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提升策略研究
——以南昌市人民公园为例

2022-03-07 03:56龚加辉张绿水
江西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南昌市人性化

蒲 群,龚加辉,张绿水*

(1.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330045,南昌;2.上饶市广信区林业局,334100,江西,上饶)

0 引言

2015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1]。自此,“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被贯彻落实到我国各行各业,推动了我国社会事业的人性化建设。在此背景下,城市公园的人性化设计便成为风景园林行业关注的热点话题。城市公园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具有生态、经济、文化、科教、休闲等多重功能,在优化城市环境、改善市民生活、传播地域文化、提供休闲、健身、社交场所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然而在实际规划建设时经常忽略了城市公园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属性,在设计建造城市公园过程中,必须遵循人性化的设计原则,时时刻刻体现对人的关怀。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公园的多重功能,进而满足人们对城市公园的多元化需求。

1 人性化设计理念及其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实现途径

1.1 人性化设计理念

人性化设计就是以“以人为本”作为逻辑的出发点,在设计中以人为主体展开思考,全面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及精神需求,体现对使用者关怀的设计理念。依据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审美心理学等学科,从人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科学地开展设计。始终把使用者“人”放在首位,在考虑到一般人群的需求时,更要为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特别关怀。在设计时尽可能适应使用者的基本需求和行为活动,让人们在使用过程当中感到满意、舒心,并保持精神愉悦。因此,设计不仅要实用,而且要适用,使设计充满审美的、情感的、文化的、精神的含义,从而设计出充满人性、具有亲和力的作品。

1.2 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实现途径

1.2.1 满足市民对城市公园的功能需求 设计归根结底是为人所使用、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让人们舒适便捷地使用”才是设计师进行设计创作的根本前提。城市公园主要服务于城市居民,其景观设计要能真真切切提升市民的使用感受。城市公园设计的基础都是对公园使用者基本需求的满足,如便利的交通、流畅的线路、完善的设施、安全的环境等。因此,城市公园人性化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满足市民对城市公园的功能需求。

1.2.2 提升市民在城市公园中的审美体验 城市公园是为市民提供一个调节身心的户外休闲空间,因此人性化景观设计不应只是满足最基本的功能需求,还要在此基础上提高市民的审美意趣,培养人们欣赏自然、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在进行城市公园人性化景观设计时,应从环境美学、生态美学的角度出发,把环境设施的功能与审美结合起来。如道路设计,在满足方便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多样化形式进行设计,以此提升人们的游园兴趣。又如,植物配置不仅强调视觉美,还需考虑听觉、嗅觉、触觉所带来的愉悦体验,为那些不以视觉美为主要感受的人们提供审美体验。

1.2.3 关注特殊人群对城市公园的个性化需求 从更广泛的层面上保证各类人群拥有共享的权利,这是人性化景观设计必须要遵循的基本要求。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关注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使他们能获得独立、参与、平等和被尊重的权利。如设计儿童场地时,在安全防护设施到位的情况下,要尊重儿童的自主性与个性,尽量激发儿童的创造力与活力。对于老年人的人性化景观设计,主要在于道路的便捷易达与环境的安全舒适,还应设置足够的座椅与凉亭等,以满足老年人的娱乐、休息需要。作为需要社会关怀的残疾人士来说,在城市公园中要尽量全方位考虑无障碍设施,如针对残疾人设计专用厕所、无障碍坡道等。

2 南昌市人民公园人性化设计的特色及问题

2.1 南昌市人民公园概况

人民公园是南昌市知名度最高的城市公园之一,集文化、观赏、休憩、怡情、益智、娱乐、健身为一体,是一座将古典艺术和现代风格融合的综合公园。南昌市人民公园于1958年1月20日正式建成,经过后期改造扩建,目前公园总占地面积32.6 hm2,人民公园有着60余年的文化积淀,目前公园绿树成荫,景色优美,环境清幽,亭阁相映,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人民公园每年接待游客量在900万人次以上,是集文化、观赏、休憩、怡情、益智、娱乐、健身为一体大型综合性公园,2005年被评为四星级公园[3]。

