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2022-03-10 06:19杨思昂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1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立德树人阅读教学

[摘 要]阅读教学不仅能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而且能让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统编教材的特点,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展开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这样的阅读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深入文本,体验文本表达的思想情感,受到文化的熏陶感染,而且获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统编教材;阅读教学;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01-0033-03

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认为“只要按照教材来实施教学,有这方面的自觉,‘立德树人’的目标就有了基本的依托”。不难理解,立德树人要依靠教材,这是语文教学的行动指南。但是,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仍存在冷落教科书的问题。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固定、形式单一,有的课堂教学过分关注阅读结果而忽视习惯的培养。在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应回归课本,抓住问题的关键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教学,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回归常态,站稳脚跟

面对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运用新思想和新策略来展开阅读教学。崔峦老师指出:“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就是返璞归真,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语文的交际功能,还原语文课堂的本来面貌。语文教学要站稳脚跟,就要用好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规律,明确课文的教学重点,制订具体的教学目标,预设相应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好好用教材,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回归常态,教师要正确看待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正视自身教学的问题,真正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例如,《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爬山虎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教学时,教师应紧紧围绕课文读写要素,引导学生展开读、看、说、悟等活动。读,教师要根据课文的重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在课文中画出关键词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流利的朗读。看,即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爬山虎的图片,使学生能连续细致地观察和思考。说,在学生看的时候,引导他们用课文中的语句,描述图片中爬山虎的生长地方、叶子和脚的特点。悟,要关注语文要素,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以及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读、看、说、悟这四个活动,既是相对独立的部分,又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是整体的教学设计。每个教学活动在整体教学中都发挥各自的作用。这样的教学,简简单单,扎扎实实,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一种教学境界。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具有语文味,展现工具性。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有根,才有魂,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站稳脚跟,阅读教学应该返璞归真,不包装、不修饰。在课堂上,教师要真正落实读和写的要求,进行读和写的教与学。教师应做好简简单单、扎扎实实的整体阅读教学设计,从“读”始发,走向“看”,奔向“说”,最后抵达终点站“悟”,这样才能看到语文教学路上的风光。

笔者追求这样的课堂。要想领略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课堂,就要认真阅读两篇课文:《孔子游春》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均为原苏教版教材课文)。就这两篇课文的教学,笔者曾撰写小文《取经于教材 躬耕于课堂》,并在刊物上发表。在文章里,笔者具体论述孔子和哲学家是怎样上课的。这是真正理想的语文课堂。在课堂上,教好读和写,教得简简单单、扎扎实实,是极为理想的语文课堂。

二、精准施策,立德树人

阅读教学的总体要求有哪些?具体目标又有哪些?我们应准确理解语文新课标的理念、要求,要牢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根本宗旨,要牢记培养的阅读能力的教学重点,要牢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目标追求。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呢?语文新课标指出: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精准施策。

阅读教学的根本宗旨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衡量阅读教学的效能,并不是教师的自我阅读效能有多强,而是要看教师的组织教学,作用于学生而产生的影响有多大,也就是在教师的有效教学的影响下,促进学生自我提高的程度有多大。

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就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根据具体情况精准施策。例如,《爬天都峰》一文的第六自然段这样写:“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默读并圈画出表示动作的词,想象小作者爬山的姿态;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并讲出小作者是如何清楚地描写自己爬向峰顶的过程的。这样教学,引导学生体悟文本语言文字的内涵,使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提高阅读效率,要在立德树人的理念指导下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语文课程的文化属性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领会文本的文化内涵。课堂上,教师可通过体验式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独特的内心体验,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去感受、欣赏、评价文本,最终获得对文本的感悟。例如,教学《爬天都峰》一文,难点在于该文内容来源于生活,而学习课文也就是学习生活。但学生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因此,他们难以理解并感悟文本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两次切换角色身份,进行体验。第一次切换,作为“文中人”感悟爬山的过程;第二次切换,还原学生的角色身份,引导学生结合情景进行体验,获得生活感悟,加深对文章内涵的思考,即这一老一少靠勇气和信心,相互鼓励,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爬上了山顶。这种勇气和信心,可以克服、战胜生活上、学习上的各种困难。这样教学,较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总要求,润物无声。

把生活引进课堂,把课堂引向生活,不仅能让学生理解、体验文本的思想情感,而且能讓学生理解生活的内涵。这样的教学,能取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是充满智慧的群体。在活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课堂上,学生能更好地感受生活、学习生活、学会生活,以此热爱生活。这样的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焕发生命的活力。

三、正确定位,着眼主体

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张天若先生指出:“课文读懂了,思想教育就跑不了,老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懂。”

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主体,就要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例如,教学《囊萤夜读》一文,由于这是一篇文言文,学生不容易读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按照教学整体性原则——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展开学习。教学思路可以这样:首先,正确朗读课文,读懂词语的意思;然后,读懂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品质。为此,这样展开课堂教学。

