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有色标准国际化之路

2022-03-09 05:57朱逸慧
中国有色金属 2022年4期
关键词:有色国际标准标准化

过去十余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突飞猛进,有色标准由对标看齐国际标准到并跑领跑,国际化水平稳步提高。本文试图从业外人士的角度,以探索、融合、平衡、领先四个关键词总结有色标准的国际化之路。

对象 脑梗死组入组标准: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入住浙江医院符合中华医学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学组制定新发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学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型和小动脉病变型,其中男50例、女22例,年龄76~96岁,平均(84.48±4.02)岁。对照组入组标准:选取同期年龄大于65岁,与病例组年龄、性别匹配的,经病史、体格检查、头颅CT和/或头颅核磁共振均无脑梗死、冠心病的住院体检者,其中男56例、女21例,年龄65~92岁,平均(83.96±5.09)岁。排除标准:既往有心房颤动、肿瘤、严重肝肾疾病、严重感染等病史。

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也是话语权。改革要标准化,开放要标准化,高质量发展要标准化,经济效益高效需要标准化,标准将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有色标准是中国标准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一部分。有色标准走向世界,便是中国标准走向世界,也是对建设有色金属强国的重要支撑。

探索

2008年,有色标准国际化战略正式提出。而有色标准的国际化之路,远在2008年之前便开始启航。

所以,确保石油稳定供给成为重要的战略目标。1917年12月,法国出现了严重的石油供应困难。福煦将军心急如焚,请求克莱门西奥总理向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提出石油供给。如果不能及时供给石油,法军立即就会瘫痪,从而迫使法国在不利的条件下同对方媾和。美国人清楚地知道,如果要同盟国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们必须保障法国的石油供给。

20世纪80年代,我国发布“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标准化基本国策,被业界简称为“双采”。有色金属标准化的“双采”工作使我国有色金属标准体系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体系完成了接轨,不但使有色标准国际标准采标率大幅提升,也充分结合这些先进标准体系,使我国的很多标准做到了兼容并蓄,标准整体水平达到了国际水平。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审议通过,予以公布,有色标准化工作进入了有法可依的阶段。《标准化法》第四条指出,国家鼓励积极采用国际标准。21世纪初,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标准化工作深入到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在标准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有色标准由“追赶”迈步到“并跑”阶段,要想进一步由“并跑”到“领跑”,需要重新思考中国标准的“国际化”之路。

2018 International training workshop on environment friendly and safety of household care chemical products convered 10 59

推进重要中国标准外文版翻译也是有色标准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有色标委会在全国首次提出并由国标委发布了16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英文版,开创了国家标准英文版历史先河。截至目前,有色金属与稀土领域已经发布40项国家标准英文版、9项行业标准英文版,还有50余项国家标准英文版和10余项行业标准英文版在研。未来,还会根据国际贸易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研制其他相应语种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018年新《标准化法》正式实施,指出要由“采用国际标准”到“结合中国国情采用国际标准,推动中国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而这也是有色标准近年来的新变化,为适应国家宏观政策的需要以及产业绿色发展的必然需求,有色标准在传统原材料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节能与综合利用、绿色评价、智能制造、“双碳”等标准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新型标准体系。由“传统标准”到“中国特色新型标准”,是结合中国国情需要,对传统标准化范围、体系设计、理念的创新,也是对世界标准化工作的重大贡献。

隧道成洞开挖时,岩体的原有平衡被打破,在地应力的作用下,围岩质点将向一定方向移动,即沿最短距离向消除阻力的自由表面,这就造成了围岩内应力重分布,形成“二次应力场”[15]。可以采用地应力自动释放法和反转应力释放法对这种应力重分布进行模拟[16]。地应力自动释理论认为:隧道开挖会导致开挖围岩的应力分布不平衡,为获得新的应力平衡,在应力场的作用下,岩体会产生相应的形变,应力平衡后的应力场与开挖前相比后产生较大的变化。从工程实际应用的经验来看,这种理论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应力的发展过程更合理,此外,在模型受力分析时,这种方法不用输入释放载荷,其实现过程更为方便[17]。

中国标准走向世界,上游汇聚的是来自于政府、企业、专家的多方力量,犹如河流入海,需归入整个世界有色金属的发展洪流,其间少不了的,是碰撞和融合。

融合

一件小事背后,反映的也是标准话语权的变化。由少量专家参与国际会议,到大量专家参与并主导国际标准化工作,懂标准、懂行业、懂英文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多。由听会参会,到成为东道主,中国标准的影响力也逐渐凸显。目前,由中方牵头发布的有色国际标准已达20项,初步统计约有36家企业、70位专家参与了国际标准化工作,中方专家已成为有色国际标准的中坚力量。

传统贸易结算中买卖双方直接通过银行进行结算,跨境电商的交易中第三方支付机构成为结算双方的中介,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目前《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跟不上实际业务的发展,亟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时俱进,适应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

