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异化与人文精神的缺失与回归之路

2022-03-08 02:51刘安琪
体育时空 2022年1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异化人文精神

刘安琪

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1-036-02

摘  要  竞技体育运动在狂热追求“人体极限”的同时,也容易造成对人的价值与尊严的忽视。由于竞技体育教育的偏差、体育科学技术的滥用、政治和社会舆论的干扰等方面影响,造成我国竞技体育运动人文精神的缺失。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竞技体育异化背景下人文精神的缺失和如何回归进行研究和阐述。研究认为,我国需要将文化教育与体育、体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体育文化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以构建竞技体育人文精神的回归之路。

关键词  竞技体育  异化  人文精神

一、前言

随着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在20世纪后期,竞技体育以惊人的速度向着国际化、科学化和高水平化前进。近年来,商业化、职业化和政治化成为了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竞技体育异化现象不可避免的出现,如吹黑哨、金钱效益、兴奋剂、种族歧视等。竞技体育的过度竞争扭曲了人们的体育本质,忽视了体育的内涵精神,致使负面现象出现。

人文精神的缺失是竞技体育异化的影响后果之一。由于人文精神的缺乏,在竞技体育的圈子中,“重物轻人”的思想普遍存在,造成人文主义精神和竞技体育分离,这显然与“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背道而驰。人文主义精神受到竞技体育异化的冲击,大多数研究谈到竞技体育异化现象时,是以非常宏观的角度探讨。本文针对异化现象种人文精神的缺失这一具体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竞技体育异化下人文精神的缺失与回归之路进行探讨。

二、竞技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异化

(一)人文精神与竞技体育

对于人文精神的概念,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相关阐述,但人文精神的内涵基本保持一致:人类对自己的具体的关注、关怀与敬重,都是在强调把人作为主体存在,强调以人为核心,强调一切为了人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服务。人文精神包含三个基本内容。人本观念,即人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尊重人权;个人观念,即是尊重个人,个人重于政府,人权大于主权;自由观念,即保证人享受自由的权力,但为了防止个人妨碍他人自由,为所欲为,遵守共同的规则方为保护人人自由的有力措施。

对于竞技体育来讲,竞技是由古代奥运会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欧洲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思潮下诞生的。由此可见,竞技体育在诞生之初就奠定了人的主体地位。维特根斯坦学者在《哲学研究》提出一个著名的语言游戏理论,认为竞技体育的本原就是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要尊重人文主义精神。中外学者亦有赞同,美国学者修密斯提到:“竞技运动从根本上讲是游戏的延长,它的基础在于游戏,它的主要价值是从游戏中派生出来的。”周爱光认为“竞技运动从游戏派生并逐渐发展,是一种具有规则性、竞争性或挑战性、娱乐性、不确定性的身体活动”。

竞技体育与人文精神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真正的竞技体育不应仅局限于金牌、奖金等物质层面或受利益驱使,而是应以人为中心,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鍛炼出强健的体魄,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道德情操,不以运动员的身份限制其终身发展。

(二)竞技体育异化

“异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Alienation”,具有分离、疏远、差异等含义,是指从主体中分裂出来或丧失掉的东西在摆脱主体的控制并获得独立性后逐渐壮大,反过来控制、支配、压迫或扭曲主体。竞技体育异化,一方面使人们越来越远离参加竞技体育的自身目的,而更多地掺杂了他人的目的、非竞技的目的;另一方面使竞技体育出现了许多负面现象。竞技体育应是以人道主义优先,而在竞技体育异化的影响下,导致竞技体育过程和结果中人的主体地位逐渐被忽视,物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从而忽略竞技体育游戏本质的自由、人道主义。为了达到物质层面或者受利益驱使的目的,在商业控制体育、政治与社会舆论左右体育、人文精神的缺失的影响下,体育丑闻被频繁爆出,竞技体育逐渐与奥林匹克精神背道而驰。

三、人文精神缺失是体育异化的典型表现

人文精神的缺失,是竞技体育异化的根源。早期人们的大多运动形式从游戏演变而来,以力制胜,趣味性占主导地位。文艺复兴确立了竞技体育中“人”的地位,启蒙运动赋予了竞技体育理性和科学的思想。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学会运用技巧,运动形式不断丰富,也制定了公平的规则与秩序,使得运动员需要学习更多技巧,与队友相互配合,适应竞赛环境等。现代竞技体育人们将生物力学、心理学、生物化学、医学等许多高精尖的学科知识融入竞技运动之中,运动训练过程越来越科学和系统。随着训练手段的更新,不断有运动员打破前人的记录,超越自我,达到“人体极限值”。当运动成绩越来越难以突破时,为了提高运动水平,与体育精神背道而驰的作弊手段也随之而来。

竞技体育的魅力在于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力。当“重物轻人”的思想逐渐蔓延,竞技体育仅作为政治、经济、社会舆论的附加,体育便失去了其本真的价值。运动员演变成比赛的工具,致使其精神世界荒芜,个性和人格未能发展完善,只注重专项能力的提升,造成运动员心理健康出现问题、退役就业没有目标和丧失自我等负面现象。当人文精神缺乏,竞技体育不再是追求真善美的路径,而是陷入金钱欲和极端化的怪圈,此时的竞技体育已完全失去其魅力。