2.2 南昌市人民公园人性化设计的特色

2.2.1 树木栽植的艺术性 通过调查统计,人民公园内植物种类丰富、数量繁多,囊括146种不同类型的植物,隶属于69科。在搭配方式上,老园区多采用复层混交林的形式,通过模拟自然群落特点,将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混合搭配形成层次感丰富的植物景观;新园区则采用疏林草地的形式,高大乔木与草地搭配,不仅现代感十足,还能营造出视野开阔的景观效果。人民公园植物造型同样也十分丰富,运用形状特异的造型植物(如黑松、罗汉松、苏铁等)搭配修剪整齐的低矮灌木,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景观,展现植物奇异风貌,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滨水植物景观的搭配模式虽较为简单,但营造的景观效果生动自然、和谐统一。

2.2.2 场地规划的科学性 人民公园作为南昌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公园的地形起伏多变,功能分区明确,动静皆宜。既有丰富多样的林下健身广场和生态体育中心,也有安静休闲的园中园,还有让儿童停留的儿童乐园,各个活动区域干扰性比较小。南昌市人民公园景点众多,整体场地规划遵循艺术、科学的设计手法,空间丰富、功能明确,相互串联而又互不干扰。人民公园景观富有江南园林特色,是市民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2.2.3 水域空间的生态性 人民公园水体面积很大,视觉效果较好。自然式水系几乎贯穿全园,迂回曲折,呈现古典园林水体“起、承、开、合”的特点,吸引众多公园游客。全园景点大致依水布置,游览路线清晰。自然式水体律动、活泼,游览视野变化多样,沿水景布置芙蓉廊、观鱼台等多处特色景观,是游人聚集最多的地方。园中园环境幽静,以自然式水体为主,水体形态自然优美,驳岸采用置石堆砌方式,常有老年人在卧波桥长廊进行棋牌、曲艺表演等活动。

2.2.4 雕塑小品的符号性 人民公园有着丰富的景观小品,有反映历史风貌的雕塑,也有反映地域文化的景墙等。方志敏雕塑广场,雕塑和景墙完美结合,记录了方志敏烈士的伟大功绩和生平事迹,是南昌市缅怀革命先烈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有文字浮雕景墙,活字印刷王勃绝美诗篇《滕王阁序》;甚至有反映南昌民俗的特色文化浮雕景墙,记录了古代读书、会客、生产、征战等场景,将鲜活的历史场景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让人感受到了浓郁的历史文化。人民公园的雕塑小品形式多样、生动形象,在增加公园文化韵味的同时,也成为展示南昌地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2.3 南昌市人民公园人性化设计存在的问题

2.3.1 无障碍设计不够完善 人民公园是南昌市建成时间最早的公园之一,规划之初没有过多地考虑无障碍设施的设置。目前人民公园的使用群体主要是周边居民中的老年人,无障碍设施的缺失不利于老年人对公园的使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多处场地缺乏对残疾人友好的无障碍设计,如公园活动区与活动区之间,虽然高差设计可以增加空间层次性,但因为缺少了必要的无障碍设计,使得大部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士无法很好地使用活动场地,公园设计对特殊人群的人文关怀明显不够。

2.3.2 道路规划不够科学 人民公园的道路规划不够科学合理,部分道路缺乏对人们使用体验的考虑,不能很好地体现对游人的人文关怀。一是公园在规划设计之初没有按照游人的行走习惯做好道路的整体规划,园内存在部分裸地,而且很多汀步都是游人踩踏之后才加上的,说明这条道路符合游人的行走习惯,设计之初考虑得不够细致;二是公园内90%的汀步都不够平坦,且间距设计不合理,走一步太小,走两步跨度又太大,人性化设计考虑不周;三是公园内道路缺乏明确的指示牌,有的道路利于人们便捷、快速地通过,有的道路则有利于人们漫步、休闲,而人民公园内道路的导向性不够强,不利于人们依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道路选择,也容易让游人在公园中迷失方向,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

2.3.3 基础设施不够完备

1)休息设施。舒适的座椅是吸引游客停留下来消遣时光的关键要素。而人民公园的休息设施基本都是冰冷的大理石凳和少量的木质座椅,且公园活动区内一半以上的木质座椅残缺破败或已腐烂。由于老年人身体虚寒、怕冷,冬天这些石凳更加冰冷,很多老年人要么不坐,要么自己从家里带一些泡沫、厚纸板等铺在石凳上御寒,园区内休息设施根本无法满足老年人的休息需求。通过调查访问发现,游人除了对座椅的期望值高外,也指出人民公园缺少休息凉亭的问题。