数十年前,我国专家赴国外参加标准国际会议,时常面临语言不通、文化习俗不一等困局,能做的工作也相对有限。多年来,我国积极增强国际交流,扩大交流范围,增加交流频次,标准国际人才库大大充实,由中方主导的国际标准也越来越多。

朱玉华教授用“将心比心”来描述中方与外国专家合作交往的过程。外国专家来中国开会,中方会提供便餐,这是因为中方专家曾遭遇过国外开会人生地不熟不知何处就餐的尴尬,而在数次之后,不少国际会议也都开始提供便餐。

本文通过对聚合物整体灌装电路板的热应力进行模拟研究,探讨了在环境温度改变和电子器件工作产热两种热源下的热应力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整体灌装聚合物方案明显加剧了IC器件及其接合层所受到的热应力。器件产热导致的热应力比环境温度改变导致的热应力分布更加不均匀,板中心器件的温度和热应力往往最高。这些研究结果对探明整体灌装构型的薄弱位置,防止热应力引起的破坏,推广整体灌装方案的工程应用有重要参考意义,并展示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在电子封装可靠性中的应用潜力。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标准化工作要实现国内国际相互促进,国际合作深入拓展。互利共赢的国际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更加密切,标准化人员往来和技术合作进一步加强,标准信息更大范围实现互联共享,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5%以上,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关键技术指标的一致性程度大幅提升。

当然,在各方力量难以统一之时,标准首先要服务国家发展的需要,站在公正的立场去平衡各方力量。从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到口罩鼻夹,标准应时应势而生,为产业提供重要支撑,为民生提供保障。再比如,再生铜铝原料三项国家标准的实施,在解决了原先配额式进口难问题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对进口再生原料品质的要求,难免会有企业对高标准严要求的标准不适应。但再生铜铝原料三项国标体现的是国家对再生原料品质的重视,反映的是国家降碳绿色发展的决心,全国有色标委会将坚决贯彻这种决心,做好本职工作,以标准倒逼行业前进。

平衡

标准工作的核心在于企业。企业要对制定标准感兴趣并奉献力量,产出的标准才能真正落地,惠及企业乃至行业。政府也希望标准制定工作打破原有政府“包办”的格局,释放各主体活力,新的《标准化法》赋予团体标准以法律地位,构建了政府标准与市场标准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

政府、行业、企业对标准要求不一,国际国内标准松紧程度不一,力量均在“标准”中汇聚,怎样才能做出各方都满意的标准时常成为标准制定方头疼的问题。

有色标准的国际化之路不是大刀阔斧的求新求异,更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变化。中方希望与各方力量联起手来,共同促进有色标准高质量发展,互利共赢。2021年世界标准日的祝词是“标准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国际专家访华次数在过去数十年明显增多,在“将心比心”的互动交往中,友谊也逐渐加深。

以宣贯工作搭起各方沟通的桥梁,充分的碰撞能够不断完善标准,让各方信服。近几年,标准宣贯工作也得到了明显的重视,除基础的标准制定、修订外,宣贯会能够让各方参与,了解标准制定、修订的原因、重点、目的,标准制定方也能解答标准实施过程中的疑问,并推进后续工作。

领先

《参考消息》近日刊发的一篇采访中,德国标准化专家西比勒·加布勒特别指出,中国正在朝世界标准化强国大步迈进,在稀土、塑料、锂等标准领域,中国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中国标准的领先离不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持续高质量向好发展。2020年我国铜材和铝材产量分别占全球总量49.5%和67.5%,其他各金属占全球产量比例虽有所差异,但总体而言,在中国有色金属占据全球半壁江山,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蓬勃发展之时,有色标准也有了坚实的后盾和广阔的应用舞台。

数十年的艰辛努力,换来“国际领先”的地位,成就来之不易。可展望未来,“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中国有色标准如何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重点在于保持有色标准发展活力。中国有色标准是世界上最具实用性和活力的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年代标龄相比,ISO近10年标准占总数的41%,21世纪前的标准占40%,而中国近10年标准占总数的76%。不仅如此,定期复审制度也确保了标准的有效性和活力。全国有色标委会会对标龄超5年的国家标准项目启动复审提示,对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每隔5年进行复审,标龄超5年的项目每年复审。

百年大变局下,世界各国之博弈,抢占标准制高点是大国发展之战略,中国标准引领世界之际,是我中华文明复兴之时,中华文明终将以标准化的形态,实现标准强国,立足于世界。

猜你喜欢
有色国际标准标准化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首个中文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发布
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指南
中国电信4G与5G互操作项目获3GPP立项
浓郁质感色来袭 这个秋冬有色可循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凉爽有色
物联网安全关键技术成为ISO/IEC 29167—16:2015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