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观念对学校体育开展的制约与对策研究

2022-03-07 01:05殷国豪
体育时空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制约对策研究

殷国豪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家庭教育观念如何制约学校体育发展、家庭教育观念产生的原因、起源以及解决对策进行研究。认为:(1)中国传统教育观念中的儒家伦理道德决定重德轻体的观念是基本准则,重视身体方面的修行往往是一种思想的潜能。(2)重文轻武的思想制约着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功利主义思想的盛行,导致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分数,成绩,学校的升学率等,而排斥与高考无关的学校体育。(4)高考及社会评价制度等的改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要进行体育价值的宣传,思想的启蒙,将“育体”和“育人”高度关联,使广大家庭认识到学校体育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  家庭教育观念  学校体育  制约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1-083-02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979—2008年的30年间,中共中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国家体育总局(原国家体委)共颁行有关学校体育政策、法规268件[1]。可见我国出台的关于学校体育的政策、法规、指示不可谓不多,然而基层实践的实际状况却与理想情况相去甚远。在基层,人们是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那么究竟是谁在阻碍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什么要这样做?

面对理想与实际的巨大差异,研究者对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展开了研究,从很多层面分析了学校体育发展的困境,包括师资力量的不足,场地器材的匮乏,应试教育制度的难以彻底根除等等,并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而关于家庭教育观念对学校体育的影响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并且大都只对家庭教育的现状做了阐述,没有深入分析我国之所以存在这种家庭教育观念的原因、起源,也没有给出相应的对策,这难以改变现有的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家庭教育观念,难以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鉴于此,本研究将深入研究我国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学校体育开展的制约现状,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建议以及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家庭

通常所谓家庭,是指夫妇子女等亲属所结合之团体而言。故家庭成立的条件有三:第一,亲属的结合;第二,包括两代或两代以上的亲属;第三,有比较长久的共同生活[2]。

家庭是以姻缘和血缘包括拟血缘关系为纽带,以这些人共同生活为特征的社会生活共同体[3]。

从以上学者对家庭概念下的定义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包含以下几个共同要素:家庭是男女两性以婚姻关系形成的社会组织;家庭是亲子两代也可以超过两代以血缘关系或收养形成的社会组织;家庭是人,特别是未成年人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寄托;家庭是个人最初加入的群体,是个人与社会联系的桥梁。

(二)家庭教育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学》中把家庭教育定义为“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层次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4]。”

郑其龙编著的《家庭教育学》中指出“教育是一定社会对新一代有目的、有系统的培养教育……家庭教育是家长对子女的培养教育,它是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或分支[5]。”

(三)教育观念

教育观是指关于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基本观念体系。诸如对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体制、内容、方法、教师和学生等每一方面的基本看法。受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活水平等制约,并受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及科学技术等影响,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在阶级社会中,常带有阶级性。不同人的教育观带有个体认识差异的特点。各种教育观通过教育论著、教育决策或教育实践表现出来[6]。

二、中国传统教育观念

(一)儒家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部分

“寓德于体,以礼行体”,“道之德,齐之以礼”把道德教化置于首位,儒家把家庭的伦理道德扩大于国家。国家同家族一样,同为家庭模板的放大,家国关系如同黑格尔所说的:“中国纯粹建立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把德、礼的观念植入体育伦理之中,这就决定了中国人的体育思想历来注重人伦道德的培养,其发展无疑会相对地集中于道德的方向 [7]。

(二)重文轻武的思想制约着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注重文教的国家。儒家主张礼义修身,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文人的地位很高,加上科举选士,强调文章、品德和门第出身,重权术轻武备,视武学为下品。这种固定的价值观念作为文化的深层意识积淀下来,就具有很大的稳定性,支配着人们的言行和社会思潮。这使整个社会的文人对体育活动十分冷漠。

(三)传统功利主义思想盛行

古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由颜如玉”“学而优则仕”“金榜题名”等至今仍广为流传。家长受传统功利主义的影响,认为孩子读书是为了将来能有更好的发展,能找个很好的工作,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能光宗耀祖、出人头地。而认为孩子学体育,进行体育锻炼跟获取知识毫无关系,甚至是在浪费孩子读书的时间,因此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8]。

