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研究

2022-03-07 00:04徐天娇张倩倩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徐天娇 张倩倩

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院校,肩负着重要的任务和使命。为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高职院校须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结合市场需求和社会要求,推动学校教育与企业技术方面能力的同步提高。本文通过探索和研究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路径、策略和实践,以期为转型发展下的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6.005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的工作指示,为我国未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高素质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产教融合是将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有效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的重要举措,当前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常态,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院校应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融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产教融合除了对人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外,还促进了企业技术升级,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因此,产教融合应当基于职业技术专业优势,并从企业的实际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切入,切实保障企业发展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并行。

关于在产教融合下研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学者普遍认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应顺应我国时代发展的要求做出新改变。金鋆(2020)认为,“终身性”是高職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需要重点突出的特点,不仅仅要适应现在的企业要求,更要将未来产业的发展要求考虑在内。郑发娇(2020)认为,高职院校要根据产教融合的发展需求重新编排课程,重新筛选教材,重新制定课程计划,要强调课程设置与产教融合的有效衔接性。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应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值得注意的是,院校在培养满足产教融合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同时,也面临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效果不佳、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有待优化和校企合作办学道路障碍重重等一系列问题。高职院校必须要在培养学习目标、管理工作模式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探索,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巩固校企合作链,从而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联系。

1 产教融合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牵头研究起草了《湖北省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产教融合的政策和实施细则。湖北省各大高职院校在各类政策的鼓励下,探索产教融合发展背景下高校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1.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发展现状

1.1.1 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实施学制改革,落实湖北省政府强调的“校区+园区+社区”的人才培养模式。武汉工商学院立足企业的职位需求,以提高人才技能为导向,构建 “平台+模块”的应用型人才培训模式,搭建通识教育、实践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和综合素质拓展等课程平台,落实以培养人才专业应用实践能力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已取得显著成效。

1.1.2 强调“双创”教育理念

湖北省各高职院校采用创新式教学组织方式,将“双创”理念融入产教融合育人体系,开辟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以湖北省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及创意”挑战赛为例,每一年湖北赛区都有三千多支来自不同学校的队伍报名参赛,涵盖省内所有高校。湖北文理学院把双创教育的模式当作推动学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落实了“创新创业文化教育制度改革行动研究计划”,初步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工作服务模式,取得了独具地方高校特色的改革成果。

1.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现实发展现状

1.2.1 科研创新成果落实逐渐明朗化

湖北省高职院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社会需求,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有机结合,校企联合研究和师生创造的大量成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和平台方面的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启动了产教融合育人项目,先后与武汉诚迈科技、精伦电子股份和南京嘉环科技等一批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教学、实验、科研基地,对于地方电子科技产业的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1.2.2 多元化合作办学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高职院校要将示范学院作为主体,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建立高等教育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与企业签订人才培训合同,根据企业对人才知识、技能、教育体系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据悉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将企业的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培训企业一线实践性技术人才。该校的软件技术专业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吸引更多区域性知名企业进入学校,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1.2.3 校企间实习实训基地发展趋向成熟化

各大高职院校与湖北省各类企业合作开展了产教融合试点基地,由高职院校牵头,其他学校和企业参与,共同组建产教融合组织。产教融合组织主要是通过共享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实现互补优势,并逐步形成企业实践与学校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湖北生物技术职院成立了“湖北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和“中国现代渔业职教集团”,充分利用行业和企业资源,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始终坚持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修订人才培养计划的课程方案,人才培养质量成果显著。

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效果不佳

现代学徒制一直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施的重要制度,然而当前所实施的现代学徒制还处于试点与探索阶段。主要问题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制度缺乏详细的顶层设计,国家当前所出台的各类相关文件较为宏观,国家和地方性法律法规在现代学徒制方面存在许多尚未明确的地方,导致制度落实的效果不佳;其次是企业的主动参与性不高,现代学徒制要求企业在学生在校期间要为学生投入一定的时间和财力,在学生在企业期间要给学生支付报酬。从短期来看,这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因此各个企业的参与热情普遍不高。最后是高职院校教师用人机制不灵活,僵化的用人机制导致各类能力突出但无法达到資格认定的人才进入不了高校教学;教师通往企业实践的路不通畅,导致高校教师无法深入企业实际开展合作交流与学习。

