燕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浩浩上门教具

蔡海燕

从2016年起,为更好满足社会对特殊教育资源的需求,我校结合自身教学条件,探索创新特殊教育学校模式,组织实施送教上门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义务教育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目标的实现。作为此项活动最早的参与者、亲历者,笔者深刻体会到,对于特殊教育教师而言,送教上门相较于在校教育,面对的困难更多、更复杂,因此,坚定做好这项工作的情怀和落实重点要求至关重要。

一、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的新挑战

(一)施教对象“体智”异常

特殊教育(培智)学校学生与普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相比较,其在体智等多方面存在明显迟滞异常。即使是在校生,无论是课堂理论知识辅导、言语行为矫正训练,还是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以及一些有助于自食其力的职业技能习得等,方方面面都少不了教师的协助。而需要送教上门的学生,都是重度乃至极重度身心障碍者,“体智”条件更弱。

笔者送教上门的浩浩同学,尽管已经18岁、身高1.7米多,但身体因诸多原因导致营养不良,体重只有40公斤,四肢细瘦如柴;患有重度脑瘫和癫痫,无语言能力,常因头痛烦躁自虐,头上经常是青一块、紫一块;独自走路时双脚不敢落地,只能在大人攙扶下行走;饮食、大小便均不能自理。由于浩浩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家长迫不得已就以通过限制孩子活动的方式来避免他自我伤害。长期的限制活动和缺少户外运动,使他的体质越来越差,形成了恶性循环。在送教上门的孩子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二)施教手段相对受限

我校是沈阳市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标准化、现代化的特殊教育品牌校、示范校。学校在专用教室、教具等硬件配置和教师素质能力培养等软件配套方面不断加强,使得在校实施教学的条件日臻完善,教师工作起来得心应手。然而,送教上门则完全不同,稍复杂或大型的教具不便携带,缺少在校教学时班内外教师、同事的配合与协作。

(三)施教环境繁杂、不确定

学校是特殊教育的主阵地,特殊教育教师面对熟悉的环境,能很顺利地开展教学工作。然而,送教上门的施教环境是比较陌生的,教师将面对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家长都是未知数,充满了不确定性。除了这些孩子本身体质状况、智力水平等倾向于重度和极重度的情况偏多外,不少家庭也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单亲带孩、隔代花甲古稀乃至耄耋之年的长辈看护等情况屡见不鲜。这时,如再加上经济困难等因素,施教环境将变得更加复杂。毫无疑问,这些未知情况和不确定性,必然会给送教上门的教师带来在校教学所不曾有的环境及心理压力。

二、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面对不同于在校教育的诸多挑战,特殊教育送教上门要想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实现最终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必然对送教上门的教师提出更高要求。结合笔者多年来的亲身体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要做足“门外功”

教师要事先对拟送教上门的孩子及家庭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尽最大可能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不仅要了解清楚孩子的身体状态、障碍类型、成因、特点、程度等个人基础情况,还要对其家庭主要成员、监护人,特别是共同生活、起主要看护作用的家庭成员等的基本信息有充分的掌握,进而对送教上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做出尽可能具体化的分析预判。

为此,我们预先为送教上门的孩子逐一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全面评估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智力水平、康复需求等各方面具体情况,并与担负日常监护责任的家长充分沟通,再制订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长中短期教育计划与阶段目标(IEP)。每次送教上门前,除了按照既定方案认真备课,熟稔送教内容,还结合学生的康复需求和实际困难,精心准备相应教具。比如,欣欣同学的视力不好,有自虐倾向,但她特别喜欢听音乐和敲打物品,我们每次去她家都提前准备好小鼓、三角铁等小打乐器,引导她边听音乐边敲打,以纠正她的刻板行为;浩浩同学家里全靠父亲一个人忙里忙外,患有脑瘫的浩浩因每天都被关在屋里不能出门而郁郁寡欢,我们在送教上门时就把带他出门晒太阳、看景物、练习走路作为重点;涵涵同学虽然患有较重的脑瘫,但识字却很多,我们就根据她的识字程度精心挑选相应的儿童读物,让她在书本中找到乐趣,丰富其精神生活,为孩子树立信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正是送教上门前的这些精心准备的“门外功”,使我们的每次送教活动都能在很自然融洽的氛围中顺利展开。

(二)要善应“门内变”

特殊教育之所以“特殊”,主要在于受教孩子体质智力的特殊,连带家庭教育环境的特殊,不仅非常法可引导、非常理可晓喻,而且非常规可预判。显然,这在送教上门的学生身上乃至家庭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一方面是缘于前面提到的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的三方面的主要挑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较之在校教学,送教上门的次数和学时明显偏少,与学生及家庭成员的交流互动的充分性明显受限,使得送教上门教师全面深入了解掌握学生个体及家庭整体情况的难度明显加大,比之在校生存在更多“空白”和“盲区”,且短时间难以填补和排除。这就决定了我们无论在送教上门之前的“门外功”做得如何认真细致、缜密周到,也不能保证施教过程中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变数。事先准备好的教案、书本、教具、训练方式等,因为施教过程中意料之外的新情况、新问题,随时可能被中断甚至“失灵”。所以就更需要送教上门的教师对现场随时可能遇到的新情况、出现的新问题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善于随机应变,灵活地调整施教方案和策略。

