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角下基于生态系统的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EPMI”培养模式研究

2022-03-07 00:52
丽水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跨境电商

王 胜

(丽水学院民族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一、引言

传统英语专业毕业生现在面临着由于知识、技能单一所导致的就业困境,因此需通过转型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求的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1]。为了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所需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传统英语专业多数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进行传统英语专业转型,其中重要的转型方向为跨境电商方向。不过,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多数为高校与用人企业双方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存在严重缺陷。企业直接参与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在现实中可行性较低,因为企业一方面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担心自己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能否保证所培养出的人才留在本企业工作。因此,需要新型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即由综合性的培训机构来承担主要培训功能。培训机构基于跨境电商产业园,是链接高校、企业和跨境电商平台的纽带,从而构成生态系统[2]。一方面,这种产教融合生态系统培养模式能分担企业的培训功能,解除他们的担心;另一方面,能利用与跨境电商平台的紧密联系,紧跟跨境电商行业的快速变化和发展,及时与高校协调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基于笔者任教的浙江某本科高校英语专业转型的实际,笔者对本课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该英语专业2014年以来积极进行转型发展,先后与义乌综合性培训机构及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综合性培训机构紧密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并创新性地探索了EPMI 人才培养模式:以英语(English)语言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技能实训(Practice)为平台,以语言服务市场(Market)为引领,以跨境电商(International E-Commerce)为特色;建立了“见习、短学期、实习”三层递进实践教学体系,以企业见习为基础,短学期跨境电商模拟训练为纽带,跨境电商平台操作实习为核心。本研究主要探讨基于这种新型产教融合的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EPMI”培养模式。

二、传统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困境

英语专业曾经随着中国加入WTO 而飞速发展,而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英语专业出现供过于求、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尤其一带一路的推进,企业对外语类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他们需要的是既能熟练运用英语又有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外语人才,而英语专业学生单一的知识背景和英语技能已经无法满足这种要求。

传统英语专业的专业性强,与其他学科交叉性弱,很难与其他知识与技能相融合,即使有的高校英语专业开设了其他方向的专业课程,也只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与英语分隔的课程来教授[3]。传统英语专业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外语类人才的要求,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多数高校英语专业过分强调英语语言水平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忽略了其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融合;(2)课程体系不合理,尽管现在为了满足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有些高校英语专业开设其他专业的课程,如国际贸易、外贸函电等,但这些课程缺乏系统性,与英语专业之间融合度不够,学生学到的知识是零碎的、笼统的;(3)教学模式、方法与实际需求分离,仍然坚持过分强调听、说、读、写、译等传统教学理念;(4)实训实习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尽管不少高校的英语专业也建有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但产教融合仍处于肤浅状态,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融合[1,4]。为了突破当前面临的困境,传统英语专业不得不进行转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都要进行深入的改革,走产教融合之路。

三、转型的理论依据

1.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巨大,国内只有少数中高职院校开设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5]。单纯依靠高校自身的培养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一些培训机构也加入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阵营。概括起来,共有四种培养途径:高校培养、跨境电商培训机构培养、政府补贴培训机构培养,以及跨境电商企业自身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培训机构分为两种:独立的教学机构和依托于跨境电商平台的培训机构。高校本科层次的英语专业主要在现有的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专业设立跨境电子商务方向来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其弊端是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仍然是条块分隔,相互隔离。国际贸易专业培养出来的跨境电商人才不懂电子商务和英语,而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出来的跨境电商人才不懂国际贸易流程和英语。因此,无法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其他培训机构侧重于实操技能培训,缺少系统性和专业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针对当前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有学者指出,产教融合是最佳培养模式[6],[7]117。

本科层次跨境电商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主要有四种类型:(1)“2+2”订单式,前两年在学校完成学科课程和通识课程学习,后两年是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学习,相关企业全程介入;(2)“3+1”就业实训和顶岗实习式,前三年在校内进行基础教育和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大四时进行企业实训和顶岗实习;(3)校企课程对接式,跨境电子商务相关课程由高校与企业共同安排,统筹组建教学团队实施教学;(4)校企政协同式,即政府与高校和企业合作进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政府主要进行政策引导和扶持[7]117-118。上述跨境电商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侧重于跨境电商通用人才培养,并非偏向于某种专业,因而不适应英语专业面向跨境电商的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英语专业面向跨境电商的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既要考虑到英语专业特点及跨境电商的英语要求,又要考虑跨境电商的其他知识技能要求,如国际贸易、国际营销、消费心理学、国别文化、各平台规则及操作等。

