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史教育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路径研究

2022-03-07 11:01马晓钰
活力 2022年24期
关键词:党史思政大学生

马晓钰

(新疆师范大学,乌鲁木齐 8300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高校思政工作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在两个大局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需要正视当前面临的挑战,抓住机遇,不断创新,调整思政课的内容和方式,才能在多元意识形态激荡的大变局中把握好话语权。新时代应立足于百年党史,把党史教育作为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教导大学生深入领会党史知识,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坚定理想信念,继承和发扬党史的优秀传统,为民族复兴大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新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的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史教育不断发展。但信息化时代的蓬勃发展虽然为党史教育带来了机遇,但也面临着当前大学生学习党史教育的主动性不足的问题。

(一)党史教育重视程度不高

在高校开展党史教育,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党的历史,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当前,部分高校对党史教育课程不够重视是新时代党史教育质量无法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党史教育包含党的百年历史,但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的占比不大,大学生只能在关于党史教育的书本中理论性地学习党史,或是在纪录片中了解党史,对党史的认识不够全面。党史教育的内容较少、学习时间太短,再加上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生活及社交时间的占比较大,对党史的认识自然不够深入。例如,在讲到“革命精神”时,虽然在书本中有提到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但因党史教育占比不大,并未提及其中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无法发挥英雄事迹对大学生的引领作用。这种现象不仅导致党史教育无法深入,也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大学生学习党史教育的主动性较差

当前,部分高校的党史教育主要是传统灌输式的课程教学模式,这些课程是高校传播主旋律意识形态的主渠道。一方面,党史教育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之一,除党史专业外,其他专业的学生接受党史教育课程的学习相较于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要少。一部分大学生学习自控力差,认为包括党史教育在内的思想政治课程并不能给自己带来有用的知识与技能,对毕业之后的求职帮助不大,所以相比于专业课程,其对学习党史教育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授课程为主,部分老师更注重是否能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将党史教育知识强制灌输给学生,这样被动接受党史知识的过程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得学生对学习党史知识的兴趣不高。大学生学习党史教育的主动性较差,使得党史教育成为“走过场”,这也是新时代高校党史教育面临的挑战。

二、新时代党史教育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课的重要价值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能够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同样也是抵制错误思潮的重要依托。大学生只有通过学习党的百年历史,了解党的奋斗历程,深刻领会革命先烈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坚决拥护党的领导,领会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才能在遇到艰难险阻时奋勇直上,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一)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通过思想教育来培育“全面的人”,将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过程相融合,能够更好地发挥党史教育立德树人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让百年党史成为立德树人鲜亮的底色,这与思政理论课所坚持的政治性和价值理念相一致。党史教育的内容与思政课内容相契合,在融合的过程中不断相互促进,这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资源。当前大学生普遍为“00后”,生活在当下美好的生活环境中,没有体会过革命的艰辛和中国曾经的贫穷与落后。大学是学生形成正确党史观和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让大学生深刻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在困难中一步步前进,一步步强大起来的艰辛历程,可以更好地认识世情、国情和党情,从而让大学生深化对历史的认识,继续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践行党的优良作风,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那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现实支撑,当前大学生处在复杂环境之中,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而历史是生动有力的教科书,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深入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史,可以知道在中华民族遭遇危险困境时,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带领人民创造出了适合中国的道路,探索出了正确的理论,建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血脉。这可以引导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懈努力,勤奋学习,把思想的进步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激发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只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增强对党的事业的认同度,坚定“四个自信”,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才能更加清楚怎样走好未来的路,才能在面对各种挑战和不良思潮的冲击时坚定政治信仰。

(三)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精神

大学生处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大学期间开展党史教育,可以激发其爱国热情。百年党史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百年来中国人民在遭受苦难与牺牲时,在党的带领下不屈不挠、不怕牺牲、敢于斗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感人事迹和伟大精神,应充分利用党史教育中红色资源的作用,将党史教育中鲜活有力的爱国主义素材融入思政课。先辈们的英雄故事对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挖掘党史中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将英雄爱国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可以引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从中感悟革命精神,让大学生明白爱党与爱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将党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党的正确认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未来脚踏实地,不懈努力,把追求个人理想与党的事业融为一体,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