2)置物设施。人民公园的活动空间大多缺少置物设施,导致在活动空间的地面上、坐凳上、凉廊上、树上,到处堆满了游客携带的随身物品,有些凉廊和树上还被打上了用于挂物品的钉子。肆意乱摆放乱挂的物品不仅占据了人们的活动空间,而且严重影响到人民公园的形象,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信息设施。人民公园内的信息设施较为缺乏,如标识牌、警告牌和解说牌等。只在公园北门和南门入口处放置了公园总平面图,内部均采用标识牌来指引方向,部分标识牌高度不适宜,不方便老年人进行查阅。标识牌数量较少,缺少对各活动区和厕所等的标识指引。在公园重要路口处缺少标识牌,已有标识牌的指引性较弱。人民公园的标识牌部分采用银色金属制成,部分采用木质制成,风格不够统一,识别性较差。

4)卫生设施。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人民公园的垃圾桶主要有2种,一种是分类回收垃圾桶,一种是独立式垃圾桶。新加的垃圾桶是银色金属材料做成的分类回收垃圾桶,老垃圾桶是塑料材料制成的独立式垃圾桶。公园活动区内垃圾桶配置过于密集,且是老式的独立垃圾桶,位置显眼突兀,与活动区整体氛围不相协调。此外,有些垃圾桶设置在道路上,分布位置不合理,卫生状况较差。

2.3.4 细部设计不够人性化 公园的细部设计没有很好地考虑人的使用感受,如公园中座椅的形式、材质均未能达到让老年人满意的程度。大部分老年人认为石凳材质冬季太凉,且缺少扶手和靠背,使用时的舒适感不强。同时,被调查的游客希望在公园中多增设一些桌凳设施或者棋牌室等,延长游客在公园的停留时间。由于人民公园的人流量较大,加之健身设施器材的使用人群较广,导致健身器材在数量上明显不足,这也无形中降低了游客在公园中的获得感。

2.3.5 后期养护管理不足 人民公园组织管理比较差,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体系,对公园后期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进行处理。调查发现,人民公园景观设施管理不到位、维护不及时,部分座椅和铺装显得破败,未能及时进行修缮和更换,使得人们的休息变得不便。又如公园内花架上的植物,没有进行定期修剪,部分已经长向一侧,既不美观也不利于人们遮阴,使得设计者的人性化考虑无法得到体现。还有老年人曾向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提过公园有一处地方存在尖锐锋利的置石,希望移走,可至今仍未得到处理,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考虑到游人的安全。

3 基于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南昌市人民公园景观提升策略

3.1 合理增加城市公园的无障碍设施

2012年,我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颁布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其中对城市公园的无障碍设计做出了明确规定[4]。南昌市人民公园由于建设年代较早,无障碍设施不够完善,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首先,应在全园增设无障碍园路。公园目前整体是自然式曲路,交叉口、转弯道较多,道路线形不够平整流畅,不同活动空间衔接僵硬,不利于人们的无障碍活动。其次,应在全园增设无障碍标识牌。人民公园面积很大,部分地方较难辨别方向,对于视力较差的人们来说容易迷路,因此需要建立明晰的无障碍标识系统,同时增加盲文标识牌,方便人们快速到达想去的地方。最后,还需要给园路铺设防滑铺装、定点提供无障碍轮椅、增设无障碍厕所等,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对游客的人文关怀[5]。

3.2 科学规划城市公园的园路系统

当人们在城市公园休闲游憩时,只有明朗、清晰,并且是在可视范围内距离最短的园路才能给游人以安全感。人民公园整体园路规划较为流畅便捷,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园内存在多处游人踩踏出来的裸地,不仅给人们的安全通行带来不便,而且影响到公园的景观效果。尤其是次园路和游步道的设置,它们连接了不同的景观空间以及景观空间内的不同节点,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游园活动。因此,需要重新科学规划设计公园园路,以满足人们安全便捷通行的需要。同时针对人民公园内存在汀步不平整、间距不合理的情况,应根据园路的主要通行人群分析,按照《公园设计规范》中的园路设计标准,科学设计汀步间距,或者将汀步设计成更加方便行走的样式。