三、当代家庭教育观念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功利主义对学校教育以及学校体育的危害也在不断加深,阻碍着学生稳定、健康发展。教育的功利主义时刻影响着教育的选拔机制,功利主义目的也决定着个人学习行为,这就使作为经济附庸的应试教育在现时仍然能够生存和发展。在这种社会环境里,知识的价值在一些领域得以充分体现,知识转换成财富的概率越来越高,因而越来越多的人似乎坚信了現时占有知识就是占有未来财富的神话。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以就业竞争为核心的社会竞争又层层地传递到教育内部,并和用人制度中过度学历化倾向产生叠加效应,驱动中考和高考竞争不断升温[9]。因此,家长们为了孩子们能考上重点初中、高中以及大学,为了将来能找到好工作,不得不把所用的心思花在学生的成绩上、分数上。

四、家庭教育观念产生的原因

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对家庭教育观念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人才市场的选拔机制,应试教育制度即高考的实行以及社会评价体系三者的相互作用。

(一)高考制度

由于高考对中小学教育具有评价性和指导性作用,中学教育质量的高低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通过高考而得到评价、认同。尽管这不是很全面的衡量标准,但是在这一标准的影响下,各中小学自觉不自觉地就把教学的重点与高考挂上了钩。当然家长的教育观念也随之而动,全力支持学校牺牲与高考无关的体育课或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增加高考中需要考的科目的课时。学生周末回到家后,家长还会继续给学生报补习班,利用周末时间继续学习,不愿落在别人的后面,为了高考可以牺牲一切。

(二)人才市场选拔机制

而由于教育的选拔制度导致大部分优秀人才集中于所谓的985和211高校、一本高校,因此人才市场为了吸纳优秀大学毕业生,有的公司甚至直接提出“非985和211不要”的门槛限制,这进一步加深家长的功利主义教育观,家长们为了孩子能在这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更加不顾一切为了孩子高考能够考出好成绩,甚至牺牲孩子的身体健康。

(三)社会评价体系

社会各界都在批判应试教育,呼唤素质教育。然而,社会各界又都要求状元,都要求高分,都要求高的升学率,都要求比较靠前的考试排名。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处于两难的境地,只能“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但“轰轰烈烈”是虚,“扎扎实实”才是实。

五、对策和建议

(一)高考制度改革

彻底废除高考制度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看到高考有利的一面。大方向是使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配合,而不是两者各走各的路。在统一考试,统一分数的大前提下,加进一些别的参考因素。比如学生的平时成绩,学生的社会实践成绩,体育达标成绩等成分。再比如,在高考的科目和高考试题的难度方面做一些改进。采用不同档次的大学用不同档次的高考试题来考试的模式,增加考试的次数,如一年可进行两次高考,取最高分。这样既不给大多数学生造成学习压力,而且也相应减轻了家长的心理负担,能够愿意孩子分出一些时间用于身体的锻炼[10]。

(二)实现“育体”与“育人”的高度关联

首先,完善顶层设计,从“育人”角度涵盖“育体”。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从顶层设计高度肯定体育所具有的涵养个体理性平和心态、培养个体爱国情怀、树立个体规则意识等的“育人”本质,鼓励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实现“育体”与“育人”的双向融合。其次,转变教学理念,拓展“育体”与“育人”价值认知。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教学以教师的单向灌输为主,学生通过模仿动作进行学习,体育教学目的仅停留于健身益体。体育教学的趣味性、灵活性与创造性被应试、形式化的课程安排所掩盖。鼓励学校与体育教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采取结构化、灵活性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激发学生透过体育参与趣味表象体悟人格塑造、提升实践能力,对拓展体育“育体”与“育人”的价值认知具有实践意义[11]。

参考文献:

[1]刘宁,刘静民,张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法规演变脉络之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12):88-92.

[2]孙本文.社会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

[3]彭立荣.家庭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4]《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M].北京: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5]郑其龙.家庭教育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7]张留杰.儒家思想对学校体育教学的消极影响[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01):160.

[8]王二亮.功利主义教育对中学生的危害性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36):58-59.

[9]周济.素质教育是“老大难”问题多难都要推进[N].人民日报,2005-12-30.

[10]莫忌華.反思中国教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11]刘海东,李娜娜.文化差异与主体认知:体教融合不可逾越的鸿沟[J].体育与科学,2020,41(05):36-42.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制约对策研究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健康卡推进受多方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