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农”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2022-03-07 00:04李丽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新局面乡村振兴战略三农

李丽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三农”事业发展的总抓手,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新时代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此带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本文主要从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三农”工作的价值诉求出发,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三农”工作创新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三农”工作;新局面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6.003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三农”工作的价值诉求

1.1 开展“三农”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升级

美丽中国不仅要求城市之美,同时也要求乡村之美。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中国土地面积辽阔,耕地面积较大,农村人口较多,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农业发展相对缓慢。然而,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大批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导致乡村人口严重流失,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不协调现象也随之出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农”事业也应与时俱进地进行“升级”。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升级。

1.2 开展“三农”工作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之前相比范围更加广泛,不仅是对物质方面的需求,更多的是在精神方面也有了更多地需要,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对质量要求也在逐步提升,从数量要求向质量要求转变。新时代社会矛盾的不平衡不充分大部分存在于“三农”方面,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

1.3 开展“三农”工作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深入推进,我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当今我国社会发展任务的重中之重。然而,“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体现。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发展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节奏,农民大批流向城市,导致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缓慢。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因此,我们要多举措、全方位开展“三农”工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

2 “三农”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2.1 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逐年减少,导致农村人口快速非农化,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明显。农村空心化是指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农村人口非农化引起“人走屋空”的现象。城乡二元体制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严重流失,他们大多处于“城乡双漂”的状态。农村多数是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导致出现有地无人耕、良田被撂荒的现象,这将影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严重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2 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

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是 “三农”发展重要的一环,也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主要来自各地区的财政支农资金。由于资金来源单一,成本价值较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长期以来,我国优先发展城市,后发展农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悬殊,出现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受经济差异的影响,东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日益凸显。东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2.3 乡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得以重构,乡村非农化带来的资源损耗、环境污染现象日益恶化,导致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急速下降。农村中产生的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粗放低效利用产生的农业生产污染,以及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这些污染长期得不到及时处理,导致农村居民饮用水和食物长期受到污染。这些问题不仅损害农村居民的人身健康,而且严重破坏乡村环境,与国家倡导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的理念背道而驰。

3 “三农”工作创新路径

3.1 加强农业现代化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既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又要加强农业现代化发展,具体包括优化农业发展结构、农业转型升级和减少农业资源污染等。我们要依据各地区资源优势,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积极发展都市休閑农业,创新出依托乡村、服务城市、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吸引市民下乡消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获得感。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农产品质量,让中国乡村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舞台,让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顺利实现。

3.2 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由于农业投资生产周期长、回报慢,农业企业家不敢加大对农业投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所以,我们应积极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协会等。通过对农村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进行合理优化配置,引领农民广泛参与社会分工和产业协作,优化重构集约高效的乡村生产空间。另外,我们要鼓励基层组织积极探索集体所有权的实现形式、承包权退出机制,以及继承权转让形式,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监管等问题,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3.3 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农村发展的短板。新时代国家对“三农”工作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就要求“三农”工作人员要有工匠精神、精英意识和企业家能力。因此,我们要增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培养和引进一大批“三农”工作人员,比如,农业技术带头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人等,为有志于乡村基层工作的优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逐步建立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农民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整体素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力推进。

3.4 创新农村环境治理新机制

农村环境治理不仅关系到“三农”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转型升级。在城市扩张、农村建设、产业发展中,我们要根据农村环境污染区域、环境承载力和环境自净力,进一步推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机制创新形式,绝不能牺牲农村环境而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同时,我们要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管机构与监测体系,创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的环境监控机制以及环境保护奖惩机制,从源头治污、系统整治中扭转农村长期“被污染”的局面。

3.5 加强乡村品牌特色建设

我们要加大对乡村历史文化的收录编辑工作,把乡村优秀的人文地貌特色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同时,结合乡村特点,深入发掘乡村文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经济”、打造“特色品牌”。建设具有乡村地貌特色的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着力培育、打造一批具有乡村地域人文特色、风貌特色的乡村小镇。这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需要,更是建设“特色小镇”“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

新时代,农村发展要有新蓝图。因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强化改革手段,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农村要素活力,不断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让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国农村大地落地、生根,让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能够如期实现。

参考文献

[1]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刘彦随,刘玉,翟荣新,等.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J].地理学报,2009,64(10):11931202.

[3]李志军,刘海燕,刘继生,等.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平衡性研究[J].地理科学,2010,30(6):839846.

[4]龙花楼.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J].地理学报,2013,68(8):10191028.

猜你喜欢
新局面乡村振兴战略三农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聚焦”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开辟高校统战工作的新局面
激发基层工会组织活力,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