2.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的能力构成

Mcclelland 最早对职业能力及模型进行了研究,认为能力(competency 注:国内研究多数译成“胜任力”,根据牛津词典的解释,competency 等同于competence,指“做好某事的能力”)是工作成功表现的重要预测因素,与测试结果所表明的知识及学业能力同等重要[8]。Lucia 和Lepsinger 将能力定义为“一组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影响工作(角色或责任)主要部分的态度,与工作表现相关,可以用公认的标准来衡量,并可以通过培训和发展来提高”[9]。由此可见,能力不仅仅包括技能,还包括知识、素质及态度。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能力应由一组语言知识、技能以及与跨境电商相关的知识、技能所组成。

能力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核心能力、通用过程能力、生产(或生产支撑)能力[10]。核心能力是某一个行业(或职业)所有从业人员都必须掌握的能力;通用过程能力是指某一个行业(或职业)除核心能力之外所有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某一具体过程的能力;生产(或生产支撑)能力指对多数某一行业(或职业)从业人员来说,进行具体生产或生产支撑所需掌握的能力。根据能力构成,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的能力构成包括三部分:语言能力、跨境电商通用能力、跨境电商支撑能力。语言能力指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某一外语能力,也是核心能力,这里主要指英语能力,如听说读写译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跨境电商通用能力指跨境电商的核心能力和素质,应用于跨境电商全岗位链,如国际贸易知识与技能,以及团队精神等素质;跨境电商支撑能力指跨境电商相关平台的知识与操作技能。跨境电商通用能力和跨境电商支撑能力统称为跨境电商能力。

3. 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生态系统

Moor 于1993年首次将生态系统理论植入商业领域,并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他认为商业生态系统由消费者、企业、市场、政府等构成,企业如同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一样,存在相互竞争,优胜劣汰[11]。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是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的具体应用,而跨境电商生态系统是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市场细分的结果,依附于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由跨境电商物种构成,包括个体、企业、机构等,他们以跨境电商平台为媒介,通过资源互补进行物质、信息、资金、商品的流动和循环[12]。为此,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培养要基于跨境电商生态系统,涉及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各个物种,但又不同于跨境电商生态系统。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基于产教融合,从而形成自身的教育生态系统。

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生态系统包括教育者、被教育者、社会[13]。社会是指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各物种,教育者指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主体且与高校合作的综合培训机构,也是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机构物种的组成部分。综合培训机构将跨境电商生态系统与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生态系统联结起来,从而构成了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综合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如同自然生态系统,由核心层、扩展层和相关层组成[2]。核心层由卖家和买家构成,以跨境电商平台为连接纽带;扩展层主要由跨境电商平台衍生出的服务商组成,包括物流服务商、金融服务商、软件服务商、运营服务商和营销服务商等;相关层构成这个生态系统的外围圈,由高校、政府、行业和其他培训机构组成。

四、转型的量化论证

1.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量化研究方法(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进行实验设计,验证“EPMI”培养模式能否有效培养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主要研究问题:(1)实习学生对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的英语能力评价如何?(2)实习学生对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的跨境电商能力评价如何?通过实习学生的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的胜任能力评价来评估“EPMI”培养模式的有效性。

2.受试

受试主要为实习学生。学生受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方法(convenient sampling)从笔者所任教的英语专业两届参加实习的学生中选取,因并非所有毕业学生都参加跨境电商实习,所以只选取参加跨境电商实习的英语专业实习学生。共选取受试42 人,回收有效问卷为36 份,回收率为86%。

3.数据收集工具

主要数据收集工具为调查问卷表,依据相关文献及研究问题编写调查问卷,然后进行前导性研究来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改和完善。调查问卷包括四部分内容:个人信息、实习企业信息、英语能力、跨境电商能力。调查问卷于受试接近实习完成的时候进行,采用线上问卷进行应答。

4.数据分析

将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后输入电脑,采用SPSS 软件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复选题频数分析、配对样本t 检验、单样本t 检验等。

