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园林绿化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2-03-06 23:02王海浪
运输经理世界 2022年29期
关键词:绿带城市道路绿地

王海浪

(福建省广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00)

0 引言

城市中的道路园林绿化,不仅可以将城市景观面貌展示出来,也能将城市文明程度体现出来,与人们生活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做好道路园林绿化工作是城市绿化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组成。在开展道路园林绿化过程中,要想保证整体效果,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合理措施[1]。下面以厦门为例,针对城市当中开展道路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的对应有效措施进行详细分析。

1 厦门城市道路园林绿化的基本情况

厦门市2021 年绿化覆盖率超出45%,在园林绿化建设方面的管养水平获得了明显提升。在道路园林绿化方面,正在不断进行优化。厦门市属于东南部沿海城市,因此种植的植物主要为亚热带、热带植物,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时,应用的为凤凰木、非洲楝、高山榕、扶桑、金蒲桃等,优势树种为高山榕、凤凰木等。

2 城市中道路园林绿化基本概述

城市道路为城市当中行人行走和车辆行驶用地,属于城市交通设施。城市道路园林绿化,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第一,道路绿地。道路绿地即广场用地、道路用地范围中能够绿化的用地,可以将其分为交通岛绿地、道路绿带、停车场绿地、广场绿地。第二,城市绿带。城市绿带即道路红线范围中的带状绿带,可以将其划分为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路侧绿带。第三,分车绿带。分车绿带即车行道之间能够进行绿化的分隔。中间分车绿带处于上行和下行机动车道二者之间,两侧分车绿带处于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二者之间。第四,行道树绿带。对于行道树绿带来讲,设置在车行道以及人行道之间,绿带中主要种植道树。第五,交通岛绿地。交通岛绿地即能够进行绿化的交通岛方面的用地,对于绿地来讲,分为导向岛绿地、中心岛绿地以及立体交叉绿地。第六,路侧绿带。对于路侧绿带来讲,处于道路侧方,设置在道路红线和人行道边缘之间。第七,中心岛绿地。就中心岛绿地而言,处于交叉路口能够进行绿化的对应中心岛用地中。第八,立体交叉绿岛。属于匝道、互通立体交叉干道进行围合设置的绿化用地。第九,导向岛绿地。此绿地处于交叉路口位置能够进行绿化的用地。除此之外,也包括停车场绿地、广场绿地、装饰绿地、开放式绿地等。

3 城市中道路园林绿化的重要作用

城市属于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形成的产物,城市化进程逐步推进过程中,出现的人口密集、规模扩大、车辆增加等问题越发明显,在此情况下,导致自然环境污染明显加重,区域中原本热平衡、碳氧平衡等被打破,对社会发展、人类生存产生的不良影响较大。城市中道路园林绿化的实施,可以发挥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功能,降低空气污染产生的影响,起到杀菌、除尘、增湿、降温、防风、降噪效果,促进城市良好生活环境构建,产生的社会效益比较明显。同时,绿化具有调节小气候的作用,能够对气温进行调节[2]。处于炎热夏季中,树木叶面积能够发挥遮阳作用,针对太阳辐射进行反射,将阳光对于地面产生的直射减少,并且树木会基于叶片将水分蒸发,将自身温度降低,促进空气湿度提升。此外,可以实现对环境的美化,使城市呈现出生机盎然、色彩斑斓状态。

4 城市中道路园林绿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1 生态性

生态为物种和物种的协调关系,属于景观灵魂。在进行道路园林绿化过程中,植物应进行多层次配置,展开空间合理配置,形成植物群落美。实施各路段设计时,应考虑生态性的体现,展现植物在配置以后季相美、层次美,并发挥其美化环境的作用。

4.2 安全性

道路园林绿化开展时,营造的景观不能对管线设施、交通等产生影响,也不能遮挡行车视线、交通标志,结合植物特性、栽种位置进行绿化,尤其是行道树干高度,需避免对正常行驶产生影响。

4.3 艺术性

道路园林展开绿化时,应尽量使其呈现出美学欣赏价值以及浓厚艺术气息,推动城市道路和植物景观之间进行有效结合,保证符合大众审美,展现城市道路艺术化、园林化。尽量避免景观出现过于单调的问题,形成节奏变化美感。道路整体上应具有相似性,体现出整体感。在不同路段当中,植物色彩、树形上应具有变化,并且关注绿化呈现出的景观效果与季相变化。

