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22-03-07 10:49彭静宇
大飞机 2022年1期
关键词:民航业民航局空域

彭静宇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发展的开局之年。这一年,中国民航运输业在统筹疫情防控和促进行业复苏间艰难地寻找平衡,并在“至暗时刻”蹚出了一条缓慢复苏的“航道”。对此,在1月10日举行的2022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民航局局长冯正霖说到,“过去的一年,我国民航运输业面对疫情防控、经营亏损、安全压力等困难交织叠加的影响,坚持稳中求进,在逆境中展现了强大韧劲,难中有成、难中有进。”

2021年,难中有进

回顾过去的2021年,中国民航运输业面临的挑战与考验甚至超过了新冠肺炎疫情初发的2020年。尽管随着疫苗接种率的稳步提高,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态势在全球范围内一度好转,但变异毒株的来袭以及国内疫情的零散传播,不仅使国际航线迟迟难以恢复,国内市场也在2021年先后错失了春运、暑运、国庆等传统生产旺季,行业的全面恢复面临严峻考验。

对此,中国民航局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修订升级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升级航班和机场防控措施,牢牢扎紧民航疫情防控网。冯正霖在今年的民航工作会上表示,“确保疫情不通过航空途径传播既是民航人的责任,也是行业恢复发展的基石。”

与此同时,民航局还出台了相关政策为行业企业减负。如,2021年4月1日起,民航发展基金征收标准再降20%,再加上其他相关政策的出台,全年为行业降低成本近100亿元。

同时,全行业继续确保航空安全万无一失,民航运输实现持续安全飞行“120+16”个月、9876万个小时,空防安全235个月,责任原因征候万时率同比下降29.6%,通用航空事故万架次率同比下降23.9%。

2021年,在危机中寻求发展,升级“随心飞”、结合建党百年推出“红色航线”等创新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激发了国内航空市场的潜力。2021年民航业在“干支通、全网联”等服务模式和百条红色旅游精品航线的推动下,全年新增航空人口3563万。

在航空货运方面,民航业更是为国家产业供应链稳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尽管客运航班数量的减少令货运承压,但是行业仍努力保持和提升国际货运网络的通达能力,并且相比客运,货运市场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民航业并没有因为行业发展暂时受挫而放慢脚步。2021年民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0亿元,同比增长6.4%,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民航“三中心”正式投运,沪蓉大通道正式贯通、京广大通道南段空域优化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中俄联合体全球空间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全年民航新建运输机场9个,成都天府机場、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正式投运,至此,全国颁证运输机场达到248个。

2021年也是民航业进一步推进服务品质提升的一年。全年航班正常率达到88%,连续4年保持在80%以上。同时,通过过去几年信息化建设的积累,我国已有29家机场实现身份证一证通行,66家机场应用人脸识别技术、234家机场实现“无纸化”便捷出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通航航班的便捷性方面也有了大大的提高。目前,国内通程航班覆盖范围和行李全流程跟踪范围进一步扩展,已有40家千万级大型机场开通了旅客“易安检”服务。在机场服务方面,全民航已有842架客机具备客舱无线网络服务能力,较2020年增加29%。所有这些数据的背后,都意味着旅客出行便捷度和满意度的大幅提升。

2022,正视困难,更要坚定信心

2022年新年伊始,全国各地不时有零散疫情发生,给民航业的春运蒙上了一层阴影,同时也意味着,新的一年,民航运输生产依然承受重压。对此,冯正霖在民航工作会上指出,“2022年,全行业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对我国全链条科学精准防控能力的信心,坚定对我国宏观经济大盘稳定的信心,坚定对我国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潜力的信心,坚定对国家加大扶持民航业恢复发展力度的信心,坚定对我国民航自身基础实力的信心,全力促进行业恢复发展。”

对于新一年的发展,民航局在工作会上也制定了明确的目标:

此外,民航局也明确,在疫情不出现反复波动的情况下,力争实现行业整体扭亏增盈。

这一目标的设立,是建立在国内市场强大的内需基础上的。2021年,我国新增的3563万航空人口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二三线城市。因此对于民航业来说,对新增航空人口,尤其是对下沉市场潜力的挖掘尤为重要,如果能够充分挖掘这一部分市场的潜力,将为行业恢复和未来发展积蓄强大的动力。