五、分析结论

对问卷收集的量化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验证产教融合视角下基于生态系统的“EPMI”培养模式是否有效地促进了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能力的发展。问卷题项包括六分李克特量表和复选题,六分李克特量表间隔的切分点采用Akkakoson 提出的标准,切分点为0.83(5/6=0.83),因此,平均值的标准为:1~1.83 为完全不赞同,1.84~2.66 为不赞同,2.67~3.49 为有点不赞同,3.50~4.32 为有点赞同,4.33~5.15 为赞同,5.16~6.00 为完全赞同。

1.英语能力

量化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 所示,题项“英语水平胜任实习的跨境电商工作”和“英语能力能胜任实习工作”的平均数分别为4.78 和4.56,说明学生赞同他们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完全胜任跨境电商的实习工作;赞成的频数也证明了这点,分别为36 人和31 人赞同,比例分别为100%和86.1%。这是因为受试主要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其英语专业水平和英语能力完全能够胜任跨境电商工作。不过,英语水平和英语能力在平均数、频数及比例等方面仍然存在微小的差异,这说明,尽管英语水平完全达到了跨境电商语言服务工作的需要,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微小的不足。

表1 受试对英语能力、外贸知识技能和跨境电商知识技能的胜任力态度

2.跨境电商知识与技能

学生赞同“跨境电商工作很有挑战”,平均数为4.89,频数为34 人,比例为94.4%。这说明学生的跨境电商能力不足以完全胜任跨境电商相关工作,在跨境电商知识技能方面存在欠缺。这也得到了题项“外贸知识能满足实习工作”的验证,平均数只为3.50,处在有点赞同的边缘,然而有21 名受试,即58.3%的学生表示不赞成,所以,综合来看,学生认为他们的外贸知识是不能胜任跨境电商相关工作的。不过,在实习之前,学生对跨境电商是了解的,平均数为3.69,频数为25,比例为69.4%,这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跨境电商知识与技能。总体来说,学生的跨境电商能力不足,不能完全胜任跨境电商相关的语言服务类工作。

为了验证学生的英语能力与跨境电商知识技能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了配对样本t 检验,结果如表2 所示。学生的英语能力与跨境电商知识技能存在显著差异,t(35)=9.237,P<0.01。效应值(effect size),d=1.74,大于效应值高标准0.8 一倍多,这说明英语能力与跨境电商知识技能不仅差异显著,而且差异巨大,学生的英语能力(M=4.67)远好于跨境电商知识技能(M=3.31)。

表2 英语能力与跨境电商知识技能的t 检验

3.跨境电商知识技能欠缺的原因

学生跨境电商知识技能不足的原因可以由题项“对跨境电商课程满意”和“对合作企业的跨境电商操作培训满意”进行验证,平均数分别为2.97和3.44,这说明学生对跨境电商课程和合作企业的跨境电商操作培训有点不满意,不赞成人数分别为24 人和16 人,比例分别为66.7%和44.4%。其中,对跨境电商课程的不满意要强于对合作企业的跨境电商操作培训不满意。为了进一步验证这种不满意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需验证与“有点赞同”和“有点不赞同”区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取“有点赞同”和“有点不赞同”区间的中间值,然后进行了单样本t 检验,结果分别如表3、表4 所示。表3 表明,学生对跨境电商课程和操作培训的满意与“有点赞同”区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35)=4.03,P<0.01;效应值d=0.67,略高于效应值中标准0.5,说明差异显著,但差异不巨大,处于中等程度。表4 表明,学生对跨境电商课程和操作培训的满意与“有点不赞同”区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35)=0.737,P>0.05;效应值d=0.13,低于效应值低标准0.2,说明差异不大。单样本t 检验进一步验证了学生“对跨境电商课程满意”和“对合作企业的跨境电商操作培训满意”处于“有点不赞同”区间,即不是很满意。

表3 课程和操作培训满意与“有点赞同”区间的单样本t 检验

表4 课程和操作培训满意与“有点不赞同”区间的单样本t 检验

为了了解学生对跨境电商课程和实操培训有点不满意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复选项频数分析,结果如表5、表6 所示。学生认为还需开设图片PS 软件操作、跨境电商平台操作课程,所占比例均为36名受试中的75%,频数为27 人;其次,需开设跨境电商知识、国际贸易实务,频数均为18 人,样本比例均为50%;最后,需开设的课程为外贸函电,频数为17,样本比例为47.2%。其中,图片PS 软件操作和跨境电商平台操作的样本比例最高,说明学生在这两个方面的技能不足,需要加强相关操作培训。关于跨境电商实操培训,有22 名受试认为要增加培训内容、增加跨境电商平台实操的数量,比例均占样本数的61.1%。这说明学生在跨境电商实操培训的内容和平台方面存在不足,需要更多的跨境电商平台实操训练,增加训练的内容。关于平台实操训练的时间,有16 名受试认为应为2~3 周,占比为44.4%,剩下超过一半的受试认为应该增加实操培训的时间。