15岁的明明同学发育严重迟缓,视力仅有光感,不会说话,脾气暴躁,不是在屋子里乱跑,就是砸东西,家中玻璃窗、电视等都被他砸坏过。起初,明明同学对送教上门的老师非但完全不理会,甚至还有攻击行为。我们准备的教案、教具、教法一时难以施展。对此,我们暂时抛开原定策略,根据他视力极差又不能说话的特点,把稳定明明的情绪作为第一步施教重点,用儿歌伴声玩具等吸引他的注意,耐心地陪他在屋子里跑动,再一步一步使他安静下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类似这样的情形,在笔者送教实践中时有体验。对于每一个诸如此类的“门内变”的案例,每次施教后我们都认真总结分析现场瞬变情况与应变措施效果,及时调整、充实、完善下一步送的教计划和具体方案。

(三)要用心“过三关”

首先是“爱心关”。爱心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根基。但现实中,因为教育工作岗位与活动实践内容的不同,如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对爱心的重要性、紧迫性的具体感受程度也会有所差异,甚至这种差异的程度很大。有人说,从事特殊教育这个行业,一定要具有比平常人多十倍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和信心。笔者认为,要做好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爱心。惟有爱心在前,才能让我们毅然走出校园踏上满是挑战的送教之路;惟有爱心在先,才能让我们欣然面对体智比在校生更弱的特殊孩子;惟有爱心在身,才能让我们坦然深入特殊学生家庭,在零距离感受这些特殊家庭的方方面面的同时,增强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

其次是“耐心关”。接受送教上门的特殊教育学生各方面基础条件,无疑是接受教育能力和显现教育效果的极端困难者。很多孩子,且不说写出一个最简单的数字,就是学会能够稳妥地拿住笔,都可能需要反复上门多次才能稍有起色。前面提到的明明同学,经过我们历时半年多的送教上门陪伴疏导,才终于从对老师不理不会、甚至动辄要打老师,到主动迎接老师来家送教的可喜转变。如果送教上门工作没有教殊教育教师不厌其烦的耐心和绝不言弃的毅力支撑,是不可能有这种奇迹般的转变发生的。

最后是“通识关”。这里所说的“通识”,是相对于单纯针对特殊教育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而言的。过“通识关”,就是送教上门的特殊教育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用来改善和提升特殊学生的體质和智力水平,而且还要注意掌握与这些特殊家庭成员密切有效沟通的知识能力,注意了解与这些特殊家庭密切相关的最新政策信息,注意搜集在送教上门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其他资源情报。这是因为,送教上门教师面对的是体智比在校生更弱的特殊学生,并且施教次数、学时远不能跟在校生比;面对的是学生—家长—家庭三位一体,而不同于在校教育的单一学生;面对的是饱受社会、经济、心理、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内外压力的弱势群体。送教上门教师只有过“通识关”,才能在有限的施教次数和学时里,把培育学生与影响家长、关心弱势群体一体推进,把“送学校的特殊知识技能、送党和政府的特教政策、送社会各方的特别爱心”一体完成,不但让学生的体智不断改善,而且让家长增强对孩子康复的信心,更积极主动地支持配合送教上门,同时让家庭感受全社会的温暖,从而实现送教效果的最大化。

三、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的新收获

对于特殊教育教师来说,积极适应并有效应对送教上门的新挑战、新要求,就好比在砥石上磨砺剑锋,在苦寒中蕴育梅香。回望5年多来的亲身经历,笔者深感一路收获满满。这些收获,像是春天里的涓涓溪流,抑或是沙漠中的汩汩泉水,给人以别样的惊喜。

(一)学生的积极变化

浩浩同学在送教之前脚不敢落地,必须大人搀扶下才能迈步,没有自主意识,甚至连眼神交流都没有。经过我们将近一年送教上门的持续努力,他不仅认识了我们,而且越来越亲近,愿意我们给他上课。再后来,一见到我们,他就手舞足蹈,格外兴奋。浩浩的母亲说,有时送教正赶上浩浩产生困意想要睡觉,但一听说老师来了,马上就精神起来。起初无语言能力,视力仅有光感,除了打人毁物就是一味乱跑的明明,在我们不断调整优化施教方案对策,坚持不懈陪伴引导下,其自律意识日渐增强,暴躁多动的情状也渐趋平稳,每天的生活也变得有规律,脸上经常浮现笑容。每次我们去送教,他都早早地站在门口迎接,授课结束后还主动要求下楼送老师,跟老师依依不舍。

(二)家长的感动言行

有一次,我们带着慰问品和康复教具来到佳佳同学家里时,佳佳的母亲拉着我们的手一边落泪一边说:“我没想到老师们能这么想着我们。”还有一次,我们到位于城郊的彤彤家送教,彤彤的母亲非常感谢我们不辞辛苦、不厌其烦地坚持来送教。这些家长们的真挚神情与朴实举动,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也让我们倍感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职业光荣。

5年多的特殊教育送教生涯,像这样感人至深的场景和体悟,几乎每一次都有经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实践中收获着的一个又一个别样惊喜,激励着像笔者这样的特殊教育人在助力 “义务教育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目标实现的大道上勇毅前行。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浩浩上门教具
小“潮人”上门打卡,编辑部上演“T台秀”啦!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外卖与快递
大学生暑期耕田挣2万元
面对无孔不入的上门推销,我们已经尽力了
小蚂蚁
不客气
生意上门
今天,你微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