4.4 地域性

地域文化属于景观载体,进行道路景观绿化时,应注重地域性的体现,实现因地制宜,结合地域实际情况进行树种选择[3]。树种对区域土壤、气候具有较强适应性同时,也需体现出本地特色。

4.5 多样性

道路园林绿化开展时,需将保护生态环境视为重点,尽量避免破坏生态环境。进行植物配置时,应注重和原本自然环境之间的结合,确保物种选择适宜,构建丰富植物景观。同时,对于植物种类需进行搭配应用,在不同路段中,在绿化形式以及植物种类方面尽量体现出变化性。

5 城市中道路园林绿化的主要形式

城市道路进行园林绿化之前,应充分了解道路性质、等级、环境、形式、使用程度等,并制定可行性较强的方案。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来讲,往往会受道路断面形式影响和限制,不能随意设计各种形式绿地。而道路形式正式进行绿化之前便已固定,这就需要在进行绿化时基于道路形式,结合原本基础尽量使绿化形式呈现出多样性,有效发挥绿化作用,促进绿化可以达到预期目的。在对我国城市道路进行划分时,可以分为四板五带、三板四带、二板三带、一板二带这几种形式,板即硬化以后存在交通功能的路面,而带即能够绿化的路面,包括行道树带、隔离带等。进行道路园林绿化过程中,应结合道路形式进行恰当安排,进而达到不同效果。种植道路植物时,主要为两种:一种为树带种植,车行道、人行道二者之间或者便道外侧位置将不加铺装、连续种植带留出,上面进行行道树种植,或者草坪、灌木种植。运用此种方式对于树木生长较为有利,也能体现出较强美化、绿化功能,在宽阔主干道中较为适用。另一种为树池式种植,多数应用在行人多而窄以及交通量大的街道上。部分道路进行园林绿化过程中,考虑美化、绿化、环境、交通多种因素影响,可以兼有两种形式。

6 城市中道路园林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6.1 行道园林绿化存在问题

厦门市的道路园林绿化具有一路一树特点,如湖滨南路种植的芒果树,槟榔路种植凤凰木,厦禾路种植的火焰木,金榜路种植的大花紫薇。芒果树属于常绿乔木,在5 月到10 月会挂满芒果。凤凰木为厦门市市树,其中湖滨中路、市府大道、金尚路为主要分布区域,在每年的5 月,便会一树一树地开花。火焰木具有较好绿荫效果,花开时艳丽如火,但是扎根不深,如果遇到台风时,比较容易被刮倒,但是具有较强适应性,将其扶正以后便会继续生长。大花紫薇会在春季和夏季开花,会在秋冬红叶。一般来讲,花期为数月。在厦门市中,各条次干道、主干道以及支路进行绿化过程中,均通过不同树种,将道路景观、道路风格具有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比较充分地体现出来,使道路景观呈现出一路一景,在此情况下,城市道路绿化避免了出现千篇一律状态[4]。然而道路中基调树种存在明显的不够突出问题,未能形成特色,同时部分树种在生长时会出现板根生长明显突出的问题,导致管线、挡墙、人行道受到破坏。

6.2 分车带绿化存在的问题

分车带分为两侧分车带与中央分车带,均存在一定问题。

6.2.1 两侧分车带。在厦门市中分车带绿化主要基于大绿量、自然式思想理念进行设计,培植的植物比较复杂,结合了复层植物群落、较多植物种类,形成了多样性配置模式。绿化率比较高、绿量较大,并且景观十分丰富多彩。然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面临着高、密、厚多种问题,在此影响下,导致植物整体生长环境相对较差[5]。而景观呈现出的效果也受到了极大影响,进行后期养护时成本明显增加。

6.2.2 中央分车带。对于中央分车带来讲,为保证绿量,往往会通过复层植物群落进行配置,并且种植灌木、乔木以及地被。其中比较常用的类型包括规则式、自然式两种。对于自然式来讲,景观较为自然,然而整体比较凌乱。对于规则式来讲,景观比较大气、简洁,然而整体上较为单调。

6.3 交通岛绿化存在的问题

厦门市进行交通岛绿化过程中,存在绿植过于高大,欠缺通透配置问题。部分大灌木、乔木会将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遮挡住,导致司机视线受到影响。司机在道路中行驶时,难以进行提前变道,在此情况下便会阻碍交通,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出现。