1.听课文录音,引导学生正确断句,在停顿的地方做标记。

2.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较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引导学生分析车胤成功的原因,鼓励学生学习车胤的优秀品质。

4.拓宽思路,引导学生联想其他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

第一环节,目的是训练朗读,读通课文。先听课文录音,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教师再范读,教会学生正确断句。这样,让学生懂得:学习文言文,有标点的地方要读出停顿,没有标点的地方要根据意思适当停顿。第一个环节,是读懂课文的起点。有了起点,才能有更高的层次。

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理解每个词语、每个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总结学习的方法。

自主学习。学生要查找学习资料,弄清楚词语的意思。在课堂上,学生要先弄清楚“囊”“萤”“恭勤”“通”等词的意思。然后,教师补充对“囊”字的解析:“‘囊’,是用口袋装的意思。装什么呢?‘数十萤火’。车胤这么做,是为了照明读书。从这里,我们体会到车胤夜以继日读书的情形,感受他晚上读书的艰苦。”

教学生学。教师利用课文插图,提出问题:“在少年时代,车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还了解车胤哪些生活条件?”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家贫”“练”等词语,理解“家贫不常得油”的句子。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推理:“車胤一日三餐,吃的是什么?一年四季,他穿的是什么?”这么做,并不是让学生无病呻吟,而是充分理解车胤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学习的,感受人物的品质。

感悟学习方法。学习文言文,对每句话的学习应由词到句,理解意思。比如,“胤恭勤不倦”就包含三个词,即“胤”“恭勤”“不倦”,把它们的意思串起来就能理解整句话的意思。同时,还可以用学生知道的词语帮助理解文中的词语。例如,“以夜继日”一词可用成语 “夜以继日” 来帮助学生理解。在学生初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之后,教师再帮助学生梳理总结出理解文言文的方法。一是不理解的地方看看注释,如“恭勤”“通”“练囊”等;二是根据前后语境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三是给一些字组成词语来理解,如“贫”字可以组成“贫穷”来理解;四是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理解,如“萤火”。学习文言文,只有掌握学习的方法,才能达到更高的学习层次。

第三个环节,引导学生理解车胤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车胤有什么优秀品质,说说自己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这样,让学生从人物的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在朗读和词语理解的过程中关注课文的读写要素,完成课后练习。

第四个环节,引导学生归纳,由个别现象中理解普遍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悬梁刺股故事中的孙敬、苏秦,能够了解凿壁偷光故事中的匡衡。这些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和他们的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这样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让学生把课文读懂、读活、读透。这样的阅读教学,整体渗透,让学生受到“青史留名多俊杰”的人文主题教育;这样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受到“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的人文主题熏陶;这样的阅读教学,能逐步解决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北京大学教授、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说:“提升写作能力,最重要的是扩大阅读面,加上适当的思维训练和文字训练。多读比多写能更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陀螺》一文的第7自然段是这样写的:“这只陀螺不是人工削出来的,而是一位木工在旋床上旋出来的,圆且光滑,如同一枚鸭蛋。虽然它远不如我想象中的那么漂亮,但我极高兴地接受了它。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这里,“如同”是比喻词;“手舞足蹈”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描写了“我”高兴的样子。

通过教学,我引导学生学习比喻方法,掌握用描写的手法表现人物心情的方法。怎样读写结合呢?怎样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呢?教材具有严密的训练体系和框架结构。考虑到为本单元的“词句段运用”教学做好准备,我要求学生选一个词语,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一个高兴、欢乐的情景。

学生没有让我失望。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同一个火球,远远的、圆圆的、暖暖的;中午,妈妈送姐姐几件礼物,姐姐开心得又蹦又跳。姐姐真的像一只美丽的蝴蝶。”

这样的精彩描写,不仅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而且让学生更加理解人物的情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不仅能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而且能让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获得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文本承载的不同文化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验、理解、感悟文本表达的思想情感,掌握文本的表达艺术。这样的阅读教学,扎实有效,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叶波.为语文的教育还是为教育的语文:与温儒敏教授商榷[J].全球教育展望,2020,49(08):33-34.

[2] 王夏萍.研读文本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基础[J].语文天地,2015(36):51-52.

[3] 周玉明.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升效能[J].上海教育科研,2014(10):89-90.

[4] 夏静.小学体验式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7(06):78-81.

[5] 杨思昂.教材、教师、教学谁最美:《三袋麦子》教学体会[J].小学语文教学,2012(11):48-49.

[6] 宋家东.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鸟的天堂》导读课型设计[J].小学语文教学,1998(Z1):42-43.

(责编 韦 雄)

3013500338234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立德树人阅读教学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