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思维法在初中物理解题中的运用

2022-03-10 09:33施燕莹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斜面物体解题

摘 要:初中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和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求解初中物理题型时,往往会感到无措,难以下手.物理题型复杂多变,条件的改变会影响最终答案的正确性,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引入极限思维法.将物理条件极端化,降低学生的解题难度.

关键词:初中物理;极限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2)02-0088-03

作者简介:施燕莹(1993.12-),女,江苏省南通人,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相比于其他学科,物理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式,尽管已经掌握教师课堂所讲的物理知识,但是在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中,仍然会感到无措,不知如何下手.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极限思维法解决初中物理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意识.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问题.解决的方式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关键是学生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方便以及最简单的解题方法.极限思维就是直观的解题法,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近年来,这种解题方法在初中物理解题过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如果学生运用这种思维,可以进行灵活的解题,那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解题的压力.这种解题方式不仅是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快速的找到解题的思路以及方法.还有利于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文章对极限思维的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其目的在于如何真正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效率.

1 什么是极限思维?

直线思维是从极端的角度作为出发点,就好像是一种比较夸张的假设法.但是通过假设后,物理原理就变得更容易的理解和接受了.这样分析,简单来说,极限思维就好像是物理的一条方便路径.我们先对问题进行假设,然后通过假设反带入结果,以此作为推导,让假设可以成立.这种方法看似走了捷径,实际上是一个思维缜密的解决方法.相比拿到题目就开始投入大量的计算,会更加的方便和高效.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发展极限思维法.可以拓展他们的物理思维边界,打开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为之后学习物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物理学常用的方法中,极限思维是最受到人们所喜爱的,而且也方便每一个人掌握.可以科学直观的解决物理上一些比较难解答的实验结论.有总体上分析,就是将一个难以立刻解决的物理过程,一步一步的拆解分析,并把这个过程的双方极限值带入公式运算中.这时我们就会发现,物理过程的变化值都在两个极限之内,与我们所提出的假设是相符合的.这种思维方法对于初中物理教学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2 极限思维法的正确运用方式

第一,找到突破點.初中阶段刚接触物理知识时,很多学生会觉得物理机深奥又很神奇,很难透彻的理解物理的规律以及原理.而且我们所拿到的题目信息,又带有很多迷惑性.让一些学生在思考之后,仍然得不到结果.这种时候,我们就可以运用极限思维法,观察题目中可用的信息量,采用假设法重新的解决此问题.寻找并分析已知条件,思考这些条件,选择合适的量值进行假设,从而找到新的解题思路.

第二,有效提升解题的效率.其实为在一定程度提高了解题的速度,简化了需要大量计算的问题.例如在研究凸透镜的物距以及像距规律时,可采用一些极端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比如当物距无限大,或者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焦点一倍或两倍距离时,得出的数据都非常有趣.有了清晰的思路,就可以加快解题的效率.

第三,对所得的答案进行验证.熟练运用好这个解题思路之后,需要注意验证答案的结果.找到变量中一个最容易的量代入计算,看计算结果是否符合假设的内容.

3 如何使用极限思维法

3.1 通过极限思维法寻找解题关键

学生在求解物理问题时,受到思维发展的限制,无法从物理题目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不知如何下手,解题效率不理想.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需要合理引导学生,指导学生利用极限思维法解决初中物理问题,既帮助学生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同时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例1 在一个盛满水的容器中竖直放置一块木板,如图1所示,静置一段时间后,部分木板浮于水面上,如果裁去如图1所示虚线以下的木板部分,则剩余的木板会如何变化?

