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的材料作文审题探究

2022-03-08 04:00江苏省宝应中学张方方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2年1期
关键词:作文题目审题材料

江苏省宝应中学 张方方

材料作文没有明确的题目,需要学生根据所给材料提炼中心进行写作,不可抄袭材料所给内容。所以,写材料作文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能够抓住所给材料的中心,若是对材料中心把握不到位,那么作文就会出现跑题的现象。材料作文可以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概括能力、运用能力、思考能力。因此,为更好地解决材料作文写作难、审题难的问题,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材料内容进行分析,抓住材料要点,有效提升学生审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一、新高考材料作文的价值

在新高考背景下,材料作文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一种新方式,这引起了广大教育专家、教师、家长的关注,大家都在探究新型作文题目的价值所在。

在高中阶段,语文是高考必考科目,不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需要学习语文知识,做好应考准备。而作文则是语文试卷的重要构成部分,作文写好了,就容易拿到较为理想的分数,一旦出现偏题的情况,就会导致失分。因此,作文应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尤其在高考材料作文出现后,学生在写作前需仔细阅读材料。这种作文题目在以往的试题中较为少见,可以说新时期高考语文试题更侧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综合运用材料的能力。

因此,在进行材料作文的审题时,需反复阅读材料,把握材料中心,并依据这个中心拟定作文题目,然后再进行写作。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审读材料是难点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思维存在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在阅读同一个材料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观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训练中,要引导学生把握材料中心,并确定文章立意。

另外,材料作文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新材料作文看似更为开放,但写作难度更大,需要学生依据材料自己确定文章主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构思成文。

二、材料作文审题常见的问题

材料作文与历届高考作文相比,出现的跑题、偏题现象更为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审题时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

1.思维定式问题

目前,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学生常常会习惯性地运用一种方式对作文题目进行审读,并没有学会使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这就导致学生在阅读材料的时候难以把握材料的中心,写出的作文偏题、跑题,难以获得较为理想的作文分数。

2.逻辑混乱问题

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一般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故事、文章片段等,且有着鲜明的含意。但是,很多学生在审读材料时逻辑混乱,分不清主次,忽视了材料的主题思想,自然难以获得高分。还有一些学生喜欢钻牛角尖,将思维局限在某一个点上,这就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材料。

3.语言表述问题

高考阅卷工作是一项比较繁重的任务,时间紧,任务重,阅卷老师不能像平时那样细致阅读作文,而是要快速浏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把握好文章结构及主次,尽可能将重要内容写到段首,确保文章重点突出。

然而,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习惯由浅及深地展开论述,并没有密切结合所给材料,这会导致阅卷教师不能看到文章与材料之间的联系,自然会将作文判定为跑题。

三、新高考背景下的材料作文审题策略

1.引导学生清理语意层次

在刚开始接触材料类作文时,学生会很紧张,同时也会感到好奇,感觉是种挑战。所以,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开展写作训练。

首先,教师应让学生阅读材料,对材料有大致的了解,通读完材料之后,教师可以一句一句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上下语句的含义和及其关系,把握材料内容,然后深入阅读,找出中心句。一般情况下,中心句是材料的主旨所在,需要认真理解。有些材料则比较抽象,需从整体上进行分析,通过对材料中人物、时间、事件、结果的提取,总结分析出材料的框架,更好地把握材料的中心,避免出现偏题等问题。

比如,一道关于“生命和价值”的材料作文题,文题材料是一只生活在江河中被捕的鳝鱼和一只被放在鱼缸里的乌龟的对话。提取材料关键句:“鳝鱼说虽生命短暂,但至少领略过江河,乌龟的寿命再长,也从未领略过鱼缸外的风景。”对这句话进行分析,乌龟虽长久地活着却没有看过外面的世界,鳝鱼虽生命短暂却实现了自我价值。从乌龟的角度可以看出生命的可贵,只有拥有鲜活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而从鳝鱼的角度看,生命虽然短暂,但也要在短暂的生活中,过得有意义。在写作时,应该将两者的想法结合起来,采用“虽然……但是……”的句式结构,产生一种层层递进的效果,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抓住关键词、关键句

把握材料的中心要抓关键词或关键句,文题材料的中心,有些会直接表达出来,有些则需要通过具体的语句,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避免作文跑题、偏题。材料的关键词句,一般出现在开头或结尾,少数情况在材料的中间,甚至有些中心语句或中心词,会反复出现在材料中,要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抓关键点,准确进行审题立意,完成写作。