3.3 完善提升城市公园的基础设施

南昌市人民公园内基础设施最大的问题就是种类不全、数量不够以及设施老化,给公园的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若要体现对公园游人的人文关怀,则需要全面完善现有的基础设施。人民公园的休息设施存在材质不合理和破旧腐烂的现象,应该在保留大理石凳的基础上增加木质座椅的数量。尤其是老年人活动频繁的区域,木质座椅可以减少对老年人的刺激,利于老年人的使用。对于腐烂破损的休息设施,应该及时进行翻新或替换。同时还应增加休息亭廊的数量,满足人们遮阳避雨的需求。同时应在公园活动空间增设置物设施,如置物架、置物箱等,以满足人们在活动时存放随身携带物品的需求。人民公园面积很大,信息设施存在缺失、破损、指向性弱及风格不统一等问题,应及时补充新的设施,翻新旧的设施,使全园形成统一完善的标识系统。除完善以上基础设施外,人民公园还需增加无障碍厕所、改造照明系统、增设广播监控等,为市民打造一个安全、舒心、便利的城市公园。

3.4 充分彰显城市公园的人文关怀

3.4.1 满足一般人群的人性化设计 城市公园服务的主体是普通大众,因此公园设计必须满足普通大众对城市公园的使用需求。结合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提出需求层次理论,笔者认为城市公园应满足游憩者以下3个层次的需求[6]。

1)基本需求,即人们对生理、安全的需求。因此,公园设计应尺度合适、比例协调,各种小品设施应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应种植有益人们身心健康的植物,避免出现带尖刺或有毒植物;还可以设置慢跑步道及健身设施,激励人们锻炼身体,促进人们身心健康。

2)一般需求,即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这也是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应满足的基本需求。人们渴望在公园中得到爱与尊重,希望获得家的归属感,因此公园设计应设置可供多人活动的开敞空间及互动设施,满足人们交流与交往的需求。

3)高级需求,即认知、审美和自我实现需求。在满足这样条件的公园中,可以激发人们出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及自我理想的追求,因此可以通过植物种类选择及层次搭配来提高公园整体美观度,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趣;还可以设置特色小品设施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达到启迪思维,引发思考的目的。

3.4.2 针对特殊人群的人性化设计 城市公园不应仅仅考虑普通大众的需求,更应兼顾特殊人群的使用需求。让特殊人群在城市公园里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是城市公园人性化设计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下文在分析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针对各类特殊人群的城市公园人性化设计策略(表1)[7]。

表1 特殊人群的人性化设计需求

3.5 全面加强城市公园的日常管理

城市公园呈现给市民的整体面貌,不仅取决于建设之初的设计手法,建设之中的材料运用,还取决于建设之后的养护管理。良好的后期管理不仅使人们的休闲游憩变得轻松、愉快,还能够使城市公园的面貌焕然一新[8]。公园日常管理的内容包括许多方面,如植物方面要定期清理、修剪,避免枯枝落叶影响环境。对于时令花卉也应定期更换,避免出现裸地影响美观。水体方面应重视水的清洁及水生动植物的活性,要定期更换水体或设置过滤装置。要定期检查小品设施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做到及时维修和更换,以保障游人的安全。通过以上管理措施,为游人创造一个安心、舒适的公园环境,体现对游客的人文关怀。

4 结束语

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慰藉心灵的好去处,因此城市公园的设计应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将人性化设计理念贯穿公园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始终,处处体现对人们的人文关怀,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基本的生理、心理需求,更重要的是获得自尊和对自我价值的认可与肯定。在城市公园的建设中,应充分考虑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用心将历史、文化与人的活动需求巧妙结合,能创造出与时俱进、特色鲜明且具有亲和力与感染力的城市公园景观,体现人民公园为人民的人性化设计理念。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南昌市人性化
模拟成真
江西南昌市1169个建制村实现通客车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考了个大的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吃两个
浅析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
论城市公园设计
浅析城市公园种植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