而这又延伸出曾一度困扰行业发展的问题,那就是企业如何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于大型骨干航空公司来说,最大的困扰莫过于国际航线的大量停飞,而对于一些中小型航空公司来说,则暴露出了细分市场开拓不足的问题。对此,在今年的工作会上,民航局明确鼓励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市场策略,深耕细分市场,不搞“白菜价”恶性竞争。具体来说,就是鼓励大型骨干航空公司围绕各自核心市场,聚焦中远程商务旅客,鼓励中小航空公司专注支线市场。为此,民航局还专门出台了《民航局创新“干支通、全网连”服务模式实施意见》,指导航空公司加快拓展航线服务网络。同时,民航局还特别指出希望企业继续利用好现行中小机场、支线航空、通用航空等补贴政策。这对于中小型航空公司来说,无异于危机中蕴藏着巨大商机,值得行业企业深入研究和探索。

在航空货运方面,在此次工作会上,民航局指出,2022年将利用市场扩大窗口期,进一步推进枢纽机场货运保障设施能力建设,提升航空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航空货运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战略支撑作用。事实上,航空货运这一行业短板正是由2020年突发的一场疫情所暴露出来的,对于中国民航来说,通过这几年的窗口期,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能力的规划,将有助于未来航空货运的健康发展。但需要指出的是,如何避免重复建设以及航空货运如何进一步融入铁路、海运等也需要提前进行谋划和布局。

2022,继续加快软硬实力建设

尽管过去两年,我国民航运输业的高速发展由于疫情被按下了暂停键,但是支撑我国民航业未来继续较快增长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改变。“十四五”期间我国航空运输市场依然增长潜力巨大,仍处于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为了支撑行业的快速发展,民航局在工作会中指出,将继续巩固基础、完善政策和机制、深化改革和创新,为未来行业的复苏做好软硬件两手准备。

从硬件建设来看,2022年民航局将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的力度,围绕打造现代化国家综合机场体系,抓紧民用运输机场建设规划落实,力争在2022年底颁证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56个。同时还将加快推进厦门新机场建设,推进广州、重庆、福州、长沙、西安等机场扩建。民航局特别指出,将加快提升机场货运保障能力,确保鄂州货运机场顺利投运。

从空域改革方面来看,这一稀缺资源一直是困擾民航业发展的难题,民航局表示,将进一步协调中央空管办推进空域分类划设与管理,重构全国骨干航路网。尤其是要继续推进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繁忙空域优化,推动京津冀地区空域持续优化,逐步改善首都两场空域运行环境。围绕低空空域改革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民航局表示将加快低空空域的分类划设与管理,加快推进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为通用航空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从完善政策层面来看,航权开放政策是今年民航工作会上行业较为关注的话题。对此,民航局在工作会上明确表示,将进一步扩大航权资源储备,完善国际客运航权配置规则,实施更加灵活的国际货运航权配置政策。同时民航局在2022年将专门设立货邮飞行时刻池,优化货邮时刻供给政策,这对于航空货运市场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

从创新的层面来看,2022年民航局将进一步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行业的协同运行水平。民航局将出台《民用航空协同运行管理办法》,启动全国民航协同运行系统建设。在此基础上,将不断完善大面积航班延误处置和航班计划的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保障工作时间窗口前移。同时,还将进一步探索区域运管委建设,在主要机场群和热点城市对航线推动建立多场运管委联动机制,扩大对运行数据的共享范围,并计划在2022年初步完成所有运输航空公司、运输机场和空管相关数据资源的汇集共享。

同时,2022年中国民航将继续利用市场恢复阶段这一低负载期,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进一步推动做好智慧民航建设、民航绿色发展等工作。从推广电子登机牌到打造全流程飞行节能模式,从机场人脸识别技术的推广到东航实现首个国内“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航班”,过去几年民航智慧机场和绿色低碳行动正在有序推动中。在今年的工作会上,民航局表示将继续聚焦智慧民航主线,推动民航科技创新体系再升级,尤其要大力促进北斗导航、5G航空应用等科技成果转化。

最后,在今年的工作会上,民航局还特别指出,2022年将继续做好C919、MA700、长江-1000A、直-15等国家重点项目的审定工作。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适航审定能力与制造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过去几年,在国家一系列重点项目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适航审定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因此,2022年除了民航运输业本身的发展,局方对这些重点项目的审查工作进展也值得关注。

猜你喜欢
民航业民航局空域
空管技术在低空空域管理中的应用
台首次公布美空军活动
空中交通管理中的空域规划探讨
民航局:4家美航企恳请延期两周审查
现行PBN技术简析
如何凝聚人心,确保民航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