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红茶为什么这样“红”

2022-03-06 08:05蒋子衿
湖南农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桃源县工夫桃源

本刊记者 蒋子衿

“雪峰山野藏奇葩,桃源仙境出红茶。”在巍巍武陵与莽莽雪峰之间,悠悠沅水与千溪万瀑交汇之处,孕育了湖南红茶核心子品牌——“桃源红茶”。她用一片叶子讲述着致富一方、红动中国、香飘世界的“火红”故事。可是,桃源红茶为什么这样“红”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她的红面纱。

根正苗红,传承湖红工夫

说起桃源红茶,绕不开“湖红工夫”。“湖红工夫”既是湖南省历史悠久的工夫红茶的代名词,更是湖南工夫红茶乃至中国工夫红茶高品质的象征。

咸丰七年(1857年),闽赣茶商在桃源设庄收购鲜叶,试制工夫红茶,冒充建茶(产地为福建建溪流域)出口欧洲,始为“湖红工夫”;同治四年(1865年),于桃源沙坪开埠运销红茶,因桃源生产的红茶香高味浓,品质与建茶有明显差异,索性就以“湖红工夫”出口,深受欧洲国家消费者欢迎,桃源红茶由此盛行。

20世纪50年代起,国家确定了桃源红茶县的定位,着手发展茶产业。为此,湖南省外贸公司在沙坪创建桃源茶厂,主要精制出口工夫红茶。作为“湖红工夫”的原产地,桃源生产的“湖红工夫”红茶出口欧洲市场直至20世纪末期。

一个半世纪来,桃源茶业几起几落,走过了一条坎坷、曲折的道路,唯有桃源红茶经久不衰、历久弥香,在发展中不断崛起。

红情绿意,接续湖红精神

近年来,桃源县委、县政府把“桃源红茶”作为桃源县特色农副产品中茶叶的公共品牌来开发,制定了“桃源红茶”产业发展规划,立志将红茶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县的重要引擎。

为此,桃源县专门成立了“桃源红茶”地理标志产品公共品牌开发领导小组和管理办公室;制定了《桃源红茶加工技术规程》《富硒桃源红茶(天然)生产技术规范》等标准,全县推进茶园绿色防控体系,组织企业逐步向绿色和有机茶方向发展;加强生产技术服务和指导,邀请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研究员等专家为茶农培管茶园把脉,全方位提升“桃源红茶”的内在品质。

2016年,“桃源红茶”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17年,桃源县便开始对“桃源红茶”公共品牌进行授权使用,旨在保障“桃源红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形象、品质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2019年1月1日,“桃源红茶”公共品牌进行了重新授权,目前授权使用“桃源红茶”地理标志的经营主体31家,其中企业24家、合作社7家。

在这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桃源红茶”实现了质的飞跃,并迅速融入“湖南红茶”省级区域公用品牌体系,做“湖南红茶”核心子品牌。“花蜜香、甘鲜味”的“桃源红茶”,实现了“湖红工夫”创新发展,是“湖南红茶”在茶树品种上有所突破的典型代表和特色标杆。2019年,“桃源红茶”荣获湖南“十大名茶”称号;2020年,“桃源红茶”被评为2020湖南茶叶“精准扶贫十大区域公共品牌”;2021年,桃源县被湖南省茶业协会、湖南省红茶产业发展促进会授予“湖南红茶产业发展先进县(市)”。

万紫千红,共创“湖红”胜景

桃源红茶以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谱写着一片叶子兴旺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乐章,挑起了富民强县的大梁。而这背后也离不开无数桃源茶企和合作社的积极参与与大力支持。

桃源县现有省级茶叶龙头企业3家、市级茶叶龙头企业9家、规模以上茶企22家,茶叶专业合作社58家。其中建于茶马古道上的湖南百尼茶庵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尼茶庵”),是湖南红茶第一批授权企业,在种茶、制茶、售茶路上深耕近30年,建成标准化茶园基地800多公顷、加工园区超过5公顷、名优茶生产线6条,购进茶叶加工设备317套(台),年生产加工能力超过5万吨,年产值超过6000万元。斩获省市级以上荣誉无数,“百尼茶庵·崖边野茶”“百尼茶庵·红功夫”“百尼茶庵·红金芽”分别荣获第七、八、九届湖南茶博会“茶祖神农杯”金奖。

而桃源县的茶企后起之秀——桃源县君和野茶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和”),也是“2020年度‘湖南红茶’品牌使用先进企业”,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营运模式,充分利用乌云界原生态、纯天然、高富硒野茶原叶,开发了栗香纯正的工夫红茶与精品红茶,屡获嘉奖。在第十二届湖南茶业博览会上,“君和”牌桃源红茶被评为湖南茶叶精准扶贫企业品牌;在第二十二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和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君和”牌桃源红茶获得金奖。杨溪桥镇蔡家塘村依托君和发展茶叶产业,惠及贫困人口1900余人,累计增收130余万元,成为“湖南红茶”首个扶贫示范村。

正是桃源县众多优秀的茶业企业的辛勤耕耘、推陈出新和模范带动,助力“桃源红茶”创出名牌、打响品牌,在世外桃源共创湖红胜景。

桃源现有茶园面积12667公顷,茶农近3万户,相关从业人员达20万人以上,茶业年产值28亿元,力争到2025年,把“桃源红茶”打造成国内一流茶叶品牌,实现茶产业综合产值32亿元。“桃源红茶”让桃源县广袤大地上的一个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动讲述了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一个品牌振兴数个乡村、一个品牌致富万千农民的故事。

猜你喜欢
桃源县工夫桃源
“工夫”与“功夫”
一杯热茶的功夫
罗圹增
《王维桃源行》
“诗内”与“诗外”工夫
桃源县城共享单车推广与实施方案
关于桃源县茶产业的研究报告
一杯热茶的工夫
丘陵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