6.4 绿化带绿化存在的问题

绿化带为道路最外侧绿地,在厦门市中,多数路侧宽度为20~30m 之间。对于路侧绿地来讲,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品种比较丰富,主要是通过乔灌木之间结合的方式,形成复层群落模式,包括前景、主景以及背景,整体绿化层次比较丰富。进行路侧绿化过程中,往往会为了使绿化前期呈现出较好效果,便设置过密植物。设计过程中,往往仅考虑到景观进行前期设置的效果,在种植植物过密的情况下,整体透光性、透风性会受到较大不良影响[6]。同时,植物之间会竞争养分、相互遮挡,容易造成苗木出现营养不足问题,影响苗木正常生长,并且容易受到病虫害危害。在此情况下,不仅会导致绿化景观效果受到不良影响,也会将绿地花费的养护成本增加。

7 城市中道路园林绿化存在主要问题的解决对策

7.1 合理开展行道园林绿化

城市道路进行绿化过程中,在选择行道树种时,结合基调树种凸显城市特点,或者运用一路一树使每条道路均具有特色性树种,属于一直讨论的问题。厦门市针对城市道路进行主次干道绿化时,可以将基调树种作为重点,构建地域景观特色。在支路中,可以结合不同树种行道树,呈现出一路一树特点。运用此种方式,城市道路中的景观可以体现出更为明显的多样性[7]。选择行道树时,应尽量选择分枝点高、深根性、生长健壮、冠大荫浓、适应城市环境,以及不会对行人产生危害的树种。

7.2 优化分车带的绿化工作

7.2.1 对于两侧分车带来讲,受其功能影响,功能上不宜过于繁杂,这主要是由于行车时并不会欣赏绿植。因此,在对分车带进行绿化过程中,可以运用地被植物和乔木,或者草坪和乔木进行结合配置形式。如果分车绿带被道路出口或者人行横道断开,在两端对应安全视距中,配置绿植时,需运用通透式方式。一般来讲,植物高度应不超过0.6m。多数情况下,分车带中,往往上层乔木树种并不会随意进行更换,而下层和中层在时间推移下,可能进行一定改造。

7.2.2 对于中央分车带来讲,应体现出大气、间接、序列性、规则性等特点。多数来讲,中央分车带在设置宽度时,应不超过3m。要想使道路中形成宽敞空间、安全环境,避免司机视线受到影响,就应尽量不种植乔木,可以种植相对较矮的绿篱组合或者花灌木。对于中央分车带来讲,如果宽度超过5m,则可以结合彩叶乔木、开花乔木,根据微地形,构建层次丰富、简洁大气以及疏朗有序的道路景观,将城市中植物景观特色充分体现出来,为城市增添色彩。

7.3 科学进行交通岛绿化

就交通岛来讲,属于道路交叉点,同样为街道景观对应的视觉焦点。在针对交通岛进行绿化过程中,可以配置丰富植物种类,体现出配置多样化。同时进行精细管护,通过景石、小品等构建优美园林景观,进而获得比较好的绿化效果。在交通岛花池当中,可以通过大乔木的种植,达到建设街道主景的目的,并发挥遮阴效果。对于花池来讲,主要是结合通透配置,使时令花卉与木本地被之间进行结合。对于木本地被来讲,主要是发挥底色作用;对于时令花卉来讲,主要是发挥装饰作用。

7.4 有效展开绿化带绿化

在进行绿化带绿化过程中,应注重微地形塑造以及自然配置实现,形成比较丰富竖向变化,进而使人们获取多种观赏体验以及观赏角度,并且需实现因地制宜,结合堆土方式构建微地形以及变化性明显的空间。在此情况下,可以使背景树形成比较流畅的林冠线,形成的高差比较合理,比较有利于建立稳定生物群落,防止地形过于平坦单一的状态下出现单调感。结合自然变化地形与自然植物群落之间进行搭配,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园林意境。就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来讲,审美需求变得更加多元,人们普遍比较喜欢多层次配置模式以及疏朗通透视觉效果,在植物营造空间方面整体要求更高,应用群落式、近自然、可持续形式实现对绿色生态空间的营造,是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