2.2 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有待优化

学校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在满足企业和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确保优质资源分配的公平,这一点在人才培养层面尤为突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实行“现代学徒制”,这一制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遴选机制是评估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准。但只有少部分符合标准的学生才可以进入名企进行培养,这会使大部分学生只能进入缺乏质量监督和保障的项目中。这种选拔式的项目融合会对教育系统造成潜在的、长远的不利影响。

2.3 校企合作办学道路障碍重重

湖北省作为国家产教融合项目的试点地区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行业中的各大优质企业与各大高校开展合作的项目却屈指可数。

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是双方利益点不同。企业参与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在中短期获得利益最大化,但学校致力于长期育人和科研,出发点的差异会影响双方合作的积极性。从短期来看,企业不会获得相应的利润,相反还会增加人力资源成本。其二是双方创新理念不同。由于企业所有创新实施方案都服务于追求更高利润,而学校对于外部的市场环境的把握和判断往往落后于企业,这就导致封闭的创新思维运用到企业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不大,阻挠了优质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这些原因都导致企业缺乏主动与高校落实产教融合政策的意愿,进一步使得高校创立的人才培养模式得不到较好地落实。

3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产教融合的深化落实是一项长期持续改善的系统性项目,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3.1 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

首先,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需要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设定。双方应在校企交流互访中,明确人才培训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其次,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双素质型”和“双职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改革与完善教师评聘条例,设置“社会服务型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类别,为长期从事产教融合且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畅通职称晋级的通道。同时也要有计划地派遣学校的专任教师深入企业,通过外出送培、项目研发和定期到企业挂职进行能力锻炼等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最后,高职院校要建立顺应地区产业发展需求的教学管理制度与考核机制,加强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和双创教育等实践教学管理制度。高职院校应通过不同的教学形态,建立多维度考核体系,通过体系化和针对性的考核方式,继续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系统改革。

3.2 加强各级政府的监管机制

为了促进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良好落实,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参与度,各级政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首先,政府部门应当从政策层面出发,建立健全的法律理论依据,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和企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更好地落实双方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工作。其次,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力度。政府要积极引导各地区的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的产教融合项目,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强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最后,各级政府部门应顺应产教融合的潮流,组织好国家级、省级产教融合建设试点的工作流程,积极支持地区的企业共同促进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的建设,培养具有明显特征的产教融合式企业。

3.3 形成互利共赢的契约式合作模式

校企双方的特征差异化较大,使双方合作不处于同一层面,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平衡双方差异的基础上实现互利共赢。校企之间利益出发点、决策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矛盾,可以通过明确双方的义务及责任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来有效应对风险。

首先,要明确自身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角色和职责。高职院校需要以人才培养为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企业的现实需要设置专业和课程任务安排。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应该积极更新融合理念,加强与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积极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利益共同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校企双方要对各自系统呈现的风险类型、风险程度进行预测和控制,提高合作项目的应对风险与挑战的能力。综上所述,校企合作的关键是要提升职业院校竞争力,严格按企业需求培养人才,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金鋆.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创新研究,2020,(15):143144.

[2]郑发娇.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国际公关,2020,(10):217218.

[3]钱程,陈鹏,韩宝平,等.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的思维转换与模式建构[J].中国高校科技,2020,(07):7477.

[4]张美娟,刘建刚,沈秀,等.商科类专业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理论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03):251254.

[5]蔡兴.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的政企校育人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21,37(03):139143.

[6]王玉龙,郭福春.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现实样态与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21,37(02):4045.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