解析 这种题目乍一看很难,但是学生只需要仔细读题,抓住题目中的解题关键,即可求得答案.但是学生容易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通过测量物体的密度进行求解.根据f浮=G物,列出式子ρ物gV物=ρ水gV排,又因为静止状态时,物体呈漂浮状态,如果裁去部分木板,物体的体积变小,如果物体继续保持漂浮状态,则V排也应当减小,所以木板的位置会有所下降.这种解题方式虽然能够解决物理问题,但是耗时较长.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利用极限思维进行求解.假设将水面下的全部木板裁去,如果木板想要继续保持漂浮状态,则需要下沉一部分.利用极限思维法能够快速求出答案,学生的解题效率得以提高,有利于初中物理解题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3.2 通过极限思维法锻炼解题能力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求解初中物理问题时会将课堂所学的知识代入到其中,利用公式进行分析和求解.虽然能够解得答案,但是通过这种方式,需要多个步骤,学生容易发生遗漏步骤的现象,导致最终答案错误.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极限思维法分析初中物理题目,确保学生的解题效率和准确率.

例2 如图2所示,在天花板上固定一个滑轮,用一根绳子通过定滑轮将一个重量为G的物体拉起,如果将绳子AC换为长度更长的绳子AC′,当整个装置静止时,直杆AB的压力N和绳子所受的拉力T如何变化?

解析 力的问题是学生在初中学习物理阶段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因为物理条件的多变形,学生难以准确掌握解题方式.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一般情况下,学生会通过牛顿第三定律列出式子N′-Tsinθ=0,G-T′cosθ=0进行求解.这种解题效率并不是很理想,教师应当适当引入极限思维法.根据牛顿第三定律N′=-N′,T′=-T,将所有式子联立在一起,可以得到相关的联系,即T=gcosθ,N=gtgθ,当θ角度越小,T会随之减小,N也会随之变小.由此也可以看出,利用极限思维法求解初中物理题型,效率高和准确率都有所保证.

3.3 通过极限思维法发展物理思维

学习物理知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需要严肃认真对待.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的魅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准确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必须的,教师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3 固定一个斜面如图3,将一个物体放置在该斜面上,给物体一个平行于斜面的力F,试分析斜面的机械效率?

解析 力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最长遇到的物理题型之一,教师需要科学教导学生,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解题技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物体向上拉,会产生一个摩擦力f,物体克服重力G和摩擦力f做功,学生可以根据此列出式子F-Gsinθ-f=0,f=F-Gsinθ,摩擦力做功越多,斜面机械效率越小,又N=Gcosθ,所以f=μN=μGcosθ, 所以可以得到推論当θ角度变小时,压力N变小,摩擦力f也变小,则额外功变小,斜面机械效率变大.为保证解题的准确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验证.当斜面垂直于地面时,N=Gcosθ=Gcos90°=0,f=μN=μGcosθ=μGcos90°=0,此时不做额外功,斜面机械效率最大.当斜面平行于地面时,N=Gcosθ=Gcos0°=G,f=μN=μGcosθ=μGcos0°=μG,此时额外功最大,斜面机械效率最小.通过极限思维法进行求解,既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又发展学生的解题思维,有利于促使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在上述的例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利用极限时,为是一种极为灵活的思维方式.可有效解决多种物理的问题,且具有极高的解题速度.初中物理中有很多地方可以使用极限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的问题,将传统方法以及现实为进行对比.运用传统方法训练学生推理.利用极限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跳跃性.使用这两种思维进行解题,对于学生都有一定的帮助.而作为学生来说,要对每一种题型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判断变量是否出现连续变化,利用多种题型训练常见的思维解决方法.必要的时候请教教师,在形成一定的思维之后,可以快速的找到最合适解题的方式,有效提高解题速度.

综上所述,极限思维法在初中物理解题中运用广泛,教师需要合理地引导学生通过极限思维法进行分析和求解,锻炼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确保答案的准确性,进而保证初中物理解题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程志龙.极限思维在初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461(01):142.

[2] 邹小明.极限思维法应用于初中物理解题中的策略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39):1.

[3] 曾义,王伟.极限法在初中物理解题中的巧妙应用[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20(08):53-54.

[4] 陆建忠.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思维素养的培养——谈物理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J].名师在线,2020(5):53-54.

[责任编辑:李 璟]

3946500338203

猜你喜欢
斜面物体解题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例谈求解平抛与斜面问题的方法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错题典析
“力”常考易错点扫描
悬浮的鸡蛋