四、竞技体育中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

(一)竞技体育教育的偏差

对于竞技运动员来讲,最终目标都健全发展人格和找到人生的方向,全面发展。运动员作为“人”,需要有自己的品格和人生方向,作为肩负国家荣誉的特殊身份,一方面需要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另一方面受教练员的引导,在运动训练中塑造品格。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需要,我们习惯把竞技体育定义为一种为争取荣誉而进行的比赛,缺乏人文意识和人文关怀,在教育运动员的过程中缺少精神层面的塑造和正确人生观的引领。我国目前对运动员文化培养手段上未抓到根本,学训矛盾严重,甚至将体育训练作为逃避文化课的借口,对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塑造起着阻碍作用。

(二)体育科学技术的滥用

启蒙运动为人们带来了科学和理性的思想,自由、平等的世界观被大众所接受,同时体育科学的革命和迅猛发展也使现代竞技赛场充满了高科技感。现代竞技体育在科学技术的影响下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也影响了人文精神的缺失,而这也成为体育科学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技术的发展使人的地位逐渐下降,运动由“人”来完成,而人们为了更高竞技水平加入了科学技术,运动员被技术操控,在科学技术的影响下发展,科学技术的过度使用使“人”沦为技术的工具。早期在举国体制的战略下,竞技体育从举步维艰到满载而归,举国体制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然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多拿几枚金牌国家是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强盛的,而在各种复杂因素影响下,这一思想并未得到完全扭转。

(三)政治和社会舆论的干扰

在某种程度上,政治和体育不可分割的。政治一方面决定体育体制和价值,推动体育国际化,另一方面体育对政治导向的过度依赖,将竞技体育作为政治舞台,导致我国竞技运动中“金牌至上”的观念占据主导地位。从媒体的报道中,大多数是对胜利者的赞扬,而缺乏对失利者鼓励,缺少了人文关怀。在此社会舆论问引导下,金牌成为唯一的竞技目标,成为了运动员成功的标准,国家对有潜力的运动员进行系统和专业的培养,若有朝一日取得优异成绩则荣誉和经济双丰收。从另一种角度来讲,将运动员打造成高水平竞技选手,在举国体制影响下,运动员更像是金牌的制造者,失去了奥林匹克精神。在成王败寇的思想下无数失利的运动员惨淡收场,畸形的社会期待对运动员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这是人文精神的缺失充分体现。

五、竞技体育中人文精神回归之路

(一)文化教育与体育相融合

萨马兰奇曾提到:“体育是生活,是生命,是健康,是友谊,是教育。”其将教育置于核心地位。在竞技运动中,对运动员的培养,尤其是青少年阶段,是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且在成长过程中塑造健全的品格和找到人生的目标。对运动员来讲,教练员或者领队的责任和角色至关重要,需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教育能力去引导运动员走正确的道路。将体育和教育相融合,注重体育人的本质价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二)体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

现代竞技运动的比拼,相当于背后国家之间科技的较量。国家研发的监控手段、训练装备和训练器材等,均体现着科技的力量。再者,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也为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然高科技的滥用会导致体育失去本真的价值。体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只有做到二者融合,才可保持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的平衡,才能促进竞技体育良性循环发展。

(三)体育文化和人文精神相融合

体育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在体育方面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是体育发展的导向。在塑造体育人文精神的道路上需要去寻找体育的本质,即非功利性、自由行和娱乐性,从而削弱政治、商业对体育的影响。我国的竞技体育缺少良性发展,存在竞技运动员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体育文化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可以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从而促进竞技运动发展,以兴趣和爱好为开端,促进人的健康发展,以发展体育的本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响.基于现代性批判的竞技体育人文性的复归[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5):102-105.

[2]俞鹏飞.竞技体育异化的消解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3]蒋菠,黄巾.意识遮蔽到实践开启: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破解竞技体育异化中的身体失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06):17-21.

[4]邵桂华,满江虹.“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异化现象分析[J].体育学刊,2015,22(04):17-21.

[5]苏振阳.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比赛中的应用[J].辽宁体育科技,2015,37(03):115-116.

[6]黄贵,苏永骏.从维特根斯坦游戏理论反思我国竞技体育人文精神的缺失[J].体育学刊,2014,21(04):22-25.

[7]仇军.体育人类学研究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0):10-13.

[8]王宝珠.体育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J].体育学刊,2012,19(03):58-61.

[9]程明.競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人文精神塑造的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10]古文东.当下竞技体育中异化现象的致因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1,32(01):86-88.

[11]赵崇乐,姜立嘉.论现代竞技运动中人的主体地位的缺失、回归与重构[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02):53-56.

[12]郭讲用,肖焕禹.我国体育大众传播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弘扬[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03):30-32+36.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异化人文精神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