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护理在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3-07 01:18王婧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4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护理效果

王婧

摘  要:目的  探究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全麻下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过程中应用全麻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120例全麻下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血清因子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因子水平方面,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icam-1、S100β蛋白水平均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sICAM-1、S100β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提高患者苏醒速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全麻护理;弹簧圈介入栓塞术;颅内动脉瘤;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4-0090-03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临床非常常见的疾病,其发病原因是患者的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病变,从而导致脑血管瘤状突起。动脉瘤如果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疗,非常容易破裂出血,殃及周围的组织结构,从而导致患者继发性血管痉挛、栓塞等,最终意识丧失,甚至死亡。栓塞术是介入治疗中的重要技术,也是介入放射学的三大技术之一,已成为日常工作的主要部分。栓塞术在我国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弹簧圈介入栓塞术在临床应用广泛,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无需开颅、安全可靠等优势,该手术方式非常精细化,需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和配合度。而手术必须要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以促进手术顺利开展。但是全身麻醉的方式会致使患者颅内压迅速增加,从而导致患者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影响患者的肿瘤治疗[1]。所以,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全麻下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时,对于护理要求较高。本研究旨在探讨实施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全麻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120例全麻下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2.69±2.07)岁。对照组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3.41±2.1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赤峰市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脑血管CTA和DSA检查,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病史,确诊为颅内动脉瘤;②符合弹簧圈介入栓塞术的手术指征。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障碍者;②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④配合依从性较差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其具体方法是:从患者的大腿根部股动脉穿刺,建立动脉通路,经由该通路将微导管置于动脉瘤内,再通过微导管放入数个金属合金材质的弹簧圈,隔绝动脉瘤与正常动脉,使得血液不能进入动脉瘤内进而防止其再次破裂出血,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用药指导、心理护理等。

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麻护理。在进行麻醉前,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密切交流,向患者详细讲解颅内动脉瘤、弹簧圈介入栓塞术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可以了解该手术的治疗情况,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掌握情况。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帮助患者缓解恐惧、焦虑、紧张等情绪,为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同时,与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沟通工作,签订麻醉知情同意书,并在手术之前确定患者的身份。在手术过程中,协助患者取平躺体位,并连接心电监护,由专业人员负责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为了避免患者术中出现肢体不自主乱动的情况,需要提前采取防护措施。麻醉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并发症等。手术时,因为弹簧圈栓塞可能会刺激患者的血管壁,因此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结束手术后,待患者麻醉清醒,观察患者瞳孔、意识,询问患者是否出现头晕、呕吐、肌力下降、癫疯等神经系统症状,如果出现失语或是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需及时询问医师,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扩血管、抗凝、扩容等治疗措施。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和对比。评估内容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um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为依据,分别对患者在实施护理前和实施护理后1个月的认知功能进行比较,分数越高意味着患者的认知功能越好,总分为20分。

并发症发生情況比较。对比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

血清因子水平比较,干预前后分别抽取所有患者的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于患者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100β蛋白水平进行统计对比。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和MM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sICAM-1和S100β蛋白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ICAM-1和S100β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ICAM-1和S100β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临床中许多疾病开始采用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弹簧圈介入栓塞术已成为临床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手术[2]。颅内动脉瘤破裂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同时也是最危重的疾病,在临床神经外科非常常见。微创手术虽然在颅内动脉瘤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因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病情发展快、脑血管结构复杂,且颅内动脉瘤具有发病急、治疗难、预后差的特点,所以对于护理具有非常高的要求[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MMSE、ADL评分均得到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采取针对性全麻护理,可以使患者在更好的状态下实施手术,可以提高患者对于疾病和手术的认知,改善患者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患者实施全面、科学、规范的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效果。S100β蛋白和sICAM-1水平在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用于预后评估[4]。sICAM-1可以通过诱导细胞黏附而起到良好的防御作用,但含量过高会导致患者出现炎性细胞聚集,损伤血管,最终导致动脉瘤破裂[5]。观察组患者的sICAM-1和S100β蛋白水平均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全麻护理能够保护患者的脑细胞,降低脑组织的损伤程度。

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的过程中,注重围术期的全麻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可以减少手术时间,维持好医生、护士和麻醉师等之间的良好配合,减少麻醉用药时间,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尽快苏醒。其次,可以及时处理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保证弹簧圈介入栓塞手术可以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在麻醉师的协助下,可以避免患者出现误吸等情况[5]。所以,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弹簧圈介入栓塞术过程中,全麻护理具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全麻护理应用在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可以縮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尽快苏醒,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保护患者的脑细胞,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欣民,张清平,宋伟健,等.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12):146-150.

[2]李小飞,易田康,朱秀文.护理干预对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20,27(8):1109-1110.

[3]马东飞.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全麻护理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5):254-255.

[4]周甜甜,马海萍,张超,等.快速康复外科在颅内动脉瘤经弹簧圈栓塞术围术期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9,48(10):1770-1773.

[5]李慧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J].罕少疾病杂志,2019,26(6):83-85.

猜你喜欢
颅内动脉瘤护理效果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护理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初步观察及评估
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
颅内动脉瘤急诊手术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