表5 跨境电商课程频数分析

表6 跨境电商实操培训频数分析

4.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的素质

为了了解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的素质,进行了复选题频数分析,结果如表7、表8 表示。表7 是实习企业希望实习的学生应具有的素质,表8 是实习的学生认为自身素质方面存在的不足。表7 表明,跨境电商企业最希望学生应具有的素质为责任心,频数为32 人,占样本受试的88.9%;其次是团队协作,即团队精神,频数为31人,样本比例为86.1%;排第三位的是吃苦耐劳和适应力,频数都为30 人,样本比例均为83.3%;排第四位的是交际沟通和抗压力,频数都为29 人,样本比例均为80.6%;排最后的三个素质分别为创新、综合协调、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频数分别为19 人、23 人、25 人,样本比例分别为52.8%、63.9%、69.4%。这说明,在跨境电商行业中,最重要的素质分别为责任心、团队精神、吃苦耐劳、适应力、交际沟通和抗压力,比例都在80%以上;其次是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协调和创新能力,比例都在50%以上。在素质欠缺方面,学生认为,他们最欠缺的素质是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频数为22 人,样本比例为61.1%;其次为抗压力,频数为18 人,样本比例为50%。这说明学生的素质基本能满足跨境电商企业的要求,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抗压力及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表7 实习企业希望实习学生应具有的素质

表8 学生自认为存在不足的素质

六、讨论

数据分析发现,受试的英语能力能完全满足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工作的需要,同时也说明,英语能力是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的必备能力之一。这一发现与苏曼的研究结论相同。苏曼的研究发现,英语读写应用能力和外文沟通能力是跨境电商胜任力必备技能[14]。英语读写应用能力与外文沟通能力是英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同的是,本研究受试的英语能力在跨境电商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这表明英语能力强,但未必就意味着英语在各行业的应用能力就强,还需要进行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培养。

关于跨境电商知识技能,数据分析发现,受试普遍存在不足,不能完全胜任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工作的需要,具体体现为国际贸易实务能力欠缺、跨境电商实际操作技能不足,其主要原因就是跨境电商课程设置不合理,跨境电商实操培训时间、内容、平台数等方面存在不足。这进一步说明了“EPMI”培养模式尽管能培养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但在跨境电商知识技能的培养方面还是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要完全整合生态系统的各种跨境电商资源,充分调动生态圈内的各个物种的积极性,发挥多种有效因素[6]。

另一重要发现是,学生的素质能胜任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工作的需要,他们在责任心、吃苦耐劳、团队精神、适应力、交际沟通等方面达到了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的素质构成要求。但缺点也比较明显,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抗压力、创新素质等方面存在不足。这验证了“EPMI”培养模式对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的素质培养要好于跨境电商知识技能的培养,但对有些素质的培养存在有效性问题,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及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等素质。

上述发现表明,“EPMI”培养模式在培养英语专业面向跨境电商的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尤其在英语能力、跨境电商人才素质等方面效果显著。但在跨境电商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效果不是很理想,其主要原因为跨境电商课程设置不理想、跨境电商实操部分存在培养内容不够、培养时间不足、平台实操数量有限等问题。因此,产教融合视角下基于生态系统的“EPMI”培养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应提高其培养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性,从而有力促进英语专业的转型发展。

七、结语

本研究发现,产教融合视角下基于生态系统的“EPMI”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培养英语专业面向跨境电商的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和跨境电商素质方面效果显著。但是,在培养学生的跨境电商知识技能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这表明该培养模式还需要改进和完善。本研究的发现对英语专业转型即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意义。不过,本研究发现只适用于基于英语专业的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其他专业的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的研究验证。此外,未来的研究如能采用混合型研究方法及多种数据收集工具,则能更好地了解该培养模式在培养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类复合型人才方面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跨境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