例如,一则关于“价值”的写作材料,多次提及价值、宝贵的生命等词句,那么,这些词句就应该是材料的关键词句。为确保审题的准确性,要通读整篇材料,看其是否围绕关键词展开,然后进行写作,这样作文就不会离题,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再如,关于火柴故事的寓言材料并未直接表明观点,材料中也没有明显的关键词句,所以,应从整体出发进行分析,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出材料的中心。2015年高考有个这样的作文材料,“智慧是一种经验,是一种能力……,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这篇材料从智慧的角度出发,认为智慧是能力也是经验,强调了智慧的重要作用,因此,智慧是这则材料的关键词。所以,在审题立意时,要注意抓关键词,有些材料会有一些提示,会突出强调材料的重点内容。

3.审清显隐要求,紧扣任务

作文题目中有明确的写作要求,阅读完整篇材料后,应注意题目的要求,注意字数和立意角度的限制,有些材料要立足整体全面分析,不能片面理解。审题时应注意以下4点:

一是审题干,题干都会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写作,让学生明确这是材料作文,要认真分析材料,明确材料类型,材料大致分为寓言类、名言类和新闻类三种。

二是审导思,给出的材料能够指引你思考的方向。例如,文题要求中写明“请就生命的价值这一观点进行写作”。

三是要审题核,就是要认真审读材料,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

四是审要求,不脱离材料内容。要依据整体性原则、多向性原则和筛选性原则等准确立意。

例如,有这样一则材料,“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那么,在审题立意时,应理解“向上看”的深层含义,作者想要表达人要有积极的目标、要有远大的理想、要勇往直前的观点。而“向下看”的表层含义是低头,而深层含义可以理解为自己本身存在的一些不足,需要改正的一些东西。

另外,在选择写作角度时,是只抓一方面还是从总体进行分析,材料下面的标注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材料会直接指出,从整体角度出发进行写作。

总而言之,写材料作文,需要注意材料中的每一句话和每个写作要求,要把握材料的直接要求,还要挖掘隐性要求,准确进行立意。

4.选取写作角度,提升立意能力

新高考形势下,教学理念及教学思路发生了变化,高考作文命题思路也发生了变化。随着材料作文的出现,审题立意决定了作文的质量,这就需要在材料作文教学中,强化对学生审题立意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将材料读懂吃透,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找立意的新思路和创新点。不同的学生对作文材料有不同的理解,要尽量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实际,从多个角度分析材料,避免学生出现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

比如,有这样一则材料:有一天,几个人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花园中,他们看到眼前一片废墟,心里酸酸的,曾经充满魅力的花园如今却变成这样。于是,他们决定对花园进行改造。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各自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方法,互相争辩,甚至因意见不合而大打出手,最后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写这种叙述类的材料作文题,可选择写作的角度很多,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材料进行全面分析,找到花园荒废的原因以及根本的解决方法。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准确把握材料的深层含义,从而走出审题立意的误区。

对于此题,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材料的立意是重视实践,切忌空谈,在讨论的过程中更需求同存异。这样就能使学生准确把握材料的立意点,提升了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

5.激发学生联想,多向立意

在新高考背景之下,材料作文的出现打破了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创新是材料作文考查的重点,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很有帮助。所以,在日常材料作文训练中,教师需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写作的原动力来自对生活的观察与感受,所以,在日常写作训练中,不仅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比如,有这样一则材料:美国有位教授做了一个关于蜜蜂和苍蝇的实验,教授先将几只蜜蜂放在了一个空瓶子中,因为瓶底有亮光,蜜蜂就会一直往瓶底碰撞,在尝试无数次后蜜蜂终于奄奄一息。随后教师将蜜蜂换成苍蝇,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苍蝇却找到了瓶口。这则材料虽然比较简单,却富含深刻的道理:苍蝇在一次碰壁之后选择尝试其它的方向,而蜜蜂则不知改变,从中可以看出,蜜蜂不懂得变通。

分析材料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拓展延伸,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准确掌握材料含义,还能使学生明白人生亦是如此,到处都有选择,要学会变通,做出明智的选择,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在进行材料作文写作训练的时候,教师需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实现审题立意的多样化,从而帮助学生找到准确的写作思路。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作文题目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写作要求和写作类型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大多考查议论文写作,现在多是根据材料进行创作。在试卷中,命题人会给出一段材料和要求,有时是一段文字,有时是一幅图画,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对于分析的重点,应高度重视,如果确定的中心与材料偏离,那么,作文就会偏题或者跑题。

因此,在阅读材料时要分清材料类型,是寓言类、新闻类还是名言类,不同类型的材料有各自的特点,要抓住类型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分析文题材料,要弄清材料的表层含义,要高度重视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这可能就是解读材料的关键。如果不确定,可以通过关键词反向推理,看材料内容是否紧紧围绕这个关键词句展开,这有利于对材料中心思想的把握,从而准确进行审题立意。

猜你喜欢
作文题目审题材料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几何概型审题技巧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最美材料人
你眼中的我
材料
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