8 城市中道路园林绿化效果保证措施

8.1 做好绿化建设规划

进行绿化过程中,要想使其增强社会适应性,就需制定科学、明确的规划,结合各条道路具体情况展开绿化,可以基于规划应用分批、分期形式开展,进而使道路园林绿化整体在实施时,呈现出较好效果。

8.2 科学方式更换树种

部分树种应用于绿化时,未能将其生长过快或者其他因素考虑其中,可能导致车辆、行人出行不便问题的出现,在此情况下,便需对树种进行及时更换,结合低矮树种。同时对于种植多年,经常出现病虫害的树种,也应进行及时更换。选择树种时,尽量选择生命周期长,落叶晚、发芽早,可以长期保持较好景观效果,对于汽车尾气、道路烟尘具有较强抗性,以及挡风、抗风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繁殖能力,在移植以后成活率较高的树种。

8.3 强化绿化施工监督

道路园林绿化工作开展时,应加强对苗木、土壤、种植多个方面质量的关注。对于土壤厚度来讲,需进行严格要求,尽量保证土壤含有有机质比较多。选择苗木时,应确保其不存在病虫害以及生长健全,尽量结合本地生产的苗木。并且种植时,不能受工程量影响进行过密种植,也需避免过于稀疏。在绿化以后做好养护,促进道路园林绿化将自身作用与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8.4 提升人们绿化意识

在人们缺少绿化保护意识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损绿毁绿问题,为降低上述问题发生概率,应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使人们认识到保护绿化的重要性。同时,强化损绿毁绿监督工作,推动相关责任的有效落实。

9 城市中道路园林绿化注意事项

9.1 展现城市道路功能性

城市道路层次多、复杂性强,景观方面的要求在交通方式不同的情况下会有所不同,因此城市道路进行园林绿化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道路性和道路环境。在针对交通干道进行绿化时,应将车辆行驶速度充分考虑其中[8]。针对生活居住区域当中道路进行园林绿化时,需结合道路宽度、道路线形进行合理调整,针对植物形态、高度、配置、色彩进行综合性考虑。

9.2 重视当地植物的保护

道路园林路滑为人工化工程,绿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与破坏,加强对本地生态植物的利用,体现出本地生态和道路建设之间的生态统一性。在历史发展中,当地原生植物对于当地生态环境已具有较好适应性,并且在生态方面也实现了一定平衡。实施道路园林绿化时,不可避免会导致环境受到影响,为体现出绿化的生态性,应尽量在绿化时减少对环境形成的负面影响,确保原生态物种的平衡性。

9.3 注重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道路进行园林绿化过程中,整个过程往往较为漫长,绿化要想获得较好效果,就不应过于追求快速完成,需应用分阶段形式实施,并且创建道路绿化景观往往需经过一段时间,尤其是处于完成初始阶段,可以基于生长缓慢树种、速生树种,将植株距离设置适当[9]。同时植株在生长时,需要一定空间与时间,进行设计时不能过于追求迅速成型,将苗木种植密度、种植规格片面加大,确保绿化整体效果,促进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9.4 充分体现出整体协调

城市道路进行园林绿化过程中,应注重和市政设施、建筑、公共设施之间的协调性,设计好建筑红线以及道路红线范围,保证绿色空间充足。并且,考虑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情况下,针对植物和其他景观之间的关系进行妥善处理。部分老路在最初进行规划时,由于未能预留出足够绿化空间,导致后期进行绿化时难度明显增加,财力资源、人力资源有所浪费,对统一性的实现产生了不良影响。城市道路系统纷繁复杂,因此在确定道路整体分布以及道路宽度过程中,应将道路性质、等级、地位等作为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方能使绿化呈现出明显的统一性,并且绿化开展时,应具有等级差异,进而使道路园林绿化可以和城市之间实现统一。在此过程中,对于色彩应用、细节设计可以做出适当改变,防止景观出现过于单调的问题。

10 结语

总之,城市不断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道路园林绿化工作受到了比较广泛的关注。道路园林绿化工作的有效实施,对于提升城市绿地整体覆盖率、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保证道路园林绿化效果,应加强对绿化中存在不足的分析,结合合理措施开展道路园林绿化工作,进而使道路园林绿化将自身生态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为人们提供舒适休息空间,并且为今后道路园林绿化的实施提供一定参考。

猜你喜欢
绿带城市道路绿地
北京不同道路绿带银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英国绿带经验对我国城市开发边界管控的启示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构建个性化的城市细胞膜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