(四)抵制错误思潮的重要依托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同思想文化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尤其西方意识形态冲击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值得关注。对于一些西方国家的不实言论,部分大学生鉴别能力较差,理性思维能力不完善,容易受到网络谣言的影响,被这些错误思想所误导,因此加强国内的舆论引导迫在眉睫。而思政课堂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能够抵制错误思想和不良现象对大学生的冲击,也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的需要。通过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学习党的百年历史,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可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百年奋斗史中的重大事件、会议和人物,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白对于历史的评价不能离开当时的条件。大学生要保持警惕,坚定正确的历史观,坚持用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党史,自觉抵制错误思想的干扰,更好地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三、新时代党史教育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课的实现路径

(一)丰富党史教育内容

思政课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传统模式的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按照课本中的内容来教学,以灌输教育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这种课堂氛围死板的形式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会影响学生学习党史知识的兴趣。在进行党史教育时,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时事新闻、影视作品,以及与学生生活紧贴的党史素材,不仅可以给学生传递最前沿的知识和理念,也能使学生对党史知识的内容更感兴趣,更好地接受党史教育。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影视作品,如《恰同学少年》《建国大业》《毛泽东》等党史影片,能够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吸引大学生观看党史影片,增强对党的认识,从而开展对党史知识的讲解。其次,在建党百年过程中有许多的英雄人物,他们都是鲜活的榜样,他们体现的高尚道德情操、人格力量和爱国情怀至今仍然发挥着作用,被人们所学习,他们的精神令人感动。在党史教育过程中讲述伟大事迹,也能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例如,在讲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教师可以讲述“舍身堵枪眼的钢铁战士——黄继光”的英雄事迹,通过生动的案例,将抗美援朝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面对挫折时勇于挑战。

(二)培养党史教育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对于高校思政课的开展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关键也在于党史教育教师队伍,打造一支有业务能力的“党史”专业教师队伍是加强思政课党史教育内容的重要保证。当前,高校思政课仍然缺乏“党史”专业教师,许多教师不能在教材内容中渗透式地讲解,而是直接化地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难以激发学生对党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应扩充“党史”专业教师在思政教师队伍中的比例,培养更多有党史知识基础的优秀人才,让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了解党史,接受党史,对党史感兴趣,继承在党史学习过程中学到的优良传统,并外化到实践中。另一方面,提升对现有思政教师的党史素质培养,关注思政教师的党史学习成长,鼓励教师之间进行党史交流和经验分享,积极开展党史教育和培训等活动为教师提供党史学习机会,可以让思政课教师牢牢掌握百年党史的理论知识,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创新教学内容,积极挖掘党史素材并合理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使党史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突出党史教育的生动性和吸引力,提高大学生学习党史的兴趣。

(三)拓展党史教育教学方式

新时代的大学生个性独特,敢于挑战,思维跳跃,部分大学生对于党史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在开展党史教育时,应当关注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实际需求,提高党史课程对大学生的吸引力。第一,重视党史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探索当地的红色资源,发挥革命纪念馆、革命基地、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的价值,在参观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革命道路的曲折和艰难,永远铭记历史,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继承革命英雄人物的事业,用满腔的热血创造祖国光辉灿烂的明天。第二,深入开展在国庆节、建军节和建党节等历史纪念日举行的诗歌朗诵、知识竞赛、红歌大赛等主题活动,为党史文化创造良好的栖息地,让大学生在国家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够站出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开展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当下的大学生勿忘国耻,牢记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勇担责任,谱写中国未来的新篇章。最后,可以举办老红军战士、烈士子女交谈会,听当事人讲述革命故事,从真实途径了解党史,使大学生通过英雄的事迹领会革命精神,提高大学生学习党史知识的兴趣,从先烈榜样中汲取高尚品德和奋斗精神,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实现中国梦的复兴。

(四)创新党史教育教学载体

新时代,随着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获取信息时有了丰富的渠道和途径,新媒体平台相较于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有着便捷性和广泛性的特征。在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时,创新党史教育教学载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利用网络的形式进行党史教育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可以提高大学生党史教育的参与度,提高教育质量。因此,可以将党史知识融入大学生常用的新媒体平台,思政课教学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党史宣传教育。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大学生常用的平台,对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和道德品行进行宣传,使党史教育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发挥互联网的信息共享性,分析学生的特点,增强党史宣传的针对性,思政课教师可以在大学生常用的互联网平台发布革命故事、红色影片、英雄人物传记等学习素材,让大学生更快速地接触到影视资料、党史文章,提高大学生学习党史的积极性。在党史学习的交流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师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能够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对于时事热点事件进行正向引导,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猜你喜欢
党史思政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